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卒于公元682年,享年101岁。是我国唐代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后人尊称他为“药圣”、“药王”。
孙思邈在中国医德史上首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医德原则和医德规范,开创了较完整的传统医德思想体系。“精诚合一”的医德观是孙思邈医德思想的精髓,“精诚合一”,即医术精湛与医德高尚的有机结合,是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核心,也是其医学伦理观的突出特色。孙思邈认为,“苍生大医”即人民群众的好医生必须“精诚合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两者缺一不可。孙氏是我国第一位系统、全面地论述传统医德思想的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不仅有《大医习业》、《大医精诚》等专论医德的篇章,而且还将它们置于全书正文之首。这在古代医德史上是不多见的。在《备急千金要方》正文第一篇《大医习业》中,孙思邈明确阐述了医生要“德术并重”的医学伦理观。他既论述了“德术并重”的重要思想,又详细规定了医生的知识结构和素质。在《备急千金要方》正文第二篇中《大医精诚》更是将医德与医术融为一体,成为千古传颂的医德名篇。在《大医精诚》这一名篇中,详细地论述了关于医德修养的两个问题:一是“精”,即技术要精湛,他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告诫学医的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二是“诚”,即品德高尚,要诚心诚意为老百姓服务。他从“心”、“体”、“法”三个方面,对医生提出了严格要求:首先要确立“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其次在诊治上要做到“纤毫勿失”,第三,要在作风上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得炫耀自己,诽谤他人,谋取财物。
孙思邈在《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中提出 “精诚合一、德术并重”的医德观,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以仁爱为准则的医德规范,首先是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作为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首先医术要精良,所以,医者必须做到“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严谨勤奋治学。”其次是同情病人,一心赴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对待病人应当“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如此才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再次为临证省病,至精至微。疾病的临床变化复杂。因此,省病问病要“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更要“临事不惑,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那是更为不仁的。第四是言行端庄,不皎不昧。医生的仪表举止对病人有重要影响。应具有“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的风度。医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病人苦楚,不离斯须。”病家为此忧愁“满堂不乐。”这样情况下,如果医生“安然自娱,傲然自得,”那将是人神共耻,是高明的医生所不应该做的。第五,尊师重道,勿骄勿妒。孙思邈憎恨文人相轻、医人相嫉的恶习。他认为,尊师重道是同道相互关系中的一条道德原则,骄傲嫉妒是败坏医德之贼。医者应当“志存救济,勿骄勿妒,尊师重道,切磋医术。”第六,不得恃已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大医精诚》中最后指出:“所以医人不得持已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医生不能仗持自己的专长,专心一意去谋取财物,只应树立解救疾病的心思。重义轻利是儒家、也是古代医家的基本价值取向。
《备急千金要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是作者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篇医学论著,不仅在我国古典医学宝库中将永放异彩,其所述医德也值得我们后世人学习。
中医的 名言 、格言和 谚语 ,或载于典籍文献内,或流传于医生口头中,数量很多,可谓琳琅满目,是中医学的一份宝贵遗产。我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医医德的 名言警句 ,欢迎阅读。
中医医德名言警句
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
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
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
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
12.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中医医德名言警句
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吕氏春秋?尽数》)
3.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
4.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孟子?尽心》)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6.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7.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8.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问?上古天真论》)
9.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0.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
11.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12.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清?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
13.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14.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明?解缙《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二十》)
15.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16.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
17.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18.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中医医德名言警句
1.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2.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3.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5.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6.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7.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8.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9.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10.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11.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12.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13.(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14.(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
15.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6.夫医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是托。(清?怀抱奇《医彻?品行》)
17.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18.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19.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20.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21.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22.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素问?五藏别论》)
2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24.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25.(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26.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028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外科正宗》论医德
下一篇: 医德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