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药用植物藜灰斑病(药用植物种类及其区域分布概况是什么?)

医案日记 2023-05-09 18:32:14

药用植物藜灰斑病

药用植物藜灰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至近圆形,大小2—10mm,中心部灰褐色,边缘浅褐色至黄褐色,有时现轮纹。病斑两面生浅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情严重时,病斑融合成片,致叶片枯死。

病原

Cercosporidium dubium(Riess)Liu et Guo称藜短胖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Cercosopora dubia(Riess.)Wint.子实体叶两面生。梗座表皮下生或气孔下生,球形,直径20—52μm,浅褐色至褐色。菌丝有分隔,暗色。分生孢子梗榄褐色或近无色,3—20根簇生,不分枝,具曲膝状折点0—3,横隔膜1—4个,顶端近截形,孢痕明显。分生孢子圆柱形至倒棍棒形,无色透明,正直或稍弯,基部近截形,顶端钝圆,基脐明显且厚,宽1.9—3.8μm,大小35—62.5×5—7.5(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翌 春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东北、华北6月发生,较普遍。

防治方法

参见薄荷灰斑病。

药用植物种类及其区域分布概况是什么?

中国幅员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适宜各类植物生长繁衍,有“植物王国”之誉。仅高等植物就有35000—45000种之多,其中许多种类具有药用价值。据初步统计,我国药用植物达6000多种,居世界各国之首,大部分种类已收载于《中药志》、《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原色本草图鉴》、《新华本草纲要》及其它一些药用植物著作中。目前全国各地收购的中药材达五百余种,多系常用中药,现将其中重要的常用中药列入图3—1。

图3—1 重要常用中药分布图

1.人参 2.三七 3.大黄(3a掌叶大黄,3b唐古特大黄) 4.山豆根(4a广豆根,4b北豆根) 5.元胡(延胡索) 6.云木香 7.浙贝母 8.贝母(川贝,平贝,伊贝) 9.牛膝 10.附子(川乌) 11.白术 12.苍术(12a茅苍术,12b北苍术) 13.白前(柳叶白前) 14.白薇 15.白芍 16.黄连 17.天麻 18.巴戟天 19.丹参 20.玄参 21.甘草 22.白芷(22a祁白芷,22b川白芷) 23.当归 24.麦冬 25.泽泻 26.刺五加 27.胡黄连 28.秦艽 29.桔梗 30.射干 31.石菖蒲 32.水菖蒲 33.黄芩 34.葛根 35.硬紫草 36.软紫草 37.天南星 38.半夏 39.玉竹 40.黄精 41.粉防己 42.广防己 43.姜黄 44.郁金 45.莪术 46.党参(46a潞党,46b川党) 47.黄芪 48.山药 49.川芎 50.龙胆 51.地黄 52.百合 53.防风 54.远志 55.羌活(55a川羌,55b西羌) 56.川独活 57.白前(白花白前) 58.北柴胡 59.南柴胡 60.砂仁 61.益智 62.陈皮 63.枳实 64.枳壳 65.佛手 66.香橼 67.桔红 68.苦杏仁 69.郁李仁 70.桃仁 71.山茱萸 72.北五味子 73.连翘 74.吴茱萸 75.使君子 76.栒杞子(宁夏枸杞) 77.梔子 78.槟榔 79.酸枣仁 80.石斛 81.肉苁蓉 82.细辛 83.薄荷 84.藿香 85.大青叶(松青) 86.枇杷叶 87.金银花 88.红花 89.菊花 90.辛夷 91.肉桂 92.牡丹皮 93.杜仲 94.厚朴 95.关黄柏 96.川黄柏 97.钩藤 98.桑寄生 99.安息香 100.阿魏 101.冬虫夏草 102.茯苓 103.猪苓为了基本了解中国药用植物种类的区域分布,现根据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所划分的六个热量带和一个高寒区,分别探讨各带、区的简要气候特征与药用植物的分布概况。

(一)寒温带

寒温带的范围很小,仅限于黑龙江西北隅,大兴安岭北端的漠河地区和内蒙古鄂伦春以北地区。此带长冬(8个月以上)无夏,春、秋相连,生长季极短,仅约3个月。年均温为-2.2—-5.5℃,最冷月均温为-28—-38℃,绝对最低温为-50℃,最热月均温可达16—20℃,年均温较差近50℃,全年无霜期80—100天。日均温≥5℃的为130天,≥10℃的少于120天,年活动积温(一年内日均温≥10℃的持续期内温度的总和,下同)为1100—1700℃。年降水量为350—500mm,属湿润气候型。

在寒温带的自然植被中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北五味子、关苍术、北升麻、西伯利亚橐吾、兴安杜鹃、东北延胡索、毛百合、大叶龙胆、关黄柏、草麻黄,以及轮叶婆婆纳、齿叶铁线莲、箭头唐松草、红花鹿蹄草、百里香、短瓣金莲花、岩败酱等。

(二)中温带(温带)

中温带范围很大,从东北地区一直向西伸展到新疆,其中包括沈阳以北的松辽平原和东北东部、燕山、阴山山脉以北和北疆等地。年均温2—8℃,最冷月均温为-2.5—-10℃,绝对最低温达-40℃左右,最热月均温21—24℃,年均温较差一般为30—40℃,全年无霜期100—180天。日均温≥5℃为150—180天,≥10℃为120—150天,年活动积温1600—3200℃。年降水量从东部湿润区600—800mm以上到西部极干旱区50—60mm以下,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

在中温带内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茎类

人参、刺五加、关龙胆、平贝母(一轮贝母)、新疆贝母、东北天南星、新疆延胡索、关防风、知母、大叶柴胡、北柴胡、兴安柴胡、长白柴胡、北黄芪、膜荚黄芪、芍药、甘草、东北延胡索、天麻、长白乌头、黄花乌头(关白附)、细叶百合、手掌参、藜芦、肾叶橐吾、小白花、地榆、东当归(延边当归)、东北铁线莲(黑薇)、紫草、兴安升麻、大三叶升麻、兴安白芷、库页白芷、兴安杜鹃、北苍术、关木通(木通马兜铃)、高山唐松草、东北雷公藤、软枣猕猴桃。

2.种子果实类

北五味子、西伯利亚杏、山楂、越橘、蒙古扁桃、宁夏枸杞。

3.全草类

辽细辛、东北淫羊藿、草苁蓉、肉苁蓉、草麻黄。

4.皮类

关黄柏。

5.花类

短瓣金莲花、长瓣金莲花、款冬、红花。

6.菌类

灵芝、云芝、猪苓、大马勃、侧耳、木耳。

(三)暖温带

这一热量带从长城以南到秦岭以北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北京、山东、辽东半岛、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南部,以及西部的塔里木盆地和东北的辽南地区。年均温9—14℃,最冷月均温-13—-2℃,绝对最低温-30—-20℃,最热月均温24—28℃,年均温较差30℃左右。全年无霜期180—240天。日均温≥5℃为210—270天,≥10℃为150—220天,年活动积温3200—4500℃。在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域属亚湿润带,降水量500—600以至800—900mm,降水集中在7—8月。在南疆一带属极干旱气候,年降水量50—60mm以下。

在暖温带内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茎类

党参、黄芪、甘草、贝母(平贝母)、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珊瑚菜(北沙参)、东北天南星、半夏、丹参、牡丹、芍药、白芷、黄芩、防风、戟叶牛皮消(白首乌)、泽泻、秦艽、大黄、黄精、玉竹、紫草、甘遂、菘蓝、四叶参(奶参)、延胡索、盾叶唐松草。

2.种子果实类

枸杞、酸枣、山楂、薏苡、连翘、栝楼。

3.全草类

肉苁蓉、锁阳、一枝黄花、地瓜儿苗(泽兰)、膜果麻黄。

4.皮类

杜仲、黄柏。

5.花类

忍冬(金银花)、红花、款冬、菊花。

6.菌类

灵芝、茯苓、脱皮马勃。

(四)北亚热带(半亚热带)

此热量带位于长江中、下游,汉水流域,贵州省中部和云南省北部高原地区。年均温14—16℃,最冷月均温2.2—4.8℃,最热月均温28—29℃,全年无霜期240—260天,日均温≥5℃为240—270天,≥10℃为220—240,年活动积温4500—5000℃。此带内全属湿润气候型;但滇北高原地区属西部型亚热带,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气温年较差151,极端最低温-5—-10℃;东部年降水量900mm以上,以至1400—1600mm,降水往往集中在6—7月,气温年较差25—30℃,极端最低温-10—-20℃。

在北亚热带内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茎类

天门冬、丹参、白术、芍药、珊瑚菜(北沙参)、地黄、浙贝母、延胡索、远志、怀牛膝、射干、黄连、沿阶草(麦冬)、薯蓣、独活、柴胡、玉竹、半夏、狗爪半夏(天南星)、太子参、天麻、乌头(附子)、泽泻、姜、党参、紫草、玄参、缬草、何首乌、百部、前胡、南沙参、黄独(黄药子)、续断、猕猴桃、桔梗、苦参、甘草。

2.种子果实类

马兜铃、木瓜、栝楼、决明、补骨脂、连翘、栀子、薏苡、单叶蔓荆、王不留行、北五味子、巴豆、使君子、山楂、吴茱萸。

3.全草

石斛、薄荷、荆芥。

4.叶类

木芙蓉。

5.藤木

钩藤。

6.皮类

厚朴、杜仲、川楝。

7.花类

辛夷、菊花、玫瑰、款冬。

8.菌类

灵芝、茯苓、猴头菌、猪苓。

(五)中亚热带(亚热带)

这一热量带,分东西两部分。东部包括长江以南到南岭之间的江南丘陵,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广东省北部,以及四川盆地和部分云贵高原。年均温16—21℃,最冷月均温5—12℃,最热月均温28—29℃,绝对最低温-5—-10℃,绝对最高温38—41℃,年均温较差17—23℃,日均温≥5℃为240—300天,年活动积温5000—6500℃。在中亚热带内全属湿润气候型江南区年降水量为1400—1800mm,以4—6月为多;四川盆地年降水量为1000—1200mm,以6—7月为多。西部包括云南高原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在海拔2000m的云南高原上,年均温15—16℃,最冷月均温9.0℃,最热月均温20.0℃,年均温较差仅10—11℃,全年无霜期250天,年活动积温4000—5000℃。由于海拔高,少受寒潮影响,冬暖夏凉。年降水量为700—1200mm。

在中亚热带内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茎类

川牛膝、薯蓣(山药)、天门冬、天南星、半夏、丹参、白术、地黄、浙贝母、延胡索、百合、远志、苍术、菘蓝、泽泻、射干、黄连、沿阶草(麦冬)、玉竹、白芷、太子参、郁金、黄常山、明党参、玄参、戟叶牛皮消(白首乌)、百部、前胡、南沙参、续断、黄精、黄独(黄药子)、猕猴桃、桔梗、龙胆、芍药(白芍)、三七、天麻、川芎、党参、柴胡、升麻、当归、黄芪、独活、南五味子、秦艽、短柄乌头(雪上一枝蒿)。

2.种子果实类

马兜铃、木瓜、牛蒡子、巴豆、栝楼、芡实、吴茱萸、使君子、栀子、薏苡、王不留行、梅(乌梅)、续随子、酸橙(枳壳)、香橼、蔓荆、银杏、罗汉果、枸杞、枣、山楂、山茱萸、莲。

3.全草类

石斛、荆芥、香薷、薄荷、筋骨草、紫苏、绞股蓝、夏枯草、淫羊藿、细辛、草珊瑚、4.皮类

杜仲、厚朴、牡丹(丹皮)、川楝、刺黄柏(安徽小檗)。

5.花类

辛夷、忍冬、红花、藏红花、菊花。

6.藤木

钩藤、昆明鸡血藤。

7.菌类

银耳、茯苓、灵芝、雷丸、猪苓。

(六)南亚热带(半热带)

这一热量带属半热带或准热带,包括南岭山脉以南地区,台湾省北部、中部,福建和广东省东南部,珠江流域,西江流域,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云南省中、南部。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年均温20—22℃,最冷月均温12—14℃,最热月均温28—29℃,年均温较差12—16℃,日均温≥5℃、≥10℃全年有300天以上,年活动积温6500—8000℃或8500℃。除金沙江河谷为亚湿润气候型外,其余地区都是湿润气候型;东部地区年降水量1600—2000mm,以5—6月为多,年均温较差15—20℃,极端最低温0—-5℃;西部地区(滇南区)年降水量1000—1500mm,年均温较差10℃,极端最低温0—-2℃。

南亚热带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茎类

山药、云木香、萝芙木(云南萝芙木、中国萝芙木、海南萝芙木)、天门冬、天南星、台湾天南星、丹参、千年健、巴戟天、百合、菘蓝、泽泻、夏天无、黄连、沿阶草(麦冬)、白芷、郁金、黄常山、戟叶牛皮消(白首乌)、何首乌、山柰、猕猴桃、百部、白花前胡、台湾前胡、南沙参、续断、台湾远志、黄精、阿里山玉竹、黄独(黄药子)、薯蓣、山豆根、瓜馥木、海芋、莪术、金果榄。

2.种子果实类

八角茴香、木瓜、巴豆、栝楼、荜茇、芡实、华南吴茱萸、使君子、阳春砂仁、鸦胆子、益智、栀子、薏苡、佛手、罗汉果、蔓荆、草果、补骨脂、草蔻(草豆蔻)、山鸡椒。

3.全草类

广藿香、石斛、穿心莲、罗勒、草珊瑚、薄荷、甜叶菊、长春花、夏枯草、一枝黄花、台湾泽兰。

4.皮类

大叶清化桂(肉桂)、杜仲、厚朴、刺桐(海桐皮)、川楝、云南美登木、广西美登木、密花美登木、高山小檗。

5.藤木及树脂类

儿茶、剑叶龙血树(血竭)、苏木、降香檀(降香)、檀香、龙脑香、忍冬、白木香(土沉香)、昆明鸡血藤。

6.花类毛萼忍冬(山银花)、菊花、藏红花、红花。

7.菌类

灵芝、茯苓、冬虫夏草、雷丸、猪苓、银耳。

此外,还引种栽培有热带药用植物,如:白豆蔻、诃子、槟榔、肉豆蔻、印度马钱、金鸡纳树、丁香、苏合香树、越南安息香、斑纹芦荟等。

(七)热带

此热量带包括广东省雷州半岛、海南、台湾省南部、南海诸岛,以及云南省河谷区和西藏自治区东南缘的局部地区。全年最低气温在0℃以上,终年为生长季。年均温22—26℃,最冷月均温16—21℃,最热月均温29℃,年均温较差12—8℃,年活动积温8000—9000或9000℃以上。带内的东部地区年降水量1400—2400mm,但海南省西部沿海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下。西部地区除元江地区为亚湿润型气候,年降水量小于1000mm外,其余地区为湿润型气候,年降水量在1200—1500mm以上。

热带分布的主要药用植物有:

1.根及根茎类

云南萝芙木、海南萝芙木、印度萝芙木、巴戟天、云木香、千年健、黄花远志、泽泻、牛膝。

2.种子果实类

荜茇、海南大风子、梅氏大风子、黄花夹竹桃、益智、草果、草蔻、海南栝楼、阳春砂仁、嘉兰、大叶木鳖、长籽马钱、狭叶马钱、亮叶马钱、使君子。

3.全草类

广藿香、长春花、海南草珊瑚、蕺菜(鱼腥草)、绞股蓝、石斛、益母草、穿心莲。

4.藤木及树脂类

白木香(土沉香)、檀香、降香檀、苏木、龙脑香树、剑叶龙血树、大血藤。

5.皮类

刺桐(海桐皮)、大叶清化桂(肉桂)、美登木(云南美登木、广西美登木、密花美登木等)。

此外,还引种栽培有:肉豆蔻、胖大海、印度马钱、泰国大风子、印度大风子、诃子、南天仙子、槟榔、爪哇白豆蔻、狭叶番泻(印度番泻叶)、爪哇古柯、猫须草、甜菊、儿茶、苏合香树、越南安息香树、多种金鸡纳、丁香等。

(八)温带、亚热带高寒区

此热量带地处北纬27°—40°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全部、青海大部、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一些地方。因海拔高度达4000—5000m,所以气温比同纬度的地带要低得多。

高原寒带

地处唐古拉山与昆仑山之间的北羌塘区,海拔4800—5100m。全年日均温在10℃以下,日最低气温低于0℃,年降水量100mm,是全国夏季温度最低的地区。

高原亚寒带

地处冈底斯山以北南羌塘区,青海省南部,祁连山区。地势由东往西升高(3400—4800m),日均温≥10℃的天数少于50天,农作物难以成熟。东部降水量500—800mm,集中于夏秋季;中部的降水量400—700mm,多冰雹;西部祁连山区的降水量300—400mm,风沙天气在200天以上。

高原温带

包括西藏自治区阿里、雅鲁藏布江上游、藏东峪谷区、川西山地、青海中部和柴达木盆地,全带呈马蹄形。日均温≥10℃全年多于50天,年降水量:川西山地降水丰富,可达500—1000mm,藏东、藏南和青海西宁400—600mm,阿里仅50—100mm,必须有灌溉条件作物方能生长。柴达木盆地在50mm以下,最为干旱。

高原亚热带山地

包括喜马拉雅山南翼山区、谷地,海拔低于2000m,日均温≥10℃全年180—350天,年降水量1000mm。

高原热带北缘山地

包括喜马拉雅山南翼外缘低山区,海拔低于1000m,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雨量充沛,年降水量2500mm以上,巴昔卡年降水量4500mm,是我国最多降水中心,日均温≥10℃全年350—365天。农作物一年可三熟。

本区主要药用植物有:

1.根及根茎类

甘草、掌叶大黄、高山大黄、梭砂贝母、黄花贝母、远志、膜荚黄芪、多花黄芪、云南黄芪、党参、升麻、羌活、独活、牛膝、高山龙胆、瑞香狼毒、藏黄连、鸡爪黄连、东莨菪、天麻、独一味、七叶一枝花(重楼)、短柄乌头(雪上一枝蒿)、藏秦艽、光叶菝葜(土茯苓)、紫花杜鹃、续断、黄药子、藏紫草、知母、澜江百合、卵叶鹿蹄草、唐古特缬草、苦参、苍术、丹参、白芷、异叶柴胡、黄芩、防己、益母草。

2.种子果实类

北五味子、杏、藏木瓜、宁夏枸杞、栝楼。

3.全草类

西藏雪莲花、水母雪莲花、肉苁蓉、锁阳、草麻黄、石斛、仙人掌、木通、西藏列当、西藏筋骨草、夏枯草、蕺草。

4.花类款冬、西藏忍冬。

5.菌类

冬虫夏草、猪苓。

三、药用植物垂直分布概况

在每个热量带内,往往由于大地形或局部地形的变化,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差异很大。如同在暖温带内,海拔52.3m的北京年均温为11.6℃,最冷月均温-4.8℃,绝对最低温为-22.3℃;而在不远处,海拔2894m的五台山,年均温为-4.2℃,最冷月均温-19℃,绝对最低温-44.8℃。又如海拔396.9m的西安,年均温为13.3℃,最冷月均温为-1.7℃,绝对最低温为-16.7℃;而海拔2064.9m的华山,年均温5.9℃,最冷月均温为-8.3℃,绝对最低温为-25.3℃。再如亚热带四川盆地,海拔448.3m的峨眉县,年均温17.2℃,最冷月均温为7.0℃,绝对最低温为-2.9℃;而海拔3127m的峨眉山,年均温3.2℃,最冷月均温-5.9℃,绝对最低温-20.9℃。这说明,在同一热量带内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热量减少,辐射增强。各地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就是气温结合大气水分状况变化而产生的结果。与此相反,在某些山区的山谷中气温反较山坡为低,这是由于冬季冷空气沿着山坡下沉而积聚在山谷中所致,即形成所谓逆温现象。如新疆天山西部伊犁附近在海拔670m的谷地中,1月均温为-11℃,而在海拔1350—1529m的前山却为-5.7℃。在中国许多山地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常常表现为山地植被类型垂直分布的倒置现象或水平分布的反常现象。此外,在有些地区,还会产生非常干热的“焚风”现象。如四川盆地西部的二郎山,由于东坡是太平洋气候的迎风坡,气候湿润;西坡是背风坡,气候干燥,因而山的两面气压不同的空气从海拔600m的东麓升到海拔3000m以上的山顶,流向西坡而下沉到海拔1500m的大渡河谷,就发生了干热的“焚风”,而使山谷中出现了反映干热气候的肉质常绿多刺灌丛。这种“焚风”现象常出现在横断山脉的山谷中。

同时,在同一热量带内,各地降水量也是大不相同的,从水平方向来看,降水量大体是从南向北逐渐递减。东南沿海年降水量2000mm以上,而西北只100—200mm,甚至仅50mm。从海拔高度来看,一般山地降水比平原多,从山麓沿山坡而上循序增多至一定高度后又降低。如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的山麓为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不超过100mm,而自山坡向上行则依次出现半干旱、半湿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可增至500—700mm。再如江西庐山山麓的九江年降水量为1406mm,而庐山山顶则可达2528mm;山东泰山山麓的泰安年降水量为725.7mm,而泰山山顶为1163.8mm。同一山地,坡向不同,降水量亦异。迎风坡多于背风坡,例如海南岛五指山东部是迎风坡,年降水量达2000—2800mm,而西部是背风坡,年降水量只有1000mm。由于山地随着海拔升高,气温日较差、热量、辐射、降水、大气湿度等因素都发生变化,因而更替出现不同的植被带。药用植物垂直分布也随着植被带的不同而有明显不同的组合。例如位于中亚热带浙江临安县西部昌化龙塘山的植被与药用植物的垂直地带谱表现为:山坡350m以下处,主要是人工栽培群落,例如茶园、农杂和马尾松稀树草灌丛;350—550m处由甜槠、树参、木荷、莽草、红楠、麂角杜鹃、乌药等乔灌木组成常绿阔叶林及油桐林、竹林及马尾松稀树灌丛,林下地被主要有淡竹叶、里白、华东瘤足蕨、蛇根草及掌叶南星等,层间植物主要有三叶木通、五叶瓜藤与大血藤等;550—1000m处属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木本植物主要有小叶青冈、大叶冬青、木荷、树参等常绿树种,与青钱柳、枫香、山合欢、化香树等落叶树种,灌木层主要为满山红、三花莓、掌叶覆盆子、伞花绣球等种类,草本层主要有白穗花、兔儿伞、阔叶麦冬、黄精与直刺山芹菜等,层间植物主要有牯岭勾儿茶、五叶瓜藤、鹰爪枫、山木通与大血藤等;1000—1250m处由矛栗、白栎、檫树、梾木、刺楸、交让木、云锦杜鹃、野海棠、野鸦椿、华胡桃、白檀、野山楂等乔灌木组成,林下草木层主要有藜芦、萱草、山牛蒡、珍珠菜、鹿蹄橐吾与南山堇等种类;1250—1600m处主要由黄山松、黄山栎、黄山花楸、灯笼树、华中山楂、华白檀、安徽小檗、南方六道木、长梗冬青、平枝栒子等树种组成落叶阔叶矮林,草本层主要有东北婆婆纳、黄山凤毛菊、石龙胆、香青与心叶地榆等种类,还分布着草甸植被,由紫花前胡、林荫银莲花、棣棠、光叶绣线菊等草灌木组成,沼泽植被由睡菜、山梗菜、白须草、谷精草、灯芯草与几种藓类植物组成;1600—1760m处这一层次属于草甸与稀疏灌丛,主要由石岩风、一枝黄花、掌参、细叶藁本、黑紫藜芦、香青、黄山凤毛菊、黄花龙芽草、森林千里光、心叶地榆、紫萼等草类,与珍珠绣球、圆锥绣球、小叶黄杨、黄山蔷薇、天目琼花、四照花与华中山楂等种类组成。

但是,不同热量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是不尽相同的。严格说来,每一个山体都具有它自己特有的植被垂直带谱。因为,一个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结构,一方面受所在的水平地带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山体高度、山脉走向、坡向、山坡在山地中的位置、地形、土壤基质和局部气候(如逆温层的存在)等的影响。位于同一水平植被地带中的山地,其垂直带谱的结构总是比较接近的。例如,野生天麻,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的山区,垂直分布于海拔240—1000m的范围内,以在海拔300—400m的山地次生林下分布最多,在原始森林中则分布较少。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山区,却较多分布在海拔1200—3000m的高山上,在1200m以下的低山却很少发现,800m以下则未见野生天麻。

根据四川省乐山等地调查,属于双子叶植物离瓣花亚纲的一些药用植物的垂直分布情况有如下述:

分布在500m以下的有:武隆细辛、冷饭团、蜡梅、香樟、芸薹、蔊菜、刺梨、高粱泡、茅莓、云实、舞草、苦参、野凤仙花、水东哥、使君子、待宵花(月见草)等。

分布在500m以下的有:武隆细辛、冷饭团、蜡梅、香樟、芸薹、蔊菜、刺梨、高粱泡、茅莓、云实、舞草、苦参、野凤仙花、水东哥、使君子、待宵花(月见草)等。

分布在500—1000m的有:细刺毛蓼、火炭母、红辣蓼、水蓼、青藤(防己)、地不容、金线吊乌龟、红茴香、冷饭团、长梗南五味子、白兰、黄兰、翼梗五味子、红果黄肉楠、香樟、峨眉紫楠、檫木、黄堇、紫堇、芸薹、枫香、木、蛇莓、水杨梅、棣棠花、石南、三叶委陵菜、蛇含委陵菜、小果蔷薇、山刺梨、五叶悬钩子、掌叶覆盆子、山莓、覆盆子、田皂角、合欢、云实、川云实、决明、紫荆、小槐花、圆锥山蚂蟥、山蚂蟥、波叶山蚂蟥、四川山蚂蟥、皂荚、山豆根、鸡眼草、含羞草、苦参、远志、冬青、构骨、山枇杷、野鸦椿、省沽油、亮叶鼠李、冻绿、多花猕猴桃、黑蕊羊桃、贵州毛柃

中草药:郁金的功效与作用

郁金
(《药性论》)
【异名】马蒁(《唐本草》),黄郁(《石药尔雅》)。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黄、郁金或莪术的块根。
【植物形态】①姜黄,详"姜黄"条。
②郁金,又名:毛姜黄(《广州植物志》)。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粗壮,末端膨大成长卵形块根。块茎卵圆状,侧生,根茎圆柱状,断面黄色。叶基生:叶柄长约5厘米,基部的叶柄短,或近于无柄,具叶耳;叶片长圆形,长15~37厘米,宽7~10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三角形。穗状花序,长约13厘米;总花梗长7~15厘米;具鞘状叶,基部苞片阔卵圆形,小花数朵,生于苞片内,顶端苞片较狭,腋内无花;花萼白色筒状,不规则3齿裂;花冠管呈漏斗状,裂片3,粉白色,上面1枚较大,两侧裂片长圆形;侧生退化雄蕊长圆形,药隔距形,花丝扁阔;子房被伏毛,花柱丝状,光滑或被疏毛,基部有2棒状附属物,柱头略呈2唇形,具缘毛。花期4~6月,极少秋季开花。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茎(姜黄或蓬莪术)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③莪术,详"蓬莪术"条。
【采集】冬、春采挖,摘取块根,除去须根,洗净泥土,入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取出,晒干。
【药材】①黄郁金
又名:黄丝郁金、广玉金。为植物姜黄的干燥块根,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两端稍尖,中部微满,长2~4厘米,中部直径1~2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灰白色细皱纹及凹下的小点,一端显折断的痕迹,呈鲜黄色,另一端稍尖。质坚实,横断面平坦光亮,呈角质状,杏黄色或橙黄色,中部有一颜色较浅的圆心。微有姜香气,味辛而苦。以个大、肥满、外皮皱纹细、断面橙黄色者为佳。
主产四川。
②黑郁金
又名:温郁金、川玉金。为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长纺锤形,稍扁,多弯曲,两端钝尖,有折断痕而呈灰黑色,长3~6厘米,中部直径1~1.5厘米。表面灰褐色,外皮皱缩或有细皱纹。横断面暗灰色发亮,中部有l条颜色较浅的环纹,中心扁圆形。气无,味淡而辛凉。以个大、外皮少皱缩、断面灰黑色者为佳。
主产浙江。
③白丝郁金
亦为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外形较黄郁金瘦长。断面内心呈白色(姜黄色素含量较少),内圈与外层之间有1条黄白色的环纹,质地模糊不透明。味微辛,香气亦较差。以个大、皮细、断面结实者为佳。
主产四川。
④绿丝郁金
为植物莪术的干燥块根。形状质地同黄郁金,但表皮较粗,断面色暗淡,深浅不一,少透明。味辛而重,香气不显。
产四川。
【化学成分】郁金块根含挥发油6.1%,其中莰烯0.8%,樟脑2.5%,倍半萜烯65.5%,主为姜黄烯,倍半萜烯醇22%等。还含姜黄素0.3%、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酮和芳基姜黄酮。另含淀粉30~40%,脂肪油3%,橡胶,黄色染料,葛缕酮及水芹烯。其有效成分是对-甲苯基-甲基羟甲基姜黄素。
【药理作用】①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对胆甾醇(每天给予1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家兔,每天口服郁金水煎剂10克左右,100天后血清胆甾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比对照组高,磷脂升高较明显,β-脂蛋白、三酸甘油酯稍有上升,但与对照组无差异。郁金粉按134毫克/100克给予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大白鼠,血清胆甾醇及C/P值均有轻度上升,但能减轻家兔或大白鼠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脂质沉积。患有高胆甾醇血症的兔,口服同属植物Curcumaamada的乙醚提取物,在3周内使血胆甾醇由266毫克%下降到36毫克%,C/P比值也相应下降,主动脉重量亦明显减轻,动物体重增加。
②其他作用
郁金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用郁金挥发油乳剂作人胆囊造影时,无收缩胆囊的作用。
【炮制】用水浸泡,洗净,捞出晒晾,润进,切片,晒干。
【性味】辛苦,凉。
①《唐本草》:"味辛苦,寒,无毒。"
②《本经逢原》:"辛苦,平,无毒。"
【归经】入心、肺、肝经。
①《纲目》:"入心及包络。"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厥阴,兼通足阳明经。"
【功用主治】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
①《药性论》:"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服之。"
②《唐本草》:"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③《珍珠囊》:"凉心。"
④李杲:"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痛。"
⑤《本草衍义补遗》:"治郁遏不能散。"
⑥《纲目》:"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
⑦《本草通玄》:"治痘毒入心。"
⑧《本草正》:"止吐血,衄血;单用治妇人冷气血积,结聚气滞,心腹作痛。"
⑨《本草述》:"治发热,郁,咳嗽,齿衄,咳嗽血,溲血,头痛眩晕,狂痫,滞下,淋,并眼目鼻舌咽喉等证。"
⑩《本草备要》:"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凉心热,散肝郁。治妇人经脉逆行,"
⑾《本草从新》:"能开肺金之郁。"
⑿《要药分剂》:"凉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磨汁或入丸、散。
【宜忌】阴虚失血及无气滞血瘀者忌服,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
"凡病属真阴虚极,阴分火炎,薄血妄行,溢出上窍,而非气分拂逆,肝气不平,以致伤肝吐血者不宜用也。即用之亦无效。"
②《本草汇言》:"胀满,膈逆,疼痛,关乎胃虚血虚者,不宜用也。"
③《得配本草》:"气虚胀滞禁用。"
【选方】①治心悬急懊痛:郁金半两,黄芩一两,赤芍药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生干地黄一两,大腹皮一两(锉)。上药,细锉和匀。每服一分,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熬服。(《圣惠方》郁金饮子)
②治一切厥心(痛)、小肠膀胱痛不可忍者:附子(炮)、郁金、干姜。上各等分为细末,醋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男子温洒下,妇人醋汤下,食远服。(《奇效良方》辰砂一粒金丹)
③治妇人胁肋胀满,因气逆者:郁金、木香、莪术、牡丹皮。白汤磨服。(《女科方要》)
④治产后心痛,血气上冲欲死:郁金烧存性为末二钱,米醋一呷,调灌。(《袖珍方》)
⑤治癫狂因忧郁而得,痰涎阻塞包络心窍者:白矾三两,郁金七两。米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水送下。(《本事方》白金丸)
⑥治痫疾:川芎二两,防风、郁金、猪牙皂角、明矾各一两,蜈蚣二条(黄、赤脚各一)。上为末,蒸饼丸,如桐子大。空心茶清下十五丸。(《摄生众妙方》郁金丹)
⑦治风痰:郁金一分,藜芦十分。各为末,和令匀。每服一字,用温浆水一盏,先以少浆水调下,馀者水漱口都服,便以食压之。(《经验后方》)
⑧治衄血吐血:郁金为末,水服二钱,甚者再服。(《简易方论》)
⑨治呕血:用韭汁、姜汁、童便磨郁金,同饮之。(《丹溪心法》)
⑩治尿血不定:郁金一两,捣为末,葱白一握相和,以水一盏,煎至三合,去滓,温服,日须三服。(《经偏方》)
⑾治血淋,心头烦,水道中涩痛,及治小肠积热,尿血出者:生干地黄、郁金、蒲黄。上等分,为细末。每于食前,煎车前子叶汤调下一钱,酒调下亦得。(《普济方》郁金散)
⑿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疼痛不可忍:郁金五个大者,牛黄一皂荚子(别研细)。二味同为散。每服用醋浆水一盏,同煎三沸,温服。(孙用和)
⒀治谷疽,唇口先黄,腹胀气急:郁金一两,牛胆一枚(干者),麝香(研)半钱.上三味,捣研为细散。每服半钱匕,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圣济总录》郁金散)
⒁治胆石及黄疸:郁金、熊胆、明矾、火硝。研细为丸或作散剂。每服一至三分。(《四川中药志》)
⒂治肠梗阻:郁金、桃仁、瓜蒌各三钱。水煎后加麻油五两,一次温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⒃治耳内极痛:郁金末,研细,每用一字,以净水调,倾入耳内,却急倾出。(《圣济总录》)
⒄治自汗不止:郁金末,卧时调涂于乳上。(《濒湖集简方》)
⒅治痔疮肿痛:郁金末,水调涂之。(《医方摘要》)
⒆颠狂症。用郁金七两、明矾三两,共研为末,加稀同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⒇痘毒攻心(痘疮忽由白色变成紫黑我,不出脓,日夜哭叫)。用郁金一枚、甘草二钱半,加水半碗煮干,去甘草,将郁金切片焙干,研为末,加脑子(炒)半钱。每服一钱,以生猪血五七滴和新汲水调下。二服后毒气从手足心发出,如痈状,病乃全愈。
(21)心气痛。和郁金、附子、干姜,等分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男用酒,女用醋送下。
(22)产后心痛(血气上冲欲死)。用郁金(烧存性)研细,取二钱,以米醋调灌能,转危为安。
(23)鼻血、吐血。用郁金研细,水服二钱。不愈。再服一次。
(24)阳毒下血(热气入骨,痛不可忍)。用郁金五个,牛黄一个、如皂荚子大,做成散剂,每服用醋浆水一碗煎三沸后,待温把药送下。
(25)尿血。用郁金一两、葱白一握,加水一碗煎成三合,温服。一天服三次。
(26)风痰壅塞。用郁金一分、藜芦十分,共研为末。每取少许,温浆水调下。同时,以浆水一碗,漱口吐涎。可以吃一点东西压一下药味。
(27)痔疮肿痛。用郁金研细,加水调匀搽患处。
【临床应用】治疗传染性肝炎
取郁金粉每次5克,日服3次。共治33例(急性22例,慢性11例),结果自觉症状消失者21例,减轻者11例,1例无改变,疗程平均为31天;有明显体征的26例中,14例完全消失,9例减轻,3例无改变。所有病例在治疗前转氨酶都有明显变化,治疗后完全达到正常者18例,明显降低或接近正常者9例,其余无改变。24例患者经血清蛋白检查,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白蛋白升高现象;7例做了马尿酸排出试验,治疗2~3星期后,有6例排出量明显增加。据本组病例观察,郁金对止痛、退黄、使肝脾缩小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郁金本入血分之气药,其治已上诸血证者,正谓血之上行,皆属于内热火炎,此药能降气,气降即是火降,而共性又入血分,故能降下火气,则血不妄行。"
②《本草汇言》:"郁金,清气化痰,散瘀血之药也。其性轻扬,能散郁滞,顺逆气,上达高巅,善行下焦,心肺肝胃气血火痰郁遏不行者最验,故治胸胃膈痛,两胁胀满,肚腹攻疼,饮食不思等证。又治经脉逆行,吐血衄血,唾血血腥。此药能降气,气降则火降,而痰与血,亦各循其所安之处而归原矣。前人未达此理,乃谓止血生肌,错谬甚矣。"
③《本草经读》:"郁金,气味苦寒者,谓气寒而善降,味苦而善泄也。其云血积者,血不行则为积,积不去则为恶血,血逆于上,从口鼻而出,则为衄血吐血,血走于下,从便溺而出,有痛为血淋,无痛为尿血,即金疮之瘀血不去,则血水不断,不能生肌,此物所以统主之者,以其病原皆由于积血,特取其大有破恶血之功也。盖血以气为主,又标之曰下气者,以苦寒大泄其气,即所以大破其血,视他药更进一步。若经水不调,因实而闭者,不妨以此决之,若因虚而闭者,是其寇仇。且病起于郁者,即《内经》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大有深旨,若错认此药为解郁而频用之,十不救一。至于怀孕,最忌攻破,此药更不可以沾唇。即在产后,非热结停瘀者,亦不可轻用。若外邪未净者,以此擅攻其内,则邪气乘虚而内陷。若气血两虚者,以此重虚其虚,则气血无根而暴脱。此女科习用郁金之害人也。"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提醒您:郁金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47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