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英 武汉市武昌医院南湖分院
吃药不当会长药疹,体质过敏者更易得药疹。药疹发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用药不当或滥用药物所致,需要引起注意。
在致敏药物中,抗生素占了首位,尤其以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比例最高,其次是解热止痛药,这与药疹患者原发病以感染性疾病为多相一致。解热止痛药引起的药疹病例,大部分是自服感冒药或解热止痛药所致。这类病人重复出现药疹较多,皮疹类型以多形红斑、固定药疹多见,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
中药或中成药引起的药疹也应引起重视,主要是服用了含有僵蚕、蝉蜕、鳖甲、蟾酥等成分的中药或中成药所致。药疹病例发病前有明确服用中药或中成药史。
药疹最常见的是单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水疱,单个水疱以舌背正中部位好发,水疱破裂后,即形成糜烂或溃疡面,呈圆形或类圆形,界限清楚。皮肤损害常为水肿性紫红色斑,椭圆形、圆形,大小不等,边界清楚,也可为丘疹、水疱,或在红斑上出现水疱。口唇、生殖器、手足背、躯干也是药疹的好发部位。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药疹再次发作时,损害往往出现于比较固定的位置,故又称为固定性药疹。严重者还可发生全身广泛性大疱,并累及体窍黏膜与内脏,称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还可表现为剥脱性皮炎等变态反应等。
治疗药疹首先应避开抗原物质,即过敏原。停用、停食可疑致敏的药物、食物,尽量避开能致敏的动物、植物、化工原料等物质。多饮水,以加速致敏物的排出。治疗上,服用抗组胺药,可选扑尔敏4毫克,口服每日3次。吡咯醇胺2毫克,口服每日两次,或吡咯醇胺2毫克,肌注,每日两 次;可用肾上腺素(1毫克/支)0.25~0.5毫克,皮下注射,或用异丙基肾上腺素(1毫克/支)0.2~0.4毫克与5%葡萄糖500毫升静脉滴注;也可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倍它米松。重症者用氢可化的松200~400毫克,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还可用10%葡萄糖酸钙加抗坏血酸0.5~1.0g,缓慢静注,每日一次。中药可服用过敏煎(柴胡、防风、五味子、乌梅、甘草),或消风散、清营汤加减。局部可考虑涂炉甘石水粉。
常见过敏的种类与诊断
1、过敏性紫癜
概念: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疾病。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广泛性小血管炎,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伴有出血和水肿。
病因:〈1〉细菌、病菌和肠道寄生虫等;〈2〉食物;〈3〉药物、磺胺解热镇痛剂等;〈4〉其它(昆虫咬伤、植物花粉、预防接种等)。
临床表现: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发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并且全身不适、疲倦乏力、发热和食欲不振等,继之出现皮肤紫癜,伴有关节痛、腹痛、血尿或黑便等,这些症状往往易误诊。
类型:〈1〉皮肤型最常见,因真皮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呈无菌性、坏死性血管炎,多数以皮肤瘀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皮肤轻微瘙痒、小型荨麻疹或丘疹。瘀点在四肢和臀部,特别在下肢的内侧为多见。〈2〉腹型主要表现为腹痛,常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通,可伴呕吐、腹泻和便血。〈3〉关节型以关节肿胀、疼痛为主,多发生在膝、踝、肘、腕等关节。〈4〉肾型以儿童为多见。多在紫癜后一周出现蛋白尿和血尿,有时伴浮肿,可发展为慢性肾炎。〈5〉混合型和特殊类型特殊型可有惊厥、瘫痪和昏迷。
2、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搔痒、疼痛、荨麻疹、湿疹、斑疹、丘疹、风团皮疹、紫癜等。有以下几种表现:
(1)药疹 有些药物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紫癜、水泡及表皮松懈、瘙痒疼痛,有时还会伴随低热。皮疹消退后多无色素沉着。西药过敏较为多见,如青霉素、磺胺类(如smz)、安乃近过敏。而中药中的某些成份也可作为过敏原。据报道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草药有鱼腥草、鸦胆子、天花粉、冰片、大黄等。中成药如六神丸、牛黄解毒片、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舒心片等。药疹发生后,必须立即停用该类药。
(2)接触性皮炎 指皮肤接触某种物质后,局部发生红斑、水肿、痒痛感,严重者可有水泡、脱皮等现象出现。能使皮肤产生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首饰、表链、镜架、凉鞋、化纤布料、外用药、化学品、化妆品等。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立即寻找导致过敏的物品,并停止接触,容易发生接触性皮炎的人多属于过敏人群。
(3)湿疹 有明显渗出。近年来湿疹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这与化学制品的滥用、环境污染、三废治理不善、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等因素有关。发病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反复发作;局部或全身可见红斑、丘疹、水泡、糜烂、渗出、结痂、脱屑、色素沉着;剧烈瘙痒。
(4)荨麻疹(风团、风疹块) 定义:机体对各类刺激在皮肤上表现的一种血管神经性反应(皮下组织的小血管扩张,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发生渗出作用,形成局部水肿)。病因:一外在接触冷、热、日光等刺激;蚊、虫叮咬;荨麻、漆树等植物;二内部接触鱼、虾、海产品、蘑菇、磺胺类药、水杨酸、青霉素、血清、寄生虫产生的毒素;三精神神经月经不调、精神紧张、疲倦、抑郁等;四家族遗传史(过敏体质的遗传)。症状:一皮肤突然剧烈瘙痒或烧灼感。二出疹:患处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局限性块状的浮肿性风团,小到米粒,大至手掌大小,常见为指甲至硬币大小,略高于周围皮肤。
(5)皮肤划痕症 皮肤瘙痒,用手抓后起一条条伤痕。严重时不划,稍与硬物挤碰就会发病,症状同荨麻疹。
(6)紫外线过敏 阳光中的uva和uvb这两种穿透性紫外线,会直达皮肤真皮层,使过敏体质的人身上出现红、灼、热、痛,这便是医学上常说的日光性皮炎即紫外线过敏。同时,紫外线辐射还会导致健康杀手--自由基在体内急剧增加,使局部皮肤产生皱纹、色素沉积、细胞损害,甚至改变免疫系统,造成更严重的光毒性和光过敏反应。常规紫外线防护措施包括防晒霜和防紫外线遮阳伞的使用,防晒霜只能阻挡部分uva,对uvb则不太管用,而防紫外线遮阳伞对从地面和墙面反射来的紫外线根本无能为力。专家指出:日光性皮炎、紫外线过敏者必须内治。
(7)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的表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皮疹最为常见,多发生在脸部、口周的红斑,躯干部也较多见,瘙痒脱屑,并可有色素沉着。另有一种,在食用野菜后,经日光照射皮肤可出现光感性皮炎,面颈手部呈现慢性浮肿,全身乏力、恶心、腹泻、腹痛。引起过敏的常见食物有海鲜(尤其是贝类)、笋、香菇、牛奶、番茄、大麦、野菜、水果、果仁、大豆、花生、巧克力等,但有时引起过敏的并非食物本身,而是消毒剂、防腐剂等,也有人发现同时服用青霉素、牛奶也会引起过敏反应,此时的病因应该是青霉素的可能性大。
(8)化妆品过敏 化妆品能导致皮肤红、肿、热、痛、起水泡等过敏症。从医学角度讲,如果发现对某种化妆品过敏,最好不用。但生活中有时却又离不开,如中老年人染发和职业女性的淡妆。这时最科学的方法是从根本上改善过敏体质。
3、、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哮喘好发于春天花开季节,秋冬寒冷季节,致敏介质作用于支气管上,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导致广泛小气道狭窄,造成喘、憋、咳嗽,严重者窒息甚至死亡。
过敏性哮喘多在幼年发病,患者常具有某些物质过敏的特应性体质,如吸入冷空气、花粉、尘螨等;进食鱼虾、牛奶等;或接触某些药物,如清霉素。当这些过敏原进入患者体内,便通过一系列反应,使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释放致敏活性物质,作用于支气管上,造成广泛小气道狭窄,发生喘憋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哮喘可以致命 。
过敏性鼻炎
4、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主要有三个:一是阵发性连续性的喷嚏,每次发作一般不少于5个,多时甚至达到十几个、几十个,打喷嚏的时间常以早起、夜晚入睡或随季节变换加重,严重的几乎每天都有会发作几次;二是喷嚏过程后大量清水样的鼻涕;三是鼻腔的堵塞,每次发作的轻重程度不一,可持续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不等。
5、脸部红血丝
红血丝主要是因为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或一部分毛细血管位置表浅引起的面部现象,面部红血丝患者面部看上去比一般正常肤色红,有的仅仅是两侧颧部发红,边界呈圆形。这种皮肤薄而敏感,过冷、过热、情绪激动时脸色更红。严重者还会形成沉积性色斑,难以治愈,不仅影响外表的美丽,还会给心理造成阴影,给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由此可知,去除红血丝不仅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引起红血丝的原因很多,大致分两大类型:遗传型和诱发型。遗传型多是遗传而得,常有家族性;诱发型最为多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局部长期使用皮质类激素药物,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皮肤变薄、萎缩等;二是居住高寒地区或受过冻伤,致使血液循环受阻,血管壁淤滞使面部呈现一条条红血丝;三是经过美容换肤,因为换肤品主要含“ 苯甲酸 ”,用“ 苯甲酸 ”反复刺激薄嫩、细腻的颜面部位,使没有受到保护的真皮层暴露于外部,接受强烈紫外线的照射所致;四是敏感皮肤一般角质层薄,它们对外界的阳光、药物、化妆品、气温(冷热)等都比较敏感,导致未稍血管时紧时松,呈现反复淤血状态,造成血管迂回扩张,形成红血丝。
红血丝与身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直接有关,风吹、日晒、高温刺激,伤及颜面经络,导致血脉扩张而发病;或有淤血阻滞经络,血脉运行不畅,淤血阻滞肌肤,使血脉扩张 ; 血液循环不好,导致体内的毒素难以排出体外,也会形成 红血丝。 血液循环的不好与身体 缺乏维他命和微量元素也有直接关系 , 这些物质的缺乏直接使毛细血管壁缺乏弹性,造成扩张 。 由此可见 , 红血丝的产生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造成的 , 单纯针对一种原因治疗都只能是一时有效。单纯的使用化妆品治疗都是治标不治本。
6、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于细支气管狭窄引起的阵发性呼吸困难,肺暂时性处于过度充气状态的一种临床情况,呈发作性,一般在短期内可自行缓解。多在儿童期开始发病,青、中年也有。一般认为本病是由于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引起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多在冬季、夜间发作比较频繁。发作前,有时可有预感。病人开始时有胸部紧闷,随即表现为呼吸困难,特别是呼气难,伴有哮鸣,常被迫坐起,使劲呼吸,严重发作时可口唇发紫,全身冷汗,焦虑不安。发作可持续几十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不等。发作后全身乏力。控制发用的药物主要有茶碱类药如氨茶碱等,拟肾上腺素类药如肾上腺素、麻黄素、舒喘灵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胆碱能阻滞剂等,但副作用较大。预防发作的办法包括去除诱因,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色苷酸二钠,采用脱敏严格区分,这两种病的性质和治疗是不同的。哮喘持续状态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严重状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急救措施。
7、过敏性休克
是指强烈的全身过敏反应,症状包括血压下降、皮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50%的过敏性休克是由药物引起的,最常见的便是青霉素过敏,多发生在用药后5分钟内。
8、小儿过敏
一、常见过敏原
许多常见的过敏原是小儿喜欢吃的食物、习惯喝的饮料、喜欢闻的气味或经常玩耍的地方,所以常常被人们忽视。小儿常在接触过敏原不久就表现出身体不适和行为问题。常见的致敏食物有:牛奶及奶制品,面粉类,玉米类,鸡蛋,糖,西红柿,马铃薯,巧克力,酵母,食用色素,水果,牛肉,猪肉,等等。常见的致敏环境因素有:花粉,霉菌,灰尘,树,烟草,烟雾,香水,汽油,油漆,杀虫剂,清洁剂,药物,宠物,地毯,等等。综合因素更容易引起过敏。
二、过敏表现
小儿的过敏表现包括一般症状和行为改变两个方面,常在小儿接触过敏原半小时至数小时后出现。
1.一般症状。小儿面颊、鼻头及耳垂潮红,耳道湿润,耳痛,鼻塞,打喷嚏,黑眼圈,眼睑肿胀、下垂,头痛,唇干,皮肤干燥或多汗,眼角或手掌出现皱纹,腹痛,腹泻,腹胀,便秘,臂、腿或关节处有湿疹,反复感染,慢性咳嗽,哮喘,呼吸浅而快或不规则,脉搏紊乱,血压升高,关节发紧等。
2.行为改变。不同年龄组的小儿,行为表现各异。
0~1岁婴儿组:持续哭喊或尖叫,不能进食或需要不停地进食,烦躁或极度萎靡,入睡困难或嗜睡,不愿被抱,摇头,等等。1~3岁幼儿组: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过分活跃,乱蹦乱跳,撞床,疲劳,蜷缩在桌椅下、床底下或家具内等黑暗的角落里,拒绝被接触,不愿穿衣、脱衣,等等。3~6岁儿童组:情绪和行为突然改变,多动,不能安静地坐着吃饭、听故事或看电视节目,烦躁,疲劳,违拗,沮丧,有攻击行为,摇晃腿,嗜睡或梦魇,写字或画画时不能在一水平线上进行,或字越写越大并往上翘(兴奋型),或字越写越小并往下降(抑郁型),间歇性讲话困难,5岁后还尿床,等等。
三、防治方法
过敏原一旦明确,应立即停止继续接触过敏原,过敏反应通常自然消失。严重者应到医院治疗。预防过敏,关键是寻找过敏原。
首先,应了解小儿在过敏反应之前吃了什么,接触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当怀疑过敏反应与某些食物有关时,可采取“记录法”:即记录小儿一星期内所吃(喝)的食物,并记录其呼吸、脉搏的变化,书写、画画能力的变化以及情绪和行为的变化。然后,分析餐前、餐后与过敏反应的关系。如果食物被确定为可疑的致敏食物,应停止食用并继续观察。若对致敏的食物不太肯定,可采取“轮换法”:即4 天之内所吃的食物不重样,每4天为一个周期。这样,即使孩子吃了少量致敏食物, 也不至于引起过敏反应。
环境因素导致的过敏常常与时间或空间有关。小儿的过敏反应若在每年同一时间发作,可能与树、草或花粉过敏有关:在早春发作,与树花粉、霉菌过敏有关;在仲夏发作,与草花粉过敏有关;在秋季发作,与枯草、野草花粉过敏有关。若常在潮湿天气发作,可能与霉菌过敏有关。若常在晚上发作,可能与卧室的某些因素有关,如睡衣、玩具、床单、被子、枕头或睡前经常吃的某种食物。若搬入新居或家庭装修或添置新家具后,小儿哭闹不停,可能与油漆过敏有关。有的小儿在家里很听话,但在幼儿园过分淘气,可能是上幼儿园之前吃了某些致敏的食物,或是上幼儿园途中接触过某种致敏的物质,或是对幼儿园环境(室内或室外)中某种物质过敏,甚至可能是对老师用的香水过敏。冬天,孩子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较长,室内潮湿,霉菌、灰尘是引起顽固性哮喘最常见的过敏原。
其次,要防止接触过敏原。应注意搞好室内卫生,装有空调的房间应该经常通风换气,要勤晒被褥。孩子的内衣应用清水多洗两遍,以免孩子对清洁剂过敏。搬入新居、家庭装修、购新家具、喷杀虫剂后,应开门开窗,待室内没有“气味”了,再让小儿入内。带小儿外出时,要选择机动车少的路线,尽量远离汽车的尾气。不要带小儿到工厂附近玩耍。
9、花粉过敏
目前 ,全世界的花粉过敏患病率已达到约 5%~ 10%,我国的病人也在逐年增多。以前人们通常都认为春季才是花粉过敏的多发季节 ,而事实是 ,夏秋的 8月至 9月才是这种病的真正高发期。
花粉过敏症虽然主要的直接致敏原是花粉 ,但是和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综合因素都有密切关系。例如药物滥用、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及食品添加剂的大量应用 ,都导致了人体接触更多的抗原物质 ,此外 ,感染疾病得到控制也导致变态反应性疾病增多。由于花粉中含有致敏的蛋白成分 ,所以它一旦被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吸入体内 ,就会引发过敏反应。引起过敏的花粉种类随季节不同 ,在春季以树木花粉为主 ,容易引起花粉过敏的多为种子树 ,以柏、白腊、法国梧桐、臭椿、松、杨、柳、榆等居多 ,这些植物花粉量大、体积小 ,空气中含量高 ,在起风的日子里更容易传播。所以春天郊游时出现花粉过敏者非常多。在夏秋则以艹律 草、蒿草花粉为主。
研究表明,花粉过敏的发病机理为 ,过敏体质的人机体中含有一种被叫做IgE的免疫球蛋白 ,花粉与之结合 ,使肥大细胞脱粒 ,释放出过敏介质组织胺 ,而组织胺又能使机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引起粘膜水肿、腺体分泌增加及瘙痒。于是对花粉过敏的人就会出现眼、鼻、耳粘膜及皮肤的发痒 ,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 ,如过敏发生在支气管粘膜上 ,病人就会出现哮喘症状。
10、化妆品过敏
化妆品能导致皮肤红、肿、热、痛、起水泡等过敏症。从医学角度讲,如果发现对某种化妆品过敏,最好不用。但生活中有时却又离不开,如中老年人染发和职业女性的淡妆。这时最科学的方法是从根本上改善过敏体质。
过敏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或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同一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性免疫反应。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大约占人口的20%,从新生儿到中老年人各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没有明显的性别倾向,但有明显的遗传性倾向。
11、速发型过敏
速发型过敏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主要为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以及过敏性休克。表现的病症主要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肠胃炎以及湿疹、荨麻疹、斑疹、丘疹、划痕症、异位性皮炎、风团皮疹、皮肤搔痒等过敏性皮肤病。
12、空气过敏
花粉、尘螨、柳絮、冷空气等都会引发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为连续性喷嚏、大量流清涕、鼻塞、鼻痒、咽痒、外耳道痒等,有的是常年性的,有的是季节性的,发病时鼻甲肿胀、湿润、颜色苍白,表面光滑。
13、食物过敏
有些人食用鱼、虾、蟹、蛋、奶等食物或服用某些药物后可发生肠胃道过敏,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HIO
如果是过敏性药疹 可以吃点含激素的药物 但是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平时可以吃维生素C 比如维生素C泡腾片 一天一片 这种维生素不能多吃 但是合适的量内 有改善和治疗过敏的作用 药物过敏是血液的问题 而维生素C正时改善血液问题的
以上仅供参考
最好配合医生使用 祝你健康!
药疹:(在医学网上找的资料,希望对你有用)凡对患者有益而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无论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和(或)粘膜损害的不良反应,谓之药疹。为皮肤科急诊中常见的病种,占皮肤科急诊8.7%。
一、病因学
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引起的最多。常见者为抗生素类,磺胺类,氨基比林、安乃近、保太松、水杨酸果等解热止痛类,催眠、抗癫痫类,抗毒素等血清类药物。根据药物结构分析,凡带有苯环及嘧啶环的药物,具有较强的致敏力。此外,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疹的危险性比较大。
二、发病机理
多数药疹的发病机制不清,大体可分为过敏与非过敏反应性机制。
(一)非过敏反应性机制 包括有药物的过量、副作用、直接毒性反应、特定性反应(idiosyeracy)、Jarish-Hexheimer反应、菌群失调(ecologic imbalance)、向生体性效应(bio-trophic effect)、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等。
(二)过敏反应性机制 大多数药疹由此机制引起,机理较复杂。大分子药物如血清、疫苗、脏器提取物、蛋白制品如酶类等,本身即为全抗原,有致敏作用;但大多数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是小分子物质,分子量小于1000,为半抗原,当进入机体内与蛋白质、多肽等大分子载体发生不可逆性共价键,形成结合性抗原之后就具有致敏作用。
当机体被药物性抗原致敏后,再接触同类抗原时,机体可通过抗体介导的第Ⅰ、Ⅱ、Ⅲ型等变态反应,或致敏淋巴细胞Ⅳ型反应,或两类兼有的反应,导致皮肤或(及)粘膜出现急性炎症性反应而发生药疹。由于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性、代谢物的复杂性,从而药物抗原决定簇就多而复杂,此外,个体之间对药物的反应形式又存在着差别,因之,同一种药物可在不同患者中引起不同类型的皮肤损害。反之,同一类型的皮肤损害也可由不同的药物所引起。
过敏反应性机制引发的药疹常有下述特点:①皮疹的发生与药量间无直线关系,并只在少数人中间出现;②第一次接触药物后有4~20天潜伏期,一般为7~10天,以后再接触该药时好不再有潜伏期,而在几分钟至24h内发病;③临床表现与药物的药理特性无关,有时可伴有哮喘、关节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啫酸粒细胞增多,甚至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为特点的表现;④与结构相似药物间可出现交叉反应。
三、临床表现
药疹可在临床上模拟任何种皮肤病,现将急诊中能见到者,分型叙述于后。
(一)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药疹 亦称发疹型药疹。较常见,属轻型药疹,可能由第Ⅳ型变态反应所引起。
1.引发药物 多为解热止痛药,巴比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等。
2.临床表现 突然发疹,常同时伴有轻或中度发热,中或重度瘙痒。麻疹样红斑型药疹皮肤损害与麻疹酷似,为散在或密集的红色帽针头样后疹,以躯干为多,可泛发全身。猩红热样型药疹的损害与猩红热相似。初起为细小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顺序向下发展,于2~3天可遍布全身并相互融合。面部四肢可出现肿胀,以皱褶处及四肢屈侧为明显。
3.鉴别诊断 应与麻疹、猩红热相鉴别。可依据药疹的发热与发疹间无传染病性规律,无扁桃体化脓性炎症、杨莓舌、卡他症状及全身严重性中毒症状几点而与之鉴别。
(二)固定性红斑型药疹 或称固定性药疹,属轻型药疹,较常见。
1.引发药物 常为磺胺类,解热止痛类,催眠镇静类,四环素,酚酞等。
2.临床表现 起病急,皮损为孤立性或数个境界清楚的圆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一般不对称,1~4cm直径大小,重者红斑上可出现大疱。有痒感而一般无全身性症状。皮损可发生在皮肤任何部位。位于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部位者,常易出现糜烂或继发感染而引起疼痛,此时,患者常来急诊。皮损历1周不退,留有灰黑色色素沉着斑,经久不退。再服该药时,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在原处发痒,继而出现同样损害并向周围扩大,致使表现为中央色素加深而边缘潮红的损害。复发时,其他部位可出现新皮损。
(三)荨麻疹型药疹 较常见。多由第Ⅰ型及第Ⅲ型,偶由第Ⅱ型变态反应所引起。
1.引发药物 多为青霉素,血清制品,痢特灵,水杨酸盐,磺胺,普鲁卡因等。
2.临床表现 与急性荨麻疹相似。也可有高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蛋白尿等血清病样综合征样表现,并可累及内脏,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四)Stevens-Johson综合征型药疹 多由Ⅲ型变态反应引起,属重型药疹。
1.引发药物 常为磺胺类特别是长效磺胺,巴比妥,保太松等解热镇前药,苯妥英钠等。
2.临床表现 发病急,伴高热等全身中毒性症状。皮损分布广泛,以水疱、大疱、糜烂与结痂为主。常位于腔口周围,并严重地侵及粘膜。可出现肝、肾功能障碍并伴发肺炎等合并症,病死率5%~10%。
(五)紫癜型药疹 由Ⅱ或Ⅲ型变态反应引起。
1.引发药物 多为磺胺类,保泰松,消炎痛,苯妥英钠,巴比妥等。
2.临床表现 轻者双小腿出现瘀点或瘀斑,散在或密集,重者四肢、躯干均可累及,甚至伴有粘膜出血,贫血等。Ⅲ型反应引起者为血管炎的表现,皮损形态可自风团、丘疹、结节,水疱至坏死溃疡等多种成分,但均有可触及紫癜性损害(palpable purpura)出现。重者可有肾、消化道、神经系统受累,并伴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六)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TEN) 为最重型药疹,一般均在急诊中先见到。
1.引发药物 磺胺类,水杨酸盐,保泰松、氨基比林等解热镇痛药,酚酞,青霉素,四环素,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2.临床表现 起病急,伴有高热、烦躁、嗜睡、抽搐、昏迷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皮肤表现为表皮全层坏死及表皮下大疱形成。开始时为大片鲜红斑片,继而紫褐色,1~2天内斑上出现大疱并扩展,副合成几十厘米大小,呈现出多数平行性条状绉纹。大疱极易擦破而出现大片糜烂,类似Ⅱ度烫伤。Nilolsky征(十),同时,口、眼、鼻、上呼吸道、阴部、食管处粘膜,可广泛受累。粘膜脱落后出现大片糜烂面。疼痛极著。体温常持续在40℃上下,历2~3周不退。心、肾、肝、脑亦常受累。预后严重,病死率25%~50%。多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障碍、水电解质紊乱而死亡。
3.鉴别诊断 需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udrome)相鉴别。后者发生在月经来潮期妇女,皮肤虽出现广泛性红斑及脱屑,但无大疱出现,亦无疼痛而可鉴别。此外尚须与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相鉴别(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简称SSSS),该病全身性中毒反应亦明显,出现全身性红斑及大疱性损害,但其病变较浅,表皮松解所形成的裂隙在角层下面的颗粒层和棘细胞层上部;而前者则发生在基底细胞下方。若诊断有困难时,可取水疱表皮进行冰冻切片做HE染色即可鉴别。
(七)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可能由Ⅳ型变态反应或重金属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所引起,属重型药疹。
1.引发药物 多为鲁米那,磺胺类,保泰松,苯妥英钠,对氨基苯甲酸,链霉素,金、砷等重金属。其他如羟吡唑嘧啶(Allopurinol)、甲氧噻吩头孢菌素(Cefoxitin)、甲氰咪胍、氯喹、异烟肼、硫酰脲(Sulfonylurea)等亦可引起。
2.临床表现 首次用药潜伏期长,一般在20天以上。其中部分患者是在发疹型药疹基础上继续用药而发生。
此型药疹在发病开始即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出现。皮损起初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损害,逐渐增重,最终全身皮肤呈现弥漫性潮红、肿胀,皱褶部位出现水疱、糜烂、渗液、结痂。灼痒感重;同时,唇、口腔粘膜潮红、水肿或水疱糜烂、结痂;眼结合膜水肿,分泌物多,畏光。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肿大。一般于两周后,红肿减轻,全身皮肤开始鳞片状脱屑,手足可呈套状剥脱,头发与甲亦可脱落。病程2~4周。重者可伴发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肾炎,皮肤感染,甚至败血症。若处理不当,伴发水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时也可危及生命。
(八)光感型药疹 服药后需经紫外线作用后才出现皮损。分光毒及光过敏性反应两类。
1.诱发药物 磺胺类,四环素,灰黄霉素,酚噻嗪类,萘啶酸,苯海拉明,去敏灵,奎宁,异烟肼,维生素B1,氨甲喋呤等。
2.临床表现 光毒反应性损害,可发生在初次服药的患者,经日晒后2~8h,暴光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或大疱。光过敏反应性损害则于暴光后有5~20天致敏潜伏期,以后再暴光时,于数分至48h内发病。皮损可为红斑风团性损害,也可为丘疹、水肿性斑块、结节、水疱或湿疹样等多形态性损害。除暴光部位外,非暴光部位也可发生。均伴瘙痒。
(九)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综合征样反应
1.诱发SLE的药物 指能激发潜在的SLE,或使已出现的SLE症状更形加重的药物。主要为青霉素,磺胺类,保泰松等。临床表现与SLE相同。停药后并不能阻止病的发展。
2.产生SLE的药物 指具有引起SLE综合征效能的药物。主要为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异烟肼,苯妥英钠等。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与真性SLE相同,但较轻。抗核抗体滴度很高,红斑狼疮细胞(十),而抗双链DNA抗体(-),补体总活性值正常。肾与中枢神经系统很少受累。停药后可愈。
四、诊断
由于药疹临床类型多,急诊工程师要时刻警惕药疹的可能性,但必须能排除其所模拟之疾病后才能做出正确诊断。又由于急诊中见到的药疹多为过敏反应性机制,下述规律有助于诊断:①有明确服药史;②初次接触有一定潜伏期;③皮疹发生突然,多数为对称性分布,进展快,1~2日即可遍及全身,皮疹色鲜红,伴瘙痒。皮疹与发热间无传染性规律;④对服用多种药物的复杂病例,主要根据服药与发疹两者在时间上的关联,并参考疹型与诱发药物间的规律进行分析,常能找出致敏药物。对初次使用之药物,一般将分析重点限在两周之内;对再次使用者,可限在3天之内。
五、药疹的治疗
(一)病因治疗 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鼓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对由重金属如砒、金等引起的药疹,要给与络合剂,如二巯基丙醇(BAL)等使之与重金属离子络合后从尿中排出。BAL用法为第1~2日肌内注射3mg/kg,每4h一次,第3天改为每6h一次,以后10天内每日2次。
(二)对症及支持疗法 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留院观察时,须加强护理,加强支持疗法,严防或治疗继发感染,避免再次发生交叉过敏性反应。
1.抗休克与供氧 对伴发过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争,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喉头水肿已堵塞呼吸道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2.激素 对Steveus-Johson综合征、TEN、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者,及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用量应足以控制临床症状为准。一般用量为相当于强的松60~100mg/d的剂量。不能口服时,以琥拍酸氢化可的松200~400mg或氟美松5~10mg,加在5%~10%葡萄糖500~1000ml,静脉点滴,8h内输完。待病情稳定后可改口服。症状控制后应尽快减量至停药。
3.抗组胺药 选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每次50mg,每日3次或20mg肌注,每日3次等,对皮肢瘙痒与水肿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注意胶体或蛋白质的输入量,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5.预防及治疗感染 对大面积表皮脱落者应按烧伤对待,要求无菌性操作,包括房屋、床单等的无菌消毒。要及时进行皮肤损害与血液的细菌培养(包括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均须投以与致敏药物结构无关的全身性抗生素。
6.伴发其他脏器损害的处理 如伴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等则按血液病常规处理。对伴有心、肝、肾等方面的受累时亦应按内科常规处理。
7.粘膜损害的处理 可用3%硼酸水清洗结膜,皮质类固醇眼药滴眼每3h一次。解膜受累时要用抗生素眼药膏予以保护。要注意保护口腔粘膜损害的清洁,用2%碳酸氢钠或1%~2%H2O2漱口,必要时应请眼科或口腔科医师共同处理。
8.皮肤损害的局部治疗 选用无刺激、具保护性并有一定收敛作用的药物,根据损害的特点进行治疗。肿胀明显或渗液性损害,可用生理盐水或次醋醋铝液1:20~1:40进行开放性湿敷,每次20min,若已连续6次后,须停用至少0.5h,才能再次应用。渗出一旦停止,即可改用0.5%~1%氢化可的松霜,或硼锌糊,或30%氧化锌油。对TEN大面积大疱及糜烂面的治疗,以保持局部干燥为宜。可将全身皮肤暴露在无菌布罩内,用40W灯泡数个烘烤,以促进创面干燥。然后用1%龙胆紫或硝酸银(0.2%)涂面糜烂部位。
(三)对轻型药疹的治疗 一般于停药后2~7天皮损即可消退。若全身症状明显时,可口服相当于强的松20~40mg/d,皮疹消退后即可停药或减量。有继发感染时给与全身性抗生素治疗。局部可用单纯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止痒消炎,有糜烂渗液时可用湿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70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3种毒性大的中药
下一篇: 窥测疾病的镜子——放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