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尤佳 河南省中医院
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老牛。虽已立秋,但由持续高温天气引起的乏力、困倦、眩晕、心烦、多汗、食欲不振、低热等暑热症状仍很普遍。身体上的不适很难让人打起精神,因此,此时常备一些防暑解暑的中成药还是很有必要的。河南省中医院王禄副主任医师,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解暑中成药。
解暑药可分内服、外用两种以及具有解暑作用的茶等。
内 服
藿香正气水(片、胶囊) 有解暑、化湿、和中功效,针对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昏、胸闷、呕吐、腹泻、脘腹胀痛等。因夏季主要以湿热当令,在化湿的同时,亦可扶脾胃之气。对中暑、以吐泻为主的胃肠性感冒效果最好。如果作预防用,可每次服用治疗量的1/3。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以及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六一散 有名的解暑药,配方简单,由滑石、甘草以6:1的配方组成。可清热利尿,中暑后往往会出现小便不利等症状,将六一散用凉开水调服即可。
人丹 具有清热解毒、祛暑止吐、清凉开窍的作用,还可用于退热。对天气炎热导致的头晕、头痛、恶心、胸闷等,可每次10粒,含化或凉开水送服。婴幼儿不宜服用。
十滴水 有祛暑、散寒、健胃的作用,起效较快。中暑后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时,可将十滴水2~5毫升溶于白开水中搅匀服下,中暑症状很快可以得到缓解。高温作业时事先喝一点也有防暑的作用。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孕妇忌用。
清暑益气丸 可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炎热很容易让人耗气伤津,出现发热、口渴、乏力、犯困、不思饮食等中暑兼有气虚的表现。此药由西洋参、知母、黄连等药组成,不仅清暑祛湿,还益气生津,尤其对体弱的老年人非常适用。
外 用
清凉油、风油精 具有提神醒脑、镇痛驱风、祛暑解毒等功效,若仅出现轻微的闷热不适、头痛、头晕、蚊虫叮咬等症状,可以取少许涂于患处或涂在前额或太阳穴上,会瞬间给人凉爽舒适的感觉。洗澡时也可在水中放几滴风油精,可清凉除痱。但孕妇不宜使用。
花露水 可除痱止痒、提神醒脑、防蚊虫、除菌、杀菌。花露水内含有70%~75%的酒精,具有易燃性,注意别在燃着的蚊香、蜡烛、烟头附近使用。
茶
防暑清凉茶 由香薷、佩兰、绿茶组成,每天10~20克均可,用开水泡茶可化湿防暑。
菊花茶 由菊花、二花、甘草组成,每天10~20克均可,绿茶适量,用开水泡茶渴,作用偏于清凉、泻火。
白茅根茶 由白茅根、淡竹叶、甘草组成,每天10~20克均可,开水泡饮即可。
导语: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如何才能有效养生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伏天养生六大要诀
别太贪凉。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身体调节能力容易失调,出现多种不适。因此,最好少开空调,小孩、孕妇及患有关节炎、风湿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更要注意。即使开,温度以26℃为宜,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7℃;让空调风往上吹,避免直吹身体,还要护好颈、背、腹、腰、腿等部位。大汗淋漓后不要冲凉水澡,以免受到风寒湿邪侵袭。夏日贪吃生冷瓜果,容易引发胃肠炎。吃冷饮时最好等到食物的温度接近体温时再慢慢咽下,以免刺激胃肠道,且吃的时间最好选择阳气最旺的正午到下午3点之间。受寒后,可以喝姜茶发汗散寒。
饮食开胃。一进三伏天,很多人就会受到“苦夏”的困扰,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因此,“开胃”是夏季养生的重点。专家建议,夏天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荞麦都能解热祛暑、健脾开胃。不过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药、大枣、蜂蜜、莲藕、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鸡鸭肉、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功效。
身体祛湿。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容易被湿邪侵袭。对付暑湿,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睡前用40℃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红豆、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辣椒虽能开胃助消化,祛湿功效却一般。值得提醒的是,绿豆汤千万不能当水喝,绿豆性寒,体质虚弱者不能过多饮用。
“低调”运动。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三种运动比较好:1.游泳: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游泳时人体能够保持体温恒定,不易中暑;2.钓鱼:垂钓需要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热;3.太极拳:打太极拳既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进气血在五脏六腑之间的流动,有助于振奋精神。夏天运动最好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间注意少量多次地补水;室外气温超过32℃,空气湿度超过60%时,最好选择在凉爽的室内运动。
晚睡早起午补觉。晚睡并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而是要求人们顺应夏季昼夜变化的特点按时作息,睡眠时间不要超过11点。中医认为“春生夏长”,到了夏天,人体阳气处于旺盛状态,如果经常睡懒觉,就违背了人体阳气的'季节变化规律,不仅得不到休息,反而觉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超过1小时则适得其反,可能干扰晚上睡眠。
静坐除烦。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而老人的夏季心烦指数会比年轻人更高。缓解烦躁心情可以采用静坐的方式,如果配合做一些小动作,不但能迅速达到心气平和,还能够活血通络。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方法是: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三伏天的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素有“夏补三伏”之说。但酷暑盛夏之时进补会不会有“火上加油”或“虚不受补”的副作用?答案是否定的。
“三伏”之际,人体气血趋向体表,形成了阴气盛于外而虚于内的生理状态。汗出太多,机体就会丧失大量水分、无机盐类和维生素,加之夏季胃液分泌相对减少,功能低下,影响消化吸收,致使营养补充相对减少。此外,酷暑夜短,蚊虫干扰,
睡眠相对不足,从而易使人体出现虚证,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只有用“补法”才能调整机体功能。对于阴虚者,天越热则阴越虚,阴越虚则虚火越旺,此时补阴,犹如久旱遇甘霖,不会“火上加油”。
对阴虚内寒者,暑热越盛,阳气越伤,体内越寒,此时进补,恰似雪中送炭,也绝不会“虚不受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进补?所谓“补法”,并非单纯地进食美味佳肴或吃补药,而是综合调摄。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主要有神补、食补、药补等。
1.顺时调神 即“神补”。首先,在盛夏时节,宜顺应自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黄帝内经》指出:“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其意是指暑天可适当晚睡,早些起床,中午适当安排午休。
在清晨或傍晚时,可选择公园、河边、湖畔、庭院等空气新鲜处,进行散步、太极拳、太极剑、导引保健功法、气功锻炼,使心情舒畅,胸怀宽阔,神清气和,精力充沛,心神得养。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参加外出旅游、消夏避暑,既使人心旷神怡,又可锻炼身体。
2.因人施膳 即“食补”,是指用不同食物补养和调整机体的偏颇。体质偏于气阴虚者,可适当选些甘寒益阴补肾之品,如龟、鳖、鸭、鹅肉做菜肴;偏于阳气虚者,可适当选用温性食品进补,如牛肉、鸡肉、羊肉等,以温中益气,填补精髓,增强体质。
但由于夏季人体消化功能较弱,因此,除适当服食一些上述补品外,饮食宜清凉味淡,少食肥甘油腻厚味之品。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适当饮用一些保健消暑饮料是必要的,但切忌过度贪凉饮冷。大汗之后不可暴食冷饮,某些慢性病患者更应有所选择。
3.辨证服药 此为“药补”。阴虚体质者,可以适当服用一些滋阴清火、生津止渴之品,如西洋参、沙参、麦冬、五味子、石斛、玉竹等,以及生脉饮、西洋参蜂王浆等中成药。
阳虚者,可选用巴戟天、蛤蚧、鹿茸等助阳之品,或选用金匮肾气丸、龟龄集等中成药。偏气虚者,可选用人参、黄芪。
三伏天应该如何防病
第一,尽量减少在温度高的时候出门或是大量的运动,这样身体水分的流失太快了,如果不能及时的补充水分很容易出现脱水中暑的情况的话,就是非常危险的了。上班族应注意随时补充水分,好喝新鲜的白开水或淡盐水,少饮冰镇饮料。此外,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瓜果蔬菜,尤其是西瓜、冬瓜等。
第二,防止感冒和消化道疾病。伏天是感冒高发期,尤其是长时间在空调房里或吹电风扇,会出现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建议不要长时间在低温空调下滞留,晚上睡觉时应尽量开窗通风,老年人进冷气房间前要把汗擦干。
第三,伏天闷热、潮湿、气压低,细菌霉菌滋生繁殖快,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夏天是肠胃疾病的多发季节,如果加上体质是虚寒的人,就更加的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了,这类人尽量的不要多是生冷的食物。因为冰淇淋、雪糕等冷饮中均含有胆固醇、糖和淀粉等成分,吃冷饮影响正常的食欲,又会使腹泻加重。
三伏天吃姜补阳气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三伏天喝姜茶的最佳时机也来到了。生姜4片,大枣4枚,红糖适量,同放入杯中沸水冲泡,一杯温胃散寒的姜枣茶就沏好了。喝姜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现在也似乎越来越流行。姜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但是夏天是最适宜喝姜茶的季节。
夏季吃生姜可防治几种病,下面提到的三类人可以适当用些生姜。
一、腹痛,吐泻,如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适当吃些生姜或喝些姜汤,能起到防治作用,因为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
二、伤风感冒:经常处在空调环境中,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很容易外感风寒,如能及时吃上几片生姜或喝上一碗红糖姜汤,助于驱寒解表。
三伏天吃羊肉养阳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传统,三伏天里吃羊肉,有一定的养生依据。春夏吃羊肉养阳,等到冬天,手脚不易冰冷。有些人伏天时内有积热,食用羊肉汤后,全身大汗淋漓,可驱走五脏积热。不过,凡事都讲究一个度,伏天吃羊肉并非多多易善,也并非人人都适合这样的养生方法,尤其是一些热性体质的人,切莫随意尝试。
据《本草从新》记载:“羊肉能补虚劳,益气力,壮阳道,开胃健力。”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湿度最高的季节,此季节人体阳气也最为充足,加之自然界也是一派火热,喝羊汤可以形成“内外夹击”,使体内寒气驱逐体外,能起到温中散寒、温补气血的功效,因而夏季是‘冬病’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夏天适当的吃点热性食物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从中医营养学的角度看,羊肉味甘性温,可益气补虚,补血助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历来被视为补阳佳品。
多喝粥汤补充电解质
应供给足够多的含水分食品,更重要的是补充出汗时损失的各种矿物质,尤其是钠和钾。
普通甜饮料中仅仅含有糖分和水分,却不能提供钠、钾、钙、镁等电解质,也不含维生素。因此,不要单靠甜饮料来解渴,而应当尽量多吃水果蔬菜,还应当在家中准备营养丰富的粥汤和解暑饮料,其中尤以豆汤、豆粥最佳,它们对补充钾、镁等矿物质最有帮助。绿茶、花果茶、酸梅汤等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饮用汤水时要注意少量多次,因为暴饮可能造成突然的大量排汗,还会导致食欲减退。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一定要在室温下放一会儿才能饮用,以避免引起胃肠道血管的突然收缩,甚至发生痉挛。
牛奶鸡蛋和豆类不能少
在35℃以上的高温中,人体排汗会损失大量蛋白质,同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也会增加。特别是闷热天气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又不爱下厨烹调,很容易发生蛋白质摄入不足的现象。靠零食、饮料和冷饮不能提供足够的蛋白质。我建议:夏天时候每天要保证1杯酸奶或牛奶,1个鸡蛋或咸鸭蛋,再加上一份豆制品或一碗豆粥,还要经常吃些瘦肉和鱼,以补充铁质。
三伏天四类特殊人的注意事项
三伏天老人和小孩应该随时预防中暑。伏天高温高湿,很容易使老人的基础代谢增加,机体负担过重,水盐丢失,体内电解质紊乱,从而引起自身基础病变的加重,导致疾病复发。老人白天不要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应午睡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小孩子应该注意及时补水。由于儿童的免疫功能发育还不完善,体温中枢的调节能力要比成人差,对伏天的湿热通常很难适应,以往群发性的中暑现象往往都发生在学校。所以,要尽量减少学生的户外体育活动,运动后应适当喝一些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
上班族预防空调病。在写字楼里吹着空调的上班族,从高温的室外进入办公室,会使开放的毛孔立刻闭塞,从而引起头晕、恶心、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空调病”。医生建议,空调不宜开得太低,以28摄氏度左右为宜。
在伏天高温作业的工人,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可导致水盐代谢障碍,极易中暑。医生建议,高温作业工人必须保证工作2至3小时后换人休息,同时还要加强个人防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78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糖尿病患者要留意自己的脚
下一篇: 燥邪伤身分温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