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拖延症患者,治疗拖延症的小方法(拖延症怎么克服如何克服拖延症)

佚名 2023-07-04 20:30:06

现在拖延症成为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词语,特别是在年轻人当中格外的流行。据调查,超过四分之三的在校大学生会觉得自己有一定程度的拖延症症状。拖延症是指即使知道没有完成任务的后果,但是依旧消耗时间不去完成并给自己的行为找出各种的借口进行解释。拖延症表现在日常很多的小事里面,日积月累就会影响个人的发展。

因为别的事情稍微耽搁自己当前的事物这很正常,但是长期的拖延就是属于心理上的问题。患上拖延症主要的原因自己容易比较颓废和放弃,认为任务太难不适合自己,就一再地贬低自己不去做事情。还有一类是完美主义,认为要把事情做得足够的完美,所以不愿意早早的开始而是去做完全的准备后才愿意去做。最后是习惯于在最后的时间冲刺完成事情,所以把事情一拖再拖。

这里有一些治疗拖延症的小方法。方法一:回顾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或者是喜欢一个人的感受,保持在一种兴奋的状态,然后选择一样当前紧急需要完成的事情,注意,只能选择一样。最后将兴奋的状态转移到自己选择的事情上。这个是典型的上瘾法,可以让自己尽快高效率的完成事情。

方法二:将自己宏大的目标具体划分成小事情,并且分好时间。比如说自己想要学好一门语言,那么就把这件事划分成为背单词,读课文,再具体的划分成为早上七点钟起床背单词20分钟,读课文四十分钟。把事情落实到具体,这样自己对事物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容易完成。

方法三:减少给自己预留的时间,例如本来自己必须在七天内拿出方案,那么把自己的时间减少到5天,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紧迫感,让自己很快的投入工作,能够尽快地将事情做完,拖延症的情况就会减轻很多。

这些方法只要自己坚持完成就会形成习惯,这样也就治好了你的拖延症。如果觉得自己可能会中途放弃,就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做,相互监督,相互比赛,这样也会加强你对事情的完成情况。如果觉得太难,那就降低难度,慢慢做,但是必须要做,才能摆脱拖延症。

拖延症怎么克服如何克服拖延症

1、首先试着接纳自己有拖延症。可以说,大多数人都会有拖延症,其实拖延症最常见于追求完美、做事认真负责的人身上。正因为“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才会导致一拖再拖,不敢下手,却又常常在最后时刻完成任务。这同时也说明拖延的人其实很聪明,如果一开始就干,也许会改来改去,耗费时间,不如在火烧眉毛时一气呵成。当然,这样完成的任务,质量可能不会好到哪里去,而且中间过程也挺痛苦的,玩也玩不好,心里惦记着任务还没完成。
2、经常问自己一句话:“我现在做的是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这是“非死不可”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的经验,他非常忙,却从不拖延,每年都能完成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计划,靠的就是这句简单的话。
3、固定时间,养成习惯:比如每晚7-9点,雷打不动的坐在书桌前,不玩手机不玩游戏,有点无聊啊,那总得干点什么吧?不如试试开始工作或学习吧!你会发现,能提前完成很多任务,让你自己都吃惊,而且越做越轻松,信心也越来越足,心理负担也会烟消云散,记得及时奖励自己哦。
4、学会分清主次,把要做的事情分好优先级。分类:生活中肯定会有一些突发和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成功者花时间在做最重要,而不是最紧急的事情。把所有工作分成急并重、重但不急、急但不重、不急也不重四类,依次完成。
5、消除干扰。关掉微信、QQ,关掉音乐,关掉电视将一切会影响你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隔离,全心全力地去做一件事情。
6、设定更具体的目标。你不妨把任务划分成一个个可以控制的小目标。当你的家里看起来像一个垃圾站时,让它立刻纤尘不染可能是一件不现实的事,但是花十五分钟把书桌清洁一下却也不算太难。
7、不要给自己太长时间。心理专家弗瓦尔发现,花两年时间完成论文的研究生总能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放松、休整。那些花三年或者三年以上写论文的人几乎每分钟都在搜集资料和写作。所以,有时候工作时间拖得越长,工作效率越低。
8、别美化压力。不要相信像“压力之下必有勇夫”这样的错误说法。你可以列一个时间表,设定好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以避免把所有事情都耽搁到最后一分钟。
9、寻求专业的帮助。如果拖延症严重到影响了你的前程,不妨去看看心理医生,认知行为疗法可能会有效。

拖延症要如何治疗

有人统计,有拖延症的人和人群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更高职业地位。当然并不是拖延症使他们事业成功,而是事业可能成功的人才更有压力和追求完美的心态,而使他们容易患拖延症。所以至少说明你很可能具有高于平均水平的基础条件。
拖延症的认知误区在于追求完美。所以当你觉得“等一等再办可能让事情办得更好”的时候,问自己一下“现在就办,是否一样可以做得一样好?”如果是,现在就办吧。即使你确实觉得等一等会办得更完美,也要提醒自己:“现在就办,至少可以多办一点事情,量的积累也可以产生质的飞跃。”
拖延症的情绪基础是焦虑,就是过分担心可能性不大的威胁。焦虑情绪有其进化上的优势,有人统计,换焦虑症的人比其他人更少死于意外事故,因为他们总是对周围保持警觉。但是过度的警觉只是浪费了大量心理资源。当你自己都觉得自己处于无意义的焦虑的时候,要放松一下,往往会减少拖延。
拖延症的身体基础是疲劳。当你觉得疲劳的时候,自然会把事情向后拖。疲劳有真的疲劳和焦虑产生的疲劳,前者要靠锻炼身体,后者要靠科学地放松。对于成年人,锻炼身体带来的收益不会马上见效,甚至短期会让自己更疲劳,应注意坚持,增加有氧运动。
除了以上三者——避免完美,解除焦虑,锻炼身体之外,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往往不会拖延,所以要分清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应该做的事情,其实现代社会里,应该做的事情要多于喜欢做的事情。但是如果应该做的事情太多,又完全抑制了喜欢做的事情,就容易患拖延症。

拖延症怎么治

治疗拖延症的方法

一、改变认识

拖延与一些认知心理呈负相关,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如运用积极暗示、增加成功体验和放大优点等方法获取自信;改变完美主义,帮助拖延者分析完成任务带来的益处。

二、积极情绪和调节动机

可以通过适当休息,转移注意力,适当地放松娱乐等来转换心情,获得暂时的积极情绪,不能逃避现实,忽视长远利益和问题的根本解决。在动机方面,任务性质中的任务厌恶影响拖延,所以需要将厌恶的任务转换为喜欢的任务或附加一些奖励。

三、增强自我效能感

增强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拖延的发生。鼓励个体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积极监控自己的行为并评估干预期。

四、发挥群体的作用

群体氛围可以为成员提供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扩展资料:

拖延症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拖延者的拖延行为与完成任务所受的时间压力和来自外界的娱乐方面的诱惑有关。拖延者往往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从而导致了拖延行为。

二、任务特征

1、任务难度:任务的难易程度会影响个体拖延行为的发生,任务越复杂,人们越容易拖延,当个体认为某项任务超出自己的能力时,由于缺乏对成功的控制感,通常会采用拖延的方式推迟或逃避执行该项任务

2、奖惩时限:任务的奖惩时限也影响任务的完成。如果任奖赏及时,会减少任务完成时间的拖延。

3、任务的厌恶程度:对于可能带来令人乏味、产生挫败感和怨恨的任务,人们会首先选择回避,如果不能回避,就会尽可能地推迟面对。

有什么办法可以改掉拖延症呢?

清晨闹钟一遍遍响起,取消了一遍又一遍,却迟迟不肯起床,最终因为迟到被领导批评;周末本想早起去买菜,结果一推再推,最终还是点了外卖;本想做个整改方案,但翻来覆去却不知道从何下笔,迟迟没有开始,直到最后熬秃了头……

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情况?其实这些都是拖延症的表现。拖延症正在严重的内耗着我们,让我们时刻想放弃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有句话这样说:朋友莫延迟,归巢当适时。可见拖延症存在于每一个时代,也存在于每个时刻。

拖延症是怎样产生的
想要克服拖延,可以先从了解拖延症的成因开始。其实大部分的拖延症都来自拖延心理。而拖延心理,又源于以下因素。

首先,是来自潜在的恐惧心理。不管你承认与否,有时你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比如害怕繁重的工作、害怕任务艰难无法完成,因此,不自觉地逃避和拖延。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不同程度的拖延心理,如果只是偶尔发生在你身上,倒是无关紧要,但如果是长期发生、且频率很高,那就要采取措施控制自己了。

其次,是对时间期限的恐惧。爱拖延的人,通常内心都很矛盾,一方面,他们害怕在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另一方面,不到最后一刻,他们又绝不行动。

最后,是因追求完美而犹豫不决。比如文章开篇提到的,本想做方案整改,却总觉得有瑕疵,最终干脆不去行动。知道了拖延症的成因,就要对症下药。

拒绝借口,提高执行力
克服拖延症,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拒绝借口,立刻行动,可以这样做。

第一,制定目标。有些拖延者是想行动,但不知道从哪开始做起,这就是缺乏目标导致的拖延行为。因此只有具体到某一个时间段,你需要做什么,具体应该怎样实施,也就是制定出明确的目标,才能做到不拖延。

第二,找对方法,不在瞎忙中拖延时间。还有一些人是瞎忙,工作没少做,但总是效率不高。事实上,无论做什么,都要手脑并用,不管工作还是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困难,不能一味地蛮干,要学会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不掌握正确的做事方法,往往只是做无用功。正确的方法,比执着的态度更重要。调整思维,尽可能用简便的方式达到目标,用简易的方式做事,才是聪明人做事的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41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