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4日 讯】郑州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一位名为郑德幸的大学生在3月9号当晚7点给他的室友发出他生平最后的一条语音,表明了自己想要跳楼自杀。从语音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郑德幸深深的绝望。此前,郑德幸在校园网上贷了大量的款,甚至冒用同学的名义贷款。在事情被揭露后,郑德幸负起责任,并给同学打下了欠条,可是同学们没有等来郑德幸的还款,等来的却是郑德幸跳楼身亡的消息。
这是一起有关于校园网贷的悲剧。郑德幸生前是一个活泼,外向的人。可是在爱上赌球,大势挥霍之后,一切都变了。从2014年开始,郑德幸就办理了各种信用卡,许多账单都没有还清。而2015年起,郑德幸就开始贷款了。校院贷款的门槛很低,相当于无节制的为学生放贷。很多时候把钱挥霍出去之后发现自己是无力偿还的。在高压力之下往往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如今除了一些高考生会因为忍受不住高考压力而跳楼,大学生也会出现跳楼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话说大学生已经是度过了高考的残酷成功开启自己的人生,却又为什么会在大学时忍受不住压力跳楼呢?很多时候,大学生突然进入到一个自己完全没有接触的领域很容易就会感到迷茫。在这个案例中,郑德幸就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在繁华的大都市中,忍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在赌球赢钱后,就不停的赌,然后大势挥霍享受着金钱带来的乐趣。一旦开始享受了金钱就停不下来了,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所以在面对大学生时,我们也需要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比如金钱诱惑,毕业找不到工作的迷茫还有毕不了业的危险等等都会是诱发大学生做出不理智行为的原因。在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都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当然大学生的自我心理疏导也是十分重要的,还有就是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了解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属于自杀是单方行为,学校没有即没有直接参与也毫无过错因此既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也不会被追究其刑事责任。
但实践中一般高校会给死者家属一定数额的补偿,该行为属于自愿补偿,不属于履行法定赔偿义务。很多人就自以为是学校本应该承担责任,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如果有证据证明学校未尽对学生管理、保护的职责,存在一定的过错,必须承担与其过错相当的民事责任。所以当在处理大学生校内跳楼自杀的事情时,最好还是找个学生在校受伤专业的律师咨询求助一下。
扩展资料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第九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六)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
(七)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九)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十)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十一)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
大学生成自杀高危群体 继农民、破产者、下岗工人、明星等自杀高危群体之后,大学生也加入了这个群体的行列。
据《中国日报》的报道,自杀已成为我国20岁~35岁人死亡的第一原因。西方研究显示:中国青年自杀剧增,每天约有600多名中国人自杀,有自杀企图的人在250万~350万之间,其中青年人占据不小的比例。
今年上半年,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某学生对大学生自杀状况展开调查,他在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发放了200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6%的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
《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出现焦虑症状,12%存在敌对情绪。 大学生缘何走上绝路 据专家们分析,大学生自杀率攀升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
1.心理疾病。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研究显示,引发自杀的第一诱因是严重的抑郁症,我国年轻人尤其是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在抑郁症患者当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哈佛大学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莱因曼认为,年轻人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容易患抑郁症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
2.恋爱失败。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恋爱失败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44.2%。
3.学习压力。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29.8%。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会长林永和教授表示,过去高校自杀的学生中以本科生居多,现在硕士和博士自杀的比例呈增加趋势,这是由于高学历学生面临的压力比过去更突出。
4.家庭原因。据社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中国有70%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是过分保护,30%是过分监督,10%是严厉惩罚、传统的打骂式。这些不合格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年轻人的承受挫折能力差,适应能力差。
此外,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缺乏社会责任和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遇到挫折可能采取极端行为。
5.社会压力。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评价及其待遇、地位都较以前下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让学生们对找工作深感焦虑,并产生自卑感。 此外,媒体经常报道自杀他杀现象,对受众有感染作用。网络上曾出现的“自杀方式研究”等帖子转载率很高,这对有潜在自杀愿望的人,很可能是一篇指南。
心理危机干预靠全社会的努力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危机。
由于患者通常无法看到生活中发生的困境与自己心理障碍之间存在的关系,所以心理治疗者可以通过倾听、提问等直接有效的方法,使患者释放被压抑的情感。研究表明,自杀者在采取行动前的24小时内,小的挫折和人际关系的损失的发生频率都很高,帮助他们缓解这些困扰,往往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但是,我国的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却不令人满意,由于经费等问题,规模非常小,水平也不高。目前,全国范围内,只有北京、福建、安徽、重庆、四川和浙江开设了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开设2条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但囿于资金和人员的限制,很多时候因为电话占线而无法被接听。
尽管政府部门要求各高校要对大学生心理疾病进行危机干预,但高校中的专职心理咨询员数量却严重不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40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