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奇门术数 >> 网络修道

星座与二十八星宿的奇妙融合

大道家园 2025-02-07 15:17:48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女孩子,对星座那可是迷得不行!一说起星座,大家都觉得是国外的玩意儿,西方研究星座的是不是也像咱们武林门派一样各有不同呢?这贫道还真不太清楚。

最近贫道翻阅道经,好家伙,竟发现宋朝时就有十二宫的记载,还被道经列为醮星圣位之一。而且,当时记载的十二宫名字和现在翻译的差不多,是不是很神奇?

image.png

星宿和个人命运

《紫微斗数》里说:“人呐,都是天地之气、阴阳之精的产物,命运和天上五星、地上五行都有关系。出生时辰正,那就是人生赢家,前程似锦;要是时辰不对,那可就命运坎坷,四处漂泊了。总的来说,人生得星辰助力,各方面都给力才行。要是吉星高照,还没什么刑克,那妥妥的就是有福之人。这可都是命中注定,星辰说了算。”

咱们传统的说法,天文学家把天星分成三垣、二十八宿。三垣就是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分别对应人间的皇家、朝廷公卿、士庶百姓。二十八宿呢,就是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昂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这二十八宿又分成四组,对应东西南北,每个星宿还对应地上的行政区,这就叫分野。古人就靠这个构建了一套天上星宿和人间万物的对应关系,用来占断吉凶祸福。

image.png

十二星座的传入与融摄

据学者考证,西方十二星宫隋朝就传入我国了。但奇怪的是,在正史天文志和文人笔记里,愣是没找到相关记载,看来古代十二星座不太普及。不过,从文献上看,道教对十二星宫的接受和发展倒是相当不错。

宋朝道士建醮的时候,就把十二宫星君和其他星君一起供奉起来。《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紫府醮三十六分位》里记载,左班有宝瓶宫土德星君、人马宫木德星君等;右班有摩羯宫土德星君、天蝎宫火德星君等。还有日宫太阳、月府太阴、南辰北斗等诸位星君。这说明当时道教不仅接受了十二星座,还觉得它们和其他星君一样,都有神灵主宰。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里还说:“想研究五星的,得先认识十二宫及其所属。寅为人马宫、亥为双鱼属木;子为宝瓶、丑为摩羯属土……” 可见宋朝时,道教不仅把十二宫列为星君之神,还用到预测里了。明朝臞仙写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十二宫分》也持同样观点。

西方有宝瓶宫、人马宫等十二宫,咱们中国也有自己的十二宫,叫十二辰,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儒门重理折衷堪舆完孝录》里提到,“经星二十有八,分布于一十二宫,皆七政流行之次也。” 还把十二星宫运用到堪舆里,什么 “子曰玄枵,又曰宝瓶” 之类的。总之,十二星座传入中国后,和十二元辰对应起来,还广泛用于地理堪舆、星命推算、斋醮祈禳这些领域。

image.png


中国式的十二星座推算

西方十二星座按黄道划分,咱们中国天文观察以赤道为坐标。所以十二星座传入后,天文学家就把它们和传统的二十八宿、十二元辰对照起来。十二元辰和天上星宿都是术数系统里的符号,道士们就很自然地给它们赋予吉凶意义,用到预测里。道教《灵台经》还记载了黄道十二宫在占断预测里的具体用法。

比如《灵台经・兄弟宫》里说:“昼夜从土数至木,从东出配之……” 能根据这些判断兄弟姊妹的情况。《灵台经・情欲宫》里也有一堆说法,像 “白日自相貌宫,至精魂增修宫,夜生反此……” 能判断人的情欲方面的事儿。《灵台经》里的宫和一般星命的十二宫分法不同,它融合了二十八宿、十二星宫、五星、十二元辰,是一种新的占卜方式,能推算命主的富贵、六亲、寿元,还能推测流年运势。

咱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的命运和星辰关系密切,道教又有深厚的星宿崇拜传统,所以十二星座传入中国时,自然引起了道士们的极大兴趣,还和咱们本有的天文体系结合起来。不过,在十二宫传入前,咱们已经有完整的星命预测体系,还被大众熟知,所以十二宫在普通老百姓里不太普及,近些年才在年轻人里流行起来,就跟耶诞节、情人节这些西方文化的输入一样。古代外来文化融入本土文明,黄道十二宫也不例外,可现在呢,它倒有点要喧宾夺主的意思,真是让人感慨!

十二星座与十二元辰的对应关系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和《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十二宫分》都记载了十二星座和十二元辰的对应关系。但按现在流行的星座划分,和咱们传统的历法、节令对不上。比如水瓶座对应的节令,按传统历法根本对不上子月。而且道经里记载的星座是逆行的,这可把贫道给整懵了。

满清时期修订的择吉之书《钦定协纪辨方书》,也参考了天文知识,认为天星运行和人事吉凶有关。书里说 “司天之职,首重气候……” 还附了表说明节气和宫度的对应关系。看来道教把十二辰对应十二宫逆行,是有天文依据的,可不是乱说。

可惜十二星座传入后,虽然道教界很重视,但儒家不太在意,导致相关知识失传。现在道经里关于星座的只言片语,后人看了也只能望洋兴叹。还有些大师、术士把星座和生肖对应,贫道觉得这没什么道理,可别轻易相信。

关于道教对十二星宫融摄的思考

楼宇烈先生在《百年国学启示录》里说:“一个民族得有本位意识,不然和外来文化接触就容易被征服。文化主体意识就是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尊重、保护、继承、鉴别和发展。不能盲目自大,也别妄自菲薄,坚持主体性才能有效吸收外国文化,让它成为本国文化的营养。”

唐宋道教对西方黄道十二宫的吸纳和融摄就很成功。我们承认、接受十二星座,但还是以华夏文明为主体,让黄道十二宫依附于二十八星宿,不排斥也不全盘接受,而是纳入自己的天文观,用开放的心态看待它。就像明朝人接受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地球是球体的观点,还说咱们古人早就有类似想法,比如张衡认为宇宙像鸡蛋,大地是蛋黄。这都得靠文化主体意识,对本土文明的了解和自信。

可现在有些人,只知道追捧西洋、日韩文化,觉得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圆,华夏文明的根基却越来越薄弱。关键就是缺少对本国文明的自信和了解。所以楼宇烈先生说:“对国家传统文化不了解、没自信和尊重的人,很难有爱国心。在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倡民族文化主体意识,非常重要、必要和迫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udao/79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