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安徽中医学院国医堂侧记(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医案日记 2023-05-05 16:02:31

安徽中医学院国医堂侧记

安徽中医学院国医堂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医疗单位。

徽派建筑的门楼下,悬挂着由新安医学传人、全国首届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王乐匋教授题写的“国医堂”三个鎏金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大门两侧是一副由安徽省文史馆馆员、许孔璋教授撰写的对联。紫红色的檀木上雕刻的祖母绿色字体格外醒目,上联是“国医华堂承新安准绳”,下联是“杏林名圃师南阳典则”。这一对联既说明了国医堂是新安医学的传承之地,又点出了国医堂内专家皆多崇尚张仲景之法,突出了这里中医传人的特色。

进入大厅,排列有序的赭色中药柜格外醒目,一看就像百年老字号的中药店,有“龙盘橘井”、“虎守杏林”之势。药房正中,有前任堂主张杰题写的“医乃仁术”四个大字,要求医生既要有仁心,也要有技术。

药房两侧悬挂的对联是“邃密仁术荟萃八皖名医,涵煦元气炮制九州瑞草”,又为中药房平添了几分人文气息。

更值得欣赏和品味的是大厅西山墙上悬挂的、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吉文辉教授撰写的《杏林学子修身铭》。短短四百字囊括了一个中医学人一生应具备的文化素养、努力方向、道德风范等。

二楼楼梯口的玻璃上雕刻着国医堂的堂训“敬业、仁德、继承、创新”八个大字,两侧对联为“学究天人处方胸有成竹,术熔古今论治目无全牛”。

二楼屏风一字排开,其上挂着上至神农黄帝,下至清末叶天士等十五位历代名医的画像。这些画像两侧的对联为“济危难良医同良相,怀韬略用药如用兵”。学生观此,不得不对先贤们肃然起敬,对他们为祖国医学的贡献佩服之至。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医文化建设对于中医医疗机构突出特色至关重要。(张杰)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安徽中医药大学简介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2005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201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分别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医学、中药学专业试点认证。

学校现占地总面积1269.68亩,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分别坐落于合肥市前江路1号、梅山路103号、史河路45号,寿春路300号。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653.10万元。图书馆藏书近201.5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9.35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药标本中心储藏了15万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是全国医药院校珍藏标本最丰富的标本馆。新安医学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373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1376人)。现有16个二级学院(部)(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工4400人(含附院),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718人。国医大师2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5人,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47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9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5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教师28人。有来自国内外的55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2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5个,22个专业列入一本招生),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国内一流学科B类项目1个、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B类重点学科12个。有7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23个安徽省中医药重点专科。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永恒主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坚持“弘扬新安医学,培育中医人才”的办学特色,在扎实做好专业教学基础上,注重传承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2位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十二五”以来,新增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9门省级精品课程,先后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

学校注重办学特色的彰显,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举办新安医学教改实验班,建立临床客观结构化考试中心。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创业基金;开展“百人获奖、千人参与、万人受益”的大学生知识技能竞赛和“挑战杯”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2010—2015年学校共有学生200余人次在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领域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和奖励80 余项。学校曾被授予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近五年以来,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4%以上,连续获得安徽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或“标兵单位”称号。

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强校战略,积极促进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540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安医学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徽省高品质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及精准扶贫示范研究”等国家级项目近200项,取得研究成果31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省科技奖一等奖3项)。现有10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安徽省中药材科技产业战略联盟。学校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特别贡献奖”。

学校不断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能力不断增强。学校与黄山、亳州、六安、桐城、庐江、绩溪、舒城、太和等10余个市县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华润三九、江苏康缘、亿帆鑫富、海南海力、广州一方、安徽济人药业等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有亳州济人药业等40余个产学研合作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积极为政府在出台有关中医药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在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建设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一附属医院是全省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首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是国家第三批重点建设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是一所国内外有影响的以“肝豆状核变性诊治”为优势的专科医院,国医堂是一所为广大患者以纯中医方式为主要医疗手段的医疗单位,其都成为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

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1994年获准招收国外留学生,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硕士、学士学位以及临床研修。与美国、瑞典、新加坡、日本、韩国及港澳台地区的院校开展学者互访和学生交流活动。

在59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以“至精至诚、惟是惟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层次齐全,中医药特色鲜明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安徽中医药大学是985大学吗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电话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哪里

安徽中医药大学有几个校区

安徽中医药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安徽中医药大学招生办电话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生开学报到时间及入学考试军训转专业指南须知

安徽中医药大学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安徽中医药大学有什么专业 附招生专业目录

安徽中医药大学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哪

院校专业: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 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校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现占地总面积 1269.68亩,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图书馆藏书207.16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药资源中心腊叶标本室储藏了15万余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是全国医药院校珍藏标本最丰富的标本室。新安医学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8446人(其中博士、硕士3037人),有16个二级院部(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工447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961人。有国医大师2人,岐黄学者1人,全国名中医2人,青年岐黄学者2人,皖江学者1人,青年皖江学者1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教师5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6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2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5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6人、后备人选13人,安徽省中医药领军人才11人,安徽省领军人才团队3个,博士生导师90人,硕士生导师725人,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个。有来自国内外的64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客座教授。2020年新增省“115”产业创新团队8个。,学校现有 27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安徽省Ⅱ类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Ⅲ类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1个,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12个。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1个。,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学校现有 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3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2位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6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5项、一等奖13项。,学校注重彰显办学特色,设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与创业基金和赢卓奖学金,开展 “百人获奖、千人参与、万人受益”的大学生知识技能竞赛,如“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意及创业”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近三年,共有千余人次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和奖励400余项,其中国家级赛事获奖129项(含国家级A类赛事一等奖4项)。学校重视实践育人,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学校近5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4%以上。,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强校战略,近 5年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近20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近200项,2017年学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2020连续两年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突破,主持承担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2016年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800余篇,其中中科院二区以上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现有1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7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另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共建有18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学校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与黄山、亳州、六安等 15个市县人民政府及一大批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有50余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学校紧跟地方建设需求,围绕以中医药为主的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多层次、多方位、多模式的全面合作,开展科技攻关、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等方面合作,并制定相关政府中药材发展规划。建立了安徽省中药材科技产业战略联盟,获“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特别贡献奖”等称号和荣誉。,2016年以来,为地方政府制定发展规划10余项;承担了200余项校企合作课题,年均横向合作科研经费超1000万元,与企业共建科技合作平台15个;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单位参与推进“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指导亳州、六安、黄山、池州、宣城、滁州、安庆、阜阳等地区药农中药材种植,受益人群上万人。实现学校优势学科与地方产业布局的有效对接,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力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希腊、马来西亚、日本等 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博士、硕士、学士学位以及参加中短期培训。,学校注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第一附属医院是全省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首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是国家第三批重点建设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是一所以纯中医方式为主要医疗手段的医疗单位。,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层次齐全,中医药特色鲜明的高等中医药院校。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 “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文化塑校、依法治校、开放荣校”六大战略,着力培育“精诚是新”中医药人才,构筑安徽中医药协同创新高地,引领安徽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建成国内有实力、省内高水平、行业有影响的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服务人民大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以上数据截至 2021年10月),校址:合肥市龙子湖路 350号(少荃湖校区),邮编:230012,合肥市梅山 路103号(梅山路校区),邮编:230038,合肥市史河 路 45号(史河路校区),邮编:230031,合肥市寿春 路300号(六安路校区),邮编:230061,电话: 0551-68129004/68129026,传真: 0551-68129028,网址: /

其他信息: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一、安徽中医药大学邮编是多少
安徽中医药大学的邮编为230012,该校地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前江路1号,是一所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二、安徽中医药大学简介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2005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201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分别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医学、中药学专业试点认证。

学校现占地总面积1269.68亩,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分别坐落于合肥市前江路1号、梅山路103号、史河路45号,寿春路300号。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653.10万元。图书馆藏书近201.5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9.35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药标本中心储藏了15万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是全国医药院校珍藏标本最丰富的标本馆。新安医学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373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1376人)。现有16个二级学院(部)(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工4400人(含附院),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718人。国医大师2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5人,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47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9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5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教师28人。有来自国内外的55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2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5个,22个专业列入一本招生),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国内一流学科B类项目1个、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B类重点学科12个。有7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23个安徽省中医药重点专科。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永恒主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坚持“弘扬新安医学,培育中医人才”的办学特色,在扎实做好专业教学基础上,注重传承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2位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十二五”以来,新增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9门省级精品课程,先后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

学校注重办学特色的彰显,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举办新安医学教改实验班,建立临床客观结构化考试中心。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创业基金;开展“百人获奖、千人参与、万人受益”的大学生知识技能竞赛和“挑战杯”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2010—2015年学校共有学生200余人次在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领域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和奖励80 余项。学校曾被授予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近五年以来,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4%以上,连续获得安徽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或“标兵单位”称号。

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强校战略,积极促进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540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安医学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徽省高品质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及精准扶贫示范研究”等国家级项目近200项,取得研究成果31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省科技奖一等奖3项)。现有10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安徽省中药材科技产业战略联盟。学校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特别贡献奖”。

学校不断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能力不断增强。学校与黄山、亳州、六安、桐城、庐江、绩溪、舒城、太和等10余个市县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华润三九、江苏康缘、亿帆鑫富、海南海力、广州一方、安徽济人药业等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有亳州济人药业等40余个产学研合作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积极为政府在出台有关中医药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在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建设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一附属医院是全省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首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是国家第三批重点建设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是一所国内外有影响的以“肝豆状核变性诊治”为优势的专科医院,国医堂是一所为广大患者以纯中医方式为主要医疗手段的医疗单位,其都成为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

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1994年获准招收国外留学生,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硕士、学士学位以及临床研修。与美国、瑞典、新加坡、日本、韩国及港澳台地区的院校开展学者互访和学生交流活动。

在59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以“至精至诚、惟是惟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层次齐全,中医药特色鲜明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电话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哪里

安徽中医药大学有几个校区

安徽中医药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安徽中医药大学招生办电话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生开学报到时间及入学考试军训转专业指南须知

安徽中医药大学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安徽中医药大学有什么专业 附招生专业目录

安徽中医药大学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安徽中医药大学是几本 是一本还是二本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81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