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男子仇富连烧9车,,,如何正视财富(仇富是什么意思?)

佚名 2023-07-04 16:47:43

【2016年10月22日 讯】日前,湖南一名男子男子仇富连烧9车。这一名男子的纵火原因让人哭笑不得,原来搞了半天不过就是他看不惯别人的生活比他好。在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绝对不是贫穷,而是贫穷的同时不思上进,而且对于社会心怀一种怨恨,见不得别的生活比自己好的人。所以男子的行为在让人愤怒的同时,也让人重新审视在这个社会上贫富差距严重带来的心理问题。

由于改革开放前夕政府奉行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让中国的社会两级分化变得相当严重于是很多心怀仇富心理的人应运而生。他们在想的问题大多数是,既然政府说是先富带动后富,那么先富起来的人为什么不是我。

如何正视财富?成了大家不得不想的话题。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先富起来的那一个,可是却忘了努力,这样的想法不过就是幻想是徒劳无功的。真正的看法是把财富放在一个自己可以触碰到的位置,意思是靠自己的力量是可以得到的。然后用自己的努力得到那样的一笔财富那样的财富才是自己应得的。

我们要做的是使自己更加积极,积极的面对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人生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事情。人生有苦难是必然的,不可能每一个人一出生就可以家财万贯,即使有也是寥寥几人。这些人我们也没有必要去羡慕,因为他们即使起点比平常人高,但是他们也需要更大的能力才能承担起他们的财富。

上帝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不应该去羡慕那些我们根本不认识甚至可以说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脚踏实地用我们的努力换取属于我们的财富。

仇富是什么意思?

仇富心理,就是当一些人打破中国人几千年的"等贵贱,均贫富"历史夙愿,张扬炫富于世时,人们对富贵阶层,特别是一夜暴富者所表现出的怀疑、迁怒、嫉妒、蔑视、不屑、愤懑、仇恨等复杂的心理状态。是对财非正常观念看待的行为,是因"不患贫而患不均"的"仗义"之心所致。富人的车被砸在任何时代和任何民族,对财富的眼红都是一种心态的存在,只是人们往往会自觉地找到平衡这种心态的理由,譬如把这种富人财富的拥有理解成对方巨大代价和艰苦努力的付出,祖辈几代人打拼下的遗荫,等等。但是一旦自己替对方寻找的富裕的因由不能很令自己信服,或者认为对方付出的富裕成本太过低廉,尤其是当财富和腐败的重叠性太多的时候,那种不公平感就会升华到仇视,于是,产生了"杀富济贫"的仇富心理。但是这种心理太过严重则会导致心理疾病。社会贫富差距太大,富人为富不仁也是引起仇富心理的原因。

中国人为什么特别仇富

从人性的一般特点看,产生仇富的深层原因是个人对财富所具有的强烈占有欲。仇富是仇富人,爱富是爱财富,不是爱富人。仇富的本质是爱富。这里仇是手段,爱是目的。对别人拥有财富是仇,对自己拥有财富是爱。财富本身是硬币,恨与爱只是这枚硬币的两面。对自己而言,体现的是硬币爱的一面;对别人而言,体现的却是硬币恨的一面。 从社会现实角度看,爱富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一个很正常的心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富之心,也是人皆有之。当然,个别不爱富的“超人”也是存在的,但这里仅谈的是一般情况,而不是一些特殊情况。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论语·述而》)古人还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读书后面有一个目的,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有关调查也发现,虽然大家认为富人奢侈(57.1%)、贪婪(52.7%)和腐败(45.0%);但同时92.9%的人又希望成为富人。 从理论分析角度看,仇富也是爱富很自然的一个逻辑延伸。一方面,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另一方面,资源又是稀缺的。如何让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欲望,其中个人尽可能多的占有资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而资源稀缺的客观现实也就意味着,当别人占有较多资源时,自己更多占有资源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从而自己满足欲望的手段就会减少。这对个人而言就会产生一种痛苦感。仇富就是这种个人痛苦的一种外泄表现。相反,如果一个人彻底放弃了对财富的欲望,那么,他或她也就没有必要产生仇富心理。所以,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一个人仇富的心理与爱富的心理应当具有一定的正比例关系。另外,根据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物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一般人们对拥有物质财富的效用水平相对较高,所以,贫穷有加剧仇富心理的作用;相反,随着一个人财富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仇富心理也有一个递减的趋势。 产生仇富心理既有一般人性方面的因素,也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的根源。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制度的不完善会进一步刺激和加重人们的仇富心理。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制度的不完善对社会财富的分配会产生如下不合理后果: 一是造成财富存量在个人间的不均衡; 二是造成财富流量在个人间的不均衡; 三是造成个人财富获取规则的紊乱。 上述三种情况都会加重人们的不满足感和仇富心理。一是从财富的存量角度看,人的满足感和效用水平既取决于财富的绝对持有水平,也取决于财富的相对持有水平。 人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财富的绝对持有水平一方面主要满足人对自然属性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满足人的社会属性的要求;而财富的相对持有水平则主要满足人对社会属性的基本要求。自然属性是肉体,社会属性是灵魂。自然属性体现的是存在本身,而社会属性体现的是存在的意义。而存在的意义是存在的主导。由于财富的绝对持有水平的提高不一定就意味着财富的相对持有水平的提高,所以,随着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财富的总效用水平不一定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而当个人间财富水平差距较大时,财富的总效用水平反而有可能是下降的。当财富的效用水平下降时,仇富心理也会随之增加,因为这种下降是与富人的比较中产生的。二是从财富的流量角度看,当一个人的投入与回报与别人不对等时,就会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财富流量的差距主要体现的是收入水平的差距。由于分配制度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人们相同的付出不一定能得到相同的回报,这时人们就觉得不公平,心理就会不平衡,就会有一种失落感和不满足感。并且随着人们之间收入水平差距的扩大,人们的这种不满意度也会增大。由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扩大,会使人们对财富来源的合理性产生质疑,所以仇富也就有了一定的理由。三是从财富获取的规则看,违规现象的增加会加重人们的仇富心理和愤怒心理。规则的实质是利益,规则的核心功能就是为人们之间获取利益划定行动边界。而当规则失效或效率较低时,人们就会对财富获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都产生怀疑,这时产生仇富心理也就有了客观依据。 造成上述三种情况的直接根源是社会经济的落后与制度的不完善,而富人并不是直接的罪魁祸首;当然,富人也可能在其中起到一些不好的作用,但这并不能将主要原因都归到富人身上。世上的富人并不都是坏人,世上的坏人也并不都是富人。但社会发展的逻辑往往是:每逢社会矛盾激化和不满意度的增加,富人往往这时就成了人们发泄不满的直接对象,成了人们发泄不满的替代品,问题就是谁叫富人那么有钱有财。富人的财富这时也就成了扫帚星,破财免灾也就成了一种客观需要。所以,若社会发生不稳定和危机,不仅对穷人不好,而且对富人也不好。对富人而言,弄不好,就会人财两空。仇富不是解决问题的合理手段。富人中有合理致富的,也有不合理致富的,对富人也要区别看待,不能一概而论,一概仇之。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应立足于综合治理和制度创新,让大家都有一个合理和公平的致富机会,而不仅仅是只有一小部分人有,而大部分人没有或者很少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33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