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情绪感染
1.定义
情绪感染是指人们可以通过捕捉他人的情绪来感知周边人的情感变化的交互过程。
2.详细介绍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具有信号功能,它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Darwin(1965)提出,人们会捕捉他人的情绪并感知周边人的心情。但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Hatfield,Cacioppo和Rapson(1994)提出,个体在交互过程中,会自动和持续的模仿和同步于他人的面部表情动作、声音、姿势、动作和行为,并倾向于时刻捕捉他人的情感。他们把这一过程称之为"情绪感染",并将其定义为:一种自动的模仿和同步于他人的表情、声音、姿势和动作的倾向性,其结果往往使得情绪聚合并统一。
以上是国外学者情绪感染的理解,国内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王潇等(2010)提出,人们可以通过捕捉他人的情绪来感知周边人的情感变化, 这一交互过程被称为情绪感染。王建军(2001)提出,情绪感染法是指教师在健美操教学和训练中,利用语言、动作示范、肢体提示的同时融入情绪色彩,这是进行健美操教学和训练的一种方法。杨锴(2011)提出,情绪感染由两阶段模仿过程驱动,即:自然地模仿他人的面部表情、动作、声音等;主体的情绪体验会受到自身面部表情以及非言语线索激活和影响。
二、情绪感染事件举例
1.接种疫苗后集体不适
2010年4月22日,广东惠来一学校46名小学生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不适症状,广东省卫生厅事后表示,经调查认为事件疑似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即群发性癔病)引起,与疫苗无关。
2.军训学生集体头晕
2009年8月,甘肃省榆中县参加军训的60名学生陆续出现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当地卫生局调查后发布通报称,这些学生是因军训强度较大,学生体质较弱、精神紧张,而引发的“群体性癔病”。
3.上千工人集体“癔症”
2009年4月23日,吉林省吉林化纤集团上千工人先后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住院者超过160人。随后卫生部派出的专家组利用4天时间给出结论:这是一场“群体性癔病”。但后经媒体披露及国家安监总局证实,这是一起“集体中毒”事件,而非心理因素。
4.学生饮奶集体不适
陕西榆林通报251名小学生饮用牛奶后不适事件检测结果,称所饮用的蒙牛学生奶未检出致病菌,符合饮用奶标准。通报未解释学生不适原因。蒙牛方面称,学生晨跑后空腹喝牛奶,可能导致身体出现乳糖不耐症。中国乳协称,不排除学生间情绪的互相干扰与传染等。
三、情绪感染的机制
1.模仿-回馈机制
学者们通过观察发现人类倾向于模仿周围人的面部表情、语言表达、动作及行为; 在这一过程中,主体的情绪体验会受到自身面部表情以及其他非语言线索的影响。
模仿学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人们倾向于模仿他人的情绪表达,包括面部表情、语调、姿势、动作等。1976 年,Smith 就观察到当人们把他们自己想象为在另一种环境状态下时,他们会呈现出一种主动性的模仿。就像他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当我们看到一记重拳打向另一个人的腿或者手臂时,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收缩我们自己的腿或者手臂。”Smith 认为这种模仿是一种天然的回应。此后,学者们又收集了大量证据,表明人们确实倾向于模仿他人的情绪表情。例如社会心理学家发现面部模仿总是即时出现的,人们看上去能够感觉到每时每刻微妙的情绪变化。人们的情绪体验和面部表情,至少能够反映他所观察对象的情绪变化。例如:Lundqvist (1995) 记录了瑞士大学生在观看包含人类愉快、悲伤、愤怒、恐惧和惊讶等表情图片后的面部表情活动,发现带有不同情绪的脸引发了学生们不同的肌电图记录。比如当被试观察到愉快的面部表情时,他们的面颊肌肉群展现出更为丰富的肌肉活动。但当他们观察到愤怒的面部表情时,他们眉头肌肉群则展现出更为丰富的肌肉活动。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了无论婴儿、少年、青年还是成年人都会下意识的模仿他人情绪所带来的面部表情(Hatfieldetal.,1993)。
2.其他机制理论
一些学者还提出了其他的情绪感染机制理论,如联想-学习机制、语言调节联想机制、认知机制、直接诱导机制等。联想-学习机制,即当观察者与他人在同一场合时,在他人情绪诱发下,会展现出与他人相似的情绪,此时观察者的情绪感受与他人的情绪表达线索相一致,这一情绪线索将进一步直接诱使观察者感受相似的经历,或者间接的通过激发观察者回忆过去相似的经历而产生与周边他人相似的情绪状态(Hoffman,2002)。语言调节联想机制,即对于某一特定环境的语言或文字描述能够激发观察者产生与所描述情景相似环境的想象。这一想象将使观察者产生与描述者相一致的情绪感受(Hoffman,2002)。认知机制的核心思想是换位思考,即观察者将自己想象为处于某一场景下的另一个人,并想象在该情景下与该人相似的情绪体验(Hoffman,2002)。
四、情绪感染的后果
1.后果一
事实上,在情绪感染过程中,情绪的发生形成一个回路,在动态演变且不断更新的一系列交流活动中,接受者解读表达者,接受者自己也是初始表达者。在群体中,经过反复的情绪感染过程,所达到的群体成员的情绪体验的融合一致对团队来说是健康和有益的。就像亲密可以促进情绪状态的交流一样,情绪感染也可以增加亲密。Spoor和Kelly认为组织成员的情感状态融合可以提高组织凝聚力和忠诚度。相应地,随着时间流逝,在其情绪表达方式中表现出更大的一致性的室友和夫妻同样报告了令人满意的关系。在工作群体中,Bartel和Saavedra通过客观行为线索和自我报告量表证明重要的组织心境融合。那些具有丰富的互动历史故事的群体以更加稳定的成员形式、更强的相互依赖或更清晰的调节心境的规范融合。与积极情绪相比,消极情绪的融合更强,意味着同事对潜在问题的信号更加敏感和更会做出反应。Totterdell等证实在职业板球运动员团队、护士团队和会计人员团队中存在心境融合——即使控制了团队绩效和同时出现在工作环境中时。他们的数据表明心境状态存在动态更新,只要融合发生在他们抽样调查事件中的一个单独时间段内,该时间段的范围在几个小时到一天之间。那些对其团队更忠诚的人员融合更好。在社会亲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中,与进行个人进攻相比,集体防御时板球运动员的心境联系更强。他们的集体活动提供了更大的融合激励和更多的人际接触。同样地,Likewise,Totterdell,Wall,Holman,Diamond和Epitropaki发现,对那些在任务网络中彼此联系紧密的员工来说,与工作相关的心境更加相似。Barsade发现积极表达线索能够带来更多的团队成员积极心境,不管是自我报告的还是外部观察者编码的。这种积极心境会带来更多的合作、更高的绩效和更少的冲突。尽管实证研究表明团队可以从情绪感染中受益,但是Barsade认为——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团队在反应中变得死板或遇到强烈的情绪时,那么情绪感染将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
2.后果二
此外,情绪感染自身也可能成为刺激。Frijda和Mesquita认为我们检验自己的情绪体验与周围出现的情绪体验是否匹配以判定我们的反应是否符合社会规范。Barsade,Ward,Turner和 Sonnenfeld将相似吸引范式运用于情感状态,依据该理论,与相似的人相处是起加强作用的。通过调研大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他们发现在积极情感特质中的情绪相似性——会影响积极情感状态——能够预测更佳的自我报告的团队流程和更佳的公司财务绩效。他们认为情绪相似性反映了团队成员的初始相似性和他们情绪融合的能力。积极心境会带来情绪相似性的益处,事实上,Locke和Horowitz发现焦虑、低程度的抑郁中存在的相似性能够带来更加令人满意的社会交往。情感多样性能使团队觉得舒适,但是,有时舒适并不能帮助团队实现其目标。异质的情感能够成为变革环境中的一个有用信号。相应地,具有更大心境多样性的团队能够从更多的想法和更佳的决策中获益。
最近,心理学家在密歇根大学研究难敌弥敦道发现,一般人的生活的情绪状态不佳的时候平均十分之三,所以人们常常需要打那些负面情绪。
情绪变化往往会出现在我们的一些神经生理活动。例如:当你听到自己失去了晋升机会的手这个时候,你的大脑会立即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戏剧兴奋剂“积极肾上腺素”,其结果是让你生气,焦躁不安随时准备找人评评理,或者“讨个说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禁止所有这些情绪。事实上,有两种情绪:消极和积极。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感情,这是我们正常的心理反应,外面的世界,我们不仅要使我们的情绪的奴隶,不要让我们的生活的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对我们的健康是非常有害的,科学家们发现,经常生气和敌对的人可能会从心脏疾病之苦,哈佛大学曾调查1600例心脏疾病,他们往往发现,焦虑,抑郁,脾气暴躁和人三次较普通人群高。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你的生活生命和亡的事件。下面是一些最新专家建议:
找理由
沮丧或担心,当你的时候,你需要做的第一步是要找出原因。 29岁的弗朗西斯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员工,她一直是平静的,就像一个可以为同时为一个人似的,同事和她的丈夫做了一个好脸色,后来她发现打扰她的情绪是担心自己会职位在公司的人事安排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损失。 “虽然我已被告知将不会受到影响,”她说,“但我的心脏依然是淡淡的不安。”一旦弗朗西斯明白他们真正担心的是,她似乎觉得轻松了很多。她说:“我会表达明确的语言焦虑的心脏,我们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识别
后问题的症结所在,弗朗西斯将重点处理它。 “我开始充实自己,同时也更加努力地工作。”这样一来,不仅消除了弗朗西斯内心的焦虑,但也因出色的工作被赋予了更重要的职责。心理学加州
罗伯特行政法院大学
尊敬的法学教授说:“我们很多人只是把自己的情绪变化发生的事情之外,而忽视他们,你也可能在体内的”生物节律“相关我们吃的食物,健康和精神状态,甚至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一项研究发现,
行政法院教授,那些可怜的人更容易睡懒觉的心情。此外,我们的重点是经常每天在其峰的开始,并在下午下降。 “不一定是坏事,在任何时候都让你担心,”行政法院说:“这往往是受影响最严重的时候,你在你的能量。”
行政法院教授还做了一个实验,他曾经有一段时间和温度进行观察试验者125的情绪变化。他发现,当人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之内,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更愉快,但这次他们也是最丰富的能源。根据行政法院教授的结论,情绪变化的人有个周期。法特米尔我严格遵循法律的“生物节律”,他经常很早就开始了,“我写在上午的最佳时机,”而在当天下午,他一般用客厅和处理家务。 “从那时起,往往不够集中我的精力,更适合与人交谈。”
充足的睡眠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人平均成年人的睡眠少于7小时。一项研究表明,达尔
教授罗拉德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发现,睡眠不足会影响我们的心情是伟大的,他说:“睡眠缺乏来讲,这些东西的人更担心他们的情绪。”
然后一个成年人睡到底够有多长?达尔教授做了一个实验,他是一个月的时间,让每晚14科目留在黑暗中14个小时,第一天晚上,他们各自睡了差不多11个小时,好像要弥补之前没有睡够的时间,之后,在充分的睡眠时间,以稳定每晚8小时左右。
在此期间,达尔教授还允许受试者每天两次记录自己的心情状态下,所有的人都说当他们感到最舒适的睡眠充足,看事物的方式较为乐观。
亲近自然,亲近自然许多专家相信这将帮助你感到快乐,开朗,著名歌星弗拉基米尔·拉曼彻斯特,说:“每当我感到沮丧,郁闷的时候,我去劳动花园在那些在树木和花朵,我的不快乐感的接触也就烟消云散了。“
情绪效应又称情感效应所谓情绪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到对某一个人今后的评价。所谓情绪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到对某一个人今后的评价。尤其是在第一印象形成过程中,主体的情绪状态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次接触时主体的喜怒哀乐对于对方关系的建立或是对于对方的评价,可以产生不可思议的差异。与此同时,交往双方可以产生“情绪传染”的心理效果。主体情绪不正常,也可以引起对方不良态度的反映,就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因此,管理者在对被管理者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到被管理者的情绪,双方在平等和睦的气氛中交淡,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其实,能导致情绪效应的并不只是微笑,下列因素都能有效地引起情绪效应:
发亮的眼睛
在教学中,教师的眼睛能表达深刻而丰富的教学内容,能使师生感情和谐交流,使教学过程有声有色地进行。但也可以双目困滞,眼望天花板或眺望窗外,使得学生无神听计,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效应。
有力的手势
随着课堂教学情节的发展恰当地配以手势,将会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共鸣。相反,如果频繁的舞手或双手紧插口袋,那么就会使学生感到毫无朝气,死气沉沉,思维活跃不起来,精神打不起来,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就等于驾驭了别人的情绪。因为情绪的感染力极强,传播速度极快,若任其扩散,后果十分可怕。有些情绪易导致行为冲动,有些情绪会引发士气低沉。狂喜则产生骄纵,忧虑却使人心生恐惧。但是,控制情绪并不等于压制情绪,而是让情绪在可控制的范围内适度地释放,最好是不产生不良情绪。
失恋、失业,以及意想不到的坎坷,都是真主给我们人生一次转折的机会,也让我们因此而变得成熟。但是,我们总是迈不过那道坎。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向前跨一步,可心里总是在犹豫、忐忑、患得患失,根本无法理顺思路。如果我们真心托靠真主,把自己的努力看作成功的一部分,鼓起勇气向前走,就会豁然开朗。
认清了这个真象后,我们就不会陷入一些不必要的困惑和难受中,知道有得必有失,是真主的常道。任何事情的发生,必然有它的道理,有些事情看似是人为的,其实背后都有必然的因素。所以凡事发生,不必埋怨和生气,而应该参悟其中的哲理。面对那些得不到东西,不妨这样想:既然真主不给,我又何必强求呢?
一个自信的人也会有情绪,但不会被情绪左右,不会用愤怒的情绪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控制情绪的自制力,源于虔诚的信仰,以及内在的修养。要知道,如果你是对的,那就没有必要发脾气;如果你是错的,那就没有资格发脾气。可惜大多数人都做错了。真主说:“至于阿德人,已被怒吼的暴风所毁灭。”(69:6)
文/马石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31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