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立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圃,保存中药材种质资源
栽培化终将带来多样性的下降和遗传资源的狭窄,必需不断改良,不断从野外收集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栽培过程中发现的变异性和品种。建立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圃是收集和保存种质必不可少的措施。如:黄姜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七十年代时,野外采集的的原料一般可以达到7%的皂素含量,最高可达17%,但是随着资源的消耗,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优良的高含量的原料减少的更快,现在,一般只能获得含有2~3%的材料,不过二三十年时间,情况就变得如此严重,如不保护那些种质,我们就无缘于优质产品了。
植物园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当在建立国家药用植物园的同时,重点依托现有8个药用植物专类园,对现有的主要药用植物园进行整理,明确已栽培的种类和数量,确定该地区可引种的范围和任务,适当增加种类和数量。再建立适合寒冷、干旱、湿地等特殊环境的药用植物园,对全国进行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的植物园建立网络系统,使药用植物园真正成为药用植物迁地保护的有效基地。
建设国家级大型的药用植物种子库。在世界范围内保存农作物和某些经济作物的种质资源库在培育和选择高产、抗逆性强的等的新品种,满足全世界不断增长的对粮食及其它经济作物的需求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医最常使用的中药中,主要依赖栽培的种类有200多种,这些种类占中药使用量的50~60%,他们的栽培历史长短不一,但普遍存在种质混杂和种质退化问题,品种化研究几乎是空白,大量收集和保存现有的多样性的种质资源,并结合种质特性的科学评价,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优良种质,选择和培育新的品种是长远的战略,种子库的建设是实施这一战略的必要前提。对于濒危稀有的种类,当他们的自然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或活体保护极为困难时,种子库便成为保存这些植物最有效的方式。中国有药用植物一万多种,与原地保护和迁地活体保护相比,种子保护是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护遗传多样性,为今后的开发和利用做基本的储备。
对于以特定中药材为主要原料来源的制药企业,在建立GAP种植基地的同时建立企业的种质保存圃也是有发展眼光的重要工作,如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建立了淫羊藿种质圃,旨在收集国产淫羊藿属80%以上的种类,并在其基础上,开展淫羊藿种质资源自然生长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开展淫羊藿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遗传学特性、多指标化学成分、重要种类的DNA分子标记、指纹图谱等的研究,建立世界上唯一的淫羊藿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基地,成为淫羊藿引种驯化基地和良种选育基因库。要大力发展药材产业的各级地方政府也要为生产的持续发展进行储备,注意保存开发量大的、新引进的、大宗的、濒危的、有应用前景的药材种质资源。种植单位留心观察和收集形态差异、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类型,保存和进一步繁殖,同时请药检和研究部门进行药材品质鉴定,为优良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原则包括:科学合理利用、保护优先、合法合规、整体保护、分类管理、源头治理等。这些原则旨在实现对野生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保护和维护其生态环境。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意义在于:
1、维护生态平衡:采集过度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野生药材的生长与繁殖。
2、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合理利用,实现野生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3、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野生药材作为中医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4、促进经济发展:野生药材是我国的传统特产之一,其开发利用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也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电子信息
(一)软件
1. 基础软件
2. 嵌入式软件
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工程管理软件
4. 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
5. 图形和图像处理软件
6.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
7. 电子商务软件
8. 电子政务软件
9. 企业管理软件
10. 物联网应用软件
11. 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软件
12. Web服务与集成软件
(二)微电子技术
1. 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2. 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
3.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4. 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5.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工艺技术
6. 集成光电子器件设计、制造与工艺技术
(三)计算机产品及其网络应用技术
1. 计算机及终端设计与制造技术
2. 计算机外围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3. 网络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4. 网络应用技术
(四)通信技术
1. 通信网络技术
2. 光传输系统技术
3. 有线宽带接入系统技术
4. 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5.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技术
6. 卫星通信系统技术
7. 微波通信系统技术
8. 物联网设备、部件及组网技术
9. 电信网络运营支撑管理技术
10. 电信网与互联网增值业务应用技术
(五)广播影视技术
1. 广播电视节目采编播系统技术
2. 广播电视业务集成与支撑系统技术
3. 有线传输与覆盖系统技术
4. 无线传输与覆盖系统技术
5. 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安全运行与维护系统技术
6. 数字电影系统技术
7. 数字电视终端技术
8. 专业视频应用服务平台技术
9. 音响、光盘技术
(六)新型电子元器件
1. 半导体发光技术
2. 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
3. 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4. 专用特种器件
5. 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
6. 中高档机电组件
7. 平板显示器件
(七)信息安全技术
1. 密码技术
2. 认证授权技术
3. 系统与软件安全技术
4. 网络与通信安全技术
5. 安全保密技术
6. 安全测评技术
7. 安全管理技术
8. 应用安全技术
(八)智能交通和轨道交通技术
1. 交通控制与管理技术
2. 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技术
3. 交通运输运营管理技术
4. 车、船载电子设备技术
5. 轨道交通车辆及运行保障技术
6.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服务技术
二、生物与新医药
(一)医药生物技术
1. 新型疫苗
2. 生物治疗技术和基因工程药物
3. 快速生物检测技术
4. 生物大分子类药物研发技术
5. 天然药物生物合成制备技术
6. 生物分离介质、试剂、装置及相关检测技术
(二)中药、天然药物
1.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技术
2. 创新药物研发技术
3. 中成药二次开发技术
4. 中药质控及有害物质检测技术
(三)化学药研发技术
1. 创新药物技术
2. 手性药物创制技术
3. 晶型药物创制技术
4. 国家基本药物生产技术
5. 国家基本药物原料药和重要中间体的技术
(四)药物新剂型与制剂创制技术
1. 创新制剂技术
2. 新型给药制剂技术
3. 制剂新辅料开发及生产技术
4. 制药装备技术
(五)医疗仪器、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
1.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
2. 新型治疗、急救与康复技术
3. 新型电生理检测和监护技术
4. 医学检验技术及新设备
5. 医学专用网络新型软件
6. 医用探测及射线计量检测技术
(六)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
1. 高效工业酶制备与生物催化技术
2. 微生物发酵技术
3. 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
4. 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技术
5. 食品安全生产与评价技术
6.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七)农业生物技术
1. 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2. 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技术
3. 重大农林生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
4. 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
5.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
三、航空航天
(一)航空技术
1. 飞行器
2. 飞行器动力技术
3. 飞行器系统技术
4. 飞行器制造与材料技术
5. 空中管制技术
6. 民航及通用航空运行保障技术
(二)航天技术
1. 卫星总体技术
2. 运载火箭技术
3. 卫星平台技术
4. 卫星有效载荷技术
5. 航天测控技术
6. 航天电子与航天材料制造技术
7. 先进航天动力设计技术
8. 卫星应用技术
四、新材料
(一)金属材料
1. 精品钢材制备技术
2. 铝、铜、镁、钛合金清洁生产与深加工技术
3. 稀有、稀土金属精深产品制备技术
4. 纳米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5. 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新材料制备技术
6. 半导体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7. 电工、微电子和光电子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8. 超导、高效能电池等其它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
1. 结构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强化增韧技术
2. 功能陶瓷制备技术
3. 功能玻璃制备技术
4. 节能与新能源用材料制备技术
5. 环保及环境友好型材料技术
(三)高分子材料
1.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
2. 工程和特种工程塑料制备技术
3. 新型橡胶的合成技术及橡胶新材料制备技术
4. 新型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5. 高分子材料制备及循环再利用技术
6. 高分子材料的新型加工和应用技术
(四)生物医用材料
1. 介入治疗器具材料制备技术
2. 心脑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制备技术
3. 骨科内置物制备技术
4. 口腔材料制备技术
5. 组织工程用材料制备技术
6. 新型敷料和止血材料制备技术
7. 专用手术器械和材料制备技术
8. 其他新型医用材料及制备技术
(五)精细和专用化学品
1. 新型催化剂制备及应用技术
2. 电子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
3. 超细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
4. 精细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
(六)与文化艺术产业相关的新材料
1. 文化载体和介质新材料制备技术
2. 艺术专用新材料制备技术
3. 影视场景和舞台专用新材料的加工生产技术
4. 文化产品印刷新材料制备技术
5. 文物保护新材料制备技术
五、高技术服务
(一)研发与设计服务
1. 研发服务
2. 设计服务
检验检测认证与标准服务
1. 检验检测认证技术
2. 标准化服务技术
(三)信息技术服务
1. 云计算服务技术
2. 数据服务技术
3. 其他信息服务技术
(四)高技术专业化服务
(五)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服务
(六)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技术
1. 电子商务技术
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
(七)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
1. 智慧城市服务支撑技术
2. 互联网教育
3. 健康管理
4. 现代体育服务支撑技术
(八)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
1. 创作、设计与制作技术
2. 传播与展示技术
3. 文化遗产发现与再利用技术
4. 运营与管理技术
六、新能源与节能
(一)可再生清洁能源
1. 太阳能
2. 风能
3. 生物质能
4. 地热能、海洋能及运动能
(二)核能及氢能
1. 核能
2. 氢能
(三)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
1. 高性能绿色电池(组)技术
2. 新型动力电池(组)与储能电池技术
3. 燃料电池技术
4. 超级电容器与热电转换技术
(四)高效节能技术
1. 工业节能技术
2. 能量回收利用技术
* 正常生产环节已回收利用技术和一般性高热值燃气发电技术除外。
3. 蓄热式燃烧技术
4. 输配电系统优化技术
5. 高温热泵技术
6. 建筑节能技术
7. 能源系统管理、优化与控制技术
8. 节能监测技术
七、资源与环境
(一)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利用技术
1. 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2. 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3. 农业水污染控制技术
4. 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
5. 节水与非常规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6.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1. 煤燃烧污染防治技术
2. 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
3. 工业炉窑污染防治技术
4. 工业有害废气控制技术
5. 有限空间空气污染防治技术
(三)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
1. 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置技术
2.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3. 生活垃圾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4. 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5. 有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6. 社会源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四)物理性污染防治技术
1. 噪声、振动污染防治技术
2. 核与辐射安全防治技术
(五)环境监测及环境事故应急处理技术
1. 环境监测预警技术
2. 应急环境监测技术
3.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4. 非常规污染物监测技术
(六)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技术
(七)清洁生产技术
1. 重污染行业生产过程中节水、减排及资源化关键技术
2. 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3. 环保制造关键技术
(八)资源勘查、高效开采与综合利用技术
1. 资源勘查开采技术
2. 提高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矿、选矿技术
3. 伴生有价元素的分选提取技术
4. 低品位资源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5. 放射性资源勘查开发技术
6. 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7. 绿色矿山建设技术
八、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一)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1. 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技术
2. 嵌入式系统技术
3. 新一代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
4. 制造执行系统(MES)技术
5. 工业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
(二)安全生产技术
1. 矿山安全生产技术
2.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
3. 其它事故防治及处置技术
(三)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
1. 新型传感器
2. 新型自动化仪器仪表
3. 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
4. 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仪表
5. 微机电系统技术
(四)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
1. 高档数控装备与数控加工技术
2. 机器人
3. 智能装备驱动控制技术
4. 特种加工技术
5. 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相关技术
6. 增材制造技术
7. 高端装备再制造技术
(五)新型机械
1. 机械基础件及制造技术
2. 通用机械装备制造技术
3. 极端制造与专用机械装备制造技术
4. 纺织及其他行业专用设备制造技术
(六)电力系统与设备
1. 发电与储能技术
2. 输电技术
3. 配电与用电技术
4. 变电技术
5. 系统仿真与自动化技术
(七)汽车及轨道车辆相关技术
1. 车用发动机及其相关技术
2. 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
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
4. 机动车及发动机先进设计、制造和测试平台技术
5. 轨道车辆及关键零部件技术
(八)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
1. 高技术船舶设计制造技术
2. 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
(九)传统文化产业改造技术
1. 乐器制造技术
2. 印刷技术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几种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运用到实验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药用植物栽培学 实验教学 改革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质量构成因素及其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调控途径,以其理论和技术来指导,使药用作物获得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一门科学[1]。药用植物栽培学就是指导药材生产的学科,实践性强,实践教学的过程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药用植物栽培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2]。
实验教学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从事相关科研的能力,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4]。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 2004 年建成,并新开设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中药学本科专业。药用植物栽培学分别是上述两专业学生的必须课和专业限选课,与之发生关系的学科是很多的,有植物形态解剖、生理生化、生态群落、生物学、农业气象、土壤学、农业化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上述学科各自从药用植物的某一方面,或者从生活环境的某一侧面研究与药用植物生产有关的问题[4]。然而,我校为历史悠久的药学院校,没有农学背景,该科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看做是验证课堂理论的方法和辅助手段。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体制和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并通过实验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这些方面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实验教学多为验证式、被动式,实践性不强,学生能力培养及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很好体现;(2)学生虽然参加了实验教学中的各项技能学习,但多处于被动地位,该课程在学生简单看来就是“种地”,学生对该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入和科学,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太愿意表现出来;(3)又因校区建设是逐步完善,实验室投入不够多,基础不够坚,学生多为4 至 6 人一组开展实验,独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少;(4) 我校开设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整体时间短(32学时),但中药材生长的周期长,个别生产性实验结果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影响实验教学结果。以上这些弊端导致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现就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课的改革谈一些体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要符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地方优势和专业特色,培养出更多“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1
优化实验教学课程内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必须处理好其与理论教学体系及试验方法的关系,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使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内容有实验一:种子活力、发芽率、发芽势测定;实验二:种子含水量、净度、千粒重测定;实验三:种子处理和播种育苗实验;实验四:枸杞扦插实验;实验五: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其中,有两个是在室内完成的验证性实验,有 3 个是在室外完成综合性实验,但是这些还不足以满足目前的学生培养需求,应对内容进行更新、充实,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部分综合性试验内容。且药用植物栽培学理论课教材是杨继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该教材主要偏重于北方药用植物,而对南方药用植物讲述甚少。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尝试把实验一和实验二合并,增加一个广金钱草种子质量标准研究的实验;把枸杞枝条扦插实验,改成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广藿香扦插的设计性实验;将种子处理和播种实验与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这两个实验联系起来,药材种子播种后,学生参与日常的栽培管理,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任务自行设计方案,独立进行操作并得出结果。
根据药材生长的周期长,我们把实验内容的顺序按照时节调配。
在春季三月份,即开学初,做扦插实验和播种实验;中间做药材种子质量标准实验;学期末做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
学生普遍认为设计性实验更具有挑战性,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完成后更具有成就感。我们经过询问和调查对比发现,学生产生了从被动式灌输学习方式到主动寻知求学学习理念的转变。
2 强化实验场所建设
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是实践教学的物质条件,就其功能而言,不只局限于技能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更大的作用在于成为师生科技创新的基地。因此,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水平,完善实验教学的政策、体制保障,是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的前提,也是使之与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5]。
我校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在校内建设药圃占地10 余亩,包括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和药用植物栽培实验区。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是未经开垦的小山丘,所有植物都是自然生长的,经调查约有 210 种药用植物,可以丰富学生视野,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认识更多的药用植物,为学生调查药用植物生长环境提供场所;药用植物栽培区约 4 亩,由相关专业老师指导,校中药协会实践部负责管理,学生可申请一定面积的土地,在自己申请的“一亩三分地”里耕作种植药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定人定区,栽培和管理药用植物,如小驳骨、水茄、广藿香、广金钱草、何首乌等种植面积较大,还有其他药用植物,使学生在劳动中自觉观察比较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劳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中药协会实践部形成“老”会员对“新”会员进行“传”、“帮”、“带”的格局。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栽培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以便更好地为将来学习,为工作服务,教师还要求学生善于进行知识积累,二年的管理要求有详细的工作记录,这些记录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3
结合南方特色中药材生产实际,以药材 SOP 操作规程模拟中药材 GAP 种植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和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彰显中医药国际竞争的优势所在。但长期以来,我国中药资源无序和不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逐年减少,部分资源紧缺,甚至濒临灭绝[6]。种质资源是中药材生产的源头,是优质中药材形成的物质基础,故种质的优劣对中药的质量和产量有决定性作用[7]。
在资源相对较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实行中药材GAP种植,对于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栽培药材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前景十分广阔,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而作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势必了解、学习和研究中药材GAP种植的相关知识和实践。
我们选定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和代表性的“十大广药”之一广藿香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学生开展广藿香的GAP 种植实验。
要求学生参照刘大会等(
2009)中药材仿生栽培的基本步骤,做一定的改动完成实验,具体步骤:(1)文献资料调研,全面了解选定药用植物的已研究资料,通过文献资料检索, 写出该种药用植物的综述报告, 作为对该中药材进行GAP 种植的基础背景资料。(2)产地生态环境和物种生物学特性研究,调研选定对象的野生资源分布区及其生长有优势优质种群的原生环境的自然生境条件,并对原生环境中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调研。在上述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为制定药用植物GAP 种植的技术方案提供依据。(3)药用植物的生理学基础研究,对药用植物野外分布的优势优质种群开展定点跟踪调查,并在同前人研究结果比较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进一步为制定药用植物GAP 种植模式提供技术支撑。(4)生产基地的选址,在文献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进行中药材 GAP 种植基地的选址。(5)制定栽培技术方案,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参阅农作学、园艺学、设施农业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植物保护学、肥料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植物化学和管理学等各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结合种植基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设计并制定该种药用植物 GAP 种植的具体技术方案与实施方案。(6)基地建设和栽培技术的实施与完善,根据上述药用植物 GAP 种植的技术方案,开展种植基地的建设,建立药材田间复合生态系统,实施各栽培技术方案,验证并记录栽培技术方案各步骤的实施效果,并根据田间实施效果对栽培技术方案进行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同时,从药材质量、产量及经济和生态等方面进行中药材 GAP 种植的效益分析,制定药材生产的质量标准,并撰写栽培技术 总结 报告。(7)操作规程(SOP)的制定,根据上述 6 个操作步骤,制定出中药材GAP 种植的标准操作规程(SOP)[8]。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应用成为一个统一的过程。
在学习中,学生更能体会到中药材 GAP 种植是今后中药材生产的主要模式,在掌握实验技术的同时,科研实验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开展广藿香的 GAP 种植实验后,学生从试验设计到实验实施直到撰写论文独立完成该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同时应用实验技术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总结分析,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的现象,共同讨论和总结,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为今后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这种结合实践的讨论,对于引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求知欲也很有好处。通过开展像广藿香的 GAP 种植这种研究式综合性实验,学生人人都可参与,人人都必须参与,解决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时,学生“人为满患”的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4
结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引导学生开展药用植物栽培学科学前沿的研究创新性计划实施的主体是学生,一个创新项目的实施,往往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更多的是依靠集体智慧,需要一个稳定高效的团队[9]。
例如,我们考虑到苦参生长的周期长,在组建科研小团队时,成员一、二、三年级学生都有,经过查阅文献,了解中药栽培学的科学前沿,结合本校实际,在实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我们选定研究课题为《苦参的引种实验》。实验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的每一项工作进行跟踪监控,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定时检查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对于学生取得的结果,要求学生及时地分析数据,讨论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学习和研究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科学前沿,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总之,以上
4 种措施运用于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学校将继续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紧扣中药材生产的实际和科学前沿,与时俱进地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和平台,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多“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符合社会生产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巧生.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周亚俊.全面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7):78- 80.
[3] 韩方珍,俞守华.浅谈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3):78- 80.
[4]李桂芳,杨晓献,孙辉.面向 21 世纪生命科学类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管理[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82- 10883
[5] 金伊洙,李新江.依托园艺专业实习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J].2010(18):199.
[6]陈士林,肖培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导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9.
[7] 黄璐琦,崔光红,陈美兰,等.中药材 GAP 实施的复杂系统论———中药材种质资源的现状、问题及方向[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7):481.
[8] 刘大会,黄璐琦,郭兰萍,邵爱娟,陈美兰.中药材仿生栽培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5):524- 529.
一、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实施GAP认证 1、GAP认证的法律基础 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2号),对法律法规以外的规范性文件规定的,但确需保留且符合《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规定事项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据《行政许可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保留并设定为行政许可,共500项。此次公布保留并设定为行政许可的项目涉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许可项目12项,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为其中之一。实施GAP认证是国家赋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责,必须认真履行、依法行政。 我国现行《药品管理法》对于中药材的生产、经营和使用也有相应规定。其中第三条规定:“国家保护野生药材资源,鼓励培育中药材。”第十九条规定:“药品经营企业销售中药材,必须标明产地。”《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国家鼓励培育中药材。对集中规模化栽培养殖、质量可以控制并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条件的中药材品种,实行批准文号管理。”对集中规模化栽培养殖的中药材基地进行能力认证,保证有固定产地、生产单位和批号的质量合格的中药材进入市场,是中药材、中药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说,实施中药材GAP管理,促进中药材、中药饮片乃至整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坚实的法制基础。 2、充分理解、认识GAP的内涵 应认真学习、统一认识,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GAP的意义、目的和范畴。尤其是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认证是有范围的。只是对中药材生产企业的认证,对集中规模化栽培养殖、质量可以控制部分中药材品种的认证。二是,认证是非强制性的,采取自愿原则。只是对申请GAP认证的企业,种植或养殖某些特定中药材能力进行认证,对生产的产品发放批准文号。三是,目前GAP认证是长期的,不会马上关门。现阶段甚至相当长的时期内,其他没有申请认证的单位或个人依然可以种植、销售中药材。 3、中药材GAP认证的目的和意义 《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中药材属于药品的范畴,是生产饮片、中成药的原料。质量好的中药材,既是中药饮片、中成药内在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中药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根本保证。 然而,长期以来,中药材生产仍以分散、粗放的小农经济模式为主,无法保证药材质量的稳定。由于某些药材品种的供不应求,盲目引种或扩大中药材栽培,或是种植品种未能准确鉴定、优选,种源混杂,良莠不齐,致使质量下降:或是一味追求高产量,滥施化肥、农药,致使品种变异,品质下降以及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微生物超标等问题也相当严重。诸如此类问题造成中药材、中药饮片市场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大量伪劣药材或饮片在“利益驱动”下在市场上流通,并且。常常因无确切产地、生产单位、批号、年限等背景,致使无法追踪源头,也就无法按《药品管理法》实施监管,无法保证中药饮片、中成药的质量和人民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造成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没有依法确立中药材作为药品所需的必要的市场准入制度,在中药材、中药饮片的生产、营销、使用过程没有完善的、科学的、法定的现代药品质量评价体系和有效的监管办法。 因此,中药材GAP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然而,面临历史遗留的复杂问题,我们的困难很大,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退路。必须严格依照《药品管理法》及有关法规设定的权限和程序开展GAP管理工作。必须依法制定必要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认真履行各个环节的权力和责任。只有依法行政、科学执法,才能保证GAP的稳步推进。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推进GAP认证 1、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与保护濒危中药材资源相结合,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药品管理法》第三条规定:“国家保护野生药材资源,鼓励培育中药材。”据报道,我国常用中药材约有1200种,其中野生品约800种,产量约占中药材总量的30%;栽培品约400种,产量约占70%。野生和栽培中药材都是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都是中药原料的重要来源。野生资源是中药材品种优选、复壮的天然基因库,栽培资源是中药原料的重要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必不可少。然而,随着环境质量下降和资源盲目开发,使野生资源失去了自然栖息地或消耗速度过快,一些常用珍贵药材的物种已经灭绝或资源枯竭,濒危物种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人口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种资源供给和社会需求的矛盾还将会进一步加剧。 因此,应加快中药资源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立法进程,尤其是完善中药野生濒危物种的管理法规或条例,限制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此同时,鼓励发展来源于濒危物种中药材的引种、驯化以及规模化生产,促进GAP的发展。只有在开发利用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和持续利用资源,才能保障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建立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等技术规范,保证中药材GAP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药材栽培比农作物的栽培历史要短得多,除少数几种药材有几百年上千年的引种栽培历史外,绝大部分只有几十年的引种栽培史,利用时间不长,因此保留着许多野生性状,致使栽培品种种质混杂,分化、退化,造成中药材质量不稳定。此外,因为种植的大部分中药材品种,未进行过农业上的品种注册和鉴定,为了防止因中药材GAP生产导致种质的一致性,应借鉴一些农作物种子种质管理的一些规范,形成一套从中药材的种质保存(保藏技术)、鉴定、调用,到种子使用等等的一系列程序和实验操作规程的标准化。 同时研究、制定《药材种植区划指南》、《中药材栽培技术指南》、《农药合理使用技术指南》、《绿色药材标准》等国家或行业标准或规范。要深刻认识到GAP管理工作对引导与促进中药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3、尊重药材生长规律,依法保护和扶持道地药材的发展 道地药材就是指一定的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它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古代药物标准化的概念,它以固定产地生产、加工或销售来控制药材质量,是古代对药用植物资源疗效的认知和评价。因此在GAP管理过程中,要尊重道地药材生长规律,切忌盲目引种、盲目追求集约化和规模化,而影响药材的质量。依法保护道地药材,使道地药材的科学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4、GAP药材的上市应通过必要的药品管理程序 由于中药材属于药品范畴。GAP药材又是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品,理应纳入药品管理范围。因此,除企业本身通过GAP认证以外,还应按相关技术要求制定产品的企业标准并进行必要的技术审核等。另外,技术标准是发达国家、名优企业广泛用来设置技术壁垒的具体体现。由于规范化生产的GAP产品质量优良、稳定,应有也可以有高于药典标准的企业标准,才能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持久的生命力。 5、完善或调整相关的管理办法,保证中药材GAP有序发展 《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可以出售中药材,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零二条规定:“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只是上述条款太笼统,甚至有时还容易产生歧义。比如,农贸市场怎么能出售药品?GAP认证的品种范围?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存在的意义?GAP产品是否必须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因此,根据中药的特点和结合目前中药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制订出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是一个首要问题。 三、坚持与时俱进、提倡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中药材GAP 促进中药产业发展是中药材GAP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规模化和规范化是核心,最终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制定政策不能超越中药材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更不能让中药材长期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其他药品的监管水平和发展状况。应鼓励企业进行单品种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单品种的深加工、系列化生产;多品种齐头并进,创名牌商品、明星企业。促进中药农业、中药产业的发展,提升中药的国际声誉。 坚持分步实施,使GAP管理工作不断巩固和稳定发展。GAP管理是一件全新的工作,在其发展成熟过程影响因素很多,不确定因素也会不断增加。无论如何,应着眼大局和着眼长远,辨证地认识和处理各种新矛盾新问题。要提前对中药材的生产采取分类指导,确保中药材GAP管理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开。 四、坚持监、帮、促相结合,推进中药材GAP的健康发展 1、鼓励中成药生产企业通过自己建立GAP基地,形成单品种产业,股份合作,GAP产品订单业务等形式,逐步建立中药材GAP的经营体系,从而推动GAP产业化进程。上药集团具有比较完善的中药产业链,上海华宇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材GAP作为这一产业链的“第一车间”,为其提供了优质原料的保障,进一步提升了上海中药品牌的内涵;同时也促进中药材GAP产业的快速发展。 2、引导企业处理好中药规模化、规范化与产业化的关系。中药材GAP基地是中药产业化发展的源头和基础,十分重要。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中短期内、小范围实现了规模化和规范化有机结合,但是在中药材GAP整体产业化上还远远不够。政府应加强宣传,引导企业科学、合理、正确地选择种植基地,因地制宜找准特色品种,并结合市场需求量理性确定基地建设规模。不能盲目引种或扩大。鼓励基地建设采取“中成药生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这样把种植、加工、生产三者的利益捆绑起来,既保证了中药材的质量,销路上有保障,药农承担的风险又小。 3、加大政策引导,规范市场运作行为。由于巨大的前期投入,目前的中药材GAP基地的产品成本相对较高,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GAP产品优质不能优价,无法体现其应有的市场价值,如长期以往,必将挫伤广大生产企业和种植户的积极性。因此,在推动中药材GAP产业化的进程中,政府应对市场加大政策引导,鼓励或强制使用GAP产品,进一步规范市场运作,为中药材GAP的推进实施和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监督管理部门在做好监管的同时,积极主动为企业牵线搭桥,搞好监、帮、促相结合。引导企业在提高中药材的质量上下功夫,确保地道的、高质量的中药上市,才能为生产厂家和药农创造经济效益,才能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33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兰州:筹建GMP中药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