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经典杂病派《杂病源流犀烛》的作者沈金鳌

佚名 2023-11-11 05:08:40

经典杂病派《杂病源流犀烛》的作者沈金鳌

沈金鳌(1701-1775年)发字芊绿,号汲门,晚号尊生老人,清代无锡人。据其兄咕瞻言,沈氏“博古明经,一生笃学。大约四十以前,专志儒书,四十以后专攻医学。”曾师事名医孙庆曾,著作总称《沈氏尊生书》,其中《杂病源流犀烛》一书,反映了经典杂病学的思想。

《杂病源流犀烛》共30卷,刊于1773年。此书内容以论杂病证治为主,所谓杂病,沈氏认为:“人之有病,或感七悄,或染六淫,皮毛肌肉,经络脏腑,受其邪即成病,而即发于皮毛肌肉经络脏腑之间,故曰杂也”。他还说:“杂者,表里易蒙,寒热易混,虚岂易淆,阴阳易蔽,纷形错出,似是实非”。所以,此书分述脏腑、六淫、内伤外感,面部、身形诸般病症,每病必考明其病证源流机制,评述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除内治方药外,尚附导引气功等法。尝谓:“《素问》首卷亦曰恬淡无为,欲神内守,实以静功调养真气,《灵枢》用针灸,亦是以行气之法,起膏育之疾,可见上古医经专从理气治患,非徒恃土石草木之药物巳也,微哉此旨,凡医者病者安可略而不论,徒恃方药乎”?书中所载处方甚多,皆为前人名方。

什么是郁证?来看看中医对郁证的辩证分析及治疗是什么?

郁证是由于原本肝旺,或体质素弱,复加情志所伤引起气机郁滞,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什么是郁证?来看看中医对郁证的辩证分析及治疗

一、病因

1.情志所伤

七情过极,刺激过于持久,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导致情志失调,尤以悲忧恼怒最易致病。如清?尤怡《金匮翼》所说:?凡忧思郁怒,久不能解者,多成此疾。?

2.体质因素

原本肝旺,肝气易结,或体质素弱,机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复加情志刺激致病。如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所说:?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

二、病机

基本病机: 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病理性质分类:

气郁: 由于本病多为情志所伤,始于肝失条达,气失疏泄,故以气郁为先;

火郁: 由气及血,则为血郁;气郁日久化火,则为火郁;

痰郁: 气滞湿阻,聚而成痰,则为痰郁;

湿郁: 气滞水湿不行,湿气停留,则为湿郁;

湿郁、痰郁、热郁: 食滞不消而蕴湿、生痰、化热等,则又可成为湿郁、痰郁、热郁等证。此六郁互为因果又互相兼杂。

病变部位: 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

病程特点: 初起以六郁邪实为主,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如清?林佩琴《类证治裁?郁证》云:?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

生理性质: 肝喜条达而主疏泄,长期肝郁不解,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

三、辨证要点

1.辨六郁及主次

病因: 郁证的发生每有精神刺激、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故郁证以气郁为主要病变,常兼有血瘀、化火、痰结、湿阻、食积。

六郁:

气郁: 胸胁胀满,痛无定处者,为气郁;

血郁: 胸胁胀痛,痛有定处,舌有瘀点,则为血郁;

火郁: 性情急躁易怒,口苦咽干,便秘,舌红苔黄者,为火郁;

痰郁: 胸胁满闷,咽中如有异物梗塞者,为痰郁;

湿郁: 身重,脘腹胀满,口腻,便溏者,为湿郁;

食郁: 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者,为食郁。

2.辨脏腑

肝: 一般说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

脾: 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

心: 虚证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如心神失养、心血不足、心阴亏虚等均为心系的病变。其次是肝、脾、肾的亏虚。

3.辨虚实

实: 本病初起一般以气、瘀、痰、火等郁为主,属实;

虚: 日久易伤正气,气血阴精不足,则属虚

四、辩证治疗

1.肝气郁结证

症状: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失常,或女子月经不调,舌苔薄腻,脉弦。

证机概要: 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代表方: 柴胡疏肝散加减

本方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肝郁诸证。

常用药: 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疏肝解郁,理气畅中;郁金、青皮、苏梗、合欢皮调气解郁;川芎理气活血;芍药、甘草柔肝缓急。

随证加减:

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而见嗳气频作、脘闷不舒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半夏和胃降逆;

兼食滞腹胀者,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消食化滞;

肝气乘脾而见腹胀、腹痛、腹泻者,加苍术、白豆蔻、厚朴、茯苓健脾化湿,理气止痛;

妇女经血瘀滞,经前乳胀腹痛者,加当归、丹参、益母草、红花活血调经。

2.气郁化火证

症状: 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 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治法: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代表方: 丹栀逍遥散加减

本方由逍遥散加丹皮、栀子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肝泻火的功效,用于肝郁化火之证。

常用药: 柴胡、薄荷、郁金、香附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中;丹皮、栀子清肝泻火。

随证加减:

热势较甚,口苦便结者,加龙胆草、大黄泻热通腑;

肝火犯胃而见嘈杂吞酸、嗳气呕吐者,加黄连、吴茱萸(即左金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肝火上炎而见头痛目赤者,加菊花、钩藤、刺蒺藜清热平肝;

热盛伤阴,而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去原方中当归、白术、生姜之温燥,加生地、麦冬、山药滋阴健脾,或改用滋水清肝饮养阴清火。

3.痰气郁结证

症状: 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病证特点:本证亦即《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所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之证。明?孙一奎《赤水玄珠?咽喉门》将本证称为?梅核气?。

证机概要: 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治法: 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代表方: 半夏厚朴汤加减。

本方行气开郁,化痰降逆,自《金匮要略》以来,即将本方作为治疗本证的主要方剂。

常用药: 厚朴、枳壳、紫苏理气宽胸,开郁畅中;半夏、茯苓、生姜化痰散结,和胃降逆。

随证加减:

湿郁气滞而兼胸脘痞闷、嗳气、苔腻者,加香附、佛手、苍术理气除湿;

痰郁化热而见烦躁、舌红苔黄者,加竹茹、瓜蒌、黄芩、黄连清化痰热;

病久入络而有瘀血征象,胸胁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者,加郁金、丹参、降香、姜黄活血化瘀。

4.心神失养证

症状: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病证特点:此种证候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同一患者每次发作多为同样几种症状的重复。

本证亦即《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所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证机概要: 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治法: 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代表方: 甘麦大枣汤加减。

本方养心安神,和中缓急,自《金匮要略》以来,即将本方作为治疗本证的主要方剂。

常用药: 甘草甘润缓急;小麦补益心气;大枣益脾养血;郁金、合欢花解郁安神。

随证加减:

血虚生风而见手足蠕动或抽搐者,加当归、生地、珍珠母、钩藤养血息风;

躁扰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茯神、制首乌等养心安神;

喘促气逆者,可合五磨饮子开郁散结,理气降逆。

5.心脾两虚证

症状: 多思善疑,心悸胆怯,失眠健忘,头晕神疲,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 脾虚血亏,心失所养。

治法: 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代表方: 归脾汤加减。

本方补气生血,健脾养心,是治心脾两虚证的首选方剂。

常用药: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黄芪、当归补气养血;酸枣仁、远志、茯神、龙眼肉养心安神;木香、神曲理气醒脾,并使诸药补而不滞。

随证加减:

心胸郁闷,情志不舒者,加合欢花、郁金、佛手理气开郁;

阴虚有火,舌红、口干、心烦者,加生地、麦冬、黄连滋阴清热。

6.心肾阴虚证

症状: 情绪不宁,心悸,眩晕,健忘,失眠,多梦,心烦易怒,口燥咽干,或遗精腰酸,妇女则月经不调,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机概要: 阴精亏虚,阴不涵阳。

治法: 滋养心肾。

代表方: 天王补心丹加减。

本方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适用于阴亏血少,心肾阴虚之证。

常用药: 地黄、山药、山茱萸滋补心肾;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益气养血;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养心安神;天冬、麦冬、玄参、丹皮滋阴降火。

随证加减:

心肾不交而见心烦失眠、多梦遗精者,可合交泰丸(黄连、肉桂)交通心肾;

遗精较频者,加芡实、莲须、金樱子补肾固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025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