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大学生患抑郁症,需正视而非标签化(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的大学生)

妙手生春 2023-07-04 21:42:08

有媒体近日调查发现,在北京一所著名重点大学有40人被确诊为抑郁症,约占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访问量的两成。智识高、求胜心强的大学生,已然成为抑郁症高发人群。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大学生和抑郁症在概念上并无关联,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即使在重点大学、名牌大学里,依然有不少大学生承受着抑郁症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走出标签化误区,正视“大学生抑郁症”,显得尤为重要。

抑郁症并不遥远,笔者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曾接触过几位罹患抑郁症的大学生。这些中小学时期的“尖子生”,进入重点大学后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他们渴望“争上游”,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如别人”的挫败感和失落感。如果他们不能进行自我调适,不能实现与自我的和解、同他人的交流、对社会的融入,就可能导致精神世界里的“变形记”。

和一些名人一样,大多数大学生抑郁症患者都有过“人前坚强,人后沮丧”的挣扎。他们大多擅长印象管理,在台前是阳光的正常人,在幕后却独自承受抑郁症带来的煎熬。走出抑郁症的阴影,不仅要靠大学生的“自我救赎”,也离不开外部支持。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公众对抑郁症的基本知识和诊疗不甚了了,多数人对抑郁症一知半解,而一些蜻蜓点水、断章取义的“浅阅读”,导致抑郁症被标签化、污名化。大学校园里患抑郁症的学生人数在增加,有些大学生以及他们父母却往往存在“病耻感”,刻意避免与老师、同学交流,甚至不愿意求医问药。

长期以来,过于重视物质生活和知识学习,却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让一些大学生的压力和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疏解。面对“大学生抑郁症”,有些父母难以接受,他们非但没有给子女提供应有的陪伴、慰藉与帮助,反而指责批评子女“想不开”“意志力不够坚强”,甚至打骂孩子,这样的态度让大学生在抑郁症的泥沼里越陷越深。就此而言,摘掉“有色眼镜”,正视抑郁症,是治疗抑郁症关键的第一步。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在他看来,医学的最大价值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安慰和帮助病患。寻求专业机构的心理辅导和医疗服务也好,家人朋友给予陪伴和守护也罢,在对抗抑郁症的道路上,患者不能“一个人去战斗”,而是需要更多爱与关怀。

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的大学生

我今年30岁。我曾是个很忧郁的人,而且极怕与人交往,见到人不会说话,也不敢看别人的眼睛(这在心理学上可能称之为“社交恐惧症”)。这使我在中学,大学期间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常常一个人独来独往;毕业工作后,在公司也没什么朋友,许多员工喜欢的公司聚餐,旅游,对我来说,却是一种煎熬,一种令我避之不及的事情。也因为不会与人沟通,工作中常常觉得很辛苦很压抑,有一种四处碰壁的感觉。因此,我是辞了一家又一家,没有一家能做长久的。那种痛苦,没有经历过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的。我多次情绪低落到,想自杀,但幸好,我听说,在宗教中,说自杀是要下地狱的。就因为这个信念,使我守住了底线,再怎么痛苦,都没走出那一步。

期间,我试过种种的方法,希望解除我的痛苦:看社交的书(比如卡耐基的书,还有象《心灵鸡汤》等等),看心理医生,学气功,但这些基本没什么效果。应该说,卡耐基的书是不错的了,但在我的顽症面前显得根本无能为力。可是,我却记住了书中的一句话,大意是,当你尝试去帮助别人时,你会惭惭忘记甚至治愈你的痛苦。就因为相信这句话,我试着去做点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捐钱给灾区,做义工等。当时,我是很积极的,有时是冒着中午的烈日去孤儿院。因为,我的痛苦让我觉得,只要能治愈,我什么都愿意做。我希望通过做这些事情忘掉自己的痛苦,使自己变得快乐些。事实是,这些善事有时会暂时使我的心情好了一点点,但实在说,没有治愈我的忧郁和社交恐惧,长时间下来,我对自己的症状有点绝望了,但我还是一边痛苦一边继续做着。功不唐捐,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在2006年底有了转机。

我那时身体不太好,每天坐在办公室里,也没干什么事,但一会儿就觉得人非常疲倦。我每天回到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身心疲惫”。有一天,我听说 ,多吃香蕉可以令人精神愉快,吃素食可以令人身体好精神好。于是,我当即就决定开始吃素食了。我那时是很乖的,不管什么方法,只要说能够解决我的问题,我就照做。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精神确实是好了不少,不容易疲惫了。后来。为了“积福”,我又做过其他一些善事。转眼到了2007年5,6月间,我为了实现自己的某个愿望,又投机取巧地在网上捐钱做善事。这时,我在网上发现了“放生三年了”这篇文章。里面的内容吸引了我。然后,我用“放生”在网上搜索,看到了更多文章,纷纷说他们放生后的身心,环境的变化。我敏感地感觉到,我生命的转机来了。

于是,我决定开始放生。下班后,我去市场买了青蛙,在雨中为它们念了佛号(这是网上的文章教的),然后放到动物园里。这是我的第一次放生。那天晚上,我的心情前所未有的好。于是,我决定,以后要一直放,一直放。然后,我几乎每周末,都和另一位朋友提着水桶去放生,我们多数是放泥鳅,塘虱,生鱼和鲫鱼(其实,我想放更多种类的,但苦于对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太了解,不敢随便往江里放)。我们象打游击一样,有时在这里放,有时在那里放;有时在这档买,有时在那档买。因为,我们不想被人发现,以免这边放完,那边别人就来捕捞。我们的放生工具也有了改进,第一次用塑料袋,发现一漏水根本没办法,很被动;后来就改用小水桶,桶盖上打N个孔给动物透气;再后来,一次水退潮,发现,原来平时江边的水并非很深的,浅浅的水下就有很多石头.这样把鱼倒下去,也不知鱼会不会受伤,于是,我们又改进了一下,在桶上方和下方分别绑上一条绳子,提着上方的绳子,象打水一样把桶放下江去,桶下降到接近江面时,把下方的绳子一提,水桶就倒过来,鱼儿就掉下去了).有时,我上班心情不好,下班后,我就自己一个人去放,放完回来,心情也变好了。一般人,心情不好会选择去旅游,我心情不好就去放生。

放生的效果真是不可思议。大约四个月后,我突然发现,我的忧郁不知跑哪去了,我经常可以发自内心开心地笑了。而且,也不怕人了。虽然,我还是不擅长与人交际,但“不擅长”与“害怕”,已经是天渊之别了!!!

我同时发现,工作也顺手了不少。另外,人缘也慢慢变好了,一些以前不太找我玩的朋友,也开始来约我了。(不过,这时,我反而不太想出席了,因为,一去就要花钱。我尝到了甜头,更愿意把钱省下来放生。)以前,我看到别人周末就会和一班朋友去玩,而自己总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非常苦恼,现在却没有这种感觉了。

现在,我放生很坚定,每周都去。而吃素,也是我要坚持一辈子的事情。

至于吃素,放生为何会有这样神奇的效果,我不太会说(我只会说,至少是,你给其他生命快乐和新生的机会,作为反作用力,你自己也得到快乐和新生),反正就是有。如果各位朋友有兴趣,可以上网搜索一下“放生的功德”,历代大师的话会更令您信服。

我在此可以告诉大家,上面的话,句句是真,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我在这里写出来,就是希望,我能够走出忧郁,大家也能够走出忧郁。如果您不信,就把它当故事看一看;但如果您试过种种的方法,还是解决不了您的问题(就象我以前一样),不妨也可以试一试。吃素,放生,坚持上一年半载,您回头看看,您是不是有了变化?

如果有十个朋友看这篇文章,其中有一个人去实践,并得到利益,那我就没有白费功夫了。谢谢大家!此方法也适用于焦虑症,强迫症。
转载,可是这是事实。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顺利。
如果亲人得了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你可以替他放生,然后把放生的功德回向《送给》给他的冤亲债主,效果非凡。

青少年抑郁的病因里,永远有中式家长不可撼动的位置,所有人都知道,只有他们本人不知道。

青少年抑郁的病因里,永远有中式家长不可撼动的位置,所有人都知道,只有他们本人不知道。
1.
前不久,一篇《一个高考状元的抗抑郁史》在网络上疯传。
这位作者是一位北大的学生——游安。
和众多面临高考的学子一样,游安考上北大之前,经历了一段压力非常大的时期。
游安有一位非常严厉的母亲,对她的要求可以说是苛刻。
考了年级十八名,就被要求假期每天六点起床学习。
不接受游安的任何失败,不允许游安参加除了学习以外的任何活动,打压和否定也是家常便饭。
在这样的高压下,她终于考进了北大。
作为当年文科的高考状元,她本以为自己的人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却不知在踏进校门的那一刻,她的世界观也在一点点的崩塌。
身边的同学,每个人都读过很多书,参加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她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她们的高中生活有趣而充实,而自己的记忆里,除了读书的苦以外,再没有可以和其他人交流的谈资。
她一下陷入了迷茫。
她不知道自己以往努力的意义是什么。
她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以后要从事什么职业,甚至在填志愿选专业的时候,也是按照妈妈的意愿选的金融,哪怕自己并不喜欢。
这好像是在完成一件任务一般,任务完成后,继续怎么走,却没人教给她。
在身边众多优秀的同学的对比下,自己的不安和局促慢慢的被放大,这个原本顶着高考状元光环的高材生,逐渐变的自卑和渺小。
在大三那一年,她在崩溃的边缘选择了心理咨询,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了抑郁症。
在普通人眼中,北大的高材生、高考状元,哪一个标签都足以引人羡慕和惊叹。
也正是如此,很多人更加不理解为什么这样的人身上,会患上抑郁症。
其实这只是中国千万学子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那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任何问题都不会称之为问题,相反,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差,那么没有问题,家长也会给孩子制造问题。
在这样畸形的观念下,学习成绩成为了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但是很少有父母去关注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
他们更愿意将孩子的抑郁归咎为矫情、脆弱、没事找事。
2.
接触过很多青春期的孩子。
他们有的因为同学们的嘲笑而情绪低落、拒绝上学;
有的因为觉得上学没意思,整日与游戏为伴;
抽烟、喝酒、打架、离家出走。
抑郁、网瘾、厌学已经成为青少年目前最突出的情绪行为问题表现。
但是很多家长仍没有意识到:抑郁离我们真的并不遥远。
根据2018年的《中国心理咨询行业报告》,中国抑郁症患者已接近8000万人,其中青少年群体高达30%-40%,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
这些已经有症状显现的孩子被父母忽视,认为孩子矫情。
朋友沐沐,就是一位这样的妈妈。
沐沐的孩子13岁,刚上初一。
孩子从小品学兼优,但是因为一次考试失利,遭到了父母和老师的严厉批评后,她对于学习便不那么上心了。
父母骂过、苦口婆心的跟孩子讲过道理,但是孩子仍然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上课睡觉、回家玩游戏、把自己锁在屋里、不愿意跟别人交流。
沐沐仍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生病了。
她仍然期望,孩子只是一时糊涂,第二天醒来就可以变回曾经那个别人眼中的好孩子。
直到有一次,当沐沐哭诉着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时,孩子仍然不为所动,甚至扬言说:如果再逼我,我就从窗户跳下去。
沐沐走投无路,想着求助心理咨询师,但是全程她在乎的只有一件事:
孩子什么时候才能改掉现在厌学的这些坏毛病啊?
她什么时候才能跟以前一样听话啊?
孩子想死的心都有,父母还在不停地纠结孩子不愿意上学、不爱学习怎么办?
试想,有这样把孩子的成绩看得比孩子的命都重要的父母,孩子如何能对生活和学习保有热情?
之前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学霸英子患上了抑郁症。
她整晚整晚的睡不好觉,每一分每一秒都感觉自己的精力被消耗。
她想跟妈妈去沟通、渴望得到理解。
但是妈妈看不到,甚至仍然会要求英子放弃自己向往的大学。
英子不堪重负,企图通过跳海来逃离这段令人窒息的关系。
或许对于大部分患有抑郁症的人,有了抑郁症却没有得到亲密家人的信任与理解,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还好,英子是幸运的。
她的父母愿意为之而改变,身边也一直有朋友的陪伴,她最终战胜了抑郁。
相关的调查显示:
抑郁症其实是治愈率最高的心理疾病之一,但是每次走进大众视野的时候,却总是以自杀的面孔见人。
对于身边患有抑郁症的家人、朋友来说,唯有正确认识抑郁、积极帮助患者去对抗这份抑郁情绪,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学生抑郁症呢?

前两天,女儿告诉我,她们班一位成绩优异的的同学办了休学。

女儿正读高三,她的同学为什么会休学呢?原来,她患了严重的失眠,经常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最近,头痛,呕吐,心脏难受,妈妈带她去医院一检查,原来她得了轻度抑郁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共有约3.5亿名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已经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在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学生群体更是呈高发态势。

最近,高校中频频发生的自杀 、伤人事件多数为大学生的抑郁症导致,悲剧的不断发生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抑郁症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而且对学生的躯体、思维和行为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很多抑郁的大学生都会有明显的胸闷、胃肠不适、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最明显的就是越抑郁越容易失眠,而越失眠越会加重抑郁。

抑郁症患者承受着巨大的情感痛苦,严重时甚至导致自杀 。

虽然治疗对改善大学生抑郁症有十分明显的效果,但最根本的措施是预防,防止大学生由精神焦躁、紧张转为持续的抑郁症状,也防止抑郁症的复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大学生抑郁症呢?

 1、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在新生入校时就开展普遍性的心理调查,建立新生的心理档案。

3、要建立和学生家长的沟通机制, 特别是对于抑郁症严重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电话沟通, 使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心理健康状况。

4、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及早介入是为了及早治疗,而非要给患病的学生贴上“标签”。

5、对于面临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指导和帮助,而不是劝退或歧视。

6、家长要主动接纳,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必要时及时就医,而不是呵斥孩子。

7、强化心理热线服务。要求将心理援助热线建设成为公众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求助、疏导、危机干预、转介的便捷平台。

8、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指导学生科学认识抑郁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44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