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大多数年轻妈妈一样,范女士每天都感到精疲力竭,只能在3岁的儿子打盹时才能喘息片刻。有一天傍晚,范女士陪儿子在家里搭积木,她觉得眼皮越来越沉重,最后竟然睡着了,直到儿子拍打着她的脸:“妈妈,快醒来。”范女士才恍然从梦中醒来,发现身上大汗淋漓。在门诊室,她告诉医生,从孩子出生至今她没有睡过一个整觉。儿子小时候,一夜醒五六次,她跟着一晚醒五六次。孩子大一些,能一夜睡到天亮,她却落下失眠的毛病,常常孩子小手动一动她就会惊醒。这对身在职场的范妈妈来说是痛苦的折磨。“我教高中语文,压力很大,因为睡不好瘦了整整20斤。”范妈妈说。
对于今年26岁的陈丽(化名)来说,如果没有了失眠的困扰,生活将是多么美好。陈丽怎么也想不明白,上学时从来只有担心早上睡不醒的她,现在一觉只能睡到早上五六点。“每天凌晨三四点醒来,看着窗外仍然漆黑的天,看着身边还在酣睡的丈夫,我只能无奈地等天亮。”陈丽说。担任软件工程师的她,24小时有16个小时在计算机前。每当夜班回家,明明已经很困,却头痛得睡不着。
睡不好引发四种疾病
专家解释说,因为怕失眠,所以看电视、听音乐或者玩电玩的时候睡着;强迫自己按“点”上床睡觉、早上起床,而且这时间“点”总在调整;自然醒来后,想着再“赖会儿床”,强迫延长睡眠时间;晚上不睡,白天补觉,双休日的补觉;工作压力大,晚上需加班,在高强度的工作结束后马上入睡等,统称为“垃圾睡眠”。垃圾睡眠常引发多种疾病。
抑郁症情绪低落、常感到疲倦或缺乏活力、坐立不安,烦躁不安,这些都是抑郁症的表现。我们常常听到“失眠抑郁症”说法,的确,失眠和抑郁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
健忘症早上出去上班,发现忘记带做完的策划,赶紧回家,到了家里却死活想不起来忘记带了什么;公司的晨会上,老板明显可以看到你眼神涣散,回答问题时反应迟钝、经常出错;一天的工作开始了,明明是领导刚刚吩咐下来的工作,你却望着领导离去的身影摸不着头脑,“领导刚才好像是说……”
打鼾症每天晚上,因为你的呼噜声把别人吵得睡不着,别人还以为你睡得很香甜,事实上,因为打呼噜,也让你自己睡得不解乏。不仅如此,晚上有时还会因为打鼾把自己憋醒,并且患上慢性咽炎。另外,第二天早晨起床也会觉得头痛口干,白天没精神,注意力下降,情绪还非常急躁易怒。
习惯性脱发早上起来梳头时,发现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连自己都吓了一跳。看着一头美丽的秀发,一天天减少,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剪成短发。你是否想过,这是由于“垃圾睡眠”引起的呢?睡眠时间的长短与脱发无明显关系,但是脱发却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
半数失眠背后隐藏心理疾病
专家强调,激素的变化并不是影响女性睡眠的唯一因素。压力、疾病、饮食、生活方式和睡眠环境、女性的社会地位等,都会妨碍女性的睡眠。在临床上,医生碰到很多病人,由于晚上睡不好,白天出现了头痛、胸闷、胃肠功能紊乱等一系列躯体症状。这时,他们往往认为失眠是由这些躯体症状引起的,于是针对这些症状去各个有关专科求诊。但他们恰恰没想到,失眠的发生其实和心理障碍有关,失眠本身也是心理问题的症状之一,而其他的躯体症状其实正是由于心理障碍引的。专家指出,其实约有一半以上的失眠患者都存在心理问题,而对于女性来说,引起失眠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抑郁和焦虑。因此,当你遇到失眠的困扰时,可能不光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还要留意是不是存在应该及时调节和疏导的心理问题。如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治疗,可加重其焦虑和抑郁症状,并使其失眠问题更加严重。
养成好习惯换回好睡眠
1、睡前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咖啡和浓茶,睡前8小时就要对这类食物敬而远之。此外,睡前不要吃得太饱,但太饿也会影响睡眠。睡前可以喝一杯牛奶。牛奶有助于入睡,但对于牛奶过敏的人,可以吃个苹果或吃片面包,效果是一样的。平日多食用一些可以提高睡眠质量的食物,如红枣、百合、小米粥、核桃、蜂蜜、葵花子等。推荐两种食物的做法:冰糖百合(新鲜百合1个,冰糖适量,将百合煮熟后加入冰糖即可,还可加入红枣。此法不但可以帮助入睡,减少噩梦,还有美容养颜的作用。牛奶燕麦片(燕麦片1份加入3份牛奶同煮15分钟,加入白糖,可作为晚餐的粥品,不但安神,还可润肺通便。一般燕麦片较硬,煮起来费时,使用速食燕麦片较好。
2、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周末不要睡得太晚。如果周六睡得晚周日起得晚,周日晚上可能就会失眠。
3、睡前不要做激烈的思考,例如有些人喜欢在睡前把自己当天和明天的工作都想一遍,这样的思考就会使大脑过度兴奋,不利于入睡。
4、选择锻炼时间。下午锻炼是帮助睡眠的最佳时间,有规律的身体锻炼还能提高夜间睡眠的质量。切记睡前不宜剧烈运动。
5、不要在床上做与睡觉无关的事情,例如在床上看电视、看书等,要让自己的大脑形成条件反射,让床只和睡眠发生联系。
6、大睡要放在晚间。白天打盹可能会导致夜晚睡眠时间被“剥夺”。白天睡眠时间严格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且不能在下午3时后还睡觉。
7、保持安静的睡眠环境,睡觉时关掉电视和收音机。
8、不要太在意睡眠,失眠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压力,有压力反而更睡不着。
9、卧室保持适宜的温度,稍凉的环境有助睡眠。
失眠心理治疗一般心理治疗。通过解释、指导,使患者了解有关睡眠的基本知识,减少不必要的预期性焦虑反应。 行为治疗。进行放松训练,教会患者入睡前进行,加快入睡速度,减轻焦虑。 失眠的催眠疗法 从催眠最初的发展开始,就被用来进行生理、心理疾病的治疗,所以它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催眠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失眠症的治疗。 催眠疗法治疗失眠是应用一定的催眠技术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并用积极的暗示控制病人心身状态和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正性意念来消除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意念。心理仪器疗法 HRV/SCL 组合型生物反馈技术 生物反馈疗法 仿生型脑意识牵引技术 体感音乐技术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以一种预防、治疗、及处理因疾病或伤害所带来的动作问题的医疗专业。另外,心理疏导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通过专业性的谈话,来帮助缓解压力,让患者身心放松、改善睡眠。 中医治疗药(热)熨疗法将药物(如药袋、药饼、药膏及药酒)经加热后置于体表特定部位,促使腠理疏松、经脉调和、气血流畅,多用于寒湿、气血瘀滞、虚寒证候的治疗的一种外治疗法。 敷贴疗法 将药物调成糊状,敷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常用于头痛、呕泻、自汗盗汗、脱肛、眩晕、面瘫、风湿痹病、疮痈癣疹、扭挫伤、口腔溃烂、烫伤等。 敷脐疗法 将药物敷置于脐眼或脐部,常用于眩晕、盗汗、便秘、尿闭、遗精、阳痿、阴挺、痛经等病症的一种外治法。 熏洗疗法 利用药物煎汤的热蒸汽熏蒸患处,并用温热药液淋洗局部的外治法。治疗失眠按摩法 1、按压心包经:循着双侧上臂内侧中线,由上向下按压,痛点再重点按压,每日1--2次。 2、点揉神门穴:神门穴位于腕横纹肌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于每日临睡前用一拇指指端的螺纹面,点揉另一手的神门穴,换另一手的拇指,同样点揉前手的神门穴,以感酸胀为宜,各重复30次。 3、睡前搓涌泉穴:于每日临睡前取仰卧位,微屈小腿,以两足心紧贴床面,做上下摩擦动作,每日30次。 4、揉捻耳垂: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双侧耳垂部位,轻轻地捻揉,使之产生酸胀和疼痛的感觉,揉捻约2分钟。 5、梳头法:用指叩法,双手弯曲,除拇指外,余四指垂直叩击头皮,方向为前发际、头顶、后头、项部,左中右三行。每天3--5次,每次至少五分钟。也可用梳子,方法同前。 食物疗法1. 烦躁不易入睡时,喝杯糖水,生成大量血清素,抑制大脑皮层。 2. 一匙莴笋浆液汁,融于一杯水服下。 3. 柏树叶洗净晒干,装枕头,气味清香。能起到镇静,安眠的作用。 4. 鲜橘,梨,香蕉皮50-100克,装入不封口的小袋,放枕边。闻果皮果皮芳香易入睡。 5. 若半夜醒后不能再睡,吃3-5片饼干,喝一杯葡萄酒,即可入睡。 6. 服枸杞子有晚安神,早振奋作用。 7. 睡前,喝碗鲜豆浆汁,可催眠。 8. 核桃仁一两,加大米煮粥喝,治失眠。
失眠不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也不是神经系统有器质性病变,但严重的失眠常伴有精神疲乏、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心慌、出汗、易激动以及情绪低落、感情脆弱、性格孤僻等一系列病态反应。日久,会使大脑兴奋和抑制的正常节律被打乱,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性疾病—神经衰弱,进而造成精神、身体衰弱,人际关系紧张,对生活失去信心,直接影响失眠者身心健康,从而导致身心疾病。
心身疾病狭义的概念是指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或由心理因素作为明显致病因子而引起的、以器官组织的器质性病理变化为基础的躯体疾病。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障碍,是一些在起病、发展、转归和防治方面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但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的疾病。心身疾病一般具备下列三个特点:心理因素引起躯体症状的发生或恶化;躯体症状为明显的器质性病理过程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别于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病。
造成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精神因素最易引起心理障碍,从而引起患者思想高度紧张。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各种矛盾日益增多和家庭的不稳定,使人们的精神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状态,焦虑症、抑郁症等不断发生,失眠更加严重,当这种刺激使身心不能妥善应付或适应时,才会产生紧张状态而致病。
5 睡觉时间不固定睡觉时间不固定,有时早早就上床,有时纵情笙歌一夜无眠。还有的则长期夜间工作,白天睡觉。紊乱的睡眠节律会扰乱人体生物钟的正常规律,造成诸多潜在的健康问题。
比如长期倒夜班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生病,更容易抑郁等。因此养成规律而合理的作息节律习惯是长期身心保健的重要的内容。
6 存在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患者,常出现失眠问题。
这时的失眠本身就是精神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常常会在疾病潜伏期或初期就表现出来失眠,而失眠有时也会成为这些疾病治疗效果的一个风向标,一旦治疗有效,失眠常常会随之好转。
不过也恰恰因为失眠本身的普遍性,人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常常会忽视失眠背后的疾病因而只关注失眠症状,因此延误精神疾病的治疗。
7 太把“睡觉”当回事睡眠本身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一旦因为某些原因意识到自己还没有睡着,或者要求自己很快入睡时,我们的大脑皮层就会变得兴奋起来。我们清晰地察觉到身体的感觉、环境的声音、空气的温度等等,头脑变得清晰而富于思考,这时候想入睡会变得非常困难。
8 生活压力大许多失眠者常常不觉得自己有压力,不少人甚至比许多其他人的条件都要优越的多。
心理压力有许多种,比较容易意识得到的,是那些压力性生活事件,比如人际关系矛盾、家庭冲突、感情不合、经济压力等,这些压力事件会让人焦虑不安,而这些焦虑紧张会干扰睡眠。
除此之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内心深处未解决的心理冲突也是形成压力的重要来源。例如长期规律而单调的工作生活节奏,过窄的生活圈子,过于强调责任和个人原则的行为方式等。
这些无形的压力常常非常隐蔽,却会持久的累积作用于人,间接通过人的情绪而影响着睡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48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