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厌学有哪些原因
父母感情不和
孩子都希望有一个温暖而安宁的家,但不少家庭中夫妻感情不够和睦,冷战、吵架、打架、摔东西等过激行为无形中会刺激孩子,让他们感到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已不再,因此倍受孤独、焦虑、伤心等情绪的困扰。
家庭文化氛围缺乏
有的事业比较成功的父母总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成功,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甚至干脆把他们丢在家里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的父母认为自己有钱好办事,现在孩子学得怎样不重要,反正家里的钱很多,孩子只要平平安安地长大就行,学习成绩好不好无所谓,以后可以用钱为他们安排出路……
家长期望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
二、怎么解决孩子厌学的问题
(1)不能代替老师的职能
有一些家长喜欢像学校老师那样,对孩子教这教那。结果有的知识因父母已教过,孩子在上课时就不听老师讲课,思想开小差,导致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有的家长用一、二十年前学过的知识来教孩子,结果孩子反而被父母越教越差。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父母最好不要代替教师的职能教这教那。提高效的学习策略和技巧。
(2)不要布置额外作业
有一些家长认为,关心指导孩子的学习就是在孩子完成作业后,再对孩子布置一些额外的作业,自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的成绩搞上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结果往住是得不偿失。因为,孩子的作业负担已经较重,如果再加码,就会引起孩子反感,冲淡孩子学习兴趣;同时,过多的占去孩子正当的玩耍时间,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故而这种方法是不足取的。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事实证明,凡在学习上确有成就的学生和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紧密相连的。父母在孩子学习中指导的重点应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一般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四方面:一是预复习习惯。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二是做作业习惯。独立思考,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三是认真听课、积极思维习惯。课堂教学是传授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维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佳选择;四是不懂就问的习惯。不借装懂,永远不懂,满足于一知半解,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如有不懂的问题。应及时向老师、家长、同学请教,直至搞懂。
(4)教会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如介绍各科学习方法,怎样审题,怎样思考判断;介绍一些名人的学习方法。
三、孩子厌学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心理表现一:推脱责任
孩子把简单的失败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观地分析学习成绩不良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检查自我,吸取教训。他们常常把考试成绩不好归于老师讲课没 有讲清,卷子印的不清楚,老师阅卷不公平等原因。其实他们的心里对失败的原因很清楚,只是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用这种方式来掩盖自己的责任。
心理表现二:精神胜利法
具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在受到挫折时,不是分析原因,而是回避现实,想法改变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往往容易沉湎于以往成功的回忆中。这些孩子的行为方式、心理特征、思维活动都与这些孩子的年龄不相称,这种自慰心理表明这些孩子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心理表现三:合理化
孩子往往把自己学习上的失败变为合理化。当这些孩子达不到所规定的标准时,就否定或指责这个标准不合理,尽量找些看似合理的借口,使目前的失败趋于合理化,这样的自慰可以使孩子减少自我形象与受挫感的反差,避免激烈的内心冲突。
心理表现四:自我保护
学生在学习上受挫以后,举出众多的受挫伙伴,表明自己与他人一样,并不是最差的,以推脱因受挫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社会化比较方式,是为了推脱责任,解脱心理压力。
心理表现五:自我贬低
一些厌学孩子在学习成绩上遇到挫折后,自觉低人一等,极端自卑,感到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不能从科学地分析中坚信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自我 怀疑,自我否定,认为自己的智力发育落后,不是学习的材料。目前的失败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失败也是自然的事情,这种情况是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更改的。
四、怎样预防孩子厌学
一、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
父母与子女之间良好的沟通,是亲子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孩子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父母才能及时了解孩子每种变化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二、多欣赏和赞扬孩子自立、自主的行为。
这样的称赞和鼓励可以使孩子将学习与自我成长结合在一起,形成青春期孩子的学习动力,并有助于培养孩子主动学习、自我管理的行为习惯。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应避免用其他孩子来贬低自己孩子的做法,父母越是不承认孩子的努力,孩子成长得就越缓慢,其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都会因此而滞后。
三、协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青少年自我评价的能力并不成熟,常常会过高估计自己,所以他们容易制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习目标,经历多次失败的打击,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对此,父母应当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协助孩子把诸如考名牌大学这样的大目标,划分为各个阶段逐步实现的小目标。小目标的制定应该遵循孩子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原则,促使孩子在每个阶段目标实现的喜悦中体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提髙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不是每一个孩子天生都爱学习,尤其是家长给予孩子压力后,更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懂得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尤其重要。
要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首先要弄清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让孩子快乐学习。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主要有: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期望过高,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2、父母陪读,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这会使孩子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
家长必知孩子厌学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3、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将来而不是今天。比如家长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工作。”这样,孩子就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
4、孩子不会学习。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面对孩子厌学,家长们该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呢
1、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一个总是失败的孩子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也就不去努力了。对于一个从未完成过作业的孩子,家长较好让他先做几道容易的习题,让他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再调整作业的难度。如果孩子的学习不好,不要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孩子不聪明,家长可以从学习态度、意志力等方面去寻找原因。
2、鼓励孩子自我激励。
如果孩子能够经常自我激励、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学业失败。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自我激励的目标。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暗示,经常对自己说激励的话,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让孩子在行动中摆脱消极情绪。
3、指导孩子学习方法。
在辅导孩子时,不要代替孩子学习,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遇事退缩的习惯。要教给孩子获得知识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书,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等。
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
如果您在教育孩子遇到了一些困惑,孩子的问题让您变得焦虑,那不妨来兴智教育,了解和学习家庭教育,不仅让自己成长,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孩子快乐的成长。在兴智教育的首页以及微信公众号上,还有很多我们服务过的客户案例分享,大家都可以上去查阅和学习。另外我们每周都会有不同的老师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同步直播家庭教育内容,大家都可以上去学习。
家庭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兴智教育将持续努力,为大家保驾护航,引领家庭走向幸福,打造家庭教育行业品牌先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712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