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远离慢性鼻炎,谨记五不要

医案日记 2023-05-04 08:06:35

远离慢性鼻炎,谨记五不要

预防慢性鼻炎的发生,重点是做好对急性鼻炎的治疗。专家提醒,急性鼻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往往会转变为慢性鼻炎,包括过敏性鼻炎、副鼻窦炎、萎缩性鼻炎等。得了慢性鼻炎应及早到正规医院进行科学治疗,同时在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冷热交替: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进出空调房防止冷热交替引起感冒。

2.冰凉饮料少饮:许多年轻人都喜欢喝饮料,尤其是冰镇的,特别是在夏天,往往抓起一饮而尽。殊不知这样却会给鼻炎以可乘之机,因此要注意不宜喝过凉的饮料。

3.刺激食物少食:辛辣、腌渍、烧烤等刺激性食物不要多吃,如辣椒、咖喱等。

4.游泳防止鼻感染:鼻炎患者游泳时,要防止水进入鼻腔而引起感染。凡头部入水前应先深吸气,入水后用鼻呼气;头部不浸水游泳,应用口吸气,鼻呼气。出水以后,如果鼻内有水,不宜用力擤出,可在地上跳跃几下,同时短促呼气以便将水排出。

5.鼻塞不可强擤鼻:鼻塞时不可强行擤鼻,以免引起鼻腔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鼻出血,亦可防止带菌黏液逆入鼻咽部并发中耳炎。

除此之外,专家强调,急性、慢性鼻炎均不可长期大量滥用滴鼻液,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或加重原有鼻炎的病变程度。(任民)

慢性鼻炎怎么治疗最好?

方法一,一般性治疗
主要用的是滴鼻类的药物,具体操作是:滴药时鼻孔朝上,头后仰,以不使药液流入口中,每次一侧鼻腔点入3~5滴即可,点药后保持头位5分钟,每日用药3~5次。
但该方法不易长期使用,且容易因为操作不当而使药液流入咽喉,对于儿童慢性鼻炎者更是不适宜采用。
方法二,中医药物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鼻炎以肺脾气虚和气滞血瘀为主,慢性鼻炎应以补肺脾,通利鼻窍的办法为主。具体作法是: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辛夷10克、薄荷3克(后下)。慢性肥厚性鼻炎加川芎10克、赤芍10克。鼻涕多者加半夏10克、茯苓12克,冬瓜子12克。
但中医药物疗法所需时间非常长,且药物的搭配比例一定得严格遵守,定时服用,非常的麻烦。
方法三,推拿疗法
以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梁两侧,上下稍用力推移,上至内眼角下,下至鼻翼上方,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推拿按摩虽然可以起到适量的疏经作用,但是按摩额力度的大小和推拿是否能长期坚持决定着该方法是否能产生效果,即使坚持使用,也不能从根本上治愈慢性鼻炎。
方法四,针灸治疗:取穴迎香、印堂、太阳、风池、曲池、足中里等,每次2—3穴,强刺激。
针灸治疗不是一般人可以在家里自行操作的,需要专业的针灸师来实行。因而,不具有普遍性,且长期进行针灸,对患者而言也是相当痛苦的一件事。

慢性鼻炎怎样治疗?

【概述】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反复发作为特征。本病病因复杂,相关因素众多。局部因素包括急性鼻炎治疗不彻底,鼻中隔偏曲阻碍鼻腔通气引流,增加鼻粘膜反复发生感染机会;慢性鼻窦炎分泌物长期刺激;周围感染性病灶以及鼻腔用药不当。长期反复吸入粉尘或有害化学气体,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急剧变化均可导致本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正气虚弱,伤风鼻塞反复发作,余邪未清而致。其病机多与肺、脾二脏功能失调及气滞血瘀有关。伤风鼻塞反复不愈,邪热伏肺不去,壅结鼻窍,鼻失宣通而致病;或久病体弱,耗伤肺气,肺气虚弱,邪毒留滞鼻窍而为病;饮食劳倦,病后失养,损伤脾胃,脾虚失运,湿浊滞留鼻窍而为病,伤风鼻塞失治,外邪屡犯鼻窍,邪毒久留不去,鼻窍气血运行不畅,发为鼻窒。
【治疗】对于慢性单纯性鼻炎,以药物治疗为主,根除病因,恢复鼻腔通气功能。而对于慢性肥厚性鼻炎,若下鼻甲对减充血剂不敏感者可以考虑中西医结合或手术治疗。
1.肺经蕴热、壅塞鼻窍证【症状】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鼻涕色黄量少,鼻气灼热。全身见口干,咳嗽痰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检查见鼻粘膜充血,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柔软有弹性。【方一】黄芩汤【来源】《医宗金鉴》【组成】黄芩10克,栀子15克,桑白皮10克,麦冬10克,赤芍10克,桔梗10克,薄荷10克,甘草6克,荆芥穗10克,连翘10克。
【功效】清热散邪,宣肺通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以黄芩、栀子、桑白皮、甘草清泻肺热而解毒;连翘、薄荷、荆芥疏风清热通鼻窍;赤芍清热凉血;麦冬清热养阴。桔梗清肺热载诸药直达病所;诸药合用,清热泻肺、宣通鼻窍。
【按语】可加银花、苍耳子通鼻窍。
2.肺脾气虚,邪滞鼻窍证【症状】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涕白而粘,遇冷加重。可伴有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恶风自汗,咳嗽痰稀,易患感冒,纳差便塘,头重头昏,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或缓弱。检查见鼻粘膜及鼻甲淡红肿胀。【方一】温肺止流丹【来源】《辨证录》【组成】人参10克,荆芥10克,细辛3克,诃子10克,甘草6克,桔梗10克,鱼脑石15克。
【功效】补益肺脾,散邪通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人参、甘草、诃子补肺敛气;细辛、荆芥疏散风寒;桔梗、鱼脑石散结除涕。
【按语】本方用于肺气虚为主者。【方二】补中益气汤【来源】《东垣十书》【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2克,柴胡9克,升麻9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功效】健脾益气,升阳通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补中;当归补血,陈皮理脾行气;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按语】本方用于脾气虚为主者。
3.邪毒久留,血瘀鼻窍证【症状】鼻塞较甚或持续不减,语声重浊或有头胀头痛,嗅觉减退。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检查见鼻粘膜暗红肥厚,鼻甲肥大质硬,表面凹凸不平。【方一】通窍活血汤【来源】《医林改错》【组成】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6克,红花9克,麝香0.15克,老葱6克,白芷12克,石菖蒲9克,全蝎5克,地龙9克。
【功效】行气活血,化痰通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疏通血脉。麝香、老葱通阳开窍;黄酒温通血脉。全方合用,有行气活血、化瘀通窍之功。
【按语】本方用于虚象不显者。【方二】当归芍药散【来源】《五官科学》【组成】芍药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地龙10克,黄芩6克,菊花6克,辛荑花6克,薄荷6克,甘草6克。
【功效】调和气血,行滞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以当归、赤芍、川芎养血调肝活血;以白术健脾运湿,配茯苓、泽渗、车前子泄湿浊,牛膝引药下行,如此肝脾两调,活血利水并进,药后常瘀血去,肿渐消。
【按语】本方用于兼有虚象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41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