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恐惧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恐惧症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恐惧症怎么解决?)

妙手生春 2023-07-04 13:48:32

一、恐惧症怎么治疗

做的是划分恐怖等级,假如你对老鼠产生了极度恐惧,并且达到了病理的程度。你可以先找到和老鼠相似,但是并不是老鼠本身的事物,比如“老鼠”这两个字,与真正的老鼠相比,“老鼠”这两个字不会产生很大的恐惧,按照恐惧的程度从小到大找到几个和老鼠有关系的事物,比如:“老鼠”这两个字、老鼠的照片、老鼠样子的毛绒玩具、小白鼠、田鼠。这几个事物按照恐惧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1、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就是在你紧张害怕的时候用于缓解害怕情绪的,通常的放松训练就是肌肉放松,通过肌肉的放松来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笔者建议你找专业的心理咨询结构进行学习。

2、做好治疗计划,这个计划主要涉及到你多长时间治疗一次,所谓的治疗就是在你的面前呈现上面提到的恐怖等级中的各个事物,从恐惧最小的开始,一次治疗只是呈现一种事物,直到你对这种事物不再产生恐惧。

3、伴随恐怖刺激做放松训练,在你掌握了放松的基本步骤以后,把让你恐惧的事物呈现在你面前,比如老鼠的照片,你会感到紧张害怕,没关系,这时候就要做放松训练来缓解这种情绪,直到自己平静下来,反复几次以后你就不会对照片产生恐惧了。

二、恐惧症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镜子技巧:每天拿10分钟左右的时间,站到镜子前面,看着镜中自己的眼睛,对自己大声说道:我相信自己可以轻松自如地与别人交往!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地改变!如此反复多遍,要细细地体验自己内心所发生的变化,感觉一下自己是否相信这句话。

2.放松入静训练:找一个安静没有人打扰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来,闭上眼睛, 想像自己来到一个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幽静地方,心境变得平和起来。现在开始放松,从头部、颈部、手臂、胸部、腹部、背部、臀部、大腿、小腿、脚部依次想 像变松变软。每天至少一次,通过经常这样的练习,能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身体,有助于克服紧张的反应。

3.系统脱敏训练:改变是不大可能一步就到位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来战胜自己的紧张心理。先为自己设立一系列的行为目标,比如说10个自己以往紧张的交际场景,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将其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来排列。这样由易到难地去进行一项一项的社交实践训练,每一项练到很轻松自如了,就可以进入下一项的练习。要相信,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经过锻炼而逐渐培养发展起来的,社交能力也是如此。

三、幽闭恐惧症的症状表现

 

首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幽闭恐惧症。幽闭恐惧症是一种焦虑症和恐惧症同时存在的一种双重精神紧张状态。当患者一个人处于一种幽深,黑暗的环境中,产生害怕、惊恐的感觉时,人就会感到极度的焦虑、心慌,甚至觉得自己快要死掉。患者一旦身处于恐惧情境之中,几乎无法避免地会出现强烈的焦虑反应,诸如心悸、冒汗、发抖、浑身麻木、寒颤、潮红、窒息感、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恶心、眩晕、腹部不适都是常见的症状,有些人甚至会晕倒。

恐惧症的特征是对于某些物质,情景或躯体功能表现出不合理或过分的害怕,而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危险,也没有值得焦虑的道理。其发生往往与特殊的环境刺激有必然联系。心理和生理因素都是恐惧症的原因,有证据表明,遗传也是病因之一。幽闭恐惧症是单纯恐惧症的一种,是对封闭的空间所表现出的恐惧反应。

其实,很多人都有幽闭恐惧症的症状,试想当你一个人在一个荒郊野外的小房间时,你敢出去吗?相信很多人的回答都是“不敢”,其实这不是一种胆小的表现,而是人本能的对外界恐惧的一种自我保护。不过,当这种恐惧感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称之为“恐惧症”了。那就是每当你遇到一些幽闭的环境时,不管它是否安全,你都会把他想做是不安全的,总觉得会对自己的生命造成威胁,总想竭力避开,这时候就是一种恐惧症的症状了。

四、恐惧症的危害有哪些

恐惧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心理疾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恐惧症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严重的侵害着人们脆弱的心理,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不可预知,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恐惧症的危害有哪些,以便人们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恐惧症。

1、加重精神疾病,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当事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当,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公道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例如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患者就会出现紧张和害怕感,不敢与人交谈,甚至对视。

2、工作效率下降,恐惧症患者的担忧可能仅仅集中于个别症状,如心慌或感觉要晕倒,也常伴有继发性恐惧,如害怕自我失控、会死或会发疯。明知别人在同样情境不会感到危险或威胁,但不能减轻其焦虑。患者只要设想进入恐怖处境,就会产生预期性焦虑,导致留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从而影响人的工作状态,甚至产生自卑情绪。

3、降低机体免疫力,恐惧症发病时,常会出现头痛,头晕,心烦,恐慌等症状表现,有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等。这种长期的精神不稳定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内分泌失调,轻易导致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上升,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胃肠疾病等。

恐惧症怎么解决?

1.药物治疗

减轻紧张、焦虑或惊恐发作,可选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和抗抑郁剂,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等。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有:

(1)行为治疗?包括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等,为治疗特定恐怖症最重要的方法。其原则包括:一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之间的条件性联系,二是对抗回避反应。

(2)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怖症的首选方法。既往的行为治疗方法更强调可观察到的行为动作,长期疗效不甚满意。认知行为治疗在调整患者行为的同时,强调对患者不合理认知的调整,效果更好。尤其对社交恐怖症患者,其歪曲的信念和信息处理过程使得症状持续存在,纠正这些歪曲的认知模式是治疗中非常关键的内容。

(3)社交技能训练?社交恐怖症的患者常有社交技能缺陷或低估自己的社交技能,因此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包括:治疗师的示范作用、社交性强化、暴露的作业练习、自我肯定训练等。

恐惧症有什么表现应如何治疗与调适?

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我国各地调查患病率的平均值为2‰左右。

表现

1.特殊恐怖:以对通常无害的事物或处境极度的害怕为特征。特殊恐怖患者理解其害怕是过分的,但是不能克服自身的情感。诊断此病必须有特殊害怕症状,并由此影响到学业、工作或家庭生活等。

例如,对以下事物有害怕感:飞行(担心飞机会坠毁)、狗(担心被咬或受到攻击)、密闭的空间(害怕陷阱)、通道(担心塌陷)、攀高(担心下坠)。

2.社交恐怖:一种焦虑症状,因害怕窘迫、蒙羞,或被轻视, 患者有显著的焦虑和不适。尽管本病通常认为是害羞,但二者有所区别。害羞的人与其他人相处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但是在参加社会活动中没有极度的焦虑,并且不回避使其感到不自然的环境。相反,社交恐怖患者并不害羞,大多数时间与一些人容易相处。大多数社交恐怖患者试图避开引起恐惧或苦恼的场景。社交恐怖通常发生于演讲、与不熟悉的名人相处、大众场合下进食、使用公共休息室等。

3.广场恐怖:这个词汇源于希腊语,意为害怕广场。即在某一难以逃出的地方或场景下导致惊恐发作。大多数广场恐怖患者是在首次发生一系列的惊恐发作后产生的。发作是随机的,没有先兆,因而无法预测哪一情景将触其发作,这种惊恐发作的无法预料性引起患者猜测以后的发作,以致害怕任何可能引起发作的环境。结果患者避免进入以往惊恐发作过的所有场景。广场恐怖患者常感到不能离开家,另一些患者却能进入可能的恐怖场所,但会感到很痛苦,或需信赖的朋友或家人陪伴。

广场恐怖害怕以下场景(但不仅限于此): 独自在户外、独自在家、在拥挤的人群中、乘坐交通工具旅行、在电梯内或在桥上。

治疗与调适

?行为疗法:在心理医生的监护下,让病人有意识地去接触那些诱发恐惧的东西。如对登高害怕,则首先由医生带病人到楼梯,然后可以登楼数级,逐步养成对“高处”的适应性,克服病态的恐惧感。

?认知疗法:医生不是让病人试图回避那些恐惧之物,而是让他们去面对恐惧发作,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莫名恐惧是错误的。比如,恐高症患者通常会这样想:如果我站在桥上,就会摔下去,所以还是走开。而认知疗法的目的就是要打破这种“如果……”的思维推断,克服病态的恐惧。

?自我调节:一旦恐惧发作,最实用简便的方法是双目紧闭,集中全部心思计算,即从“100”开始逐次地减去“3”,持续5~8分钟;或者计算报刊书籍上某页共有多少个字。这种“分神式自我调节法”往往能够奏效。

?药物疗法:在心理、行为疗法无效的条件下,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治疗严重的恐惧症。但药物治疗并非长远之计,因为停药后症状又可复发,所以结合其他疗法,治疗效果就更理想了。

恐惧症的自我治疗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着对特定事物感到恐惧的心理。其实,这些害怕的心理主要塬于对人、事以及未来的不了解。要想克服它,首先应找到是什么因素在作祟?恐惧的表现形式都有哪些?生命时报采访心理专家,教你轻松对抗恐惧,不害怕。

选择恐惧典型特征:美国一项调査显示,人每天要做70个选择。小到洗发水选去屑的还是柔顺的,大到毕业生决定考研还是找工作……不少人犹犹豫豫做出选择,到头来却后悔,下次选择更纠结。

关于其原因,国内数据显示50%的人认为是完美主义作怪但实际上,追求完美、性格内向、缺乏独立意识的人即使有钱,也容易害怕选择。还有人认为其源于担心承担责任、心智不健全、可选东西太多等

心理良方:当你面对选择,与其纠结,不如行使好自己的权利。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通过对比优劣帮助下决心。实在拿不准主意,可采取“自问自答”的心理自疗技术,如“为什么选择不升职,因为要陪家人”。另外,要增强自我安全感,给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不必事事追求完美。

社交恐惧症典型特征: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不敢和别人目光对视,不能在他人的注视下工作……这种害怕人羣,在他人面前,常显得手足无措、脸红心跳、行为笨拙的表现正属于社交恐惧。这种症状常常来源于早期社交经验缺乏或社交挫折,由此引发的负面情绪,久之,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恐惧感。

心理良方:要想克服社交恐惧须从战胜自己开始。

首先,认清恐恨来源吁心理,认清恐惧来源于心理而不是外界环境.试着说服自己交一两个知心朋友,体验真实的社交。

其次,不苛求自己一,不要过分关注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要懂得“人无完人”。

一爯次,多与亲近的人沟通,可先试着和家人、信任的朋友交流,谈话中多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多参加讲座、聚会到人多的地方去,让不断过往的人流在眼前经过,试图给人们以微笑。

黑暗恐惧症典型症状:很多人一到晚上就特别害怕,不敢呆在黑暗的房间、睡觉时也不让关灯。不敢走夜路、害怕停电等。

一到黑暗的地方就会感觉透不过气来,心慌、手脚发凉。这些怕黑的表现,往往起源于婴幼儿时期的“分离”。

如果孩子在睡梦中醒来没看到、听到或摸到照顾者,就会产生恐惧感、甚至觉得被遗弃,并不自觉地把这种不良的感觉“归咎”于黑暗,产生恐黑情结”。此外,如果在黑暗的环境中受到过强烈惊吓,也容易留下“后遗症”。

心理良方:生活中,我们要清楚怕黑其实是人的正常反应,只要这种害怕不是病态的恐惧,就无须太在意。如果担心有坏人藏在衣柜里,可以在睡前打开衣柜,看清楚里面其实什么都没有;如果担心盗贼闯进来,就告诉自己门窗己经锁好了,屋里很安全;如果是一个人在家,不妨闭目养神,想像房间白天的样子,也许能帮你克服恐惧。假如以上办法都无法缓解对夜晚的恐惧,或者脑海里总是呈

现恐怖的画面,则需要做心理治疗,找出恐惧的特有病因。

密集恐惧典型特征:发觉自己一看到密密麻麻的东西,就会浑身起鸡皮疙瘩甚至感到恶心,这种症状就是典型的密集恐惧症,这是<种t人对特殊物体威情飧产生强烈惧怕为犄征的焦虑障辑

发病时,常伴有头晕、心慌、出汗等症状,虽然对恐怖的物体或情境极力回避,但却不能控制。这类恐怖起病较晚,平均年龄在18—35岁之间,有慢性化趋势,一般病程越长,治疗效果越差。

心理良方:密集恐惧症通常是由心理暗示导致的。—般可采用以下方法治疗:

淼田疗法:在面对密集物体时,应顺其自然的接受各种症状的出现。正视消极体验,对出现的情绪和症状不去在乎,而是着眼于自己的目的去做该做的事。

系统脱敏疗法

舒适地躺在牀上,微闭双眼,想像引起较弱 *** 的恐怖,放松全身,直到恐怖感接近消失;由低到高逐级想像引起更大 *** 的恐怖,同时配合肌肉放松,以逐渐增强对恐怖 *** 的耐受性,直至恐怖反应完全消失。

如果自我治疗难以奏效,那么就要找专业人士咨询。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着对特定事物感到恐惧的心理。其实,这些害怕的心理主要塬于对人、事以及未来的不了解。要想克服它,首先应找到是什么因素在作祟?恐惧的表现形式都有哪些?生命时报采访心理专家,教你轻松对抗恐惧,不害怕。

广扬恐惧典型特征:一旦到了人多拥挤的地方、或者空旷的场所,就会感到莫名的紧张害怕、没有安全感,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等生理反应,严重时甚至会晕倒。这种不正常的表现,专业上叫“广场恐惧症”。这里所说的广场,是泛指户外的开阔场所,比如超市、饭店、电影院,以及公交车、地铁等公共场所。

心理良方:缓解广场恐惧,陪伴很重要。如果有人陪在身边,焦虑会大大减轻。另外,这种恐惧往往己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因此,重新建立安全的条件反射非常重要。可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循序渐进地适应不同的场所。最后,害怕时试着坚持下来,恐惧感会大大

幽闭恐惧

典型特怔:幽闭恐惧症是一种对封闭空间的焦虑症。患者在电梯、车厢或机舱内,可能发生恐慌症状,如心慌气短、呼吸急促、浑身发抖、晕厥等。幽闭恐惧症的原因包括成长经历、性格因素、心理压力等

心理良方:

1、治疗幽闭恐惧症,最好的方法是暴露法

让病人不断地直接暴露于令他恐惧的环境中,令其无法逃避。剧烈 *** 后,患者并没有受到实质伤害,从而建立对恐惧对象的正确认识。

2、还有一种方法是缧慢暴露法

首先设定阶梯式恐惧值,然后让患者循序渐进地暴露于引起恐惧的场所中,比如封闭的教室、火车、飞机、电梯等,使之对 *** 的恐惧程度逐渐降低。

电话恐惧症典型特征:不敢给领导打电话的人多半出于对权威的恐惧,他们幼年时可能有个苛刻的家长,常常被否定。

怕打给陌生的人常会主观臆断,发现自己的缺点。怕打给亲人可能是怕唠叨而产生逃避心理。怕接电话,一听电话响就烦,这些人多半工作忙,讨厌被电话 *** 打扰。

心理良方:职场人离不开电话,要想克服“电话恐惧”:

首先,要明白正因看不到对方的面孔和表情,才可以不受干扰地对话,还能突出重点。

其次,越怕打电话就越该强迫自己多打,在高频率通话中积累经验,提高沟通技巧。

再次,通话前给自己积极暗示,如“对方很喜欢我,我能跟他沟通好”。另夕卜,还要全面了解对方的情况,列好“通话提纲”,才不至于无话可说。

最后,避免过于直白的开场白。不妨先问问“您现在说话方便吗”,以确定对方有时间通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25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