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煅法-中药炮制学(第八讲)

医案日记 2023-05-08 14:54:17

煅法-中药炮制学(第八讲)

蒸、煮、炼法为一类“水火共制”法。

一、蒸法

(一)蒸制目的 便于保存,如桑螵蛸、黄芩、人参;有的药物蒸后性味改变,产生新的功能,临床适用范围扩大,如地黄、何首乌、大黄;有的药物蒸制则是为了便于软化切制,如木瓜、天麻、玄参。

(二)操作方法 将待蒸的药物洗漂干净,并大小分开,质地坚硬者可适当先用水浸润1~2h以加速蒸的效果。与液体辅料同蒸者,可利用该辅料润透药物,然后将洗净润透或拌均匀辅料后润透的药物,置笼屉或铜罐等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所需程度取出,蒸制时间一般视药物而定,短者1~2h,长者数十小时,有的要求反复蒸制(九蒸九晒)。

蒸制过程中一般先用武火,待“圆气”后改用文火,保持锅内有足够蒸气即可。但非密闭容器内酒蒸时,要先用文火,防止酒很快挥散,达不到酒蒸目的。

(三)适用药物 清蒸——黄芩;酒蒸——肉苁蓉、山茱萸、女贞子;既可清蒸又可酒蒸——地黄、黄精;醋蒸——五味子;黑豆汁蒸——何首乌

何首乌 有何首乌和制首乌。生首乌苦涩性平兼发散,具解毒,消肿,润肠通便的功能,经黑豆汁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同时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宜于久服。制首乌,取生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润湿、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密闭,蒸或炖至汁液被吸尽,药物呈棕褐色时取出,干燥。每100kg何首乌,用黑豆10kg煎汁。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减少游离蒽醌开始时增加,20小时后减少,二苯乙烯苷含量随蒸制时间增加而降低。外观质量以蒸32h为最好。制首乌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肝糖原积累作用,而生首乌无此作用。

黄芩 有黄芩、酒黄芩和黄芩炭。生黄芩清热泻火力强,酒制入血分,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同时,因酒性大热,可缓和黄芩苦寒之性,以免伤害脾阳,导致腹痛;黄芩炭清热止血为主。黄芩蒸制软化一般蒸至“圆气”后半小时,或煮沸10min,闷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薄片,黄芩蒸制或沸水煮的目的在于使酶灭活,保存药效,又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黄芩遇冷水变绿,就是由于黄芩中所含的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可酶解黄芩中所含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产生葡萄糖醛酸和两种苷元,即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其中黄芩苷元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酮,本身不稳定,容易被氧化而变绿,故黄芩变绿,说明黄芩苷已被水解。

地黄 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和熟地炭。鲜地黄清热、凉血、止血、生津;生地黄性寒,为清热凉血之品,具有养阴清热,凉血生津的功能;蒸熟地药性由寒转温,功能由清转补,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能;生地炭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熟地炭以补血止血为主,用于虚损性出血,熟地黄有酒蒸(30kg/100kg)和清蒸两法,蒸至显乌黑光泽,味转甜,取出,晒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生地黄经长时间加热蒸熟后部分多糖和低聚糖可水解转化为单糖。单糖含量比生地黄明显增加。

黄精 有蒸黄精和酒黄精(20kg/100kg)。生黄精具麻味,刺人咽喉,一般不直接入药;蒸后增强补脾润肺益肾的功能,并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用于肺虚燥咳,脾胃虚弱,肾虚精亏;酒制能助药势,使之补而不腻,更好地发挥补益作用。

二、煮法

煮法中,无论是清水煮(如川乌、草乌),甘草汁煮(如吴茱萸、远志),甘草、黑豆煮(如附子),还是用固体辅料豆腐煮(如藤黄、硫黄等),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珍珠豆腐煮主要是为除污。煮法可先用武火后用文火,一般煮至中心无白心,刚透心为度。若用辅料起协同作用,则辅料汁液应被药物吸尽。煮制一般温度小于或等于100℃,煮制时间一般短于蒸法,长于燀法。

藤黄 有藤黄和制藤黄。生藤黄有剧毒,不能内服,外用于痈疽肿毒,顽癣;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用于跌打损伤,金疮肿毒,肿瘤。制藤黄常用豆腐制,每100kg藤黄,用豆腐300kg,煮或蒸3~4h,候藤黄全部熔化,取出,放冷,除去豆腐,干燥。现代研究表明,各种制法中以高压蒸制法较佳。

川乌 有生川乌和制川乌。生川乌有毒,多外用,用于风冷牙痛,疥癣,痈肿;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不仁,心腹冷痛,疝痛,跌扑剧痛。制川乌,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h,或蒸6~8h,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川乌有大毒,炮制的目的是为了保留有效成分总生物碱含量,而降低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川乌炮制目的都是通过水和(或)加热方法来促进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和分解,或在炮制过程中脂肪酰基取代了C8—OH的乙酰基,生成酯碱,从而降低了毒性,若从减毒效果看,以蒸、煮等湿热处理方法去毒效果最好。根据水降解毒的原理,可将川乌炮制工艺改为高压蒸制法来炮制。

附子 有炮附片和淡附片。附片、黑附片、白附片可直接入药。生附片有毒,加工后降低毒性,便于内服;炮附片以温肾暖脾为主;淡附片长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炮附片:取砂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加入净附片,拌炒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砂,放凉。淡附片:取净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每盐附子100kg,用甘草5kg,黑豆10kg。

三、炼法

炼制,是在沸水中短时间浸煮的方法。主要目的有破酶保苷(如桃仁、苦杏仁),破坏毒蛋白(如白扁豆),同时也有利于分离种皮和种仁。

苦杏仁 有苦杏仁,苦杏仁和炒苦杏仁。苦杏仁有小毒,炼去皮,除去非药用部位,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药效;炼杏仁擅于降气止咳,润肠通便,多用于新病咳喘,肠燥便秘;炒后可去小毒,并具有温肺散寒作用,多用于肺寒咳嗽,久患肺喘。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是苦杏仁中含有的止咳平喘的有效成分。制品中的苦杏仁酶在炼制过程中因沸水煮烫破坏,故煎剂中苦杏仁苷的含量高于生品。炼制条件,一般以10倍量沸水,加热5min为宜。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 张程亮

执业药师2017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记忆

二、苷类☆

①酒可提高含苷药物的溶解度,而增强疗效。

②少泡多润,以免苷类成分溶于水而流失,或发生水解而减少

③含苷类药物常用炒、蒸、烘、或暴晒的方法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以保证药物有效物质免受酶解,保存药效

④苷类为药物的有效成分时,除医疗上有专门要求外,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

三、挥发油类☆

以游离状态存在的薄荷、荆芥等宜在采收后或喷润后迅速加工切制,不宜带水堆积久放,以免发酵变质,影响质量

以结合状态存在的厚朴等,宜经堆积发酵后香气方可逸出,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饮片来

凡含挥发性的药材应及时加工处理,干燥宜阴干,加水处理宜“抢水洗”,以免挥发油损失,对加热处理须注意。

有些药物需要炮制以减少或除去挥发油,以达到医疗的需要。如麻黄。

有时炮制使药物发生了质的变化。如颜色加深,折光率增大,或产生新的成分,有的还可以改变药理作用。

有些药物所含挥发油具明显的毒性和强烈的刺激性,通过炮制除去大部分有利临床应用。如乳香

四、鞣质类☆

①(易溶于水,尤易溶于热水)用水处理时要格外注意,如地榆、虎杖、侧柏叶、石榴皮等。

②鞣质为强还原剂,碱性溶液中更易被氧化,炮制时要特别注意药物颜色加深。

③鞣质耐热性强,经酒蒸、炒炭后含量变化不大,收敛作用相对增加。如大黄

④一些含鞣质药材经高温处理会影响疗效,如地榆炒炭若温度过高,其抑菌作用则大大降低,故炮制时要掌握火候。

⑤忌铁器,竹刀切、钢刀削、木盆洗、砂锅煎 →避免鞣质与铁反应。

五、有机酸类

①低分子的有机酸,用水处理时宜少泡多润,以防止有机酸类成分的损失。

②植物中若含较多可溶性草酸盐,往往有毒(如酢浆草),则可通过水处理将其除去。

③加热可破坏某些有机酸。对口腔、胃粘膜刺激性较大的具强烈酸性的有机酸,宜进行加热处理。如山楂。

④有些有机酸能与生物碱生成盐,有利于药效发挥,因而常用甘草水制一些含生物碱的药物,以增强疗效。如吴茱萸制黄连。

六、油脂类——通常具有润肠通便或致泻等作用,有的作用峻烈有一定毒性。

①经加热、压榨除去部分油脂类成分,以免滑肠致泻,或降低毒副作用。如柏子仁、千金子、瓜蒌子去油制霜

②巴豆油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有毒成分,则宜控制用量使达适中。

七、树脂类

①一般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媒,用酒、醋处理提高溶解度,增强疗效。如五味子

②加热炮制可增强某些含树脂类药物的疗效。如藤黄经高温后抑菌作用增强

③有的树脂如果加热不当反而影响疗效,如乳香、没药

④有时经加热破坏部分树脂,以适应医疗需要。如牵牛子

八、Pro-aa类☆

①某些富含蛋白质(加热会变性)、氨基酸(遇热不稳定)的药材以生用为宜。如雷丸、天花粉、蜂毒、蛇毒、蜂王浆

②加热使毒性蛋白变性而降低或消除毒性,如巴豆、白扁豆、蓖麻子

③某些含苷类有效成分的药物,如黄芩、苦杏仁经沸水燀、煮后,破坏酶的活性,避免苷类成分被分解而影响疗效。

④加热处理产生一些新的物质,而取得一定的治疗作用。如鸡蛋黄、黑豆馏油

⑤氨基酸能在少量水分存在的条件下与单糖产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特异香味的环状化合物。如麦芽、稻芽等炒后变香而具健脾消食作用

蛋白质能与许多蛋白质沉淀剂,如鞣酸、重金属盐等产生沉淀,一般不宜和鞣质类的药物一起加工炮制。

九、糖类

①一般应尽量少用水处理,必须用水时要少泡多润;②糖与苷元可结合成苷 →一些含糖苷类药物热处理后,可分解出糖。如生地制成熟地后甜度增加,何首乌制后还原糖含量增加。

十、无机类☆

①煅烧(醋淬)的方法,除了可改变其物理性状,使之易于粉碎、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外,也有利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从而增强疗效,如磁石、自然铜、礞石

②煅制后失去结晶水而改变药效,如石膏、明矾、寒水石等。

③加热还可改变某些药物的化学成分,产生新的治疗作用。如炉甘石

④严格避免朱砂、雄黄等含有游离汞的药物加热,应采用水飞法,使之成为极细粉末。

⑤有机成分在炮制中被破坏,使微量元素更易溶出,有利于疗效的发挥。

⑥有时水处理时间过长,可使水溶性无机盐类成分流失而降低疗效。如夏枯草。

执业药师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中药炮制分类

以药用部位与炮制方法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合药分剂料理法则”中有“凡用桂心、厚朴、杜仲、秦皮、木兰之辈,皆削去上虚软甲错处取里有味者秤之”。指的是皮类药材要去除木栓层以后入药用。此分类方法是炮制分类的开端。
特点 可在了解药物入药部位后,很快确定炮制方法。 在建立具体药物的炮制方法时,不够严谨、细致。

以药用部位的来源分类法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依据药物来源属性之金、石、草、木、水、火、果类等分类,把炮制分述于各药之后。目前,《中药炮制规范》等工具书多以药用部位分类,每味药下列其炮制方法。
特点 便于查找。但体现不出炮制工艺的系统性,不利学习。

雷公炮炙十七法
此分类方法因历史变迁,其内涵现已很难准确表达,却反映了明代以前中药炮制概貌。十七种方法为:炮、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煿、爁、摋、镑、曝、露、煞。

三类和五类分类法
三类分类法是明代陈嘉谟提出的,即以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为纲,统领各种中药的炮制,此法能反映炮制的特色,但不能包括炮制的全部内容。
五类分类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不水火制),基本概括了所有的炮制方法,较系统的反映药物的炮制工艺,而且能更有效的指导生产实际。

药典分类法
《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收载“药材炮制通则”采用净制、切制、炮制、水飞、制霜。

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此分类法能较好的体现中药炮制工艺的系统性,条理性,既能体现整个炮制工艺程序,又便于叙述辅料对药物所起的作用,一般多为教材所采用。

中药炮制学笔记: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一)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往往一种炮制方法或者炮制一种药物,同时具有几方面的目的,这些虽有主次之分,但彼此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多出A或X型题。答这部分的题目首先要结合中药学知识,熟悉药物的性味,为正确选择提供知识基础。医学教育网

1. 有毒中药炮制均可降低毒性,如川乌、半夏、马钱子等;有些毒性药物炮制除降低毒性外,还可缓和药性,如甘遂、芫花醋炙,巴豆制霜均可缓和泻下作用。

2. 有副作用的药物炮制均可消除或减弱副作用,如柏子仁具有宁心安神、润肠通便等作用,生品服后产生滑肠致泻的作用,通过去油制霜炮制后即消除了致泻的副作用;瓜蒌仁制霜、马兜铃蜜炙可消除令人呕吐的副作用;厚朴姜炙、黄精蒸制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

3. 改变药性 生品、制品药性不同,临床应用各异。如蒲黄生用性滑,活血化瘀,炒炭后性涩,止血;生甘草性凉,清热解毒,蜜炙后性温,能补中益气;生地黄性寒,清热凉血,熟地黄性温,滋阴补血;何首乌生用。

4.药性峻烈的药物经炮制可缓和药性。如麻黄生用辛散解表发汗作用较强,蜜制后辛散作用缓和,发汗力减弱,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苍术、枳壳麸炒缓和燥性;槐花炒黄、黄连酒炙、大黄酒炙缓和苦寒之性;牛蒡子炒黄缓和寒滑之性等。

5. 增强药物疗效 可通过炮制后改变药物质地,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成分的煎出而提高疗效。如种子类药物炒黄;质地坚硬的矿物药、贝壳类煅制。还可借助辅料的作用增强疗效,如蜜炙款冬花、紫菀等,由于蜂蜜的协同作用,可增强其润肺止咳作用;羊脂炙*羊藿可增强其治疗阳痿的效能;胆汁制南星能增强其镇惊作用。

6.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通过炮制可引药入经,改变作用部位及趋向。如大黄酒炙能引药上行;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小茴香、橘核等经盐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肾。

7.便于调剂和制剂 矿物类、贝壳类及动物骨甲类药物,必须经过煅、煅淬、砂烫等,使其质地变为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

8.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1)药物经过干燥处理,使药物含水量降低,避免霉烂变质,有利于贮存。(2)一些昆虫类、动物类药物经过热处理,如蒸、炒等能杀死虫卵,防止孵化,便于贮存,如桑螵蛸等。(3)植物种子类药物经过蒸、炒、燀等的加热处理,能终止种子发芽,便于贮存而不变质,如苏子、莱菔子等。(4)加热处理可杀酶保苷,如黄芩、杏仁等。医学教育网

9.矫味矫臭,利于服用 动物类药物或其他有特殊臭味的药物,炮制后均能起到矫味矫臭的效果,如酒制乌梢蛇、紫河车、麸炒僵蚕、椿根皮,醋制乳香、没药,长流水漂洗人中白等。

10.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 这是药物炮制的共同目的。如种子类药物要去沙土、杂质,根类药物要去芦头,皮类药物要去粗皮等。

(二)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药物的理化性质是药物发挥临床作用的基础。中药的化学成分组成相当复杂,经炮制后,由于加热、水浸及酒、醋、药汁等辅料处理,使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的量变或质变。炮制对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应先了解各类成分的性质,再决定采取什么炮制方法以减少有效成分流失,提高溶出率,增强疗效;如何使有毒成分含量降低,保证用药安全。

1.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1)辅料制 常用酒和醋等作为炮制辅料,以提高溶出。如醋制延胡索,使原以游离形式存在植物中、难溶于水的止痛和镇静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丑素等 ,与醋酸结合生成醋酸盐,易溶于水,从而增强止痛效果。(2)水处理 小分子生物碱如槟榔碱,一些季铵类生物碱如小檗碱也能溶于水,应尽量减少与水接触时间,以免生物碱损失。(3)加热 草乌中剧毒的乌头碱在高温条件下水解成毒性小得多的乌头原碱;马钱子中的士的宁在加热条件下转变为毒性较小的异士的宁及其氮氧化合物等,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等,其所含有效物质生物碱遇热活性降低,影响疗效,以生用为宜。

2.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苷类一般易溶于水或乙醇中。酒作为炮制常用辅料,可提高含苷药物的溶解度,而增强疗效。处理时尽量少泡多润,以免溶解于水或发生水解而受损失,如大黄、甘草、秦皮等。医学k教育网

含苷类成分的药物通常同时含有相应的分解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被相应的酶所水解,从而使有效成分减少,影响疗效,如槐花、苦杏仁、黄芩等。含苷类药物常用炒、蒸、烘、燀等加热处理的方法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达到保证药物疗效的目的。

3.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含挥发油的药材应及时加工处理,干燥宜阴干,对加热处理尤须注意。苍术经炮制后除去部分挥发油,可以降低其燥性。乳香所含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毒性和强烈的刺激性,通过炮制后可大部分除去,有利于临床应用。荆芥炒炭后,挥发油产生9种生荆芥油所没有的成分,并且具有止血作用。

4.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 鞣质易溶于水,尤其易溶于热水,在炮制过程中用水处理时要格外注意。鞣质对热较稳定,经高温处理一般变化不大。

5.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低分子的有机酸大多能溶于水,水浸制应尽量少泡多润;具有强烈酸性的有机酸,对口腔、胃刺激性大,经过热处理,可破坏一部分以适应临床需要,如焦山楂。含有机酸的药物往往和含有生物碱的药物共制,以增强生物碱的溶解度,增强疗效,如吴茱萸制黄连。

6.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脂肪油通常有润肠致泻作用。有的油脂有毒,为了防止其作用过猛而引起呕吐等副作用,往往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加工炮制,如柏子仁去油制霜降低滑肠作用;千金子去油制霜以减小毒性,使药力缓和;瓜蒌仁去油制霜以除令人恶心呕吐之弊,更适应于脾胃虚弱者;巴豆油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有毒成分,则宜控制用量,使达适中。医学教育,网

7.炮制对含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 矿物类药物通常采用煅烧或煅红醋淬的方法,除了可改变其物理性状,易于粉碎,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外,也有利于药物在胃肠道吸收,从而增强疗效,如磁石、自然铜、牡蛎等。某些含结晶水的矿物,经煅制后,失去结晶水而改变药效,如石膏、明矾、寒水石等。在加热炮制过程中,可改变某些药物的化学成分,产生治疗作用,如炉甘石原来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煅后变为氧化锌,具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等作用。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饮片切制

定义
1.饮片切制
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的炮制工艺,称为饮片切制。
2.饮片
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
饮片,在狭义上是指为制备中药汤剂而切制的片状药物,广义上指为调配中药汤剂而炮制的任何形状的药物。

历史沿革
汤剂用药,必须预先加工成适宜的大小,以便于调剂和煎煮。古代最初用咀的方法将药物制成颗粒状;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沿用锉、切、捣的方法将药物制成不规则的颗粒状。宋金元时期沿用粗末煮散,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首次记载了“饮片”的名词。元代出现了切药的铡刀。

饮片切制的目的
1.便于煎出有效成分:中药材大多来自于自然界,其大小悬殊,形态各异,如果直接入药,由于质地、大小、形状的不同,其中的有效成分在煎煮时溶出程度势必会受到影响。
2.提高煎药质量:药物粉碎程度过大,同样会给汤剂的制备造成困难。
3.利于进一步的加工炮炙:药物切制成饮片后,大小、厚薄均匀,还便于在进一步炮炙时控制火候,使药物均匀受热,有利于各种辅料的均匀接触和吸收,从而保证炮炙的工艺质量。
4.利于调配及贮存:药物切制成饮片,体积适中,洁净度增高,含水量下降,即方便配方调剂,又可减少贮存中虫蛀、霉变现象的发生。
5.便于鉴别:对于性状相似的药物,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型,便于区分;且显露了药物的组织结构特征,防止混淆。
6.利于制剂:在制备液体剂型时,药物切制后能增加浸出效果。制备固体剂型时,由于切制品便于粉碎,从而使处方中的药物比例相对稳定。

饮片切制的工艺流程
中药材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其中植物药大多质地软硬适宜或易于软化,可以采用切制的方法,而动物药和矿物药由于质地坚硬或难于软化,一般无法采用切制的方法。
需要切制的植物药有大部分的根和根茎(如大黄、泽泻等,但是体积较小的药材如香附、麦冬等除外),皮类(厚朴、黄柏、陈皮等),体积较大的叶(枇杷叶、荷叶等)、果实(山楂、栝楼等),藤木(钩藤、鸡血藤等),全草(薄荷、荆芥等)。但是亦有一些药材直接使用(如槐花、番泻叶)或采用其他加工方法,如碾捣(大部分种子类)、揉搓(如竹茹、桑叶)等。

现代研究
1.软化方法的研究:研究发现,选用不同的软化方法,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溶失不同。如甘草浸泡48小时,甘草酸损失率为48.40%;浸润48小时,甘草酸损失率为4.49%。
2.切制粒度的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的饮片规格,特别是饮片的厚度,对于药物成分的溶出率也有影响。如饮片厚度为2~3mm时,甘草酸浸出率为99.91%;厚度为5~6mm时,甘草酸浸出率为85.22%。
3.干燥方法的研究:有人研究了不同干燥条件对药物中成分的影响。结果如下:
 不同干燥条件下药物挥发油的含量(%)
干燥条件

不同药物的挥发油含量(%)
平均损失率(%)广木香川芎陈皮枳壳  自然干燥 0.440.920.860.84 50oc~55oc干燥 0.410.940.840.822.3470oc干燥 0.260.560.620.5834.73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29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