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美乐团主唱自杀,,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妙手生春 2023-07-04 21:16:04

近日,一则消息让人震惊。年仅38岁的美国某乐团主唱于其演唱会的前两日在家自杀身亡。这一消息让人们再次想到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近30年来,自杀事件屡见不鲜,一大批明星,如:歌手张国荣、演员贾宏声以及演员陈琳等,都因心理问题选择自杀。那么我们要如何排解心理压力呢?专家给了我们几点建议。

一吐为快,不要挑剔

一旦你正在为某事烦恼,难以自拔,总闷在心里是极不好的。若想你的心情会渐渐平静下来,可以把你的苦恼讲给头脑冷静、可信的人听。当困扰说出之后,心情便不会那样苦闷,心态也会好很多。此外,对生活和他人都不要期望过高,而应多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和他人身上的优点,心理就平衡了。

暂时回避,平息怒火

遇到使你伤脑筋的事情时,可以更换一下环境,待头脑清醒一些之后,在回头解决难题,往往要好很多。另外,遇事应控制发火,待怒气平息之后再动作,有助于你更加理智而有把握地处理问题。

帮人做事,参与娱乐

帮助别人做点什么事,其实远远好过为自己的事而烦恼,这样往往可减轻你的烦恼,给你增添快感,别人的一声谢谢,一个友善的眼神,都会瓦解你内心的烦恼。另外,多多参与娱乐项目也可排解压力。不要总是忙到不可开交,应该给自己留出一个娱乐时空,培养一种爱好,暂时忘掉工作,这样对你的身心保健会大有好处。

总而言之,保持心情舒畅,遇事莫要较真,有问题想办法解决,有困扰找人排解。掌握了这些办法后,我们就能远离心理问题。那么,就让我们都来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吧。

运动员也是人!从「体操天后」拜尔丝退赛,来看运动员的心理健康

2020 东京奥运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日前美国「体操天后」拜尔丝以心理健康因素,退出东奥多项体操赛事震撼各界!但运动员除了体能出类拔萃外,其实心理层面与常人无异。她的退赛也让大众更加关注运动员的心理健康。

美国体操选手「西蒙?拜尔斯」(Simone Biles)。Agência Brasil Fotografias, CC BY 2.0「体操不是一切,心理健康比运动更重要!」身为美国队夺金热门人选、手握奥运 4 金辉煌战绩的拜尔丝(Simone Biles)在赛后记者会上强调。最终,她以心理健康为由,退出东奥体操团体赛后,再度退出跳马等多项赛事。

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运动员」(Greatest of All Time, G.O.A.T.)的拜尔丝在奥运退出多项赛事, 许多媒体在第一时间纷纷赞赏她的决定。

拜尔丝和先前日本网球女将大坂直美(Naomi Osaka)的退赛,也都再次突显两大心理健康的趋势:Z世代比起其他世代,更能觉察自身的心理健康;以及,受到疫情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得更需要关注。

继大坂直美退赛后,Z世代运动员带头倡议心理健康 在拜尔丝退赛之前,世界排名第 2 的「网球天后」大坂直美,就因长期饱受忧郁症之苦,拒绝出席赛后记者会。最终,以保护心理健康为由,在 6 月宣布退出今年法国网球公开赛。

她也在《时代》周刊写下「不 OK 也没关系!」(‘It’s O.K. Not to Be O.K.’)的专栏文章,除了首次对外揭露从法网退赛后的心路历程外,也呼吁体坛需积极正视运动员的心理健康。

大阪直美(Naomi Osaka)在《时代》的专栏。截自《时代》不只拜尔丝、大坂直美积极为心理健康公开发声,过去游泳名将「飞鱼」菲尔普斯(Michael Phelps)、短跑运动员诺亚莱尔(Noah Lyle)等运动员,都曾公开自身患有忧郁症等经验。

高度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浪潮,也开始吹向各行各业。在去年对 1000 名美国成人所进行的调查,就发现有 80% 的员工考虑辞掉目前的职位,转而从事更注重员工心理健康的工作。考量自身心理健康的因素,也与正在欧美职场出现的大规模离职潮有关。

比起其他世代, Z世代 更有心理健康病识感心理学家麦克米伦(B. Ja Hibbs)就强调,在 1996 年后出生的Z世代,比前几代人,更愿意寻求心理健康的帮助,并揭露自身相关经历。而对心理健康议题积极关注和公开发声的新动力,可能是种世代转移。

Z世代的人更愿意接受心理资源帮助、也更愿意揭露自己的经历。envato elements Z世代比起其他世代更能「觉察」自身心理状态,主要和学校的心理卫生教育,以及当今对心理健康议题的讨论更开放有关而会开始如此「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一部分原因 也和新冠疫情有关。

毕竟在这段期间,我们多出许多时间和自己独处,也会开始重新审视、并评估现有的生活。也积极去思考未来要专注在哪些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而不只是取悦别人等。

虽有调查指出,Z世代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上个世代更差,但同时也指出Z世代是更善于意识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寻求相关帮助。在 2019 年的调查就发现,Z世代只有 45% 的人,表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相比之下,千禧一代(1980-1990 年代出生的人)则有 56%。

Z世代是更善于意识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寻求相关帮助。envato elements且在疫情之下,也重创年轻族群的就业机会。去年美国 CDC 的调查也有类似发现,在18 至 24 岁年轻族群中,有 62.9% 的人表示自己有焦虑或忧郁的症状,是所有年龄层中比例最高的;且在 该族群 有 25% 的人,表示自己曾在过去一个月内考虑过自杀。

值得庆幸的是,Z世代却比长辈们更可能寻求心理支持的相关资源。在 2019 年的调查就发现,在Z世代中,有 37% 的人表示自己曾接受过心理治疗,或寻求其他心理支持资源;而在千禧一代、X世代、战后婴儿潮的比例,寻求资源的比例分别为 35%、26%、22%。

疫情之下,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变得更需要关注 Z世代除了对心理健康有更多觉察外,运动员们更是独自承受各界、赞助商等的期待和关注,并且需要在赛事中拿出最完美的表现。 也因此 他们承受超乎常人想像的压力——尤其是菁英运动员。

过去国际奥委会的报告就指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运动员,曾在职涯中遭受心理健康危机,包括沮丧、忧郁、焦虑、饮食失调和倦怠等。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统计,有1/3的运动员曾遭受过沮丧、忧郁、饮食失调等心理危机。envato elements古特巴格(Vincent Gouttebarge)等人在 2019 年的荟萃分析研究也发现,有「33.6% 的菁英运动员」和「26.4% 的前运动员」都表示自己有焦虑和忧郁的症状。 另外 在近期研究中,发现相较于男性运动员(10.2%),女性运动员在焦虑或忧郁症上,有更高的患病率(约 26%)。

在疫情期间 ,要如何持续维持身心巅峰状态,并迎战推迟一年的东奥,成为运动员们最大的挑战。 这些 处于运动生涯巅峰的运动员,多半难拥有正常的社交生活,且在封城期间,运动员的训练方式、时间,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都受到冲击,这些也都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去年 10 月,史丹佛大学团队的研究就发现,有更多的职业运动员体验到焦虑/忧郁的症状,且比疫情之前更严重。在去年 3 月中到 8 月间,有 22.5% 的运动员至少有一周有一半的时间,感到沮丧和忧郁等,而疫情之前 这个比例 只有 3.9%。同样,也有 27.9% 的 运动员 表示自己在疫情期间,感受到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而疫情前只有约 4.7%。?

「 运动员能够优先考虑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不是不惜一切参加比赛。 」

拜尔丝、大坂直美等运动员的公开喊话和倡议,不仅能让大众理解他们正面对的心理健康挑战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工作,更能够试图消弭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希望 未来 不论是体坛、职场及整体社会, 都能逐渐 接受「不 OK 也没关系」!

不 OK 也 OK!envato elements参考文献

相关标签:Naomi Osaka Simone Biles Z世代 压力 大坂直美 奥运 心理健康 心理疾病 忧郁 拜尔斯 比赛 焦虑 退赛 运动 运动员 yahoo 纽虫 圆周率 雷达 康乃馨

如何预防大学生自杀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当今,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经济飞速发展,信息传播加快,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对大学生接触各种思想、价值观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因而使得精华与糟泊同在,先进也落后并存。所以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区分鉴别和吸收,整合到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当中。如果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树立正确的思想,那么不少大学生的心理就容易失去平衡,价值观就可能出现混乱,心理障碍也会增多,自杀率上升的趋势就难以避免。因此,我们要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丰富大学生课余的文化娱乐生活;大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培养大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形成浓厚的校园学术风气;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
(二)加强择业就业教育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由于扩招的影响,使得市场人才供大于求。由于传统观念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得到高薪的回报。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会使得大学生们处于急剧的冲突和焦虑之中,造成心理失衡。因而进行就业择业的指导与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降低大学生们的职业期望,使大学生们正确面对生活,正确对待社会,挑战自我,努力创业,帮助他们确定人生的发展方向,树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三)建立建全防范机制
高等学校要尽一切力量对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进行预防和干预,为他们的生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1. 建立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人群和自杀高危人群心理。
心理咨询可以持续、稳定地帮助大学生摆脱各种心理困挠,消除各种心理障碍,防止大学生用偏激极端的行为(如自杀)对待自己或他人。有条件的院校,可建立有专职心理医生坐诊的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昼夜派专人值班,并利用校园网建立心灵绿色通道。同时学校还要组织思政教师队伍、学生处、保卫处、辅导员、寝室长等学生干部担负起心灵卫士的责任,时刻关注自己身边的同学或学生。
要从入学的大一新生开始,开展心理调查,建立他们个人的心理及健康资料,要及时存档,严格保密,时刻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人群和高危自杀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并保持经常性的关系和帮助。
2.启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卫生意识
(1)在大学生中宣传普及各种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大学的心理卫生意识,是防止大学生自杀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实例分析和讨论;定开展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利用校园网开辟大学心理健康网页;带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时间组织有心理卫生知识的文艺汇演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等;帮助他了解和掌握一些青年期心理适应的技巧,如合理的渲泻、代偿移情、升华等,提高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2)普及有关大学生自杀前的各种表现特征,及时发现和处理。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大多数自杀者自杀前患有有明显的抑郁症。医学专家在伦敦抑郁症讨论会上指出,到2020年,世界范围内的抑郁症很可能成为除心脏病外最大一种疾病。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它尤如生理上得到感冒一样,是一种精神感冒,人们大可不必因此而歧视患者。抑郁症患者与其他精神病患者不同,他们的思维和行为处于清醒状态,基本上没有攻击行为,不会造成对他人的伤害。
由于抑郁症患者内分泌系统紊乱,会引发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常常早醒,早晨起来很早,处于一种难以自控的焦虑状态,四处游走,情绪低落,思维迟钝,没有快乐感,对任何事物失去兴趣,患者不喜交际,常常沉溺于自我思维当中。患者思维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当中,常常自主思维,难以自拔;严重的患者,脸部肌肉僵硬,生理反应缓慢。
抑郁症与神经衰弱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但区分的症状却十分明显:抑郁症通常上午严重,下午到晚上症状有所缓解;而神经衰弱则是上午症状很轻,而下午晚上症状加重。中度和重度抑郁症患者并不是通过开导和心理咨询就可以化解,必须通过药物进行控制,通常需要服药半年以上,才能恢复常态,其后才可逐渐减量,以防复发。抑郁症患者的恢复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之下,进行服药,需要忌酒,同时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多参加运动和交际,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由于抑郁症患者处于非常痛苦之中,他们需要向人倾诉,同学和教师应该多关心他们,并注意观察其恢复状况,防患于未然
满意的话请采纳谢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43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