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位于臀部深层,起于第2、3、4
骶椎的前面,经过坐骨大孔进入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尖。该肌把坐骨大孔分成梨状肌上孔及梨状肌下扎。臀部的血管和神经大部分都经过这上下两孔进入或穿出骨盆,坐骨神经总干也大多从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图62。所以梨状肌急、慢性损伤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常引起臀、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病因为下肢闪、扭的,髋关节急剧外展、外旋,梨状肌猛烈收缩,或由蹲位变直立时梨状肌受到过度牵拉,或局部受寒引起肌肉痉挛等的刺激或压迫该肌穿出的坐骨神经,均可引起臀部及小腿疼痛。
临床表现多数病人有扛抬重物或下肢扭、闪的外伤史。主要症状是臀部疼痛和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有放射性疼痛,可因劳累或受冻加重。严重者,臀部呈“刀割样”,“跳脓样”剧痛、夜不能眠,自觉息肢变短,走路跛行。检查:患肢内旋抗阻力试验阳性,梨状肌体表投影有明显压痛,腰部无压痛,日久臀部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
穴位:秩边、下髎、环跳、殷门
操作步骤:
l.病人俯卧位
(l)点按秩边,下髎、环跳、殷门,每穴约2分钟。
(2)推法。医者掌指着力,在足太阳膀胱经上,从小腿至腰骶部反复直推5-7次。
(3)滚揉法。医者两手前臂交替着力,沿病人臀部至腰骶部,反复滚揉3分钟。手法由浅渐深,主要放松臀大肌及臀中肌。
(4)拨法。医者两手拇指交替着力,着重在骶骨侧旁及大转子尖端附近的最痛点处拨动5-7次。拨动方向与肌纤维方向垂直,手法要轻重相兼,由浅渐深,以病人有明显的酸痛或串痛感为宜。
(5)抖拉法。嘱病人两手紧握住床头,腰部放松。医者两手握住踝上,做对抗牵拉,同时作上下左右抖动5-7次。
2.病人仰卧位
(1)点按风市、阳陵泉,每穴约半分钟。
(2)屈伸法。医者一手握住患肢踝上,另一手前臂插入腘窝部,屈伸髋、膝关节5-7次,同时嘱病人屈伸时用力蹬空。
注意事项:
(1)急性发作时注意休息和局部保暖。
(2)经穴按摩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直至症状消失。
很多人对于梨状肌损伤特别陌生,该病是一种骨科病,针对梨状肌部位发病,导致患者的坐骨神经疼痛,且会放射到其它的部位,给患者带来非常多的痛苦。此病多是因为外部因素或内在病变引起,一般都是可以治愈的,只要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有针对性,并积极的配合医生做好各项防治护理,就能实现疾病的良好恢复,享受健康。
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方法1、手法治疗
常用的有按摩推揉法、弹拨点拨法、按压法等,都能帮助缓解病症。但是此项治疗需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使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健康危害。
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方法2、药物治疗
中医讲究“标本兼顾”,中医妙方:顺古安玉-坐骨-贴:经临床验证,济愈堂-坐骨-顺古安玉贴,活性高、吸收快、药效持久、药力强。调节骨质均衡代谢,提高骨细胞的新陈代谢功能,在消除无菌性炎症的同时有效减少自由基的生产,抵制骨关节软骨及椎间盘的退化和骨质增生,软化骨刺,从根本上解决了反复发作的难题! 能够有效消除神经根无菌性炎症和水肿,疏通经络滋养受损的椎间盘,使其恢复原有弹性,解除神经压迫的目的。中药外敷能使药物透过皮肤表层直达病灶,发挥药物自身的治疗作用,从病根上解决问题 。据很多患者反映在惊东,淘``宝就有。
梨状肌综合征的注意事项
梨状肌综合征的注意事项第一点:不要久坐
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如果久坐,会导致坐骨神经出现疼痛,所以建议患者不要久坐,坐一个小时左右,需要站起来走动一下。而且不要坐太矮、太硬和太凉的凳子,坐下后尽量让双腿放平,不要跷二郎腿。
梨状肌综合征的注意事项第二点:经常锻炼
适当地锻炼有利于梨状肌综合征的恢复,建议患者每天都要适量的活动一下,可以打打太极拳,做一下体操等,达到让全身得到放松的目的,活动起来不要过于剧烈,建议患者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去进行锻炼,有利于该病的好转。
梨状肌综合征的注意事项第三点: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在饮食上也要注意,尤其是辛辣刺激的食物患者一定不要吃,比如葱、姜、蒜、辣椒等。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还要多喝牛奶,多吃鸡蛋。
梨状肌综合征的注意事项第四点:注意保暖
对于腿部和臀部的保暖,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应该尤为重视。很多人为了好看不愿意穿棉裤,如果臀部和腿部着凉,会导致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出现疼痛,严重的甚至晚上无法入睡,患者一定要做好保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63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扭伤
下一篇: 腕管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