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浅谈中医养生大道(下)

医案日记 2023-05-04 01:29:14

浅谈中医养生大道(下)

钟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

饮食调养,五味皆全不偏倚

《吕氏春秋·尽数》云:“毕数之务在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味充形,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这些可以并作一句话,就是你想长寿,辛甘酸苦咸五味食品不能偏倚,偏倚可能会招致疾病。这些经文语言古朴,但至今仍有养生保健的指导作用。

事物都有两面性。如酸的食品,适当吃一点,可以软化血管,防止或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对心脑血管病有好处,但吃得太多,会增加胃酸,久之可能引发溃疡病。咸的食品也一样,可以补充体内不可缺少的钠离子,但长期高盐,容易引发高血压病,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限制食盐用量,建议每人每天不要超过6克盐,旨在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中医是经验医学,也是平衡医学。说其经验,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的。说其平衡,是因为其指导思想就是平衡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救其本。”所以中医的治病宗旨就是“平衡阴阳”,给机体内、外造就一种和谐的环境。

养生保健,同样贯穿着“阴阳平衡”的指导思想。如素体阴虚者,容易生热,表现为心烦、失眠、多梦、盗汗等。饮食方面就应多吃点龟、鳖、墨鱼等补阴之品,补阴则可降火(虚火)。素体阳虚者,容易生寒,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夜尿多、阳事不举等。食疗方面就应多吃点狗肉、羊肉等温热之品,旨在回阳去寒。前些日子有个病人来就诊,说患口腔溃疡七八天了,吃过西药不顶用,想开些中药,问我是否有效?我看了看说:“你是否橘子吃得太多?”“那还用说,天天都吃”,他说。我告诉他,橘子吃得越多,口腔会烂得越厉害。为什么呢?因为体内营养失去平衡。你不用吃药,回去买些萝卜,买两根排骨,一块炖汤喝。过了两天他特意跑来跟我说:“你这办法还真灵,回去后照你的办法炖汤吃了,很快就全好了。”“吃了”,“好了”,看来是多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贯穿着中医“平衡、协调”的理念。

药物调养,协调阴阳保平安

药物是因病而设的,有是病用是药,这叫做“对症下药”。中医的用药原则是协调阴阳,补偏纠弊。如《素问·三部九候论》中说“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指的是用补虚泻实的方法来纠正机体的虚、实之弊。《素问·至真要大论》也说“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指的是用寒凉药物治疗热病,用温热药物治疗寒病,纠正机体的寒热之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药物来健身强体已成时尚。但是,也应遵循上述原则,否则会适得其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指的是因为中气虚而产生形体虚弱的人,须用温气药补养中气,使胃能消化,脾能健运,营养增加,形体就会逐渐丰满结实。精不足指的是精髓空虚,当补之以厚味、富有营养的动植物食品和药品,如何首乌、阿胶、龟胶或龟鹿二仙胶等,使其精髓逐渐地充实。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需要一个过程方可达到平衡的目的。

这里要说明三点:其一,进补之前应进行“健康体检”,查清是否有隐匿性疾病。如乙肝、隐匿性肾炎、“三高症”(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等,以免贻误治疗。

其二,克服盲从,不能跟潮流,赶时尚,别人买什么,你也买;别人吃什么,你也吃。因为,人的体质各有不同,从中医观点来说,有阴虚体质,有阳虚体质,有气虚体质,有血虚体质,也有阴阳两虚、气血双亏等各种不同的体质,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其三,不要跟着“广告”走。近两年我陆续听到、看到有不少人都在吃“六味地黄丸”,为什么?因为商家做了广告,说是“六味地黄丸”补肾。有人问我,“六味地黄丸能吃吗”?我说为什么不能吃,又不是毒药,吃了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就难说了。因为中药(不管是煎剂还是中成药),都有个“四气五味”,不辨寒、热、温、凉,不辨阴虚阳虚,盲目进补,可能会适得其反。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六味地黄丸是补阴的,肝、肾阴虚的人吃了自然有好处。不可能全国这么多人都是肾阴虚,有的根本就肾不虚,或者是肾阳虚的,吃了岂不是适得其反,自找麻烦吗?(喻惠如 王园兰整理)

浅谈中医膳食养生知识

膳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膳食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膳食养生

中医饮食营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它和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气功、导引等学科一样,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医饮食营养学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领域中,更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饮食营养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两大部分,从历代有关文献记载和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基本包括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和饮食宜忌四个方面,前两者是指饮食在实际生活与临床中应用的范围;后二者是指饮食在生活与临床中应用的方式方法。四者密切相关,不可分离或孤立。所以有一种看法,认为使用添加药物的药膳,如黄芪炖鸡之类,就是“中医饮食营养学”,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

中国药膳的历史,源远流长,近2000年前的典籍中记载:“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后汉书·列女传》)由此可见,汉代已经有了药膳应用的史实。经过历代研究改进,从而发展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门实用营养方面的学科,或称之为“中医营养学”。

药膳,简而言之就是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在中国人的膳食中,许多食物既是食品,也是药物,故古人早就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根”之说。药膳有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用于美容减肥等,让你在享受美味之余,获得更加健康的身体。食疗是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在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食疗是一种健康的养生之道。

中医膳食养生之道

“药食同源”是中华原创医学之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五谷杂粮,有益于人类而无害于身体,因而性“中”。这是中华原创医学选择食品最主要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以实验动物“检验”的客观基础上。

在这个标准里,食品和药品并没有截然分开界限。食品中略略离开“中”时就会偏凉(例如绿豆)或者偏温(例如豆豉)。如果偏离“中”角较远时,就是“寒”和“热”。如果更远离“中”的就是“药”了,这就是凉药或者热药的来历。

食疗又称为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者治愈病防病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肾脏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是最最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去病。如近代医学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之,不但疗病,并不可充饥”。

食疗养生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食疗文化源远流长,食疗是一种长远的养生行为。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在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食疗是一种健康的健体之道。

中医饮食营养学观点

1.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中医认为,人处在天地之间,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和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这种人和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包括饮食营养方面。中医常据天人合一的整体营养观运用食物来达到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的目的。同时又主张因时、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饮食内容亦有所变化,做到“审因用膳”和“辨证用膳”。

2.调理阴阳营养观:中医理论认为,机体失健,乃阴阳失调所致,所以治疗和饮食养生等则以调理阴阳为基本原则。《素问·骨空论》说:“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或补或泻,都是在调整阴阳,都是以平为期。

关于饮食的宜忌,中医也是从阴阳平衡出发的,于阴平阳秘有利则宜,反之为忌。[例如]痰湿病人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忌食辛辣;老人若阴不足阳有余,则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发育期儿童无特殊原因不宜进补;总之,要做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3.食药一体营养观:1.食药同源:中医学历史表明,食物与药物同出一源,二者皆属于天然产品。食物与药物的性能相同,具有同一的形、色、气、味、质等特性。因此,中医单纯使用食物或药物,或食物与药物相结合来进行营养保健,或治疗康复的情况是极其普遍的。在《黄帝内经》有一半是食物成分,这也是最早的“药膳”方。在《五十二病方》中有1/4为食物成分方剂,《伤寒论》112方中则占1/2以上。在以上古方中,应用桂、姜、枣、椒、茴、扁豆、薏米、甘草、酒、醋,乃至动物胶膏等食物是极为普遍的。2.食药同理:食物与药物同用,除因食药同源外,主要基于食物与药物的应用由同一理论指导,即食药同理。中医认为,机体衰弱失健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意味着阴阳两方面的互相消长,如阴阳的偏盛偏衰等

4.食疗与药疗关系:食药同源,食药同理,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众多的本草、方剂典籍中,不难发现食药同用的例证。如采用乌鸡、羊肉、驴皮、猪肤、鸟卵、葱、姜、枣等以补益阴阳气血或调补胃气,进而达到防治疾病之效。而从大量古代食谱、菜谱、茶谱中又不难发现其中也有不少药物,如枸杞、山药、黄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以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治疾病的功效。

5.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合营养观:数千年的饮食文化历史表明,中华民族的饮食习惯从整体来看,是在素食的基础之上,力求荤素搭配,全面膳食的。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的“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和《素问·藏器法时论》所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下面举个列子:我们都知道女性如果气血不足很容易生病,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女性都都想办法补血,而最直接的补血方法就是通过食物。

有哪些中医养生的实用方法?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
背宜常捶阳气旺
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柱神经和脏腑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治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面宜多擦气血平
按摩面部,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数十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擦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擦10余次。经常按摩面部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时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眼球转动为运眼。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背宜常暖不疼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保护好背部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年起床时给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治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由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即将两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

中医常识与养生心得

1.中医养生 学习心得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dou891206dou

中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陈明松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C)f:G P8I5U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433623736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s X$z+@#u.a3y.?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的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因此,中医临床必先望、闻、问、切,通过问寒热、察表里达到明虚实、辨阴阳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由症(外在表现)及证(病理)、由标(症状)到本(病因)的诊断过程。,a!v&s:u2K*V#M!R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m2L1|4G$C!C 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
2.中医养生 学习心得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dou891206dou 中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陈明松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C)f:G P8I5U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
《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433623736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

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s X$z+@#u.a3y.?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的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

因此,中医临床必先望、闻、问、切,通过问寒热、察表里达到明虚实、辨阴阳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由症(外在表现)及证(病理)、由标(症状)到本(病因)的诊断过程。,a!v&s:u2K*V#M!R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m2L1|4G$C!C 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
3.急求中医养生心得1份,3000字,急,采纳给分,大学用,谢谢
中医养生心得体会 中国的传统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结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共用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症型,同时,中医坚持以辩证法为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 *** 、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的积极影响在于不但能够帮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且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只是着眼于治病,而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对此我深有体会: 我母亲在怀孕期间,经历了长达数个月的妊娠反应,在此期间,她只能进食稀饭,同时由于家庭贫困,没有其他别的有益的补充,因此,出生以后我三天两头感冒,从小学开始就明显感觉在冬季的时候四肢发凉,终日精神不振,天气一变化就会头痛,而且会持续数天之久,乃至于我不上课也无需请假。之前由于嫌中药熬制麻烦,我家人大都带我去看西医,做胃镜、胸透,拍头部和颈部核磁共振,但是结果显示一切良好,医生也仅仅开了一些常规的药来吃,效果几乎为零。

进入高中阶段,可能是由于功企业家的养生之道企业家养生之道。企业家养生之道..课负担过大,每天下午5点左右都会准时头痛,整个颈部和头部都十分冰凉,必须有一个人为我不断 *** 才能缓解疼痛,否则就会有强烈的呕吐感。

由于我家有偏头痛的男性遗传倾向,我父母也只能干着急,能做的只能是 *** 和炖天麻汤。直到我表姐的公公,一个在湖南承包医院的老板知道我的情况后,替我请来了他们旗下最有名的中医来为我诊断,其结果是:我的头痛并非遗传,而是由于“先天之气”不足造成阳气不足引起的,“气”不足则血气不通,关节僵硬,经络郁积不畅,所以就会精神萎靡,脸色泛黄,四肢发凉;而下午天气转凉或者气候变化的时候,风邪之气就会乘虚而入,而阳气不足,晚上睡姿不正确所造成的颈部和肩部不适,使得头部成为身体中最为脆弱的一环,风邪之气从肩部和颈部进入,进一步到达头部,这才是我长期头痛的根本原因。

找到病因之后,医生认为我需要补 “精、气、血”,多管齐下治疗:首先,为我开出了一连串不知道具体是何物的食材,要求每天两顿饭通过与不同食物搭配来吃,接着,拿出一些经过秘方制作的药粉,要求我每天晚上泡脚,每周“蒸一次”,最后是每3天进行拔火罐、针灸和推拿,同时建议我泡枸杞和桂圆干作为日常的饮品,这样持续近2个月后,我感觉精神好了许多,不再感觉腿部僵直无力,食欲也好了许多,最为重要的是,头痛的持续时间和频率下降了许多,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除了拔火罐之外,我继续坚持食疗和泡脚,使我在高二那年暑假后不久彻底和头痛告别,使我免受身心的煎熬,也使我的体质好了许多,甚至连感冒也很少发生。如果不是中医,仅仅靠西医,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

对于中医关于“人”的看法和诊断方法,我深以为然。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就会表现出病理的状态。

而在治疗疾病之时,中医并非像大多数西医的观点那样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而是认为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

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来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

2008年春夏之交,我的父亲开始了其长达近3个月的咳嗽,一开始仅仅认为是室外天气太热,室内冷气太大所致而引起的热伤风,因此不以为意。一周以后,随着流鼻涕等感冒的伴随症状的消失,咳嗽却开始严重,继续吃感冒药和消炎药也不见效,经过多次的西医诊断,判断为慢性咽炎发作,于是进行胸透、吃吴太咽炎片和阿莫西林,但是咳嗽还是止不住,又经过一位老西医的诊断后认为是过敏性的咽炎,加开了几种抗过敏的白色小药片,一开始咳嗽被压下去了,但是那个尾巴怎么也去不掉,反复多次后又变得严重了,最后还是一位老中医解决了这一难题,他采用中医经典的四诊法来断症:我老爹面色虚浮,眼袋浮肿,表明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休息不足;舌苔白中带黄,显厚,表明胃气郁积,观看喉咙情况后认为咽炎无法引致这么严重的咳嗽,通过询问,得知我爸三餐不规律,在外应酬过多,油。
4.中医养生美容谁对养生有心得体会啊
病情分析: 中医养生美容就是通过中药理论进行养生和美容。

中药养生美容包含两方面内容:穴位经脉和药物。 指导意见: 养生 桂圆莲子茶(中医验方) 主治:对高血脂伴有头昏眼花、心慌气短、神疲乏力、烦躁失眠者。

配方:桂圆肉10克,莲子15克,银耳6克。 用法:将莲子煮熟炖烂,再加桂圆肉和泡开洗净的银耳,于汤内稍煮,尔后投入冰糖适量食之。

早晚各饮一次。 开洋煮干丝(民间方) 主治:体内胆固醇过高。

配方:香豆腐干10块,虾米25克,精盐4。5克,黄酒、味精少许。

用法:香豆腐干洗净用沸水烫五分钟,用刀剖成0。 17厘米厚的薄片,再切成丝。

然后把香干丝用沸水烫5分钟,沥干备用。虾米先用黄酒加鲜汤浸发,待质地发软后,去除杂质,加入适量鲜汤,用文火煮8分钟,加入精盐、干丝同煮15分钟,加少许味精起锅。

。鲜菇汤(民间方) 主治:高脂血症。

配方:鲜菇适量。 用法:将鲜菇炖汤食用,用量以每天12克左右为宜。

按注:用平菇也可。
5.有关于养生方面的心得
说到“养生”,很多人觉得这里面大有学问,不知从何“养”起。其实养生也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日常习惯,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每一个人,只要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无需刻意去养生馆做什么“养生SPA”、“美容美体”,也能达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以下是我的养生小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1. 多喝水

喝水即可养生。水是人体健康长寿之源。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必须保证每天喝至少1500ml的水,才不会让身体处于饥渴状态。

2. 没事伸伸懒腰

伸懒腰会引起全身大部分肌肉的收缩,在此过程中,淤积的血液会被赶回心脏,从而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进肌肉本身的血液流动,振奋精神,令人开怀气畅。

3. 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排出肺内残气及其他代谢产物,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提高或改善脏器功能。

4. 少乘车多走路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多运动,多走路可以增强新陈代谢,使大腿肌肉坚实。每天快步行走10分钟,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而且还能让人身心畅快。所以,朋友们平时可以像我一样,能不乘车时尽量不要乘车,多走走路,多爬爬楼梯,如此,无需刻意运动锻炼,就能轻松获得较好的健身效果。

5.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可帮助人体恢复体力、精力,增强免疫力。就我个人来说,平时无论多忙,都会坚持自己的作息时间,保证睡眠质量。

6.心情愉悦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保持心情舒畅,也是养生养神的重要方面。

7.合理饮食

中医认为,食养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搭配合理的饮食可以满足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起到调节情绪、减肥健身、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作用。前不久,刚听一个颇有养生心得的朋友介绍,中信私人银行推出了“健康养生俱乐部”服务,作为该俱乐部的会员,这位朋友拥有了一套中信私人银行“健康养生俱乐部”专家为他量身定制的保健食谱。

朋友觉得其中的饮食搭配,还是很有科学依据的。日常饮食中,他一直严格遵守此保健食谱,几个月下来体重和身材都保持得好,朋友说这都得益于那份食谱。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饮食有方,是养生的关键,注重养生的朋友可以试试。
6.求中医养生知识
参考: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 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 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 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 14 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 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 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 *** 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7 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 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 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21 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2 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 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4 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5 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26 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7 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28 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 29 治五脏之病.莫先于。
7.养生保健课的体会感想
健康zd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就算是孔明再世,也难有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而且,人的一生虽然要经历很多,如果要一牺牲健康为代价,无论多么风光,有多少荣誉,有多少金钱,有多少权力,都是假的。上帝赋予我们健康的身体,不是为了让我们舍命的去争夺像烟花般只绽放一刹那耀眼光芒的权力,金钱或荣誉,而是让我们去经历人性的感情,所以我从不认同有些人年轻时用命去换金钱,而到中年老年的时候,却内是用金钱换取生命的一昔延续。

一个健康的农民比一个百病缠身的国家公务员要活得快活,活得潇洒。所以我觉得,金钱,权力,名誉乃身外物,健康才是自己的。

养生让我们最大的收益就是获得健康。有人总结到健康让我们“个人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人类。”中医养生博大精深,他告诉我们“合于阴阳,调于四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养生让我们不患已病,治未病;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营养专家告诉我们:中国正处在“慢性病发作期”,好容好学习养生让我们远离这些疾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让中医养生引领时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212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