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夏季常见病,尤以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更易发生。中医学认为,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此。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这种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人们对阳暑的预防较为重视,但对阴暑证往往认识不足。
阴寒袭者,快而莫知。莫知则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阴暑居其八九。”阴暑发病多因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即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阴寒潮湿之地,或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觉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正如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换而言之,阴暑的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湿。阴暑病程比较长,湿邪黏滞,治疗不对路,患者也是极为苦恼的。现代医学认为,发生阴暑的原因是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大,抵抗力减弱,当遇到气候突然转凉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后,病原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诱发中风及半身瘫痪等病症。
预防阴暑要注意不能过于贪凉,露宿或通宵达旦地使用电扇、空调,节制生冷饮食和大汗之后冷水淋浴。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容易诱发此症,尤应加强防护。一旦患阴暑,治疗宜用解表化湿之法,可选用中成药六一散、藿香正气丸(水)内服。或用中药香薷、桔梗、杏仁、陈皮、藿香、淡豆豉,水煎温服,1日2次;或选用香薷、厚朴、扁豆花、苏叶、佩兰、陈皮、茯苓,水煎温服,1日2次。头重如裹者,可加羌活、蔓荆子;寒邪犯胃,致胃气当降不降,腹部胀满,纳食不香者,可加草豆蔻、法半夏、神曲。(宋丽华)
暑热,暑湿,阴暑三者区别:
暑热指盛夏时炎热的气候。如:暑热难耐。
暑湿是受 暑湿邪所致 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生于夏令季节,暑湿俱盛之时,尤以南方为多见。
其以发病较急,初起见有身热、头身重病、微汗、口渴、脘痞等暑湿郁遏肌表证候为主要特点。
阴暑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是由于静而得之,故名“阴暑”。主要病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等。
注意:
多喝水,饮食上常喝稀饭、菜汤、水果等,多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另外,胃肠道对寒凉的刺激非常敏感,而忽高忽低的气温最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因此提醒您,天气由热转凉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在饮食上避免过多进食生冷食物,避免引发胃痛。
我们都知道夏天天气越来越热,仲夏开始出现。虽然现在还不是最热的时候,但是要防夏邪。中医有句话说的是冬病夏治,这是出自黄帝内经的,夏天也有问题,尤其是天然会引起中暑
夏天很多人在热天容易出现中暑的现象,中暑的临床定义比较复杂。中暑其实也是分类型的,主要分为阴-暑和阳-暑。无论从症状还是病因上,阴盛夏热与阳盛夏热的区别都是很明显的。治疗的时候也要注意对症下药,尤其是分类治疗。
中暑可以说是夏天容易发生的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中暑可以分为阳暑和阴暑两大类。我们通常所说的“中暑”其实指的是“暑热”。这种中暑多是因为出汗过多,在烈日下呆的时间太长。阴热主要是感受暑湿之邪,降温不当所致。另外,人要防止情绪中暑。
所谓的“阳热”通常见于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劳动者和运动者。症状是头晕、疲倦、口渴、身体发热等。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和休息,甚至会出现热衰竭和休克,危及生命。
“阴-暑”指的是“暑内、寒湿外”,通常是人们试图以错误的方式解暑所致。比如室外身体很热,然后突然进入空调大开的房间;或者在出汗的状态下,洗冷水澡或者喝冷饮,会导致皮肤毛孔收缩,身体难以散热,中暑。
症状鉴别
暑证患者多为长期在空调房工作的白领,以及夏季时间过长、贪食怕冷的人。阳热证是指夏季在烈日下工作或长距离跑步,感受高温暴露而引起的夏季热损伤的证候。这是运动的结果。主要症状有高热、心烦、口渴、多汗、舌苔红、黄干、脉象潮红等。阳暑证表现为热,舌必有红。治疗常用白虎汤、清舒益气汤。夏季气候炎热,脾胃虚弱时,风吹乘凉,或冷饮过度,使寒湿之邪乘虚而发病。
所以说我们在夏季时候要加强运动,不能因为热就不运动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84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冰片的药用功效
下一篇: 合谷颊车治牙痛(如何治疗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