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抗生素类药物,如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会引起耳聋,然而许多非抗生素药物也能引起耳聋却鲜为人知。近年来,非抗生素药物致聋报道有增多趋势,据文献报道,非抗生素类致聋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在应用时应高度重视。
利尿药:此类药物的耳聋性反应率约为7%,如利尿酸、速尿、丁苯胺酸等,往往在使用较大剂量时才发生耳损害。而速尿对听力的损害较为隐匿,需注意提防,及时停药可能恢复。
β受体阻滞药:心得宁、心得安、氯噻酮、美多心安、肼苯哒嗪等β受体阻滞剂也有不可忽视的致聋毒性。
水杨酸类药:以阿斯匹林为代表,当每天用至6—8克时可产生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毒副作用。大部分可在48小时逐渐消失,少部分损害不能恢复。
抗疟药:此类药有奎宁、氨喹等。奎宁在治疗剂量时即可引起耳鸣、重听等反应,大剂量可能致聋,且为永久性损害,不再恢复。氯喹长期大量应用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永久性耳聋。
抗癌药:氮芥有神经毒性,大剂量应用血药浓度上升较高时损坏内耳细胞,是感音性神经耳聋的重要致因。长春新碱直接损害耳螺旋器。用于妇科肿瘤的顺铂大剂量时可致突发性耳聋。此类药物的总致聋率达25—91%,但多为可逆性损害,停药后能逐渐恢复。
预防药物性耳聋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上述耳毒性药物,其具体措施为:
详问病史
详细询问及家庭中有无用药致聋史,注意药物体易感性及家族遗传作用。病史阳性者,避免应用该类药物。在治疗中发生耳中毒现象,必须告知家族中有关成员,今后应禁止应用类药物。
保护内耳
应用耳聋性药物要保护内耳,若同时使用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维生素C、泛酸钙或抗过敏药,对内耳能有一些保护作用。
计划用药
制定剂量及疗程方案,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对老人、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或已有耳聋的患者要慎用。妊娠期药物易通过胎盘进入血液,胎儿血药浓度约为母体的一半,应警惕胎儿发生耳中毒。
避免联合或连续应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利尿剂同用,或几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用,耳聋性作用明显增加。需联合用药时应掌握其指征。
早期发现定期监测
如应用耳毒性药物,要及时发现中毒的早期症状,用药期间如出现高音调耳鸣、耳胀、耳聋、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现象应及时停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14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专家指出感冒发烧不要滥用抗生素
下一篇: 用嗓过度者滥用润喉片可导致咽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