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正成为我国国民健康的巨大威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通过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的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在日前举行的以“心血管健康信息学的重大科学前沿”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与会专家指出,在重大心血管疾病控制方面,我国亟待建立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简称“三早”)的创新理论和体系,并发展相关重大关键技术。
积极开展健康信息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张元亭教授做了题为“健康信息学与急性心血管病早期预警”的主题评述报告。张元亭说,实现重大心血管疾病防治模式向“三早”转变的关键之一,是对人体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状态的全程监控,因此,应更加重视对微观和宏观层面的人体生命信息的精确获取与分析方法、手段和装置的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刘德培院士在题为“心血管病的重要发病机理”的报告中指出,重大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我国人力资源丧失的主要原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体重超重是5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刘德培认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应该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环境、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纳入影响人体健康的多个要素,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地进行医学研究;发展个体性、先发性、参与性、预测性、普适性、预防性的健康理念,并把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应用到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之中。
健康信息学是从遗传信息开始,将个体健康的相关信息进行监测、记录、管理和分析,以便对患病风险进行早期预测,对不良倾向进行及时调整,对健康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并对疾病的出现努力做到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健康信息实质上是个体生命系统的信息,涉及基因组、个体表型以及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生物信息的提取、处理、建模以及临床应用是健康信息学的关键步骤。
清华大学李衍达院士在题为“健康信息学”的报告中指出,健康信息学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美国国家工程院将其列为21世纪最具挑战的14个重大科学领域之一,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和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已在这方面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虽然我国的健康信息学研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目前仍然面临着理论、技术、关键设备等方面的诸多挑战,亟待取得重大突破。
与会专家认为,心血管健康信息学面临十大挑战,包括:发展生物单分子检测与分子成像方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以人为本、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医院为核心的分布式四位一体的个性化疾病早期预警与干预体系等。
张元亭指出,易损斑块是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元凶,研究引起易损斑块破裂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通过血液检测和影像手段来评估斑块的易损性,继而对易损斑块破裂的诱因进行实时、连续、无损的监测,并结合血管周围的环境研究斑块的破裂机制,做出患者的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与会专家指出,研究易损斑块的发生、发展和破裂机制需要依靠心血管健康信息的高精度检测,依靠现有医学设备,如CT、MRI的性能提升,并发展生物电信号检测、光声成像技术等新方法和新技术。
此外,就实现重大心血管疾病防治模式的转变问题,张元亭提出开展“和谐健康工程”的建议。这一工程的预期目标是,在未来3~5年建立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快速单分子检测与分子成像理论基础;阐明易损斑块破裂的力学机制;初步建立高危患者实时早期预警体系等。和谐健康工程将为急性心血管疾病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手段。
创新发展重大医学诊疗设备
大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技术和装备,创新发展重大医疗器械和装备,将为我国13亿人口的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田捷研究员介绍了分子影像领域已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以及初步推广应用情况,指出将声、光、热、磁、核等技术综合集成应用于分子成像研究,将极大地推动其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惠汝太教授提出,应利用诊断疾病的方法来预测疾病,如利用蛋白质学和代谢谱学寻找新的生物标记物等。科学界应该在生物标记物和影像学方面,重点发展针对亚临床疾病和疾病的临床亚型的研究,实现疾病的早诊断、早干预,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为一个新的医学领域,超声治疗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重庆医科大学王智彪教授以我国独立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IFU超声装备为例,指出非侵入性、无创地在深部组织形成单个肿瘤完整的凝固性坏死,是目前HIFU消融治疗的关键问题。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樊建平研究员提出,在我国当前条件下,大力发展高技术、低成本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具有重大意义。具有疾病早期诊断或预警功能的医疗器械拥有巨大的市场,国外医疗器械巨头纷纷投入巨资研发具有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功能的新技术。但是,我国目前对此尚缺乏实质性的工作,因此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同跨国大公司在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上展开竞争迫在眉睫。
樊建平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开发的低成本健康检查床和健康家居系统为例强调,发展医疗设备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包括财力、人口数量以及疾病特征等重要因素,积极大力支持国家科研力量和企业自主进行医疗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
专家建议,以心血管健康信息为切入点,发展疾病诊断和预警信息模型,以期在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关键仪器设备的研制上有重大突破,并将健康信息模型推广至癌症等其他重大疾病的检测和防治,真正实现从以症状治疗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主,早期预测、早期调整、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模式转变刻不容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88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药物造成的眼部不良反应需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