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千金方》

佚名 2023-11-11 03:08:20

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千金方》

你知道“虎守杏林”的故事吗?“虎守杏林”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由于流传太广,所以说法也就不一样了。其中有一种传说是这样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有一天到外面去出诊,半路上碰到一只老虎,张着大嘴迎上前来。把跟在孙思邈身后的学徒吓坏了。孙思邈却不慌不忙地大声训斥道:“老虎,你这个畜生,不得伤人作孽!”那只老虎听了孙思邈的责骂,就服服贴贴地向孙思邈摇晃着自己的脑袋。孙思邈奇怪地问道:“老虎,难道你也有什么病要找我看吗?”老虎听了连连点头。孙思邈走到老虎前面,看了看老虎的喉咙,啊!在它喉咙中卡着一根大骨头,吞吐两难,怪不得老虎痛苦万分。于是孙思邈指引老虎到自家门口,顺手将大门上的门环取了下来,撑住老虎的嘴,而用手从门环中伸入老虎的喉咙,终于把那根卡住的骨头取了出来。老虎得救以后,不愿离开孙思邈,就一直在他的大门口守侯。但老虎守在门口,把前来求医的病人都吓跑了。孙思邈平时看好了许多病人,他们为了感激他的恩情,所以凡被他治好的病人都在他屋后栽一棵杏树。日积月累,一棵棵杏树组成了一片杏林。孙思邈自从发觉病人因老虎守在门口不敢前来看病以后,每天一早,就把老虎赶到那片杏林中去,晚上老虎又自动地守候在孙思邈的家门口。这就是“虎守杏林”众多传说中的一个故事。主要是赞美孙思邈的医术高超与医德高尚。孙思邈就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千金方》的作者。

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于公元581年,死于公元682年,享年101岁,是我国历代长寿医学家中的一个。孙思邈从小体弱多病,所以他立志从事医学工作。因为他勤奋好学,所以到了20岁,就已经博览群书,精通百家之说。到40多岁时,孙思邈已经是一个很有名的医生了。72岁时,他总结自己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唐代以前的医学知识,写成《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一般就称为《千金要方》。

为什么孙思邈把这部医学百科全书称为《千金要方》呢?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由于人命值千金,所以医者用方治好了病人的病,他们的医德就要比千金还贵重。这样《千金要方》的书名就定了下来。

《千金要方》成书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全书共30卷。第1卷是总论性质的,包括习业,治病略例、处方、用药等论述;第2到4卷为叙述妇科病的;第5卷为小儿科病;第6卷为五官科等疾病;第7~21卷是内科病;第22~23卷为外科疾病;第24、25卷为讲述急诊方面的;第26卷为食疗学;第27卷包括养生,导引、按摩等;第28卷为脉诊;第29、30卷为针灸疗法。全书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反映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又突出了当时最新的医学科学成就。取材丰富,参考价值很高。全书共分232门,合方论5300首。书中所收集的方剂不仅取自唐代以前各家的经验方,还收集了不少民间流传的验方、偏方与单方。在疾病方面,这本书简直包罗万象,集唐以前各种疾病防治知识之大成,并且有所创新。如对营养缺乏、慢性传染病、各种疟疾的证治,书中都有所发挥。《千金要方》,在以前有些人的印象中,好象是一部方书,但大多数人认为这部书已包括了作为一个医生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知识,以及注意事项,怪不得后人有人称赞《千金要方》“道尽古今医书的奥妙妙”。所以,我们说《千金要方》已初步具备全书的规格,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的医学百科全书。

《千金要方》成书后30年时,孙思邈已是百岁老人了。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活到100岁,总可以享享清福了吧。但孙思邈并不是这样想的,他认为经过30年的实践,又发现了不少新东西,而这些东西应该另外编一部书,以补《千金要方》之不足。于是他着手写了《千金翼方》一书。所谓“翼”,就是辅助的意思。孙思邈取“翼方”的书名,说明他是想补充前一部书的不足。

《千金翼方》在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成书。全书30卷。第1卷为总论,主要论述药物的采集,名称、产地等;第2卷到4卷为本草,主要讨论中药的主治、用法等;第5到8卷为论述妇产科疾病;第9、10两卷,是谈论伤寒病;第11卷为小儿科;第12到15卷为讨论养生之道,补益之法;第18、17两卷专门讨论中风病;第18到20卷为杂病;第2l、22两卷为麻风病;第23、24两卷为外科病;第25卷为某些诊断方法;第26到28卷为针灸;第29、30卷为祝由科。全书分为189门,合方、论、法2900余首,载药800余种。本书取材既广又博。北宋著名医家林亿评论《千金翼方》“至纤至悉,无不该备”,说明这本书内容十分丰富。《千金翼方》不仅继续收集了唐代以前的医学论著及经验,补充了自己的新发现,而且还采集了一些外国的医学成就,象婆罗门、高丽等国的突出的医学论述,书中也记载了不少。

《千金翼方》一书还体现了孙思邈知错必改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对于作为一个医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千金翼方》一书中,孙思邈认为人的双穴有301对,单穴只有48个,总共650个。但经过后30年的实践,孙思邈发现自己弄错了,人的全身应该是总共有649个穴位,其中双穴300对,单穴49个。于是他就在《千金翼方》中作了修正。

后世人们把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孙思邈的《千金方》,包括二部书的总共药方为6500多个。这些药方,许多迄今还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着。

孙恩邈在我国医学史上的贡献是卓越的。他写成了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千金方》,1000多年以来刻印了20余次,广泛流传于国内。连国外不少图书馆也收藏了《千金方》。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干金方》作了深入的研究,《千金方》已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

孙思邈家乡的人民为了保存和流传他的《千金方》,所以把其中比较重要的文字刻在石碑上,取名《千金宝要碑》,立在人们常去的地方。当地人民还尊称他为“药王”,把他以前经常采药的五合山改名为“药王山”,还在山上建立了药王庙。“萧鼓年年拜药王”。药王庙与药王山千百年来就成了人们游览、瞻仰的胜地,而今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是“药王山上松柏苍,千金妙术百世芳”!

千金要方的特殊贡献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了行为方式不仅是疾病的起因,也是疾病复发的原因:“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可复作。”

孙氏记载消渴能够治愈,而复发的第一原因是“不减滋味”。这就是调味品、下饭菜不要掩盖了五谷的气味。这样的养生主张可见于更早的文献:“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论语·乡党》)。孙氏的主张又与《黄帝内经·奇病论》相统一:“此肥美之所发也。”

对食物结构变化的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谷物对胰岛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已经被各种研究证实,尤其是谷物保护曲线的发现使很多人相信孙氏记载的糖尿病康复是真实的。

天津医科大学博士明确指出,孙思邈关于消渴症康复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扩展资料:

《千金要方》三十卷,全书合方、论五千三百首,集方广泛,内容丰富,书中内容既有诊法、证候等医学理论,又有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分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既涉及解毒、急救、养生、食疗,又涉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可谓是对唐代以前中医学发展的一次很好的总结。

《千金要方》是中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千金要方》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一类是典籍资料,一类是民间单方验方,时至今日,很多内容仍起着指导作用。

《千金要方》是对方剂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书中收集了从张仲景时代直至孙思邈的临床经验,历数百年的方剂成就,特别是源流各异的方剂用药,显示出孙思邈的博极医源和精湛医技。后人称《千金方》为方书之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千金要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思邈

孙思邈将他的医学著作定名为千金方,是因为什么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孙思邈将道教内修理论和医学、卫生学相结合,把养生学也作为医疗内容。认为人
到暮年,体态特征和生理、病理都有变化。欲求长寿,须注意饮食起居等养生之道。他
在《千金要方·养性序第一》中特别强调老年人“唾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
不极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懻。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
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并“兼之以导引、行气”及“房中补益”之术。
他对人之衰老过程和表现,心理特征和变化,以及老年疾病、保健、医疗等都有全面的
观察和深透的分析。
认为老年人当从事诸如调气、按摩、导引、行气以及散步等适合老人特点的活动,
从而丰富了道教内修的内容与方法,并对炼丹服食以求长生成仙的道教方术作了探索。
认为服食金丹而成仙是“神道悬邈,云迹疏绝,徒望青天,莫知升举”。
但他把炼丹作为制药的手段,其目的在于救急济危。他炼制的“太一神精丹”,即
“主客忤霍乱,腹病胀满,尸餫e恶风,癫狂鬼语,盅毒妖魅,温症”。
史载其著作计三十余种,唯多亡佚。现存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
系我国著名医学著作。其他如《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枕中方》等数种,尚有部
分佚文可见。
孙思邈把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他在其所著的《大医精诚 》一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夫大医之体……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酝禄兼陈,看有若无。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上述的寥寥片语,已将孙思邈的高尚医德情操,展示在人们面前。孙氏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两部书的成就在于:首先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很深的研究,为后世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可*的门径,尤其对广义伤寒增加了更具体的内容。他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开后世以方类证的先河。《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 药齐备。一类是典籍资料,一类是民间单方验方。广泛吸收各方面之长,雅俗共赏,缓急相宜,时至今日。很多内容仍起着指导作用,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确实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千金要方》是对方剂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书中收集了从张仲景时代直至孙思邈的临床经验,历数百年的方剂成就,在阅读仲景书方后,再读《千金方》,真能大开眼界,拓宽思路,特别是源流各异的方剂用药,显示出孙思邈的博极医源和精湛医技。后人称《千金方》为方书之祖。

被称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的著作是?作者是?

《千金方》
为《千金要方》的简称。是唐代名医孙思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感古代医方的散乱浩繁和难以检索,因而博取群经,勤求古训,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著而成。
《千金要方》,是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中国医学的又一次总结,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网上找的,好歹的看吧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020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