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医案日记 2023-05-06 09:33:29

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药物(medicine)是一类用于防治疾病的物质,最早的药物来自天然植物、动物及矿物原料。药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和逐步发展起来的。早期人类为维持生存,不断的与伤痛疾病作斗争。在捕捉动物、采集植物为食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有些天然的动物、植物、矿物质有减轻伤病或解除 疾病的功效,便逐步有意识地应用它们来治疗伤病。我国《史记纲鉴》称:"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

现代药学认为,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解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天然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抗生素、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神农本草圣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药物文献,出现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物252种、动物药物67种、矿物药物46种,记载了许多药物的疗效。如麻黄治喘、海藻治瘿(甲状腺肿)、大黄导泻、常山截疟、水银与硫磺治皮肤病等等。

唐代的《新修本草》(公元659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年)是他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行医、采药、调查、考证、参考历史书籍、总结用药经验纂编而成。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共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00余首,插图1160幅,被译成英、日、朝、德、法、俄和拉丁等七种文字,传播世纪各地,是举世闻名的药物学巨著。

西方药物同样源远流长,随着长期的医药实践而逐渐发展。古希腊时代的名医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77年)重视饮食和药物在治疗中的意义,应用大麦粥、海葱、白藜芦等作为治疗药物;罗马最著名的医生和药物学家盖伦(约公元129—200年),曾编写了《伦治疗术》和其它有关药物学的著作,并对许多草药作了植物学分类,创造出阿片和许多其它的药物制剂,至今许多简单的植物浸膏仍称为盖伦制剂(Galenials)。

随着时代的进步,药物的发现也逐步由机遇筛选向合理设计,由偶然向必然的漫长历史过程。

一、偶然发现

本草时期的药物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偶然发现的,到了近代也有的药物是在实验室里偶然发现的。例如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抗菌药物磺胺类药物是在研究偶氮染料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后来成为人类系统地用于预防及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类化学合成药物,类药物的发现和发展是近代药物发展史上的一里程碑。抗菌药物发明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药物是青霉素,青霉素是由英国细菌学家Fleming在研究葡萄球菌的实验中偶然发现的。

二、随机筛选

近代,人们开始采用特殊的实验模型进行药物的筛选工作。随机筛选主要是从广泛的天然资源中寻找,如植物中的化学成份,土壤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从中发现特定结构和作用特点的先导化合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结构改进,可能发现一系列的有治疗价值的新药。例如,当前人们常用的药品其中很多是从植物成份中筛选出来的。而抗生素就是从土壤微生物中筛选发展起来的。

三、天然药物的结构改造

起初,药物都是来自天然资源。我国的中草药都是天然产的,大部分来自植物,少数来自动物或矿物。由于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有机化学的发展,开始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分离其有效成份的化学单体,以明确其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的关系。然后进行化学合成,或对其结构进行改造以增加其有效作用而减少其毒副作用。例如青霉素在长期的使用中,发现细菌产生了耐药性,还有约2%的发生过敏反应。后来就对青霉素的结构进行改造,研制出半合成的青霉素衍生物,有的对已耐受青霉素的细菌人又杀菌和抑菌作用。如氨基卡青霉素;有的没有过敏作用如青霉素O,青霉素V等。

临床药理学的发展史

简史 用人体作试验,虽然可追溯到很早很早,如我国封建社会就有“君有病饮药臣先尝之”的记载。国外用人直接进行药理疗效的观察是1747年Lind用柠檬桔子治疗患有坏血病船员的实例。但其正式作为一个学科提出来,则临床药理学的历史应从1947年算起,即美国的Gold教授于Cornell大学举办临床药理学讲座开创了临床理学的新纪元。
20世纪后期,由于化学合成业的发展,新药数量骤增。种属差异首先不支持一种药物从动物直接到临床,就是人种之间亦有差异。如麻黄碱的扩瞳作用,白种人最强,黄种人次之,黑种人则几乎没有。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西德反应停事件的发生,才使得临床药理研究真正受到许多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和医药科学界的重视,从而确立了它在新药研究中的重要位置。
国外临床药理学的发展简介
20世纪30年代 提出临床药理学概念
1947年 美国首次授予临床药理学代表人物Harry Cold教授为院士
1954年 John Hopkins大学建立第一个临床药理室
1972年 瑞典卡罗林斯卡(Karolinska)医学院附属霍定(Huddings)医院建立的临床药理室接纳各国学者进修
机构建设及国际会议
1967年 意大利于在欧洲第一个成立了全国临床药理学会
1971年 美国也正式成立了临床药理学会
国际药理联合会(IUPHAR)为了促进临床药理学的发展特地建立了临床药理专业组
1980年 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会议
1983年和1986年分别在美国华盛顿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国际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会议,以后大约3年召开一次国际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会议
我国临床药理学的发展简介
1、建立了临床药理研究机构
1980年 卫生部在北京医学院成立临床药理研究所
1984年 卫生部相继建立临床药理培训中心
1980年以来全国先后在北京、上海、安徽、江苏等地的筹建临床药理研究或教学组织机构
2、建立学术机构,出版专著,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1982年 在北京成立了中国药学会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现已成为中国药理学会二级分会,即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
出版著作:
《临床药理学》(上,下册,徐叔云等主编)
《临床药理学》(李家泰主编)
《临床药理学》(徐叔云主编)
1985年 经国家科委批准《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创刊
自1979年以来,先后举行了7次全国性的临床药理学术研讨会
3、建立药物临床研究基地
卫生部自1983年以来先后三批在全国研究力量较强、人员素质较高、技术设备较好的临床研究机构,组建了多个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
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的建立,汇集了药理学、临床医学、药学、化学、数学、生物统计等邻近学科的专业人员到临床药理的研究中来,形成了一支相当活跃的临床药理专业队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建后,逐步修订与补充原卫生部药政局建立的法规与技术指导原则,组建了药品审评专家库。

谈谈药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从20世纪初至80年代,是化学药物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此期间,发现及发明了现在所使用的一些最重要的药物,为人类健康做出了贡献。
从合成药物发展的历史及现今科学技术的进步来展望21世纪合成药物发展的趋势,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评述。
1、从药用植物中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并进行结构修饰、发明新药仍是21世纪合成新药研究的重要部分。尤其是由于细胞及分子水平的活性筛选方法的常规化和分离技术的精巧化,有可能从植物中发现极微量的新的化学结构类型。同时,通过现代的筛选模型重新发现20世纪已经筛选过的植物化学成分的新用途,也为合成新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成功机会。
2、从天然来源发现新结构类型抗生素已经很困难,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增加,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使得一种抗生素的使用寿命愈来愈短。这种情况促使半合成及全合成抗生素在21世纪会得到特别发展。
3、组合化学技术应用到获得新化合物分子上,是仿生学的一种发展。它将一些基本小分子装配成不同的组合,从而建立起具有大量化合物的化学分子库,再结合高通量筛选来寻找到一些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4、有机化合物仍然是21世纪合成药物最重要的来源。
5、20世纪60~70年代,仪器分析(光谱、色谱)学科的逐渐形成,加快了化学合成药物开发的速度,使化学药物质量可控性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进入21世纪,一批带有高级计算机仪器的发明,分离、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分析方法进一步的微量化等将使化学合成药物的质量更加提高,开发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
6、药理学进一步分枝化为分子药理学、生化药理学、免疫药理学、受体药理学等,使化学合成药物的有效药理表现更加具有特异性。21世纪,化学合成药物会紧密地推动药理学科的发展,药理学的进展又会促进化学合成药物向更加具有专一性的方向发展,使其不但具有更好的药效,毒副作用也会更加减少。
7、经过半个世纪的积累,通过利用计算机进行合理药物设计的新药研究和开发,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21世纪,酶、受体、蛋白的三维空间结构会一个一个地被阐明的,这给利用已阐明这些“生物靶点”进行合理药物设计,从而开发出新的化学合成药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病毒及艾滋病、老年性疾病、免疫及遗传性等重要疾病的合成药物是21世纪重点需要开发的新药。
9、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成就,将对临床用药产生重大影响,不但会有助于发现一类新型微量内源性物质,如活性蛋白、细胞因子等药物,也为化学合成药物研究特别是提供新的作用靶点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0、进入21世纪,化学合成药物仍然是最有效、最常用、最大量及最重要的治疗药物。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成就、中药现代化的巨大吸引力为我们带来了美好的前景,引起了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家以及媒体的关心与兴趣。将之作为重点科学事业给予支持与鼓励,这是值得赞赏的,但是若因此而形成对化学合成药物的忽视局面,甚至更多的渲染它的毒副作用,或用一些如“回归自然”、“绿色消费”等动听的名词来贬低化学合成药物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这是不全面的。当今世界大制药公司新药研究的主题仍是化学合成药物。而利用人类基因组学及中药现代化的成就开发出可以临床使用的药物并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业,需要相当时间的积累。假使说用化学方法合成药物是今天该做的事,否则我们与国际水平相比将会有更大的差距。

中药的来源发展

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一些动植物可以解除病痛,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夏代(约前2070—前1600)酒和商代(前1600—前1046)汤液的发明,为提高用药效果提供了帮助。进入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开始有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时期,扁鹊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温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唐代(618—907),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体现了中医对医道精微、心怀至诚、言行诚谨的追求,是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清代(1644—1911),叶天士的《温热论》,提出了温病和时疫的防治原则及方法,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温疫(传染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扩展资料:

中药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响应传统医学决议的要求,已将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服务相结合共同纳入卫生系统中,促进了传统医学服务的全民覆盖。为了更好地向世界各国分享“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国经验,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南京中医药大学承担“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国实践及其法律政策保障”项目,通过江苏、湖北、甘肃、黑龙江、广东五地的调研,历时两年,基本厘清了中国在“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系统”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其法规政策保障的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的中医药

中国医药学之起源是什么?

中国医药学之起源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古代学说之一,就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神农氏是以教民农耕而为后代所尊崇的。他尝百草的第一个目的是解决饥饿问题,至于始有医药并非自觉的目的,而是寻求食物的不自觉产物。近代学者在论述医药起源问题时,常会自然而然地考虑到这样一种可能:古代先民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必然会误食一些有毒或有治疗作用的植物和动物,这些动植物有些使人呕吐、腹泻、发汗,但却意外地治好了某些疾病,有些动植物有止痛、止吐、止泻的作用,当然也有些动植物会引起中毒死亡。先民们在反复多次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这些经验由不自觉到自觉地相互传递。也许这才是神农尝百草的真正内涵。所以说“神农氏”恐怕是一个氏族的代表,并非真有其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结论。在原始社会,人们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与寻求食物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奴隶社会这一关系进一步发展,人们从完全盲目的偶然发现转到不太盲目的主动寻找药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93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