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擅长沟通的年轻人,却总是疏于在跟父母的交流中花心思。殊不知,一些无心的只言片语会让老人大受打击,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总结,生活中最常见的伤人话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春节回家和日常交流中要尽量避免。
指责型。这类暗含指责的话,老人听来就是在不断提醒和强调他们的“无用”,让他们本就不强的自信心再受打击。例如:
1.你们那套早就过时了。
2.别管了,你又不懂。
3.说半天你怎么还记不住。
建议:无论记忆力减退,还是其他身体机能的退化,对老人来说,本就是一件极为无奈的事,会让他们饱受困扰。年轻人在跟父母交流时应特别注意,不要强化他们“不行”的认知,即便他们的建议确实起不到太大作用,他们学东西真的很慢。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换一种回应的方式,试着把指责变成鼓励,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比如,当你和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产生分歧时,不要说“早就过时”的那套话,可以换成“我知道你是为了孙子好,不过你看周围其他人都在用我这种方式,我们也试试吧”。在父母学东西却反反复复记不住时,给他们点鼓励,告诉他们“没关系,这是挺复杂的,我给你写下来,你照着做就行”。
抱怨型。本是表达关怀,却因为说话方式不恰当,让不满成为主导情绪,伤了老人心。例如:
1.你怎么就不听我的!
2.让你把剩饭倒了,你怎么还吃!
3.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建议:老人在生活方式上可能确实有些影响生活质量的习惯,直接指出并督促老人改掉是对的,但要特别注意说话的语气。轻松的调侃、撒娇的解释远胜过直接的抱怨。比如,在指出老人失误的小事时可以说:“老爸,这事是跟您孙子学的吧,哈哈。”在试着纠正父母错误的生活习惯时可以说:“妈,你要是不改,万一病了,我不得回来照顾你们啊,到时候班也不上了,就只能天天回来‘啃’你们了。”
杨萍特别指出,在老人吃剩饭的问题上,年轻人不仅应该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更应该找到老人吃剩饭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子女难得回来,刻意多做,而你却凑合吃点就走人,将剩饭和老人的心意置于身后?试着跟父母一起准备饭菜,控制好数量,别给老人留下吃剩饭的机会。
拒绝型。对父母直接而粗暴的拒绝,似乎是子女的特权,因为他们对父母“不见外”。但不要忘了,你早已告别童年,父母却进入了老年,这样的“特权”只会伤透老人的心。例如:
1.我现在很忙,没空跟你说。
2.吃啥我自己知道,别夹了!
建议:父母的心意是不能肆意挥霍的,即便有时你真的无暇接受或无法接受。比如,平时大鱼大肉你已吃到腻,父母却不停夹来各种肉食。别急着拒绝,试着吃上一点,夸赞几句,再告诉他们:“妈,我一周五天班,几乎天天都吃肉,就惦记多吃点您做的青菜呢。”有时候,你或许真的很忙,但回想一下,是否忙到连一两分钟解释清楚的时间都没有?用两分钟时间告诉他们你正在忙,问问有没有急事,如果没有,就告诉他们稍后再回电话过去。杨萍说,一般情况下,因为接到父母电话跟同事或领导告假,耽误一两分钟不仅不会减分,还会让你加分。
忽视型。当你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小家需要操心时,父母似乎就不再是你生活的重心。但对老人来说,你永远是他们的牵挂。你的一句敷衍,可能会让他们因为心疼孩子而压抑自己的情感。这显然对老人的心理健康不利。例如:
有事吗,没事我挂了。
建议:很多时候,父母打来电话并非有什么具体事,他们只是想跟你说说话,了解你的现状。而你的一句“没事我挂了”直接就堵住了他们想往下说的话。不妨换成“没什么事的话,晚上我再给您打”,每天抽出几分钟,或者每周抽出半小时,主动找话题跟他们聊聊天是子女本就该做的事。
不耐烦型。老人事无巨细的嘱咐和反反复复的强调本质上是一种关心,年轻人却总觉得难以消受,甚至烦躁。然而,你是否想过,一个人只有在面对自己特别在乎的人时才会变得啰嗦。被你堵回去的那些关心,会转变为一种压力,砸在老人心头。例如:
1.行了行了,我知道,真啰嗦。
2.不要老说了,烦不烦!
3.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建议:工作千头万绪,压力无处不在。年轻人的烦躁并非不可理解,跟父母交流时也不需要刻意掩饰。杨萍说,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跟父母直接说明,自己为什么烦躁,为什么现在不是说话的好时机。对于自己的父母,可以选择撒娇的方式,因为无论你是18岁,还是80岁,在父母眼里永远是个孩子。在面对岳父母或公婆时,则应提醒自己礼貌在前,告诉他们:“我今天刚被领导批了,心情不太好,有些事我们能不能明天再聊?”
杨萍说,年轻人跟父母交流出现的问题,根源在于他们没有将老人真正放在心上,不能从老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他们。子女习惯于将自己工作中的坏情绪,通过不恰当的言语,传递给最肯包容的父母,却意识不到这很可能给老人带来伤害。很多时候,同样的意思,换一个说法,换一种语气,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无论如何请记得,老人的不断“骚扰”只是源于对沟通的渴望,他们需要你付出最大的耐心和包容。
父母针对孩子都是有希望和规定,期待孩子可以发展为一个有用的人。而一旦父母被孩子气到,就会逐渐把孩子贬得一无是处,对孩子说到:“我养你有什么用?”而父母的这一句话会使孩子对个人价值造成猜疑和否认,长此以往孩子就丧失了信心,确实变为一个“没用”得人。
2、“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许多父母在生气的时候还很喜欢对孩子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要想根据那样的话来“吓唬”孩子,而针对幼小的孩子,这话的确可以起到作用。但这话从而会使孩子失去归属感,担忧父母随时随地会放弃自个,因此它的性情还会慢慢的越来越内向型比较敏感,还容易发生社交恐惧。
3、“你能不能不要再烦我了”
被孩子气到的时候,父母就会萌发不会再管顾它的念头,因此父母还容易对孩子说到:“你能不能不要再烦我了。”而这几句话事实上会使孩子感觉自己被看不上,与此同时亲子互动中间还会深陷“冷战”,不会再沟通交流处理。长此以往,孩子长大以后也习惯性用“家庭冷暴力”的方法处理问题。
当父母被孩子气到,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先往内心默数好多个数据,略微克制自己消极的心态。然后父母可以找一个安静的环境,花费时间调整自己的情绪,保证自身可以较为平静客观的去看待问题时,这个时候再与孩子开展沟通交流和交流。
2、不“暴力”教育
许多父母被孩子气到不好时,就会根据“暴力”的方法来“吸引”孩子,但这类方法实际上违背了现代教育理论;也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好的直接影响。因此父母即便再生气,也要抑制自己的情绪朝着“暴力”发展趋势,防止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当父母被孩子气到的时候,尽可能先不要讲话,预防自身在“闹脾气”而讲出伤害孩子的话来。亦在稳定情绪出来以后,父母也要注意有效的与孩子开展沟通交流,心态要尽可能温和,这样孩子才更容易接受。我们不能只见到孩子们各种各样能力里的表现,也应当让孩子有着各个方面的锻练。只需她们能表现的有孝道,学会去理解成年人,那样它的将来就会越来越很孝顺。
父母最伤孩子的十句话介绍如下:
1.“笨蛋,没用的东西。”告诉孩子:你不笨,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在平常之中赏识你的孩子,翘起你的大拇指。一句简单的话,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2.“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给孩子争辩的权力,培养有主见的孩子,学会与孩子说话,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沉默会更具震撼力。
3.“我说不行就不行。”别耍“因为我是你爸爸”的威风,惧怕不等于信服,尊重孩子的选择,学会与孩子商量,听听孩子的建议。
4.“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没有力度的话不要说,别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停止空洞的说教。尊重是最好的办法,批评孩子时,注意不要伤着孩子,宽容孩子的“不务正业”,不要强迫孩子做他暂时不喜欢的事。
5.“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物质奖励刺激孩子学习不好,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别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6.“你可真行,竟做出这种事!”只当“参谋”,不当“司令”,“早恋”不是洪水猛兽,“贼”的帽子扣不得,接纳孩子的缺点,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不要怕孩子吵架。
7.“你又做错了,真笨!”允许孩子犯“错”,失败后孩子更需要肯定,你在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拯救一个人的灵魂比制裁肉体更有效,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告诉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8.“一看你就没多大的出息,将来就捡破烂吧!”摆正期望的天平,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做一位自信的父母,孩子需要赏识,渴望被肯定,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去锻炼,驱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阴影。
9.“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教育孩子不应统一模式,要因材施教,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不可随意涂抹,别让孩子患上“习得性无助”,告诉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关键在哪,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赛,让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长。
10.“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了精神。”探索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学习上,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让孩子适当地玩一玩电子游戏,不可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力,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最伤孩子心的十个字提醒父母要手下留情,不要用言语伤害孩子的心,毁了孩子的未来。同时,告诉父母应该对孩子说什么,应该如何以积极、正面、健康、光明的视角看待孩子,肯定孩子,赞美孩子,激励孩子。傻瓜,没用的东西。告诉孩子:你不傻。谁给你的孩子贴上了白痴的标签?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变成“白痴”,那就好好欣赏孩子平时竖起的大拇指。一句简单的话就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闭嘴你为什么不听话,听话的孩子好不好,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与孩子争辩的权利,培养独立的孩子学会和孩子说话。孩子跟父母顶嘴,沉默会更有力,我不能说不。不要打因为我是你爸爸的威风。害怕一个字”的后果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选择有令人信服的尊重。学会和孩子讨论,倾听孩子的建议。我不再在乎你了,随你便。如果你没有实力,就不要说不要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停止空洞的说教尊重是批评孩子的最好方式,注意不要伤害孩子对什么都不做对的宽容。不要强迫孩子做一些他暂时不喜欢的事情。你得100分,我给你买,物质奖励刺激孩子的学习。你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跳起来,感受如何最有效地帮助孩子。让孩子知道。只有作为参谋,不当指挥官和早恋,才不是禽兽和盗贼的帽子。你不能接受孩子的缺点。想想孩子为什么要这样,不要怕孩子吵架
你又错了真笨,在允许孩子犯错误之后,孩子需要确定你在给孩子发送什么样的信息。拯救一个人的灵魂比制裁身体更有效。教育孩子是疏而不堵,每天告诉孩子做一件事。你第一眼看上去不会有太大的出息,所以以后一定会砸烂它!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不能做一个自信的父母,孩子需要欣赏,你渴望一定要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赶走孩子心中自卑的阴影。都一样。孩子,你为什么不如别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48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如何科学地走进采花大盗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