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特别是有三类人,在他们身上很容易就会出现拖延症,这事情留到明天做,那个事情也留到明天做,长此以往一直拖延,就会把生活跟工作弄得一团糟。那么那些人容易有拖延症,拖延症又要怎么样改善呢?
拖延症
三类人容易有拖延症
1、完美主义
所有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开始,要万事俱备才行。
2、容易颓废
任务太难了,或者别人都不需要做我干吗要做,不能忍受持续做这件事情,等明天再做吧。但是往往明天到了,心里还是不高兴做,又继续往后推。
3、自我贬低
如果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自己对自己能力的估计会越来越低,即使以后完成好了,也认为是运气。
拖延症改善方法
一、分清事情的重要性划分主次
生活中肯定会有一些突发性和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成功者花时间在做最重要,而不是最紧急的事情。把所有工作分成急并重、重但不急、急但不重、不急也不重四类,依次完成。你发每封电子邮件时不一定要字斟句酌,但是呈交老板的计划书就要周详细密了。
二、消除干扰
有的人做事专注没多久,就开始玩手机、玩电脑、在微信聊天,这样非常影响效率,所以解决拖延症必须要消除干扰,将一切会影响你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关掉,全心全力地去做事情。
三、互相监督
找些朋友一起克服这个坏习惯,比单打独斗容易得多。
四、设定更具体的目标
如果你的计划是“我要减肥,保持好身段”,那么这个计划很可能流产。但如果你的计划是“我每周三次早上七点起床跑步”,那么这个计划很可能被坚持下来。所以,你不妨把任务划分成一个个可以控制的小目标。当你的家里看起来像一个垃圾站时,让它立刻纤尘不染可能是一件不现实的事,但是花十五分钟把洗手间清洁一下却也不算太难。
拖延症的治疗应从日常生活下手,结合心理学方法,使个体摆脱拖延。
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也无需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
转变认知观念,建立积极情绪
拖延者往往是由于沉迷于拖延所带来的短暂欢乐,或是在最后期限完成任务所带来的刺激,而故意拖延。
转变其认知观念,首先应该让个体意识到拖延的危害和沉重代价,理性分析因一时拖延而未完成任务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如烦躁、焦虑、自责、负罪感等不良情绪,以及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等。
督促患者建立忍耐力,注重长远目标,明白及时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应该相信自己有完成任务的力量,树立成功的信念,建立完成任务的内部驱动力,追求成功。
完美主义者应抛弃对高目标的盲目追求与交流,具有畏难心理的人应该抛弃自己无能自卑的念头,相信对完成任务这种事情的评价并不代表对个人的评价,尽量在认知上变得理性,有清晰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在对待任务的情绪上变得积极,忍耐对任务的不喜欢,设想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培养时间观念,克服自身的懒散惰性,从态度和思想上战胜拖延。
即刻行动,摆脱拖延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可让咨询者以家庭作业的方式不断进行自我管理和行动,咨询者应积极完成被咨询者布置的任务,在拖延思想出现的时候使用思维阻断法,立即对自己的拖延思维说“停止”,并用“即刻行动”的思想抑制它,想象拖延的严重后果并厌恶拖延,通过自身的意志力和自控力约束行为,积极行动,战胜拖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94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