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服用头孢类抗生素可能损害肾功能

医案日记 2023-05-08 05:56:04

服用头孢类抗生素可能损害肾功能

本报讯(记者袁玮特约通讯员赵华生)家住虹口区体育会路的汪先生就是因为过于劳累、再加上天热不适,在服用了大量头孢后突发肾病,要不是被亲友及时送往医院并采取紧急措施,结果就很糟糕了。

几天前的深夜,49岁的汪先生突然尿血,不省人事,家人急忙将他送往医院。汪先生的哥哥说,弟弟当时已经昏迷,大家慌了。到了医院后,医生诊断为尿毒症,及时采取了措施才救了弟弟一命。全家人不明白,弟弟平时身体不错,不知什么时候得了肾脏病。医生告诉汪先生的家属,病人到医院时,肌肝指标为1400,而正常的为85,幸亏送得比较及时,要不然后果就很难预料。

据医生说,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居头孢菌素之首,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皮疹发生率分别为2.2%、1.8%、1.3%。同时头孢菌素均有不同程度肾毒性,故肾脏疾病或肾功能不全的应慎用。

医生呼吁,炎炎夏日,高危人群要注意生活质量和节奏,劳逸结合,同时不要随意服用头孢类抗生素,避免头孢类抗生素对肾功能的损害。一旦发生异常,及时送医院检查治疗。

头孢抗生素对宝宝有什么副作用

病情分析: 你好!头孢丙烯为第二代头孢类药物,常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除了发生过敏反应,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用的时间长了有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或二重感染。 指导意见: 一般感染如果考虑是细菌引起的,建议用青霉素一类比较好,副作用少,头孢类药物或青霉素与肺宁颗粒颗粒合用没发现什么配伍禁忌,不过只要不是病情需要,合用的药物尽量少一些,副作用也会减少。

警惕!头孢类抗生素致死的五种情况

头孢类抗生素是临床不可或缺的抗菌药物,而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头孢类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及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作者对5种临床常用头孢类抗生素致死案例用药分析,主要是想提高大家安全用药意识,对药品有敬畏之心。

一、头孢曲松: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死亡

案例一:

患者,男,61岁,因为鼻塞、流涕、咳嗽数天,在大医院就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患者为了就近治疗,回到校医院。

医生开了头孢曲松钠皮试,准备为患者输液。

护士用浓度500 μg/mL的头孢曲松钠皮试液做皮试。

约1分钟后,患者突感胸闷、心悸、喉头堵塞,紧接着,面色苍白,呼吸困难。

2分钟后,抢救无效死亡。

提醒一: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在头孢曲松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报告中,有10例是在皮试过程中发生的。

提醒二: 头孢菌素过敏性休克的死亡率约10%,死亡病例多发生于抢救条件较差的诊所。

门诊停止输液,不仅是防治抗菌药物滥用,而且是减少药害的重要手段。

二、头孢米诺:致迟发型过敏休克死亡

案例二:

患者,男,68岁,因前列腺增生住院治疗。入院后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手术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为预防感染,给予头孢米诺钠3.0 g,2次/d滴注。头孢米诺钠皮试结果阴性,连续应用5天无不良反应发生。

治疗第6天,滴注头孢米诺钠溶液约10 ml时,患者突然出现头晕、恶心、胸闷、大汗淋漓、脉搏细速、血压未测出。终因呼吸循环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提醒一: 药品说明书要求皮试的头孢类抗生素有:头孢替安、头孢甲肟、头孢米诺钠、头孢替唑钠、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头孢噻吩钠等。

提醒二: 头孢米诺钠为头霉素衍生物,作用与第3代头孢菌素相近。成人最大单次剂量为2 g,最大日剂量6 g,本例患者单次给药剂量偏大

(过敏反应与剂量无关)。

提醒三: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头孢菌素皮试能准确预测过敏反应。与其坚持做毫无科学根据的皮试,换取一个完全不可把握的预测结果,不如任何时候都做好过敏抢救的准备!!

三、头孢吡肟:致抗生素脑病死亡

案例三:

2012年,美国FDA发布安全通告称,自头孢吡肟批准上市以来,有59例患者因使用头孢吡肟出现非惊厥癫痫持续状态,其中肾脏功能不全者有58例,56例未根据其肾功能调整头孢吡肟给药剂量。在停用头孢吡肟和(或)接受血液透析后,43例患者缓解,16例患者死亡。

提醒一: 头孢吡肟属第4代头孢类抗生素,85%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用量,肝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国内外报道的头孢吡肟相关脑病,大部分发生于未调整剂量的肾功能不全患者。

提醒二: 头孢类抗生素脑病多在用药后2~10天内发病,主要表现为兴奋躁动、胡言乱语、谵妄或淡漠、意识模糊、肢体不自主抽搐、阵发性癫痫样、昏迷。

四、头孢唑啉: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

案例四:

患者,男,36岁。因行左大腿裂口伤清创缝合术,术后静脉滴注头孢唑林3.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50 mL中,静滴,q12 h。患者出现发热、尿量减少(<300 mL/24 h),并排有柏油样大便1次。送至县医院,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提醒一: 头孢唑啉成人常用剂量:一次0.5~1 g,一日2~4次;最大单次给药剂量3 g,最大日剂量6 g。本例患者,头孢唑啉单次给药剂量偏大。

提醒二: 头孢唑啉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达到最小有效浓度后再增加药物浓度也不会提高其抗菌效果,应分次给药。如果一次给予一日总量,不仅使药效降低,还会增加肾毒性。

五、头孢美唑:与硼酸滴耳液合用致双硫仑反应

案例五: 患者,男,36岁。耳闷并伴有耳跳痛2天,发热1天。

临床诊断: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皮试合格后,给予头孢美唑钠和硼酸滴耳液。次日上午,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面部潮红、恶心。考虑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近半月未饮酒,而硼酸滴耳液使用溶媒为70%酒精,诊断为双硫仑样反应。

立即给予吸氧、地塞米松1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约30分钟,好转。

提醒一: 能够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如头孢哌酮、头孢美唑、头孢孟多、头孢米诺、头孢匹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曲松等。其中以头孢哌酮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最多、最敏感。

提醒二: 临床常用的含乙醇的制剂有:①注射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硝酸甘油、尼莫地平、洋地黄毒苷、血塞通、盐酸溴己新等注射液;②口服剂,左卡尼汀、丹红化瘀、环孢素A,复方甘草合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感冒止咳糖浆等口服液。

头孢的副作用?

误区一:抗生素就是感冒药:许多人用抗生素治疗感冒,或认为抗生素可以退烧。而事实上,虽然抗生素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不抗病毒,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如果随便乱用抗生素,只会增加其副作用,并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另外,病人发生细菌感染时会伴有发热,经过使
用抗生素使得炎症消退,体温自然恢复正常。但是,不是所有的发热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伤风感冒由病毒所致,也发热,用抗生素也未能奏效。
误区二:新生代好于优前代:不少人认为第三代头孢、第四代头孢的品种新、价格贵,疗效肯定比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要好。经过临床实践证明,价格便宜的第一代头孢对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要优于第三代、第四代头孢。医生认为,并不是越新越贵的抗生素疗效就越好,重要的是病人的感染是由于什么细菌引起的,感染又发生在哪个部位,针对病情应由医生选用对致病菌作用强、药物在感染部位浓度较高的品种,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
几种常用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又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见商品名:阿莫西林。功效:广谱类抗生素,针对多数阳性菌,作用于皮肤黏膜、软组织和泌尿系统感染等。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见商品名:罗红霉素。功效:抑菌剂,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等。
喹诺酮类抗生素:一类为氟哌酸,常见商品名:诺氟沙星;一类为左氧氟沙星片,常见商品名:利复星。功效:用于上呼吸道、胃肠感染等,对泌尿系统感染效果较为显著。
阿奇霉素类抗生素: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见商品名:泰力特。功效:广谱类抗生素,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五官、生殖器感染等。
滥用抗菌药的表现
1、 不该用时乱用;
2、 不是选择疗效最佳、毒副作用最小、价格适中的药物(滥用广谱、新型、昂贵的药物);
3、 无原则联合用药;
4、 不考虑个体差异(年龄、肝肾功能、怀孕、哺乳、免疫功能等)。
滥用抗菌药的危害
1、 疗效不佳;
2、 不良反应增多;
3、 细菌耐药性增长;
4、 医药费用无序增加。
如何做到合理应用抗菌素
1、 患者是否必须使用抗菌药;
2、 尽早确定引起感染的细菌种类;
3、 根据最可能的致病菌采用经验治疗。
老年人用药注意点
1、 选用毒性低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2、 剂量宜低,按肾功能减退程度调整一般为成人量的2/3-3/4;
3、 毒性明显的药物需个体化给药;
4、 不良反应多,但易疏忽,需严密观察;
5、 重视综合治疗。
小儿感染用药注意点
1、 宜选用安全有效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素类等;
2、 按体重、日龄计算剂量;
3、 避免选用毒性明显的药物: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呋喃类、磺胺类、四环素类等;
4、 避免肌注给药。
孕妇用药注意点
1、 妊娠期可安全选用的药物:青霉素类、头孢素类、大环内酯类(除酯化物)、磷霉素等;
2、 妊娠期避免选用的药物:四环素、红霉素酯化物、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呋喃类。
常用抗生素名称对照
(药典名) (老药名)
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
阿米卡星------ 丁胺卡那霉素
咪康唑------霉康唑
诺氟沙星------氟哌酸
依诺沙星------氟啶酸
氧氟沙星------氟嗪酸
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
头孢噻肟------头孢氨噻肟
头孢他啶------ 头孢噻甲羧肟、复达欣
头孢曲松------头孢三嗪、菌必治
头孢呋辛------头孢呋肟、西力欣
头孢氨苄------头孢菌素Ⅳ
头孢唑啉------头孢菌素Ⅴ
吗啉呱------病毒灵
利巴韦林------病毒唑
磺胺甲(口恶)唑----新诺明、磺胺甲基异口恶唑

头孢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头孢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ephalosporins ) 是活性母核7 氨基头孢烯酸 (为B- 内酰胺环) 经加上各种侧链结构而制成的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其母核结构图1所示,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其上 R1 改变与抗菌活性有关, R2 改变与药物动力学有关。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头孢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欢迎阅读。

过敏性休克机制

我国研究人员已从4 种头孢菌素( 如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 中分离收集到能引发动物过敏反应的基本无抗菌活性的高分子聚合物。证明头孢菌素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过敏原是其高分子杂质。头孢菌素高分子杂质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一般来源于早期头孢菌素的生产,随生产工艺提高而减少;而内源性杂质是源于头孢菌素自身聚合的产物 。

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反应机制

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例

头孢哌酮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头孢哌酮和舒巴坦均可引起过敏反应,且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或其降解产物与组织蛋白结合后获得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与靶细胞结合,使机体呈致敏状态,当再次接触此类抗原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引起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压下降,组织损伤,这些反应产生的过敏性休克为速发型过敏反应,严重的可致死亡。

迟发型过敏休克反应机制

以头孢呋辛为例

其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头孢呋辛自身聚合物,也有认为是头孢呋辛体内代谢产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 或致敏淋巴细胞) 。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引发的变态反应,即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摄入药物的次数越多,产生过敏的可能性越大。

溶血反应机制

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溶血的机制主要分为自身抗体型、药物吸附型和免疫复合物型3 种。例如头孢曲松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属于免疫复合物型。其主要机制为:反复注射药物刺激机体产生 DD Abs ( drug—dependent antibodies) 该抗体与头孢曲松或其代谢产物形成免疫复合物,并与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靶蛋白结合,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破裂,引起溶血反应。DD Abs 与头孢曲松结构类似的药物存在交叉反应,也可能导致溶血。另一方面头孢菌素可作为半抗原先吸附于血小板膜表面, 构成全抗原,然后刺激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血小板抗体, 后者与靶细胞作用, 引起血小板大量凝集与破坏。有报道静滴头孢哌酮后,血象及骨髓片提示巨核细胞系统增生低下,停用头孢哌酮后血小板升至正常。

消化系统反应

胃肠道反应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6 % ~10.8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引起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 3.0 %,1.2 % , 1.3%。本类药物强力地抑制肠道菌群,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 B族和K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 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近年多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报道。尤以头孢哌酮发生率居高。这可能与头孢哌酮在胆汁中浓度较高, 抑制或破坏肠道内合成维生素K的.正常菌群而使凝血酶原复合物生成减少有关。由此可见, 在应用该类药物时, 应密切观察PT变化,注意消化道是否有出血倾向, 必要时给予维生素 K以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可能。因此, 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者应慎用。

双硫仑样反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酒几率的增多,临床出现了很多例使用头孢类药物( 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噻肟钠等) 后饮酒发生的过敏反应—双硫仑样反应。酒精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肝细胞内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乙醛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过乙醛脱氢酶氧化为乙酸和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头孢类抗生索,是从头孢菌素母核7 一氨基头孢烷酸接上不同的侧链而制成半合成抗生素。由于其分子结构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因,可与辅酶A 竞争,抑制肝脏的乙醛脱氢酶活性,阻断了乙醛的继续氧化而造成蓄积,导致乙醛中毒,致使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加强,血浆外渗,并能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促使神经末稍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五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血管运动性和神经性表现,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呈

“醉酒状”戒硫样反应。如果患者平时不会饮酒或饮酒很少的人,反应会更加严重,应用静脉用药后,反应比口服用药更陕更严重。建议应用此类头孢菌素期间及停药后 7 d内应禁酒, 同时避免服用含乙醇的饮料, 尤以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更为显著。在应用头孢哌酮钠时,应避免与任何含有乙醇成份的药物配伍。这一点在儿科用药中尤应引起警惕,因为幼儿的肝微粒体酶系发育尚未健全,对各种药物的代谢能力低,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神经毒性机制

以头孢吡肟为例

头孢吡肟主要以原型经肾脏排泄,平均血浆消除半衰期为( 2 ±0 .3 ) h , 7 0%- 8 0%由肾小管分泌,1 0 %- 2 0 % 由肾小球滤过。头孢吡肟总的平均清除率与平均肌酐清除率有重要的关系,可随肾功能的减退而延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程度及肾小管间质损害呈正相关。对于肾功能正常患者,多剂量给药后无药物蓄积发生,少有不良反应发生。老年人的药物清除率因肾清除率明显降低,易在体内蓄积,而肾功能不全者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严重破坏,使身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方面出现紊乱,发生药物体内蓄积。因此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和老年患者可因药物蓄积导致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升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枢递质氨基酸的合成和运输,同时抑制中枢神经细胞Na + - K+— A T P 酶,使静息膜电位降低,导致精神异常、惊厥、昏迷等中枢毒性反应。头孢吡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该药易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增加,可能通过拮抗正常神经递质Y 一氨基丁酸与其受体结合导致脑病的发生。。头孢曲松 /舒巴坦钠注射液曾有可致精神障碍的报告。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 在应用时尤应注意。老年人及尿毒症患者应用此类药物时可因肾功能衰竭而致药物蓄积、半衰期延长产生头孢菌素脑病, 如应用应减量。

出血机制

以头孢哌酮为例

头孢哌酮引起出血的机制:头孢哌酮经不同途径给药后,40%以上( 有报道达75%)以原形从胆道排入小肠大量杀灭肠道正常菌群( 肠道正常菌群可合成维生素K) ,致维生素K合成减少,致需维生素K参与的凝血酶原、因子Ⅶ、Ⅸ、X合成减少;且头孢哌酮含巯甲基四唑基团,与体内维生素K作用使之消耗增加;头孢哌酮还可直接干扰肝脏对维生素K的利用。由于其7 位 C 原子的取代基中存在COOH基团的头孢菌素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功能,从而使出血倾向加重。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药物的用量大小、疗程长短直接有关。头孢哌酮引起出血的副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机率增大。在长期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 应对患者定期检查血象。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23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