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11月9日是“119”,讲的是防火;11月10日是“110”,讲的是防盗;而11月11日,那要防的必须是各种各样的“买买买”和“剁手族”。特别是这年头,“双十一”都已经走出国门,君不见连日上、乐天这样的国际免税购物店,都推出“双十一”专场了吗?
咱们先不讨论国人的购买欲到底有多旺盛,就说说那些一边喊着“买买买”一边哭着“要剁手”的小伙伴,这种又痛又快乐的滋味到底是为了啥?你买来的东西又真的是你需要的吗?
更可怕的是,在国际医学期刊上在线发表的一篇分析称,现如今强迫性购物作为一种疾病,患病率已经达到5%,大学生、女性都是高危人群。如果你也是一个“剁手党”,你怕了么?
买买买:什么叫“强迫性购物”
如果要对一个“剁手党”说,“买买买”可能是一种精神疾病,那么TA一定会很不快。不过这里,我们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就是,并不是所有的“买买买”都属于强迫性购物,也就是所谓的精神疾病;而坏消息则是,强迫性购物并不是一种罕见病。因为根据匈牙利专家一项涉及三万多人的数据分析显示,在具有代表性的成年群体中,强迫性购物的总患病率为4.9%,以大学生群体和女性群体居多。
换句话说,100个人里或许可能就藏了5个“购物狂”,而且这5个人的情况确实可以以疾病来论了。
“强迫性购物我们通俗称为‘购物狂’,和一般的‘买买买’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区别总结起来就是:你买这个东西为了啥?”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说。
不得不承认,有了网络购物后,“逛街”越来越方便,海外淘货、货比三家都不是问题,加上收入增加,许多人的购买欲确实空前高涨。不过,绝大多数人购物,冲得还是“这样东西我想要”。
“现在确实有些人购买欲望非常旺盛,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消费承受能力并因此负债。但如果他们购买的那些东西,的确是他们需要的,或者喜欢的,那么这只能说是个人消费理财观念的问题,但并不属于强迫性购物范畴。”袁勇贵打了个比方:比如你每个月收入只有两千,却看中了价值几万的包包,朝思暮想还是忍不住买了回来,从消费理财的观念上这或许有待商榷,但这行为本身并不能算病态。
“强迫性购物”者的购物初衷,却是标准的“只重过程,不看结果”,买了什么不重要,购买的过程才是他们“爽”的根源。所以即便事后肉痛,债台高筑,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社交,他们也无法做到“剁手”。
这种强迫性购物在心理学上,被归属于“冲动控制障碍”一类,确实算是一类疾病。同类问题中还包括赌博成瘾甚至滥用药物成瘾等。关于强迫性购物是如何出现的,目前认为成因和抑郁症有些相似——都和人大脑的神经递质紊乱有关。因为神经递质分泌和水平紊乱,不仅会影响到当事人的情绪,诱发抑郁症这样的疾病; 也可能影响到人的认知和行为,导致强迫性购物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不用说,这当然是需要专业医生治疗的。
看到这里,或许大部分的“剁手党”都要松了一口气:毕竟大家还是为了心爱之物才有了购买欲,和强迫性购物还是两码事。
不过袁勇贵医生还是提醒,就算是为了心头好,一旦超过自己的购买力还无法控制,那么确实有必要去学习一下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以及建立正确的理财观。毕竟,如果真的入不敷出、债台高筑,一样可能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社交,久而久之也一样会导致其他情绪甚至精神障碍哦。
囤积癖:“剁手族”的“好伴侣”
值得注意的是,在“买买买”浪潮下,还有一群人也冒了头。
这些人热爱收集,但并不是讲究的收藏家。他们可能买来一堆东西,放在家里不用;或者仅仅购买一个东西,就要收集全套颜色/型号;又或者无论外出旅行还是出门吃饭,都会把能顺的顺回来,放在家里,越堆越多。
这类人号称“仓鼠星人”,就和小仓鼠一样,有啥“食物”都喜欢先塞嘴里、藏窝里,可囤着囤着却可能忘记去吃。等到某一天被忍无可忍的家人、朋友全部清理掉后,要不了多久,他们的“收集”就又堆满房间了。
袁勇贵说,虽然这些表现看起来和强迫性购物很像,但在心理学上,都属于一种相似的控制障碍。
“强迫性购物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买买买,但买来不一定都会囤积,也可能胡乱丢掉或者送人; 而囤积症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囤积,囤积的东西可能是买来的,也可能是顺来的。所以这两者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是不同的问题,也需要医生经过鉴别诊断后再进行治疗。”袁勇贵告诉记者,目前看来,囤积症主要还是和认知有关,很多东西在一般人看来毫无用处,但在囤积症患者眼中却很有价值、不能丢弃,但这种价值其实几乎得不到体现。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最新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修订版所述,囤积障碍也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类,过去甚至认为它和强迫症颇为相似。不过这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精神障碍疾病,而且还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在国外有调查显示,成人的囤积症发病率约为1%-3%,以老年人、男性和低收入者较为多见,在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也不少见; 如果一个人的亲属中有人存在这方面问题,那么TA的风险也许会高于普通人群。
“对待囤积障碍,目前主要还是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来进行干预,因为许多囤积症患者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而这需要治疗师帮助他们重新认识。另外有研究认为,焦虑、抑郁者更容易出现囤积行为,这种还需要根据当事人的情况来进行治疗。”重症患者则需要接受药物治疗。
特别提醒
两类情况请特别注意
虽然说“强迫性购物”和“囤积障碍”作为两类精神障碍,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分辨两者和正常的购物、收集行为之间的差异,但袁勇贵还是提醒我们,要小心两类特殊情况。
“如果一个人本来很节俭,突然之间变得大手大脚,同时还伴有其他的情绪或言行异常时,这时候我们一定要警惕,这可能不是强迫性购物,而很有可能是躁狂。”袁勇贵说,强迫性购物患者的问题主要还是表现在购物上,而且他们的情况比较“一以贯之”;但躁狂患者却会伴随情绪高涨、言行夸张等表现。尤其是一个本来购买行为还算正常的人,突然买来很多东西,转手就兴高采烈地送人,同时总是表现得异常亢奋,情绪特别高涨,行为极度夸张,思维特别活跃,那么身为亲友家人,最好还是要陪伴其去专业人士那里看一下,排除疾病的可能。
相反,如果是老年人突然出现囤积症表现,同时还伴随记忆力、注意力方面的障碍,则需要警惕是不是老年痴呆所带来的认知功能下降,以及由此引起的囤积行为。对于这种,也需要专业医生的及时介入。
极端爱购物属于囤积症,囤积症在医学上是属于强迫症的一种。
什么样的症状属于囤积症呢?喜欢一件东西花钱买下来,价格便宜一次屯了不少,购买者从中感到愉快,又在经济能力范围内,这样的购物并不需要干预。
但是出现下面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及时就医。比如买得停不下来,买完回家却不用不到放在一边。双十一有很多小伙们开始了血拼,荷包又瘦了一圈。看到便宜多买一些屯着用,并没有什么值得担心。但是买了很多用不到的东西,但是又控住不住自己非要买,就需要注意自己是不是需要就医。
囤积症还有一种表现是,东西舍不得扔,外面的东西又一直买不停。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囤积症是焦虑情绪,极端情绪是需要积极治疗。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一个电影,里面女主是一个购物狂,每天都会要买一堆的东西,刷得银行卡都透支,就办一张其他的卡,去支付另一个卡的透支。
购物狂的家里更是琳琅满目塞得满满地,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让她清理一下,他又觉得哪一件都是舍不得丢掉。
囤积症的评估在心理学上有一套完整的测评体系,而在囤积症展现最多的原因是来自焦虑,对失去东西的焦虑,对便宜东西价格的焦虑。
囤积症需要经过专业的测试去测评,并不是看见们强。就是囤积症。不论是精神问题还是心理问题,都要及时消除掉人们的焦虑情绪。
可能想改掉囤积症并没有那么容易,大家可以先对囤积症有一个认识,然后在日常生活中提醒自己。大家可以试试下面的方式。
首先,当你出现购物冲动时,先不要急着买,停下来让自己放松,转移注意力。比如,让出去散散步,看一个电影,运动一下。
其次,当你知道有囤积症,在需要消费购买东西先,先列一个清单,然后拿给家人看是不是里面的东西真的需要购买,以此来限制自己。
首先开门见山说结论: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病。
如果说这是一种病,显得有点严厉和苛刻。准确的来说,这并不属于心理或者精神方面的急病,更和身体疾病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是一种看到书时候的冲动与喜爱,是你对文艺青年和知识的认同与尊崇态度。所以你买了书。然而买回来之后,你开始看的时候会发现,看书原来是这么的麻烦,费事,甚至有点枯燥。几句话可以讲完的故事硬是写了几百万字。一页纸可以总结的道理硬是写了几百页。或者说你工作忙,家庭忙,看孩子忙,陪老婆,见客户,孝敬父母,还要保持健康运动,觉得自己根本没时间看书。或者是你觉得家里孩子一会一吵闹,妈妈一会以唠叨,电视声音很大,根本没看书氛围。总之就是根本不想一页一页一字一句的去看。所以翻翻目录,大概翻几页就放下搁置了。下次见到新书的时候就又从头开始重复了这一过程,不断的重复,乐此不疲。
那么我为什么又认为这是一种病呢。
事不同,理相通。你对书的态度如此,可以反映出你本人的一些性格特点,能够明确坚持自己所喜欢和尊崇的东西,但是缺少让自己变为理想状态的决心和执行力。比如说一个人,每次看到别人写漂亮的字都很羡慕,而自己写的字如狗爬,买来字帖和笔墨,开始练字,开始前几天练的很努力,练了半个月发现没什么卵用,自己写的字没有任何长进,更要命的是,他发现,练字不是自己认为的“写字”那么简单,还有数量庞大的笔画练习,走笔练习,什么悬针垂露,间架结构,行文结构,还有不同的字体。发现书法是可以穷尽人一生也不会到头的。顿时失去了继续的耐心,于是买的字帖和笔墨就躺在柜子里了,等待他很久后的某一天再次头脑发热,重复这一过程。再比如,一个人通过偶然的机会得知,Photoshop可以处理照片,把一个普通的照片处理成言情小说封面的手绘效果,或者日系动画的二次元效果。他想如果自己能掌握这个技能,那泡妹子不是易如反掌。学起来能有多难呢?难道几个月还学不会一个软件?于是就开始行动,下载软件,激活,上网看视频,学会基础操作,耐心的花了半个多月,基础操作学了一半 了,但他认为已经够用了,有些操作根本不知道什么卵用,认为基础学的差不多了。然后开始看照片转手绘视频教程。找来个女神的照片,跟着教程一步一步操作。然后操作也操作玩了,然而自己做出来的是个什么鬼?一点也不好看。后来他终于领悟到,想处理出来一个完美的图片,靠教程是不行的。还需要自己根据女神的特点自己调整,而自己调整不但需要熟悉软件操作,图像处理,还需要透视原理,素描基础,美术基础,要会上色,还需要一点艺术天赋,更要命的是可能还需要点数学知识。我的妈呀。。还是算了。
这两个例子是不是和你很像?我打这么多字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缺乏毅力和执行力,会阻碍你成为理想的自己,看上去热情满满,可以克服任何困难的样子,其实遇到容易解决的小障碍可以。遇到真正的困难就退缩了。这个世界上凡是能够让人鼓掌的东西。都是因为其不易得到。都需要历经真正的困难才能达到的。而你缺的就是追求自己喜欢东西的能力。这是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软弱,也可以称为一种缺失。这种状态,会让你虚度光阴,达不成什么真正的成就,阻碍你向更好的自己发展。所以我认为是一种人生的“疾病”。
这种疾病表现在普通的事情上,最多是做不成事,但是表现在某些特殊的事情上。则会变得严重,有损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甚至不可原谅。举个例子来说,一个男生谈恋爱如果是这样,他认识一个女孩子很喜欢,就追求,追到了热恋期如胶似漆,热恋期一过一天比一天更平淡了,天天如此,发现越来越枯燥,女孩子也有很多缺点,脾气也不好,很容易吵架,无尽的烦恼,激情也没了。于是就分手吧。过一段又见到个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就又忘了这些,发现追女孩子,热恋起来还是挺爽的哈,一定是之前那个打开方式不对。实际上又重复了这一过程。如果一直这样。那这个男孩子是不是就是用情不专,人品受影响了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51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