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黄连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石生黄堇C0rydalissaxicolaBun—ting的干燥根或全草,是黔、桂石灰岩山区名贵中药材,性凉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痛、散淤消肿等功能。临床上用于治疗疮疖肿毒、急性黄疽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随着对岩黄连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开展,其临床应用也在逐步扩大,用量逐年增加。以岩黄连总生物碱为主要有效成分的岩黄连注射液、片剂等中药制剂和相关产品也已被相继研制出来,并投入工业化生产,原料的需求量日益加大,而岩黄连原植物分布局限于石灰岩山区,属石山特有种,生长在石缝、石穴等恶劣环境中,自然繁殖率低,资源蕴藏量十分有限。多年来由于人们大量采挖和收购,导致野生资源濒于枯竭,为开发利用和保护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引种驯化、人工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岩黄连的种质资源、生态环境及其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开展了野生岩黄连人工引种驯化栽培研究。到为止,已完成10代人工种子繁殖驯化栽培过程,并从中选育了抗病力较强,且能够在秋、冬、春季露地栽培的株系,并建立了约333.3ha的岩黄连种植基地。本文就岩黄连植株的生态生物学特性与人工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岩黄连的GAP大规模栽培、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1岩黄连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
岩黄连为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实生根(非移栽)呈类圆柱状,稍扭曲,下部有分枝,肉质黄色。初生茎节极短,抽苔后茎节逐渐伸长,伸长的茎萎软或近匍匐,株高10一40cm,叶片肉质,羽状复叶。茎叶极脆嫩,大雨冲击易损伤。花淡黄色,总状花序顶生或对生,长7—14em,萼片2,花辦4,雄蕊6,柱头2裂。蒴果有种子15—22粒,种子扁圆形,极细,每克种子1700—2000粒。
岩黄连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湖北、四川等省,在广西多见于桂西及桂西北等地,东兰、巴马、凤山等县较多,野生资源很少;野生岩黄连生于石灰岩洞口石缝,性喜阴凉气候条件,生长温度为0—30℃,最适温度为lO.20℃,高于30℃生长停止,高于33℃,植株受伤害,故夏季因气候不适而被迫休眠。岩黄连具有较明显的趋光性,盆栽的岩黄连在人工设置的强弱光照区放置2h,植株向光照较强方向倾斜,如将已向强光方向倾斜的植株反转至弱光方向,两小时后,植株同样向强光方向偏移。因而在温度不太高和少有大雨的晚秋、冬季及春季,采用露地栽培能满足其对光照的需求。岩黄连适宜在富含有机质、土壤质地疏松、中性偏弱碱性的土壤中生长,较耐旱,忌积水,在生长期间,保证水分均衡供应,植株生长加快。植株于1月中旬以后陆续抽苔,2月中下旬开始陆续开花,3月下旬至4月盛花,就单花而言,从开花到蒴果成熟为30d左右。开花结果期为2—5月,6月份以后植株休眠渡夏,至9月份天气转凉,植株逐渐恢复生长,11月至次年4月为植株旺盛生长期。
2岩黄连种植栽培技术
2.1生产基地选择与整地
根据岩黄连的生长特性,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忌在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块栽培。在种植(或播种)前1—2月翻耕土壤,按1.6m划线起畦,畦宽1.2m,沟宽0.4m,沟深30-35cm,起畦后,在畦面撒施经充分沤制腐熟的农家肥。
2.2种苗培育
2.2.1苗床整地施肥苗床
整地施肥与大田基本相同,但苗床整地要求畦面土壤更细碎、平整,略成龟背形。
2.2.2
苗床避雨遮阳设施的搭建由于岩黄连种子极细,幼苗出土后忌日光直晒和雨水冲击,因而需搭建避雨遮阳设施。搭建时采用两畦共一棚,按O.8—1.0m插一条长6m的竹片作拱棚骨架,拱棚的两侧及中央横扎3根竹片,以利加固棚架结构,用宽4m农膜盖下层,宽4m遮阳网盖在农膜上,然后用竹片将农膜和遮阳网夹紧.
2.2.3播种及幼苗培育
岩黄连播种后约20d开始出苗,一年四季均可播种,半年生栽培多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播种,播种密度为5-10g/m2,播种后淋足水份。在整个育苗过程中经常保持畦面湿润,以利幼苗生长。
2.2.4幼苗假植
营养土配制:稻田土5份,火烧土3份,腐熟农家肥2份,将营养土充分拌匀后,堆沤5-7d后装于营养杯。或将火烧土、精细农家肥平铺于畦面,然后与田土充分拌匀,形成培肥苗床。
当幼苗长至4张真叶即可移人营养杯和培肥苗床继续培养,苗床假植规格为10cmx10cm.幼苗假植于培肥苗床的生长速度比假植于营养杯的快,但在移栽大田时伤根相对较多。
2.3栽植方式
岩黄连栽培有半年栽培和一年以上栽培两种方式,半年栽培指头年9—10月份定植,次年5月份采收;一年以上栽培指头年9至10月份定植,次年5月份不采收,而是让其渡夏继续培养,栽植时间为1—3年,虽然单株产量较高,但由于渡夏气温高,病害严重,成活率较低。因而目前生产上仍以半年栽培较多。
2.4定植
当幼苗生长至8张真叶以上即可定植于大田,通常于9—11月定植,定植规格为30cmx30cm,由于幼苗根系脆嫩,定植时应尽量避免伤根,土壤应适当湿润,并以细土护根,轻轻压实,然后淋洒足量的定根水。
2.5田间管理
2.5.1水肥管理
定植15d内,如天气干燥应每天傍晚淋1次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提高成活率和缩短缓苗期,15d以后,结合浇水,隔7—10d施1次复合肥,2个月以后每15天施肥1次。2.5.2
中耕除草种植岩黄连的田地,经过培肥和多次追肥,杂草极易生长,同时土壤表面也易板结,应及时除草和浅松表土。
2.6主要病害及防治
2.6.1茎基腐病
这是岩黄连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岩黄连的根茎,茎基黑褐色腐烂,而导致整株死亡,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6—9月份发病严重。防治方法:选择沙壤土,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力,施用生物多抗菌肥或生物钾肥可以减轻病害发生。发病初期喷1:l:200倍波尔多液,间隔喷施OS一施特灵600倍。
2.6.2灰霉病
该病初发于叶及叶柄,以后漫延侵染茎部,严重时常引起整株霉烂,发病的茎叶表面产生一层鼠灰色的霉状物,温凉潮湿的环境极易发病,而且流行传染极快。防治方法:可用1:1:200波尔多液、绿得宝、百菌清等。
2.6.3病毒病害
夏岩黄连由于夏末秋初的高温干旱而使植株容易发生病毒病害,症状有蕨叶型、花叶型及蕨叶、花叶混合型,植株染病后生长明显减缓,甚至完全停止生长直至死亡。半年栽培的岩黄连发病极少。防治方法:渡夏栽培应搭建遮阳避雨设施,以降低田间温度,发病后连续喷施天然芸苔素或神农素3-4次。
3采收加工
岩黄连根或全草均可人药。目前,人工栽培的岩黄连均于4—5月份盛花期采收,采收时连根挖起,洗净泥土,风干后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保存。
4小结
岩黄连在野生状态下靠种子自然繁殖,成活率低,生长周期较长,在目前野生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种子传代人工繁殖,在短期内能够获得大量种苗,再经精心培育和移栽,可提高岩黄连的产量和质量,为岩黄连可持续利用及实现GAP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54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掌叶大黄栽培技术
下一篇: 药材种子播前必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