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大道家园
传统典籍
综合浏览区
羲黄大学
文始法脉
道德经集释
药食同源
饮食营养
春季食疗
夏季食疗
秋季食疗
冬季食疗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药浴
药酒
健康综合
刮痧
诸子百家
儒家
历史探究
宗祠传统
道家
诗词歌赋
古玩字画
国学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黄道吉日
搬家吉日
开业吉日
装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经集释
实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录
中医书籍
本草纲目石部(01)在线阅读_作者: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部(01)铅丹释名又名黄丹、丹粉、朱粉、铅华。系用铅、硫磺、硝石等合炼而成。气味辛、微寒、无毒。主治消渴烦乱。用铅丹一钱,新汲水送下。服药后,宜吃荞麦粥。吐逆不止。用铅丹四两,加米醋半斤,煎干,在炭火中煅红,冷定后,研为末,和
2023-09-21
本草纲目土部(04)在线阅读_作者:李时珍
《本草纲目》土部(04)百草霜释名木柴灶的灶门口,外额上,是烟火从灶里出来的必经之路。因之,灶门边、灶额上往往结成一层黑霜,这就是百草霜。亦名灶突墨、灶额墨。气味辛、湿、无毒。主治流鼻血不止。用百划霜末吹入鼻孔,血立止。吐血。用百划霜末二钱
2023-09-21
本草纲目石部(02)在线阅读_作者: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部(02)云母释名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久服轻身延年。下气坚肌,续绝补中,疗五劳七伤,虚损少气,止痢,久服悦泽不老,耐寒暑,志高神仙。主下痢肠癖补肾冷。 附方痰饮头
2023-09-21
本草纲目水部(02)在线阅读_作者: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部(02)夏冰释名亦名凌气味甘、冷、无毒。主治去热烦,熨乳石发热发肿,解暑毒和烧酒毒。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用冰一块放在胸部有效。冬天掘冰窖藏冰,备夏日之用。身上瘢痕,用夏冰时时熨抹,能消去。附方半天河释名亦称上池水。指取自竹
2023-09-21
伤寒论第12,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伤寒论》第12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2023-09-21
伤寒论第22,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伤寒论》第22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卷第十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证,前三阴三阳篇中,悉具载之。此以下诸方,于随卷本证下虽已有,缘止以加减言之,未甚明白,似于览者检阅未便,今复校勘,备列于后:桂枝加葛根汤方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
2023-09-21
伤寒论第03,伤寒例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伤寒论》第03 伤寒例卷第二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
2023-09-21
伤寒论第13,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伤寒论》第13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卷第七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名曰霍乱。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
2023-09-21
伤寒论第04,辨痉湿暍脉证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伤寒论》第04 辨痉湿暍脉证伤寒所致太阳,痉、湿、暍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病身热足
2023-09-21
伤寒论第14,辨阴阳易阐煮劳复病证并治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伤寒论》第14 辨阴阳易阐煮劳复病证并治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裩散主之。烧裩散方右取妇人中裩近隐处,剪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
2023-09-21
伤寒论第0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伤寒论》第05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
2023-09-21
伤寒论第15,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伤寒论》第15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
2023-09-21
伤寒论第06,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伤寒论》第06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卷第三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葛根汤方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桂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
2023-09-21
伤寒论第16,辨可发汗脉证并治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伤寒论》第16 辨可发汗脉证并治大法,春夏宜发汗。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以 然,一时间许,亦佳。不可令如水流漓。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凡服汤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凡云可发汗,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
2023-09-21
金匮要略第09章,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金匮要略》第09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论一首 证一首 方十首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
2023-09-21
伤寒论第09,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伤寒论》第09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本太阳病不解
2023-09-21
伤寒论伤寒卒病论集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伤寒论》伤寒卒病论集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
2023-09-21
伤寒论第10,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伤寒论》第10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卷第六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
2023-09-21
伤寒论第20,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伤寒论》第20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卷第九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硬。动气在右,不可下,下之则津液内竭,咽燥、鼻干、
2023-09-21
伤寒论第01,辩脉法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伤寒论》第01 辩脉法卷第一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
2023-09-2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中医书籍热门文章
1
扁鹊心书百度网盘下载
2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九·禁经上,禁喉痹第十
3
道医中医养生学第三章第四节 天人相应在线阅读
4
千金翼方卷第十八·杂病上,霍乱第一
5
自我调养巧治病类风湿在线阅读
6
自我调养巧治病肥胖病在线阅读
7
金匮要略在线:济阴纲目之乳岩
8
内径:肘后备急方卷六-治耳为百虫杂物所入方第四十八
9
金匮要略在线:神农本草经之蜚廉
10
针灸甲乙经53章,足太阴及股凡二十二穴在线阅读_作者:皇甫谧
站长推荐
大道家园免费送书啦!!!
为你揭开神秘的修行之路!
道家“丹道密授”
点击获取免费学习方式
万法之王-无为法真传
适合高端人士学习
张三丰《无根树》
道家大成净土法
改命、养性有免费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