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每十位男性就有一位可能患有抑郁;而女性则每五位就有一位患有抑郁。根据WHO研究报告和中国卫生部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已超过2600万人。接踵而至的名人自杀等事件的发生,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抑郁并不可怕,但抑郁症就要高度重视,因为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为了减少悲剧的发生,只有及早治疗,积极干预,才能让抑郁症患者回归社会。
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心理咨询专家分析,
一、引起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家庭成员患抑郁症的几率较高,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升高。其中双相抑郁症的遗传性更高些。
2、生物化学因素:抑郁症患者脑内有多种神经生物细胞出现了紊乱;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模式与正常人截然不同。另外,特定的药物能导致或加重抑郁症,有些激素具有改变情绪的作用。
3、心理应激和药物反应:严重的丧失、失恋、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都会诱发抑郁症。有时抑郁症的发生与躯体疾病有关,一些严重的躯体疾病,如脑中风,心脏病发作,激素紊乱等常常引发抑郁症,并使原来的疾病加重。另外,抑郁症患者中有1/3的人有药物滥用的问题。
4、性格因素:某些性格特征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症,如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影响很大。
5、药物因素:对一些人而言,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一些高血压药、治疗关节炎或帕金森症的药)会造成忧郁症状。
6、疾病:罹患慢性疾病如癌症与阿兹海默症的病人,得忧郁症的几率较高。甲状腺机能亢进,即使是轻微的情况,也会患上忧郁症。忧郁症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前兆,如胰脏癌、脑瘤、帕金森症、阿兹海默症等。
7、个性:自卑、自责、悲观等,都较易患上忧郁症。
8、抽烟、酗酒与滥用药物:过去,研究人员认为忧郁症患者借助酒精、尼古丁与药物来舒缓忧郁症情绪。但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这些东西实际上会引发忧郁症及焦虑症。
9、缺乏运动:研究表明,缺乏运动会导致抑郁症。从事体育运动可以消除抑郁症。
10、饮食:缺乏叶酸与维生素B12可能引起忧郁症状。
二、主要三大临床主症
1、情绪低落
2、思维联想缓慢
3、精力下降,动作减少,行动缓慢
三、抑郁症的性格特质
1、喜欢安静,有节制,不爱开玩笑,不喜欢抛头露面
2、有悲观倾向,容易想到事件的不利一面。
3、不总是悲伤,但容易引起悲伤或者多愁善感。
4、缺乏自信,缺乏活力或者主动性,不愿意主动承担任务。
5、小心眼多,爱挑剔,对不满意和失败耿耿于怀。
6、做人诚实,做事尽心尽责,严以律己
7、喜欢沉思,也容易担心。
有上述7项中的5项或者以上者符合抑郁症。
四、抑郁症的治疗
及早明确,中西结合,积极治疗。
此外,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病”还需心理医:
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1、不要给自己制定一些很难达到的目标。
2、化繁为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尝试多和人交往,不独来独往。
4、多参加社会活动,体育锻炼。
5、不要急躁,给自己给医师时间。
6、不要做重大决定。
7、耐心记录自己的感受,认识它并尝试改变摆脱这些感受。
如何摆脱抑郁症?
1、克服惰性
2、学会利他
3、参加让自己高兴的活动
4、经常锻炼
5、阳光和绿色
学会锻炼情绪
1、宽广的胸怀,豁达向上的人生观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多读书,多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修养,完善人格,美化情操
4、针对性的心理训练
一句话:不但有强壮的身体,还要有强壮的心理。
抑郁症是一种非常普遍,同时又危害严重的心理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过往的统计,全球约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其中美国的发病率为4.5%,中国的发病率为3%。
很多人会轻率地把抑郁症当做一场心灵感冒,认为它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过一段时间就会自愈,但抑郁症会让人变得格外脆弱。如果长期处理不当,或者完全忽视它,会对人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说自杀或者演变成精神分裂症。
很多人并不知道,或者不确定自己得了抑郁症,导致他们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去应对,没有得到及时的、充分的治疗,从而导致病情持续甚至恶化,陷入绝望之中。
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成员、临床心理治疗师李·科尔曼博士在这本《战胜抑郁症:写给抑郁症人士及其家人的自救指南》中,结合大量的抑郁症案例,给出了抑郁症患者通常都会有的几种症状。
01、情绪经常低落,时常会冒出一种沉重的空虚感和强烈的悲伤感
如果一个人患上了抑郁症,他的情绪往往会非常敏感、易变,外界的一点点芝麻大的小事,都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心情。
他好像没有任何的防御能力,特别脆弱,感觉随时都可能陷入到绝望和悲伤之中。
有时候明明做着很愉快的事情或者跟一帮很开心的朋友在一起,但不知道怎么的,又忽然变得忧伤起来。
好像自己所获得的幸福、开心、快乐等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只是昙花一现。经常抑郁的人,很难全身心地沉浸在真正的喜悦中,觉得这些东西随时都可能会失去。
精神科医生安东尼·斯托尔在《丘吉尔的黑狗》这本书中对抑郁症有一段精辟的描述:“跟正常人不同,抑郁症患者脆弱的多。只要外在世界有一件事情出了问题,他们就可能掉入失望的深渊。这时候即使有人安慰,对他们来说,可能也于事无补。一旦陷入抑郁,绝望、排斥、失落,都有可能抠动扳机,激发一波万念俱灰的反应。”
有些人会把抑郁症当做悲伤的代名词,但抑郁症和悲伤不能完全划等号。
由抑郁症所引发的悲伤情绪往往更加强烈,涉及的方面更广泛,而且持续的时间更长。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曾指出悲伤和抑郁症的区别,他说“当一个人沉溺于悲伤时,会觉得这个世界是空虚的;而当一个人抑郁的时候,他会感觉到自己是空虚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常人感到悲伤是由于外界的事件所引发的,比如说生病或者深爱的人去世。
而抑郁症患者主要是因为感觉到自己非常糟糕,由内心强烈的无能感或无力感,所引起的抑郁或者悲伤的情绪。
02、丧失兴趣,失去活力和热情
假设一个人的能量值,满分是10级。
当一个人患上抑郁症,那么他的能量值可能从原来的7-8级,降到3~4级。
原本喜欢的事情,他可能会觉得索然无味。对工作、人际关系、所参与的活动,可能都不会像以前那样积极主动,反而会变得有些逃避,想要把自己缩回到一个人的世界里。
03、浑身没劲,总是感到很疲惫
患上抑郁症之后,一个人的脑海里总是会有很多“扭曲”的、消极的、负面的思想。
他每天都要跟这些思想进行斗争,这个“举动”如此“隐蔽”,其他人根本看不见。
正因为看不见这背后的痛苦和挣扎,所以很多人对抑郁症患者有很多偏见,觉得他们特“矫情”,太“玻璃心”。
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得病了,外人是看不出来的。因为他们在外人面前表现的仍然和以往一样,但其实他们已经消耗了巨大的能量去跟自己的精神斗争,这导致他们经常感到很累、很疲倦。
想一想,你是否平常有失眠的问题,觉得入睡很困难,每天睡觉之前,脑海里的杂念层出不穷。
一个人想的太多,就很难安心入睡。睡眠质量不佳,起床就很困难,这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从生理上和精神上让一个人倍感疲惫。
04、脑子转的很慢,思维迟钝
很显然,当一个人感到很疲惫的时候,他的思考效率会大大降低,神经反应速度也普遍会变慢。
很多抑郁症患者在做决定的时候,会出现选择困难症,他们做决定优柔寡断,不知道选哪一个才是对的。
像今天吃什么,明天穿什么这样简单的决定,都可能会变成一项沉重的任务。
在小事、大事上都很难做决定,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内心里好像有一股焦灼的火焰在燃烧自己。
05、很容易自责、内疚,并经常贬低、批评自己
想要知道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很大的一个评判标准就是,自己对自己如何评价,自我形象是合理的、健康的,还是负面的、糟糕的。
患上抑郁症的人,习惯于把自己看的一无是处,常以一种近乎完美主义者的态度,来不断对自己的缺点进行抨击。
比如像丘吉尔这样伟大的人物,一生的丰功伟业众多,但他却常年受到抑郁症的折磨,以至于晚年他对妹妹黛安娜说:“我的成就极多,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如果一个人彻底相信,他自己是非常糟糕的,那么他就会从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寻找所有印证自己想法的证据,而自动忽略那些与此相反的线索。
06、喜欢一个人呆着,远离人群
有些人是真正地喜欢和享受独处,独处能够带给他们更多的能量。
而有些人只是因为有社交恐惧症,害怕跟他人打交道,害怕接不上话,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为了逃避这些尴尬的局面,他们选择一个人呆着。
抑郁症患者属于后者。他们可能会突然或者渐渐不再跟以前的朋友联系,把自己逼到一个黑暗的角落里,独自痛苦,独自疗伤。
他们害怕失控,害怕自己不自觉地说出一些极具负能量的话,或者产生一些攻击性的行为,而把朋友或者家人拖下水,给他们留下一个非常糟糕的印象。
但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患上了抑郁症,他越远离人群,他就越可能一个人胡思乱想,而这只会让病情加重。
07、会时不时地冒出自杀或者死亡的想法
如果一个人的抑郁症很严重,长期饱受内疚感、自我憎恨感、绝望感和毫无价值感的折磨,那么他可能会产生自杀的想法,因为精神折磨太痛苦,所以他需要找到一个出口,来获得真正的解脱。
有人说,抑郁症是好人才会得的病,所以大部分抑郁症患者一般会选择攻击自己,而不是攻击他人。
一般来讲,如果一个人连续几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出现了4~5个以上的症状,那么他就要对此重视起来,考虑自己是否患上了抑郁症。
最好是到正规的医院或者心理诊所去进行严格的诊断。一旦确诊自己得了抑郁症,就要及时治疗,以防止病情继续恶化。
关于抑郁症,有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
好消息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
坏消息是,抑郁症是一个复发率很高的疾病,这就意味着治疗抑郁症,很难在短期内“斩草除根”,抑郁症患者需要足够的毅力和耐心去打好这场精神上的持久战。
心理咨询师考试栏目为你提供?2017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题解析:抑郁性神经症?,大家抓紧时间复习,好好备考,希望此文对你有所帮助。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18岁,高二学生,肤色白净、体态正常,家中独女,父母为私营企业主,父母均为初中文化,家庭基本和睦。
求助者主诉:马上又要考试了,不想读书,又怕父母失望;不想看书,也没什么精神,干什么都没有兴趣,觉得自己没用。早上醒来时最难受,晚上好一点。总觉得压力很大,晚上睡不着,早晨很早就醒了,吃东西也没什么胃口。
求助者自述:从小随父母生活,因其父母深感文化水平低,在社会上做事十分艰难,故对她管教很严,对其学习成绩的要求甚高。因经济条件较好,物质生活十分优越。求助者从小表现温顺乖巧,比较胆小,已经习惯按照父母指定的轨道来生活,很少自己拿主意。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数学考试不足90分,被父母责骂并撕毁了试卷。
进入初中以后,求助者开始了寄宿。刚开始生活极不适应,时常哭泣,但不敢向父母提起,害怕受到责备,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慢慢好转。父母每逢周末来看望她,总是提着大包、小包的零食,但是除了学习,很少提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并且时常打电话给各位课任老师,问其学习方面的情况。
初一学习成绩还不错,初二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前一天晚上因受凉而感冒,第二天拖着乏力的身躯来到考场,在考场上脑子很乱,原来很熟练的知识也想不起来,当时心慌意乱,浑身是汗,勉强交了卷,结果可想而知。事后父母知道她生病,也没怎么说她,但从此以后,只要听老师说明天要考试,她就觉得心慌、焦急,到了晚上很难入睡,情况越来越差,成绩不断下降,也因此不愿与同学交往,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初中毕业后勉强进入当地一所重点高中(成绩比录取分数线差不多低20分,父母出了好几万块的赞助费),由于这一点,觉得很自卑,不愿与同学交往,没有什么朋友。她更觉得对不起父母,暗暗下决心调整自己,刻苦学习,坚持了一段时间,但由于重点学校高手云集,加之基础不扎实,她的成绩一直上不去,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其他的事也提不起精神,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的心情日益加重,经常思考?考不好怎么办之类的问题。近来情况越来越严重,离期中考试还有一个月,她就非常紧张,晚上要到12点以后才能勉强入睡,早晨3、4点钟就醒了,觉得很痛苦。
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咨询师观察:内向,忧郁,无精打采,交谈过程中时常哭泣,手在不停地绞动。
父母主诉:在老师的建议下陪同女儿前来咨询,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古怪,在学校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回到家中,跟我们也没有什么话说,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不断下降,不能问她学习的情况,一问就哭。
心理测验结果:
1.EPQ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 40分;P:57分;N: 65分。
2.SAS测验结果:总分60
3.SDS测验结果:总分75
4.SCL - 90:焦虑:2.8、抑郁:3.5、敌对:1.8、恐怖:2.2、偏执:1.6、躯体化:2.2、人际敏感:
2.1、精神病性:1.4
经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求助者已摆脱了情绪低落,能够以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请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10分)
答: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焦虑、恐惧、晚上要到12点以后才能勉强入睡,早晨3、4点钟就醒了。吃东西没有胃口。兴趣减退,自我评价低。昼重夜轻。
2.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20分)
答:(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心理异常、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
(2)诊断依据如下:
①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是一致的,求助者的个性是相对稳定的。求助者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排除精神病的可能。
②求助者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已经泛化,精神痛苦无法自行摆脱,社会功能受损较严重,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严重程度、精神痛苦程度以及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的得分应为7分。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与现实的处境无关,没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因此,属于心理冲突的变形。因此,求助者属于神经症。
③求助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自我评价低、失眠早醒、昼重夜轻。符合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
④求助者的SAS结果显示:求助者有中度焦虑,SDS结果显示:求助者有重度的抑郁。SCL - 90结果显示: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抑郁,同时伴有焦虑、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心理测验结果支持求助者属于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
3.对该求助者需做哪些鉴别诊断?(15分)
答:对该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包括:与精神病相鉴别、与双相情感障碍相鉴别、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1)与精神病相鉴别: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良好的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障碍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双相情感障碍相鉴别:双相情感障碍即躁郁症,其特点是躁狂状态与抑郁状态交替出现。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期间,其症状与抑郁性神经症相同。本案例求助者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没有明显的躁狂发作,因此,可以排除双相情感障碍。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焦虑性神经症的焦虑为原发症状,本案例中,求助者虽出现了一定的焦虑症状,但是焦虑是抑郁的继发症状,其主导症状为抑郁。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的失眠早醒、昼重夜轻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4.本案例还需了解求助者的哪些情况?(10分)
答:本案例还需了解的求助者的情况如下:
(1)该求助者的恋爱情况;
(2)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该求助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
(4)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
(5)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
(6)该求助者的生活状况;
(7)该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情况;
(8)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
(9)该求助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
(10)该求助者目前的身体状况;
(11)该求助者有无重大疾病史;
(12)该求助者有无家族病史。
5.在咨询过程,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因素有哪些?(10分)
答:在咨询过程中,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随意地交谈
咨询时的倾向性很可能给求助者形成暗示,造成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和环境判断的失真,这对所获资料的可靠性有重大影响。
(2)收集资料者与进行决策者的相互关系
同一个咨询机构中,收集资料者如果也是后来的决策者,那么,咨询师的早期印象可能影响最终诊断和咨询决策。可是,如果一个人收集资料,另一个人去做决策,又往往发生对资料的理解错误,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两者结合起来。
(3)求助者的阻抗和自我保护倾向
资料的收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求助者都是有个性特点的人,要求他们提供自己的生活情境、生活历史和坦率说明自己的感情,经常会出现阻抗或言不由衷的情况。面对一位陌生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坦白地暴露自己,那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咨询时必须考虑求助者的这种处境,要根据情况,灵活地做出交谈计划,以决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了解求助者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是适宜的,什么时候这样做是有害的。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资料收集工作十有八九要失败。
(4)早期印象的影响
对初期印象和后来新资料之间的矛盾,假若处理不当,会影响诊断与咨询。在会见求助者时,最初印象的形成是相当快速的,密尔在1960年曾做过这样的研究,他让临床心理学家在每次会见和治疗后,尽4陕地给求助者一个评定,以确定心理学家对求助者的印象。这一研究发现,第三次会见时便形成了很牢固的印象,第一次见面时的初始印象和第三次以后说出的印象相关甚高,非常接近;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早期的印象,特别是不好的印象是很难改变的。这种早期印象的形成,受咨询师主观态度的影响很大,所以,如果更符合客观实际的新资料与早期印象冲突时,咨询师必须尊重资料,不可固守自己的印象。咨询师应随时准备依据事实资料修正和调整自己的看法。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抑郁情绪为突出症状的一种心理疾病。抑郁以忧郁和厌世心理特点表现突出,病人有凄凉感,常唉声叹气,对人对事物失去兴趣,常头痛,心烦,多恐慌梦,乏力,腹泻等,此病症严重时,人会感到强烈厌世,甚至有自杀念头。抑郁症是荆州市心理学会心理咨询部接待的心理疾病人中病种最多的一种,例如,该咨询部曾接待了本市一位高级编辑,他陷入一种苦闷中而难以自拔,即时以创作来宣泄这种苦闷,也无济于事。他完全否定过去的工作成绩,认为那都不值得什么,对什么事都无兴趣。有时烦躁时与同事们发生争执,但事后又懊恼不已,陷入自责之中。整日无精打彩,没心思工作,但在家呆着也无聊,失眠,梦多,醒来浑身感到无力。知道自己有病,并怀疑自己病能否看好,悲观失望极了。
导致抑郁症发生的病因,一般以明显的精神创伤为诱因,如生活中的不幸遭遇、事业上的挫折、不受重用、人际关系不和等。抑郁症也与人的性格有密切联系,此病人的性格特征一般为内向、孤僻,多愁善感和依赖性强等。抑郁症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它会彻底改变人对世界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甚至会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有学者研究认为,自杀身亡的前苏联著名小说家法捷耶夫、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和台湾女作家三毛等人,身前都患有抑郁症。因此,对抑郁症病人及时治疗是很重要的,其治疗方法以心理治疗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对由于家庭和工作问题造成人患抑郁症的,应进行社会治疗,即以心理医生为主,在病人亲友和单位领导配合下,开导病人,各方面关心病人,改变病人工作环境,让病人的领导和同事等人改变对病人的错误看法,树立病人的生活信心,这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疗效。
失眠症(insomnia)是指睡眠困难,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也是临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即不能入睡、睡不稳和睡醒后不能恢复精神。失眠症的病因多种多样,可由精神心理和躯体疾病所引起,包括精神障碍、呼吸障碍、饮酒、吸毒、睡眠中的肌阵挛或不宁腿综合征等。可表现为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及/或晨醒过早入睡困难或起始性失眠(initial insomnia)常伴有焦虑、恐惧或抑郁等情绪障碍。早醒虽是老年人常见的现象,但有时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要注意观察了解患者的焦虑、自责和自我惩罚观念往往在晨间加重。
失眠症的诊断:失眠可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1)原发性系与心理因素或躯体疾病无明显直接关系的长期失眠;(2)继发性是由疼痛、焦虑或抑郁所引起的失眠。
新近发生的失眠常由当时的各种焦虑所致,如夫妻争吵、人事关系、工作问题、性矛盾冲突的内疚、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担忧等。如无这些心理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就应考虑躯体疾病的原因。简单的对症措施而不能见效的失眠,往往由于严重的情绪障碍,尤其是抑郁症所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45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带你认识: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