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清代医家叶天士的故事

医案日记 2023-05-11 06:57:52

——清代医家叶天士的故事

桃李芬芳后继有人

叶天士去世后,他的学生忙完老师的丧事,恋恋不舍地相继离开了老师的家乡,各自发展去了。

顾景文回到家乡时,带走了随老师在洞庭湖上随手所记的《温热论》初稿。当时泛舟湖上,老师随口而出,自己随手而记,语句未加琢磨,尚欠精炼。回到家乡后,他潜心研读,广访名师,广查资料,对《温热论》认真加以修改润色,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终于使这部划时代的医著得以问世,从而了却了老师的夙愿。

华岫云返回无锡后,立即着手对老师遗留下来的众多医案进行整理。我们知道,叶氏一生勤于临证,诊务极为繁忙。他的医案大多由自己的学生笔录而成,由于时间紧迫,医案内容大多过于简略,甚至有些仅列姓名和处方,让后人不得要领。华岫云将所有医案进行加工整理,分门别类,每类之后写上自己的按语,分析叶氏的处方用药道理,给后人以启发。该书首刊于公元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即叶天士死后十八年),公元1766年,华岫云又将续补叶案、《温热论》与平生所收集的各种经验奇方付刊行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临证指南医案》。

如果说《温热论》是叶氏毕生经验的理论总结,则《临证指南医案》可以说是他实践经验的总结。后者在历代医案著作中享有盛名,后世疏证叶案的著作甚多。时至今日,这仍是中医药工作者,尤其是临床人员的案头必备之书。该书刊行后,立即风行海内,自清以来,翻刻40余次,由此可以看出其影响之大。

叶天士的两个儿子亦章、龙章也继承父业,毕生忙于治病救人,他们时刻牢记父亲“慎勿轻言医”的临终嘱咐,勤奋努力,不敢有丝毫懈怠,在苏州一带也极有口碑。

公元1758年。也就是叶天士死后12年,又一位伟大的温病学家诞生在江苏省淮阴县,他就是享誉后世的吴鞠通。

吴鞠通在少年时苦读诗书,希望通过考试中举步入仕途。后因父亲及侄儿相继患病去世,使他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于是立志学医。

吴鞠通26岁时来到北京,在参与抄写检校《四库全书》(这是清代由皇帝下令组织编写的一部大型丛书)时,有机会广泛阅览各种医学书籍。其中吴又可的《温疫论》使他深受启发,他说:“我发现这本书阐述得非常广博,其中很多内容是前人没有涉及的,于是就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通过学习,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仔细研究它的处方用药,也不免繁琐杂乱。可以说是功过并存,作者用心良苦,而在学术上未达到精益求精的地步。”这个评价可以说是较为中肯和客观的。

后来,吴鞠通又见到了叶天士的《温热论》及《临证指南医案》,不觉眼睛一亮,如获至宝。他说,叶天士论述事物不偏不倚,立法处方用药非常精细。但因为他是江南人,所治疗的多是南方盛行的温热病,论述上也过于简略,只有一些散在的医案存世,因而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鉴于这种情况,吴鞠通总结了吴又可、叶天士等温病学家的学术思想,参阅历代医学文献,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于公元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温病条辨》。

针对叶天士医案中只有药名而无方名的情况,吴鞠通将其中的某些方剂加以化裁,并加上方名。如桑菊饮化裁于《临证指南医案》治秦某风温的处方,清宫汤化裁于治马某温热的处方,连梅汤化裁于治顾某暑病的处方。这些方剂后来成为历代名方,至今仍沿用不衰,显然其中凝聚着叶天士的大量心血。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可以说和叶天士的《温热论》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都为温病学说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为叶天士名闻遐迩,所以江南书商冒充叶天士之名出版的医书不少,这一点象今天到处泛滥的盗版出版物一样。如《景岳发挥》、《叶氏医衡》、《医效秘传》、《本草经解要》、《本草再新》等十余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叶天士学术思想影响之深远。

摘自《家庭中医药》文/陶晓华

叶天士是什么朝代的

叶天士是清朝的,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安徽歙县,其高祖叶封山自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居上津桥畔,故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

富家公子身患怪病,名医是用什么东西治好的?

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为我们带来了不少有趣的故事,比如叶天士便是其中之一。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晚年又号上津老人,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叶天士少承家学,其祖父叶紫帆(亦作子蕃),是个医德高尚之人,其父亲医术叶阳生更加精湛,而这给叶天士学习医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他从小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对历代名家之书也旁搜博采。从十二岁到十八岁,叶天士先后拜过师的名医就有十七人,其中包括周扬俊、王子接等著名医家,无怪后人称其“师门深广”。



在叶阳生去世之后,叶天士开始行走江湖,为他人问诊,并因此而产生了不少经典故事。

据说当时在苏州地区有一个富商,此人妻妾无数,但是却只有一个宝贝儿子,因此对其非常疼爱,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宠溺。

富商的儿子生活非常幸福,一生下来便享受着世界带来了的所有便利。但是由于富商儿子的身子骨没有经过多少锻炼,因此比较虚弱,容易生病,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突然生了一场怪病,不说话也不吃饭,只喝一点谁,整天闭着眼睛躺在床上,身体越来越虚弱。



对于儿子这样的状态,富商非常着急,赶紧聘请名医为儿子诊断。很多医生都认为富商儿子是身体虚弱,所以给他开了不少人参、黄芪等大补的药物,但是富商儿子吃了之后却并无疗效。这样的情形让富商彻底着急了,他害怕自己就此断了香火,于是带上重金前去请求叶天士帮忙。

叶天士也并非是个冷漠的人,自然欣然应允,当他来到富商家中看到富商儿子的状态之时皱了皱眉头,看了一眼也不诊断便退出了。



富商感到非常奇怪,问到:“叶先生,您不给犬子诊脉吗?”叶天士回答说:“用不着诊脉,我已经知道病根所在了!”说完之后,叶天士又对富翁的仆人说:“你赶紧去拿一个马桶,在茅厕接满小便,然后再找一个空桶,把两只马桶放在公子跟前,然后把小便从这只马桶倒入另外一只,如此循环。”仆人只好照做,一时之间屋里尿骚气熏天,富翁捏着鼻子不明所以。

清代名医叶天士是怎样为皇上看病的?

康熙看病--北京同仁堂的由来
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见病情好转,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药。
这天,康熙独自出宫微服夜游,来到一条街上,发现有一个小药铺。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小药铺里却灯火通明,还听到那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康熙心想,宫中御医不过是一些庸才,没有什麼真本事,真正的人才还是在民间。自古道:小药铺内有人参。我何不来这里看看?於是,康熙便上前敲门。
进屋后,康熙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正在烛光下夜读,猜想,他一定是这小药铺的郎中了。
郎中见有来客夜访,便问:「阁下深夜造访有何见教?」
康熙说:「深夜登门,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浑身发痒,遍体起红点子。不知是何原因?请了好多名医,都没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给看一看?」郎中说:「好,请你脱去上衣,让我看一看。」
康熙脱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说:「阁下不必担心,你得的不是什麼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长期吃人参,火气上攻,因此起了红点子,以致发痒。」
康熙问:「此病能根治吗?」
郎中很肯定地说:「不难。只要用些药就会好的。」说著,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个罐子,铺开一个包袱,把罐子里的药全部倒出来,足有七八斤重。
康熙不觉一愣,说:「先生,这麼多药,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笑道:「这是大黄,不是让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这八斤大黄,煮水百斤,放入缸内,等水温适中,便入缸洗浴,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想:宫中御医那麼多奇方妙药都不管事,莫非他这不值钱的大黄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见康熙面有疑色,便笑著说:「阁下请放心,我决不会讹你钱财,这药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
康熙说:「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谢。」康熙回到宫中,按郎中所嘱,如法洗浴。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顿时觉得浑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连洗三遍之后,竟然全身不痒,再一细看,身上的红点子一个也没有了。
康熙十分高兴,第四天又微服来到小药铺。
郎中一见康熙面带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於是故意说:「阁下今天是送药钱来的?」
康熙说:「正是。先生,你说要多少钱?」
郎中哈哈大笑:「见笑了,那天晚上见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说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还是分文不收。我见你气宇非凡,只想跟你交个朋友罢了,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康熙微微一笑:「学生姓黄,字天星,一介书生。」
郎中一听高兴地说道:「我叫赵桂堂,也是一个穷书生。父亲立志让我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谁知天不遂人愿,多次名落孙山,如今只好在京城开一个小药铺,一面行医,一面攻读,希望有朝一日能来个鱼跃龙门。」
康熙说道:「赵兄,常言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依你高超的医术,我可以力荐你进宫担任御医,岂不是鱼跃龙门了吗?」
赵桂堂笑了笑说:「你错了。我以为,行医者应为普天下百姓著想,为他们排忧解难。进皇宫当御医,尽管享尽荣华富贵,可不能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愿,医有何益?」
康熙一听,不禁说:「赵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请恕我直言,既然你屡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医道上大展前程?」
赵桂堂说:「我也是这麼想呀,只是行医也非易事,我没有这麼多的本钱,空有淩云之志,也难有大的发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后发了大财,资助我一把,帮我建一座大药堂,也算我没有白给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听毫不犹豫地说:「若真要建药堂,叫什麼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这个名字怎麼样?」
赵桂堂见他当真,便笑著说:「刚才我是一句玩笑话,你莫当真。再说,建大药堂需一大笔钱,谁知道你何时才能发大财呢?这是云彩边上的事,远著哩。」
康熙说:「眼下不妨试试。」说著从桌子上拿起笔来,顺手写了一张字条,又盖上印章,然后说:「赵兄,明天你到内务府衙门去一趟,那儿有我的一位朋友,说不定真能管事。」说完,告辞而去。
赵桂堂看著匆匆离去的黄先生,心想这还是个怪人呢。
第二天,赵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著字条找到内务府衙门。递上字条不一会儿,就出来一个太监,把赵桂堂领进门内,走过一所院子后,又来到一个大屋子前,太监打开屋门,朝里一指说:「赵先生,这些够不够你的药钱?」
赵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惊,只见满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儿了,这时,只听太监说:「赵先生,万岁爷有旨,你给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愿以偿了吧。」赵桂堂这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并不介意要跟他交个朋友的黄兄,竟是当今皇上,真后悔当初自己的荒唐,怎麼一点儿也没有察觉出来。
果然,没过几天,一座大药铺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赵桂堂搬进新居开业典礼之时,怎麼也没想到康熙皇帝竟亲自前来祝贺,慌得赵桂堂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
康熙笑著说:「你莫要心慌意乱,你的药钱我可是还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从此之后,北京城便有了一个很有名气的「同仁堂」大药房。

电影《医痴叶天士》叶天士对皇上说的那段文言文是什么

文言文:学生行医三十于载,深知医道通于天道。医者有割股之心,而不可有丝毫一已之念。这医术乃济世之术,医者关乎千万人之性命,人命关天, 若把医术当成求名求利之术,则无异于盗匪。学生深知医术万不可和钱财扯在一起, 只有无私无我,医术方可圆融如意,医道方可为正道。

释义:我行医三十多年,深深知道医学之路事关人命,医生要有舍己救人的心,而不能有自己的私心。医术是用来救人的,不能跟钱挂钩,把医术当成追求名利的方法跟盗贼一样,只有有无私的心,医术才能高明。

扩展资料

《医痴叶天士》是2008年由方军亮导演的电影,简述了一代神医的传奇故事。以戏说的表现手法,撷取了“医痴”叶天士出手治伤、治匪于( 膏)肓、奇药救(皇)上、巧做红娘几个故事,再现了清代名医叶天士精湛的医术、精深的医理,和威武不屈富贵不移的高尚医德、医道。

清代名医叶天士(田小洁 饰),医术精湛、医理精博、医道中正。叶天士不仅在温病理论上贡献卓著,而且在中风病治疗上颇有建树,后人根据叶天士的医理整理出的《温热论》、《临症指南医案》,成为中医温热病学派的经典。

-医痴叶天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69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