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糖尿病患者尤须防心梗

医案日记 2023-05-03 02:55:58

糖尿病患者尤须防心梗

戴秀娟 河南省中医院

王先生将持续胸闷的妻子送到急诊科,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了抢救,后病情缓解。王先生很费解,妻子之前没有冠心病,也没有胸闷、胸痛的毛病,没有高血压,身材不胖,但有10余年的糖尿病史,空腹血糖控制在7~10mmol/L左右。

有糖尿病神经病变 心脏损害“悄无声息”

据河南省中医院心病科主任王振涛教授介绍,该患者有较长的糖尿病史,可能在糖尿病前期对心血管的损害就已经开始。因为这种损害是缓慢发生的,同时可能合并了糖尿病的神经病变,使患者对疼痛的感觉不明显。这种神经病变对于患者来说是很危险的,因为心脏病的疼痛对人体起保护作用。如果一点感觉都没有,一旦发生严重的疼痛,就可能是心肌梗死。由于患者的神经末梢受到损害,感觉迟钝,在平时出现心肌缺血的时候不易察觉,我们称之为无痛性心绞痛。

糖尿病和心梗等危

王振涛说,近年来,专家已经把糖尿病看做心肌梗死的等危症,也就是说得糖尿病的危险相当于得过一次心肌梗死,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糖尿病极易并发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那么,为何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易患心血管并发症呢?这是因为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不仅会影响糖类的代谢,导致高血糖,还会影响蛋白质和脂质代谢,导致脂代谢紊乱和高脂血症,从而导致血管壁损伤、狭窄,诱发冠状动脉硬化,发生冠心病。其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远较无糖尿病患者高,且发病早。

此外,糖尿病患者往往会有胰岛素抵抗,即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为了保证血糖的水平正常,胰岛β细胞必须分泌较正常人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胰岛素,形成高胰岛素血症,最终导致血糖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这无一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时,糖尿病患者血中葡萄糖浓度较高,糖化血红蛋白增加,使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心肌容易缺氧。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易发生血栓。

糖尿病性心脏病不易发现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患者早期可能无临床症状,或呈非特异性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晕、失眠、多汗、心悸等。他们有的容易疲劳,过度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发绀等;多数经常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如胸闷、憋气、胸骨后疼痛。糖尿病性心脏病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或猝死。

糖尿病性心脏病死亡率较高,但可怕的不是糖尿病性心脏病,而是至今还有2/3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密切关系,不知道糖尿病患者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严格控制血脂、血压,及时纠正体内的高血黏、高血凝、高胰岛素血症状况。

防心梗、脑梗每年需要做哪些必要的检查?

我是小眼睛医生,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小眼睛医生认为,为了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梗塞,规律生活和定期复查才是关键。至于检查,血液学检查完全足够。

哪些血液学检查是比较合适的呢。 血脂检查,能够有效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梗塞。其中, 低密度脂蛋白对于血管的损伤是最严重的,长期低密度脂蛋白可能会损伤动脉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粥样硬化,从而引起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的发生。


血糖检查也是必须的。

血糖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早发现糖尿病,长期过高的血糖对于血管的损伤是比较巨大的。可以这样子说,糖尿病是万恶之源,长期血糖控制差,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的患者,血管状态是极其差的。

平时临床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往往是弥漫性狭窄,心肌梗死和脑梗塞的发生率也很大。


如果你是高血压患者,定期复查血同行半胱氨酰也是必须的。 根据过去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塞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而且,同型半胱氨酸的越高,可能脑梗塞的发生率就越高。

所以,如果你的同型半胱氨酸较高,请你服用叶酸片,减少肉类的摄入量。


心脏彩超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很多心肌梗死患者其实并不会表现为胸憋痛的症状,每年定期复查心脏彩超能够清晰的看到心脏结构变化。

尤其是室壁运动出现矛盾,室壁运动减弱的时候,往往提示你已经有心肌梗死的发生。


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可以评论告诉我

心梗、脑梗属于心脑血管疾病“末期” 严重的心梗、脑梗可在短时间内致命,致死率极高。而且危险系数较低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房颤、高血压、高血脂等) 均可最终恶化为这两种疾病。

预防检查大致有这几项:1、检查生理指标 :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这四项属于致病的高危因素,如果指标正常,则患病的几率也相对较小。

2、心电图 :辅助诊断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判断心梗部位。

3、颈部血管彩超 :为了检查动脉硬化程度、是否存在斑块、监测狭窄程度等。

4、颅脑CT或核磁共振 :能精确诊断脑部异常情况,定位病变位置并计算范围。

4、眼底检查 :眼底血管的病变和硬化程度 能反应出 脑部血管的情况。

人到中老年后血管脆性增加,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血管狭窄,若身体过于疲劳、情绪激动、出现感染等,会导致血管收缩,诱发心梗、脑梗。因此一定要控制好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危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定期体检, 能对高风险疾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

更多 健康 知识,关注【健安生活】! 存疑的心脑血管疾病知识,可关注后邀请我回答~

心梗和脑梗虽然非常相似,同样是血管堵塞狭窄,但毕竟还是有些些许不同,最主要的就是部位,所以心梗和脑梗需要做的检查也有所区别!



应该做的检查! 抽血是心梗患者和脑梗患者,都需要做的检查,因为两者的情况基本相同,看看是否贫血,血小板计数,肝脏是否损伤,凝血系统是否正常。

还应该做一下心电图,看看是否有所变化,决定进行其它检查。

如果可以的话,心脏彩超也应该检查,看看心脏功能是否受损。



预防心梗、脑梗最好的办法其实还是靠自己!健康 的饮食、适量的锻炼、愉快的心情、合理的服药,戒烟限酒,这样虽然不能保证完全不得心梗脑梗,但同等条件下,肯定是发病几率最小的那一个。

医学没有百分百,因为我们不是神,但我们可以将这个几率无限推向百分百,这才叫预防!


预防心梗做什么检查?
心肌梗死的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电图:心肌梗死急性期有明显的动态演变。陈旧心肌梗死可见Q波。

2.心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

3.心脏超声:明确心肌运动情况,有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有无矛盾运动等。

4.冠状动脉CTA或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了解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辅助进一步治疗,是需要支架治疗还是需要搭桥治疗。

预防脑梗做什么检查?
预防脑梗首先是需要测量血压,然后需要抽血化验血糖,血脂,血凝常规,这是最基本的抽血检查。心电图还有脑CT,脑部多普勒超声以及颈动脉的彩超也是需要做的。

如果平时有头晕的一些症状,最好是做个脑部的核磁共振检查比较好,不过磁共振的价钱要相对高一些。

平日怎么预防心梗脑梗?
心梗脑梗主要发病机制在于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梗脑梗要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做起,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天最好是低盐低脂饮食,或者是地中海式饮食,可以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和五谷类食物,比如苹果、香蕉、桔子等水果和芹菜、菠菜等。少进食肉类,每天进食肉类的量不超过100克,或者是鱼肉不超过200克,食盐的话不超过6克。

肥胖的患者要控制饮食,戒烟、限酒,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需要每天运动半小时,以身体微出汗,心率在100次左右为宜,保持体重,不要过胖。

第二、注意控制危险因素

如果为糖尿病的病人,平时一定要控制好血糖,规范服用降糖药物。高血压的病人要坚持服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左右,空腹血糖控制在6号摩尔每升左右,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到8毫摩尔每升左右。

第三、抗动脉硬化治疗

如果发现体表动脉,比如颈动脉有动脉粥样硬化,要规范服用药物抗动脉硬化治疗。常用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

定期相关科室就诊,完善体格检查,查找危险因素,对预防心梗和脑梗有很大的好处。

感谢您阅读本文,若您赞同文中观点,就赏个赞,关注{三诺讲糖},如有疑问请邀请我回答!

你好,查大生化,血栓弹力图,血凝检测,心脏彩超,颅脑MRA。

一般是检查不出来!要等已经有了才能知道!只能提前预防!

心梗和脑梗是怎么发生的?如何预防心梗和脑梗?

脑梗和心梗会给人们的身体造成严重影响,这是因为脑梗和心梗都是在动脉硬化严重的情况下发生形成的,而且心肌梗死也是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严重表现,主要表现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也会导致相应供血范围的心机受到严重以及持久性的缺陷损伤,而且脑梗和心梗基本上都是和日常饮食习惯息息相关的,这是因为他们吃的食物都太过于油腻和高脂,并且吃的东西太甜以及太咸等等都会导致脑梗和心梗的发生,而且情绪过于激动以及吸烟和喝酒都会导致脑梗和心梗的发生。

你们想要预防脑梗和心梗 就一定要积极的控制自己的原发病,同时要定期的去医院进行体检,身体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去检查,而且要保证自己的血压和血糖在一个平稳的状态,而且在生活当中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和运动,保持一个规律的饮食,同时也要避免暴饮暴食的出现,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讲究合理的膳食搭配,注意自己情绪的变化,遇到容易让自己激动的事情的时候 一定要保证自己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不可以让自己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差。

脑梗和心梗都具有一定的危险系数的,而且心肌梗塞还会伴随着很多的并发症,严重的时候会让患者的心脏出现破裂,而且患者在出现心肌梗死之后,也会导致猝死发生,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患者死亡,而且脑梗死的患者会对自己的脑部造成严重的损伤,而且脑缺血性血管的大小也会随着缺血严重的程度发生一些其他性的病变,而且患者严重的时候还会发生一些肢体上的瘫痪以及眩晕,而且也会让患者的脑缺血发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67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