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不少急性疼痛症(非器质性)、抽搐痉挛常与肝阴不足、津伤血虚有关。芍药甘草汤为柔肝解痉、和营止痛之良方。此方仅由芍药(白芍)、甘草两味药组成,白芍味酸,养阴柔肝,调和营卫;甘草味甘,缓急止痛,且能补虚。酸甘化阴以养肝,肝得柔养,气急则平,故能解痉止痛。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用。经临床证明,此方对多种急性痛症,尤其是平滑肌痉挛引起之疼痛,均有较佳疗效。现列举数则如下:
小腿抽筋:表现为小腿肌肉频繁抽搐,或伴有酸胀痛感。生白芍60克,甘草6克,水煎,将药汁浓缩至200毫升左右,每日分3次服完,连服5剂。
偏头痛(血管性头痛):表现为抽掣疼痛,午后尤甚,常伴有心烦、多梦、面红、耳鸣等阴亏肝亢之症候。白芍45克,甘草12克,水煎,连服6剂痛减,12剂后则头痛可消失。
三叉神经痛:表现为一侧面颊阵发性剧痛,痛时闭目流泪,翘嘴咬牙,数秒钟可暂止,旋即再作。白芍(酒炒)30克,甘草(蜜炙)12克。水煎服,每日3次,连服5剂。
呃逆:表现为喉间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常伴有胁痛难忍,饮食减少,夜不能寐。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煎汤频频服之。一般连用1~3剂,呃逆可止。
胃脘痛(急性胃痉挛):表现为胃脘阵发性疼痛,夜间尤甚,喜按,饮食无碍。白芍30克,甘草9克。水煎取药汁150毫升,分两次服。第一次服后,3小时再服,一般1~2剂可止痛。
吐血(消化性溃疡出血):消化性溃疡患者因郁怒或饮食过急后易发作,表现为胃脘痛、呃血。白芍15克,甘草9克,白及30克,浓煎,频频缓服。一般连续服1~3剂,对中轻度吐血有效,但不宜危重吐血者选用。
急性肛裂:表现为大便干燥,每次便后均感肛门剧痛及有少量鲜血。白芍50克,甘草12克,水煎服。也可加火麻仁24克以增强润便作用。
原发性痛经:白芍50克,甘草5克。水煎两次,将药液浓缩约50毫升,于行经当天分两次服,连服3~4天。
胆绞痛:多为胆石症突发。白芍、甘草各等份,研为细末合匀,每次取15克用水调成稀糊状,文火煮数沸,晾温后服用。一般服后15分钟可止痛,且无副作用。(蒲昭和)
芍药甘草汤的临床七大妙用。 1.芍药甘草汤治疗肾结石2.芍药甘草汤治疗腓肠肌综合征(脚挛急)3.芍药甘草汤治疗尿路结石4.芍药甘草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芍药甘草汤治疗颈椎病 6.芍药甘草汤治疗坐骨神经痛
7.芍药甘草汤治疗癌痛
导读:本方系芍药甘草汤添木瓜、威灵仙而来。有濡养、散寒、除湿、通络之效。全方敛而不守,行而不燥,阴阳兼顾。随证加减,对颈椎、腰椎、足跟骨质增生疗效可观。
骨痹汤
【组成】白芍,生甘草,木瓜,威灵仙。
【功效】滋补肝肾,祛邪止痛。
【主治】骨质增生,包括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足跟骨质增生等,属肾虚劳损,寒湿滞络,瘀血内阻 者。颈椎骨质增生:症见颈项强痛,转侧不便,牵及单侧或双侧肩及上肢疼痛、麻木,并可引起头晕、心悸、恶心甚至颈项强痛不能平卧等;腰椎骨质增生:症见腰痛、活动不便,牵及一侧或双侧臀部及下肢疼痛、麻木;足跟骨质增生:症见单侧或双侧足跟疼痛、不能落地行走,清晨起床下地时疼痛加剧,足跟下如踏有硬物感。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本方是由芍药甘草汤加味而成。方中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以缓筋急,药性守而不走;加入木瓜之酸温,威灵仙之辛温,加强了柔筋缓急止痛作用,同时取其温通走窜的功效以达到祛寒、除湿、通络的目的 。全方敛而不守,行而不燥,阴阳兼顾。
【加减】 若颈椎骨质增生,加葛根,姜黄;气虚者,加生黄芪;疼痛剧烈者,加桃仁,红花;腰椎骨质增生,桑寄生;足跟骨质增生,加牛膝,淫羊藿;因方中白芍用量较大,脾弱者服药后会出现便溏,甚至腹泻,此时可加入白术或苍术以健脾祛湿。
【点评】骨质増生俗称“骨刺”,中医亦称之为“骨痹”。“骨痹”病多发于中老年人,青年患者偶可见到。病因是人到中年后,肝肾开始虚衰,气血有所不足,人的活动量减少,气血有所不足,加之外受寒邪湿气,客于骨髓,发而为痹。劳伤筋骨者,肝肾自伤,因此,越是青壮年时期运动量大的人和干重体力劳动的人,进入中老年后如不坚持活动,越容易患此病。本方多年来用在临床上治疗骨质增生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可以加减用来治疗胁痛、顽固性头痛以及痹证疼痛等病证。
【验案】董某,男,67岁。患腰腿疼30余年,近来日益增剧,不能转侧翻身,夜间痛甚,彻夜不眠,自觉腰背如针刺似刀割,痛苦万分,一次曾服5片去痛片,其痛未止,经服中药数剂未效。来诊时正值数九寒天,经检査发现第四、五腰椎有显著侧弯,右腿肌肉萎缩,X线拍片示:颈VI,胸V,腰IV、V和骶椎大部均显示唇样增生,但未发现肿物,曾有多次外伤史,舌淡苔黑润,脉象沉紧,尺脉沉细。此乃“骨痹”,为肾虚劳损,寒湿滞络,瘀血内阻,宜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先行活血化瘀,祛寒除湿治其标,定其痛,再以温补肝肾,养血温经固其本。
处方:白芍,赤芍,生甘草,木瓜,威灵仙,川牛膝,骨碎补,血竭,川椒,当归,制乳香、没药。
每日水煎服1剂。
服用3剂,疼痛大减,夜能安睡3小时。原方又进3剂,由剧痛转为隐痛,能翻身和扶杖下床。以骨痹汤为基础加减:
白芍,赤芍,生甘草,木瓜,威灵仙,川牛膝,骨碎补,杜仲,炮穿山甲,熟地。
上药共为细末,炼为丸,每丸重9g,每次服1丸,日3次,温酒调服。
服药3个月,疼痛全止。随防3年未复发,现病人行动自如,余症消失。
慢性腰痛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大类疼痛性疾病,现代医学把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的就叫慢性腰痛。它是以腰部一侧或是两侧,或者是腰脊正中疼痛的一类疾病,多见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具有持续性、反复性、难治性等特点。
翻阅古今医案,中医治疗慢性腰痛大都以补肾为主,兼祛湿、清热、化瘀,也有从肝、脾、督脉、带脉论治的,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不能普遍适用于所有的慢性腰痛病人。临床上观察在补肾壮骨的同时,综合选用补中、调肝、温督、通带等诸多方法,恢复“筋-肉-督-带”的协调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慢性腰痛的疗效。
腰痛由“筋-肉-督-带”功能链失调导致。一般认为,慢性腰痛病位在腰,与肾、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密切相关,其病性属虚多邪少,而虚又以肾虚为主。近年来,研究者虽然也认识到肝郁、脾虚、督脉虚寒、带脉失养在导致慢性腰痛的意义,但多是从单方面进行探讨,难免有失偏颇。
腰部的屈伸转侧依靠的是肌肉、筋膜的收缩和驰张。中医学的““筋”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筋膜、韧带和肌腱。“诸筋者,皆属于节”,所有的筋都附属于关节,是关节、肌肉的衔接部分,如果“筋不能动”,关节的屈伸转侧受到阻碍,就会导致腰痛。“肉为墙”,“肉”包括现代医学的肌肉、皮下组织。
此外,督脉走行在整个脊柱正中,被称为“阳脉之海”,督脉发生病变就会出现“腰脊强痛,不得俯仰”,甚则“脊强反折”,“脊强而厥”。带脉“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十二经脉及奇经中七脉也”,故“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慢性腰痛除与肾、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密切关联外,还涉及“筋-肉-督-带”功能链的多个环节。中医骨伤科学将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损伤等都归属于“腰骶部筋伤”也证实了这一点。即便是像强直性脊柱炎,脊中央有椎管容纳脊髓、脊椎和椎间盘构成的一种锁链式的柱状,有脊神经根、肌肉和韧带、筋膜、血管等配合,这些组织结构损伤以及发生病变就会直接或间接引起腰背痛,这与我们的上述观点也是吻合的。
调肝血可柔筋脉、通带脉
筋的功能依赖于肝中气血的濡养,即“肝生筋”、“肝主筋”之意。肝的气血充足则筋力强健,故“肝为罴极之本”。如果肝的气血不足,腰部筋脉收缩、弛张失调,就会引发腰痛。“带脉行于厥阴之分”,如果搬重物伤到腰,瘀血阻滞带脉,也会使人腰痛,表现为腰脊疼,连扯到腹部,腰腹都疼,就像一条带状,病人翻身起卧都费劲。
根据《伤寒论》芍药甘草汤治阴阳两虚之腿抽筋,引申用于肝之气血不足,筋脉缩张失调所致的腰痛。临床上将原方中芍药、炙甘草的用量调整为白芍30克 60克,炙甘草10克 15克,并加赤芍活血祛瘀,加木瓜舒挛止痛。
《张氏医通·诸病门》中关于带脉病说,“ 腰痛如以带束引痛,此属带脉为病,用辛味横行而散带之结,甘味舒缓带脉之急” 。《血证论》又说,“带脉瘀血,宜用甲己化土汤”,即芍药五钱、甘草三钱,以“(甘草)甘入血分而能缓中……得白芍药则补脾,甲己化土故也”而名。临证时,我们按上法调整芍药、炙甘草用量,并根据《血证论》原方加减法加入川芎、当归、桃仁等活血通络之品,以利于祛除带脉的瘀血。
补中气可壮肌肉、主宗筋、引带脉
脾胃不仅主肌肉,还主筋,并引带脉。如果脾胃气虚,肌肉失养而缩张失调可导致腰痛,表现为坠胀性腰痛,病人描述像有东西往下扯,时轻时重,屈伸或活动就会加重,喜温喜按等。
根据“虚则补之”、“损则温之”、“劳者温之”以及“脾宜升则健”的理论,选用善补中升阳的补中益气汤进行加减。方中黄芪“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人参助黄芪补中益气;白术“治死肌……和中补气”,“最利腰脐,腰脐利则水湿之气不留于肾宫”;甘草补脾益气以“长肌肉”。四药相伍,补中益气而壮肌肉。当归活血通络,且“润筋骨、皮肤”;陈皮理气调中,可使诸药补而不滞;
为使脾胃之力直达腰肾,可以去掉升麻、柴胡,加川怀牛膝、桑寄生、独活、千年健;为加强脾胃主宗筋作用,可合芍药甘草汤;若腰痛重着,“法当去腰脐之湿,则腰痛自除”,可加薏苡仁、白术;带脉虚寒,阴雨天气腰部重痛,兼见 “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治宜温中健脾,散寒止痛,可合用肾着汤;如果久痛不愈,当考虑活血通络之法,合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温通督脉可强腰脊
“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因此,督虚寒的腰脊疼不仅要补肾,更要兼顾温通督脉。清代名医叶天士就指出:“必辛甘温补,佐以流行脉络,务在气血调和。”
他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曾记载了一个腰痛的姓庄病人,经诊断考虑是督脉虚寒导致的。处方:生毛鹿角片三钱(切片),鹿角霜一钱半,杞子三钱,归身一钱,生杜仲一钱半,沙苑一钱,茯苓一钱半,青盐调入三分。”
这个方子有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以枸杞子、当归身、杜仲、沙苑子补肝肾,强筋骨,茯苓、青盐引药人肾的同时,首用鹿角片和鹿角霜。可见此方重在补督脉之虚。叶天士认为: “鹿性阳,入督脉”;“鹿茸壮督脉之阳,鹿霜通督脉之气,鹿胶补督脉之血” ;“古人每以通络,兼人奇经”。如果督脉虚寒明显,脊背疼痛牵及腰胯,可用《温病条辨》参茸汤(人参、鹿茸、附子、炒当归、炒茴香、菟丝子、杜仲)加减。
慢性腰肌劳损,病变在于肌肉、筋膜,以补中气与调肝血为主,兼以补肾;而腰椎间盘脱出症、强直性脊柱炎等是脊柱本身的病变,则以补肾壮骨、温通督脉为主,兼以补中气、调肝血,以阳和汤合乌头汤加减常能取得满意疗效。
一、芍药甘草汤源流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系仲景为伤寒误汗亡阳,阳复后脚挛急而设。白芍益阴和营,炙甘草补中缓急,故其具有柔肝舒筋、缓急止痛之效。其运用范围甚广,仅《伤寒论》中就有24首方使用了这一配伍,使用率达21%。仲景及历代医家十分重视此方的化载运用,国内外同仁研究该药方成果甚丰。
仲景用本方加附子,名芍药甘草附子汤,治外感风寒、发汗不解、阴阳俱虚反恶寒者;加黄芪、大枣,名黄芪汤,治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
笔者认为,四逆散亦是在本方的基础上加柴胡、枳实而成。盖芍药甘草汤治汗后津伤之挛急,四逆散治四肢厥逆、腹中痛,二者同出一辙,仅轻重有别矣。
后世运用此方多有发挥,如加黄芩,名黄芩芍药汤,治热痢里急后重、腹痛便脓血;加白术,名白术芍药汤,治脾湿水泻、身重困乏。《素问病机保命集》载本方加当归、黄连、槟榔片、木香,名芍药散,治下利脓血、里急后重。芍药、甘草这一组合在《传信适用方》中,名中岳汤,治湿气脚肿、全身疼痛;在《朱氏集验方》中,名去杖汤,治脚弱无力、行步艰难;《岁时广记》用白芍、甘草,按5 1之量,治脚气肿痛;《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用赤芍、生甘草,按(5 10) 1之量,治急性乳腺炎……推广运用不一而足。
二、芍药甘草汤治痛经验
现代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主要有松弛骨骼肌、解痉镇痛、抗溃疡等作用,适用范围十分广泛。笔者总结前贤之经验,将本方用于急慢性痛证、消化系统疾病和老年病,效果甚佳。
①急慢性痛证
吾师郑家本擅长用此方治急性病症。如治三叉神经痛患者王某,用白芍60g,甘草10g,加刺蒺藜、白芷、葛根、地龙、全蝎,8剂而愈;治胆石症患者杨某,白芍90g,甘草10g,加酒大黄、虎杖、鸡内金等,10剂排除1cm大小结石数枚;治胆道蛔虫症患者陈某,白芍60g,甘草10g,加乌梅、炒川楝、酒大黄等,1剂腹痛大减,3剂排蛔虫30多条;又治肾绞痛患者段某,白芍60g,甘草10g,加木通、延胡索等,服药2小时痛减,数剂而愈。特别是家本先生自创之“昆海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以本方加昆布、海藻、桃仁、红花等,治泌尿系结石数百例,排石率达85%。
治疗头面部疼痛,特别是血管神经性疼痛,以赤白芍各30g,甘草6g为主,配白芷、川芎、葛根、全蝎、蜈蚣、蜂房等,效果十分理想。
治青春期痛经,特别是中学生学习紧张导致的痛经,以赤白芍各30g,炙甘草10g,加失笑散、郁金等,一般使用3 4个月经周期便愈。
②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多虚实夹杂,且病程日久,治疗宜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升降勿过,即“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笔者常以赤白芍各30g,甘草6g为主,治消化道溃疡及其炎症,随寒热虚实之不同而加减变化。寒症去赤芍,加桂枝、良附丸之类;热证加虎杖、白花蛇舌草、柴胡之类;虚症去赤芍,用炙甘草加四君子汤;实证加酒大黄、枳实、槟榔片等。对慢性溃疡病,以赤白芍各100g,白及120g,共为极细末,每次5g,饭前1小时服,日服3次,效果甚为满意。
慢性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多见便秘、腹泻交替出现,病程长,一般治疗效果不佳,特别是滥用抗生素后,菌群失调所致慢性肠炎。
笔者曾治一中学生,近两年大便不成形,一日数次,大便常规及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追问病史,患者曾在2年前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治疗阑尾炎,尔后每服用抗生素则腹泻加重,诊为菌群失调。拟赤白芍各30g,生甘草6g,陈皮10g,白术、藿香各12g,6剂而愈。对慢性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亦可用芍药甘草汤为主加健脾燥湿理气之品治之。
③老年病
据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且性味平和的特点,可将其广泛用于治疗多种老年病,特别是血管平滑肌痉挛,导致的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症状,治疗多事半功倍,得心应手。如冠心病,重用赤芍30 60g,炙甘草6 10g,加丹参、琥珀等;骨质增生,用赤白芍各30g,炙甘草6g,加葛根、丹参、水蛭、骨碎补等;前列腺增生,用赤芍30g,生甘草6g,加琥珀、车前子、水蛭、桃仁等。
对于老年性习惯性便秘,不少患者用果导片、黄连上清丸之类,以图一时之快,然犹如以油救火,便秘日重。笔者以白芍30 40g,生甘草10g,加四妙勇安汤治之,多在服药2 3剂时顺利解便,且无便后燥结之虑。此方对阴虚、气滞、食阻之便秘,亦应手取效。
有文献报道,以芍药甘草汤治疗不安腿综合征临床效果好,为首选方。笔者受此启发,对老年肌肉颤动、胀痛、酸软麻木之症亦多以芍药甘草汤治之,疗效显著。
三、结语
仲景所创芍药甘草汤这一基本方,深受后世医家喜爱,且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达原饮、防风通圣散、胶艾汤、八珍汤等数十首名方中都含有这一基本方。
该方临床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凡骨骼肌痉挛、肌痛、神经痛及因平滑肌痉挛引起的内脏疼痛等均可使用。经长期临床证实,其缓急止痛的效果十分令人满意,用之得当,常有立竿见影之功。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63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碘伏与安尔碘莫混淆
下一篇: 异常出汗也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