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肌病可以治疗吗

时间: 阅读:1214

肌病可以治疗吗


最佳回答

艾灸师小爱

艾灸师小爱

2023-07-19 09:49:57

肌病,这个疾病的话,当然是可以进行治疗的,这个疾病最主要是属于肌肉的神经出现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的症状。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这个疾病并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通常来说都是采用中医的针灸,推拿,艾灸,小针刀来进行对症治疗。这个对于改善症状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逍遥子
    回复
    2023-07-19 12:12:38

    小孩子的肌肉和骨骼,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挣扎过,肌肉和骨骼对营养成分的需求会不断增加,但是在这个期间,不管是饮食所摄入的营养类型,和生活方式、运动等,都会对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产生不同类型的影响,那么,小孩肌营养不良怎么办呢?

    小孩肌营养不良怎么办

    1、一般治疗。

    营养 :宜食低糖、低脂和含丰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运动 :在神经康复医生指导下每天进行规律的、力所能及的肢体锻炼。长期坚持能延缓肌萎缩及无力。

    教育 :家长应多关心和鼓励孩子 ,合理地安排规律的生活和学习。

    2、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及按摩可以改善DMD患儿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关节挛缩。

    4、外科治疗DMD早期可考虑做跟腱松解术和脊柱侧弯矫形术,设法延长其肢体活动时间。

    5、基本替代治疗这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患儿肌纤维产生dystrophin的功能。

    小孩肌营养不良的症状

    1、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为X连锁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携带异常基因但不发病。多见于儿童发病,逐渐进展。开始表现为走路不稳,易摔跤,上楼困难,以后发展至行走困难,12岁前不能行走,只能卧床。

    2、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又称良性型肌营养不良症,也是X连锁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传递。多于5-20岁之间起病,表现Duchenne型类似,但病程较良性,12岁时仍能行走,但起病15-20年后大多不能行走,心肌受累和智能障碍较少见。

    3、Erd型肌营养不良症:又称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性均可发病。多于20-30岁间起病,主要累及近端肌群,常先影响上肢,多年后再影响下肢。偶有腓肠肌假肥大。

    4、Landouzy-Dejerine型肌营养不良症:又称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两性均可发病。通常于青春期发病,首先影响面部和肩胛带肌肉,呈特殊的“肌病面容”。检查时可发现蹙额、皱眉、鼓腮、闭眼、闭口均力弱,三角肌、肱二头肌、肱桡肌萎缩明显。

    肌营养不良的原因有一些属于遗传基因导致出现的,分别出现在不同年龄的儿童或者成年人的身上,但是,从普通治疗的效果来收,大部分是用来通过延缓肌肉萎缩,让身体处于正常的肌能状态。所以,不管在任何时候发现孩子出现肌肉异常的现象,都需要尽快到正规医院的专科门诊进行治疗。

  • 姜齐
    回复
    2023-07-19 12:12:38

    它是一种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是由于肌肉的炎症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对于中医中药治疗来讲,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可以根据患者的浮脉以及体质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剂,比如毒热型,可以选用解毒清营汤的加减,或者是寒湿型,一般是用温经通络汤加减,气血两虚型,选用的方药一般是调和阴阳,补益血,通气络。
    但是这些治疗,中药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多发性肌炎,目前认为治疗多发性心肌炎也明确有效的就是糖皮质激素,尤其是在病情急性活动期,应用激素它可以很快的缓解患者的症状,然后经过长时间的服药,逐渐减量,需要用小剂量的激素维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考虑逐渐停药,单纯又用激素治疗效果不好的时候,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

  • 武汉-严**
    回复
    2023-07-19 12:12:38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给你谈谈“肌肉萎缩”的问题。 肌肉萎缩疾病属于肌病和运动神经元病,是目前世界上难以医治的一类疾病,这些病常因肌无力和肌肉萎缩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能力甚至引起死亡。肌肉萎缩疾病包括的疾病较多,其中常见的有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神经根炎,周围神经炎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神经肌肉萎缩,都属此类病症。 肌肉萎缩疾病属于肌病和运动神经元病,是目前世界上难以医治的一类疾病,这些病常因肌无力和肌肉萎缩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能力。 动物实验证明,切断支配肌肉的神经24--36小时后,肌纤维对乙酰胆碱的兴奋性逐步增高,出现肌纤维颤动膜电位和肌纤维膜上卫星细胞等一系列的营养性改变,并逐渐发生萎缩,另外,肌肉的运动、正常生理活动的锻炼及充足的氧气供应与萎缩的发生密切有关。从临床角度看,支配肌肉的神经,包括脑部的上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的病变、肌肉本身的疾病(遗传、损伤、炎症等)血液供应障碍和肌肉的活动减少(废用性)均可引起肌肉萎缩。 1)中枢性改变  1.脑源性肌萎缩,少见。常见大脑皮质的萎缩性病变,特别是儿童时期的大脑半球顶叶病变先天性运动区发育强或大脑半球深部(丘脑)占位性病变,炎症等,引起对侧身体相应部位的肌肉萎缩。  2.原发性脊髓前角或脑干颅神经运动核及其传导途径的病变所致之肌肉萎缩。例如,运动神经元疾病,包括婴儿进行性脊髓肌萎缩,少年进行性球麻痹,家族性遗传性少年型脊髓肌萎缩症等。  3.并发于中枢神经弥漫性病变的神经元性肌萎缩,如关岛运动N元疾病,海绵状自质脑病,家族性遗传性共济失调,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大脑叶性萎缩等。  4.先天发育畸形所引起的继发性中枢神经元性肌萎缩,如先天性颅神经核发育不全,综合症,脊髓积水,脑脊髓膨出,脊管闭合不全,脊髓发育不全,延一脊髓空洞症等。 5.脊髓病变,如损伤、产伤、脊髓压迫、带状疱疹性脊髓炎和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等。 2)周围神经病变  常见:损伤、炎症、肿瘤、变性等均可引起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失神经支配,产生肌肉萎缩,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不同,决定了肌萎缩引病的形式,但不决定其临床类型,周围神经受损的部位决定了肌萎缩临床表现的特征,但不影响其起病的形式,例如损伤和炎症多为急性起病,引起肌肉急性失神经支配,遗传性和变性起病缓慢,逐步进展,产生慢性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的发生亦较慢,神经根损害所致者,表现为阶段性肌肉萎缩,神经丛损害所致者,出现一组肌肉萎缩,神经干或末梢神经损害所致者,产生局部范围或个别肌肉萎缩。 1.原发性或遗传有关的周围神经疾病,如进行性腓肌萎缩症,遗传性肥大性间质性神经病,肌萎缩性共济失调,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病,家族性遗传性腓肌萎缩型共济失调综合症,家族性复发性压迫性周围神经麻痹,家族性复发性周围神经病,遗传性间质性脊炎神经病等。 2.周围神经损伤,如脊神经的撕裂伤、挫伤,压迫臂丛的产伤,神经的缩窄性压迫神经电击伤,放射损伤及烧伤等。 3.周围神经的中毒性损害,包括药物、有机物、无机物、细菌毒素等。 4.周围神经炎,包括感染性、感染后和变态反应性病变及胶元结缔组织病和洁节病性周围神经病等。 5.其他,代谢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恶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肿瘤。 3)神经肌肉接头的病变 罕见,系由运动终极的神经末梢变性引起神经肌肉传递不能而致肌肉萎缩,如重症肌无力的眼肌,颈肌萎缩,癌性肌病,有机磷中毒常出现肌束颤动和肌病变,但对于它的发病原理有最常见。 4)肌源性病变 1.遗传性肌肉疾病。由遗传基因异常所引起,如各种肌营养不良症等。 2.炎症性肌病,包括化脓性肌肉感染、不明原因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风湿性肌病、洁节性多动脉炎、复发性脂膜炎、寄生虫性肌炎和洁节病性肌炎等。 3.代谢性肌萎缩,如骨病性肌病、骨化性肌炎、甲状腺性肌病。 5)废用性肌肉病变 原因不清,有把它归入下运动N元病变以上的抑制引起,但可能与肌肉的长期不运动密切有关。这类病变去病因后,一般情况好转,并积极参加运动锻炼,常可在短期内恢复原来的肌肉体积和肌力。如,病性肌无力、老年性肌无力。 6)缺血性病变 供应肌肉的血管固炎症或损伤,或空气、脂肪等栓子栓塞,可产生肌肉无菌性梗死而萎缩,如肢体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长骨骨折时空气或脂肪栓塞,心脏病的栓子脱落、洁节性多动脉炎,闭塞性脉管炎等。 爱心提示:建议进行物理及恢复性的治疗。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 艾江
    回复
    2023-07-19 11:11:28

    肌营养不良是指一组遗传性肌肉疾病,导致不同程度的肌无力。其他遗传性肌病包括肌强直性肌病、周期瘫痪及糖原贮积症。

    假肥大(杜兴)型和贝克型肌营养不良是造成近端躯干肌无力的肌营养不良性疾病。

    这两种是最常见的肌营养不良,几乎都是男孩。

    是基因的原因,使男孩遗传这种病,而女孩就不遗传。

    患有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男孩首发症状多为发育延缓,特别是延迟学会行走,并有经常跌倒,走路和上楼梯困难等症状。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常首发于3一7岁男孩,出现走路蹒跚、由坐位站立困难。

    随后常发生肩胛带肌无力且逐渐恶化。伴随着肌无力,肌肉体积可增大,但异常的肌组织是无力的。

    对患有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男孩,由于上、下肢肌肉常在关节处收缩,因此肘和膝部常不能完全伸直。病情发展到最后甚至出现脊柱弯曲(脊柱侧突)。10一12岁时,大多数儿童需用轮椅。这种进行性的无力使他们易患肺炎及其他疾病,大多数干20岁时死亡。

    虽然症状相似,但患贝克型肌营养不良的男孩病情严重者少,且疤状发生较晚,多在12岁左右开始,仅有很少青年人需要依靠轮椅,该病平均死亡年龄是42岁。

    假肥大型和贝克型肌营养不良都不能治愈。物理治疗及锻炼有助于防止关节附近肌肉持续收缩,有时需外科手术松解僵硬及疼痛的肌肉。

    每日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可暂时缓解肌无力,但因为长期使用会产生很多不良作用,因此不能用干每个有肌营养不良的儿童。泼尼松常用干有严重肌无力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

    你好 很多的疾病都是属于遗传和先天性的,比如说,常见的肌营养不良这种疾病,大多数来自于先天性的遗传,常见的症状出现肌肉萎缩,甚至是失去了运动,这种疾病只要在康复时间内合理治疗就不那么可怕了,肌营养不良的治疗方法:

    1、肌营养不良给患者精神上的压力很大。所以病人们以及患者家属应该在精神方面尽量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保持合理的期望,避免过度保护。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锻炼,患者家属要配合按摩,患者本人要克服困难,坚持适当锻炼。

    2、肌营养不良的治疗,我们还要注意饮食上的一些禁忌。患者注意要忌烟酒,忌辛辣、过咸食物,避风寒,防感冒,多饮水,多食含钙锌较多的食物。饮食宜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钙,锌,瘦肉,鸡蛋,鱼,虾仁,动物肝脏,排骨,木耳,蘑菇,豆腐,黄花菜等可适当多食,少吃或忌食过辣,过咸,生冷等不易消化和有刺激性食品。

    3、我们以上提及患者的锻炼,适当的锻炼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适度。患者上肢可练习抬举,俯卧撑,扩胸等;腰部可练习仰卧起坐;下肢可练习起蹲,上楼, 跳跃,侧压腿等;注意防止孪缩,对膝关节,跟腱关节热敷后适当牵引;假肥大部位的按摩以揉法为主;防止脊柱畸形,保持良好坐姿,劳累后宜平卧休息。

    以上是对肌营养不良治疗可怕吗?能治疗吗?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康复。

    非常可怕,肌营养不良的患者会逐渐丧失肌肉能力,最初失去行动能力吃喝拉撒都要24小时有人看护,后期心机不良就会危及生命,一般肌营养不良患者很难有活过20岁的。西医方面目前国际上都是采取保守的维持治疗,通过激素(三磷酸腺苷,地塞来松·胰岛素、心可定等等)等手段维持现有的状态并不能达到治愈效果,并且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会严重损害身体机能产生依赖性。

    中医方面的话有针灸(体针耳针头针等),电疗·以及中药汤剂。目前汤剂的效果较好

    其中针灸以及电疗是通过穴位刺激神经已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效果但是本质上还是在透支身体的元气,只能缓解不能治愈。

    肌营养不良属于神经性的机体技能问题,主要源于身体的营养物治无法被机体吸收导致的肌肉无力萎缩,所以使用中药汤剂调理五腹脏器只用将身体调理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汤剂也是目前临床上对于肌营养不良治愈率最高的方式了。

    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找我私聊bj3497

    最常见的是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自然病程下约于12岁丧失独立行走能力,需轮椅代步,约20余岁死于呼吸和(或)循环功能衰竭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的根本致病原因是DMD基因缺陷致dystrophin减少或缺失,发病率在活产男婴中为1/3500。DMD为X连锁隐性遗传,绝大多数为男孩发病,女性一般为携带者,不出现临床症状。DMD患儿在病程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通常于3 ~ 6岁隐匿发病,约30%~50%的患儿有运动发育迟缓和学步延迟,随着年龄增长、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近端肌无力、萎缩,多数患儿出现走路姿势异常、跑步慢、易跌倒、上楼困难等症状。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最后累及全身,20岁以上患者可以观察到心肌损害表现,部分患者伴非进展性智力障碍。自然病程下约于12岁丧失独立行走能力,需轮椅代步,约20余岁死于呼吸和(或)循环功能衰竭。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治疗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除肌肉症状外,还伴有心肌、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关节骨骼畸形等继发性症状,治疗需多学科协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艾地苯醌、沙丁胺醇等(其中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是目前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标准治疗方法)。

    2、呼吸系统支持治疗 ,尤其是无创性呼吸机的应用。

    3、康复治疗: 以水疗法和抗关节挛缩为主。

    4、营养管理: 疾病晚期因肌萎缩加重和咽喉肌无力而出现吞咽困难、体重明显下降或者饮食、饮水呛咳导致吸入性肺炎时,应采用鼻饲管或进行胃造口进食。

    5、临床治疗研究: 目前的临床治疗研究主要致力于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治疗以恢复dystrophin蛋白表达、上调其他肌细胞骨架蛋白如肌营养相关蛋白(utrophin)表达、抑制肌肉生长负调节因子等延缓疾病进展。其他新兴治疗方法如外显子跳跃治疗、腺相关病毒介导的micro/mini?dystrophin基因替代治疗等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综上,日益完善的综合治疗已经使患者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提高,但是离完全治愈还相去甚远。

    参考文献

    [1]张成,李欢.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治疗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8,18(07):480-493.

肌痉挛病白天出现状况吗

肌病就是渐冻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