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际关系有哪些类型分别
偏交往型
这类孩子平时只喜欢与熟悉的人交往,不常和外人交往,人际交往经验较少,在陌生人面前显得胆小和犹豫,而且往往对他人的脸色和言语非常敏感,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受伤。
孤独型
一般来说,这类孩子的父母对待儿女较为冷淡,被称为“超理智”父母,通常会导致孩子在情感上远离父母,在学校中远离同学和老师。等孩子长大时,甚至会采取冷漠的态度对“危险”的外部世界进行逃避。
自我中心型
这类孩子喜欢独自游戏,与同伴交往时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与兴趣,交往技能差。他们占有欲很强,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合作与同情。
善于交往型
善于交往型的孩子,性格会特别的开朗、大方,有很好的沟通能力、交友能力。当孩子到了陌生的环境中,他能够主动和大家打招呼,迅速和任何类型的孩子打成一片。
二、孩子人际关系上容易出现的误区
1
朋友越多越好
有些父母认为人际交往就应该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他们并不注重交友的质量,只看重交友的数量。
对策:没有朋友固然不是良好的交往状态,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谊却不能持久,你也要反省下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问题。能够维系较长时间的友谊,即使你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也不必担心。
2
孩子还小,没有礼貌没关系
“孩子还小,大家都要让着他点!”这是很多父母给孩子的“特权”,久而久之,孩子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也变成了“小霸王”。
对策:“孔融让梨”的谦让精神才是我们需要对孩子灌输的。讲礼貌的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您的孩子越早拥有礼貌的态度,他就越容易被别人接受。
3
孩子只应该和聪明的孩子交往
有些父母认为聪明就是学习好,他们希望孩子结交聪明的小朋友。他们在无意中也给孩子灌输了这样的思想,聪明就是学习好,不值得和那些在学习上比自己弱的人交往,也不值得对别人付出同情心。
对策: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项和强项。即使孩子的小伙伴在某个方面不如你的孩子,别人的长处仍是值得去学习的。除了学习上“聪明”,对人有礼貌、能替别人着想等好的品质也应该学习。此外孩子应该尊重弱势人群,懂得对弱者付出爱心。
4
父母代替孩子交往
一些父母在孩子交往问题上表现得比较好面子,有时会担心孩子交往不好,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
对策:人际交往是孩子最重要,也必须是自己去完成的事情,孩子不是父母的“傀儡”。作为父母,你该放手让孩子独自面对人际交往。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
孩子的社人际关系初始当然是始于和爸爸妈妈的互动。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妄图把孩子培养成自己所期待的那样,而应该在孩子本身的性格与气质基础上发展孩子的社会性。也就是说,即使父母再外向,给了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也很好地养育了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向的孩子就会变得外向。
所谓内向的孩子,是指在自己性格特点的基础上接受父母的良好影响,在必要的时候会摒弃心中的恐惧、发挥外向性的孩子。所以我希望家长们不要无视孩子们的特点,停止“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有很多朋友,敢在别人面前表现的孩子”的想法。在“发挥孩子的特点”的基础上开始才是父母正确的心态。
无论孩子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积极还是消极,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和朋友进行沟通。努力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吧: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懂得理解朋友的想法,并和朋友进行沟通的孩子;在必要的时候懂得请求朋友帮助,也知道帮助朋友的孩子;能够和朋友愉快玩耍的孩子;有伤心事时能够用成熟的方法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懂得提出自己意见的孩子;能够遵守规则、懂得制定新规则的孩子。要把孩子培养成这种具有良好社会性的人,需要从妈妈与孩子的关系入手。
四、孩子人际关系的培养方法
首先、家长要教导孩子认识集体
孩子3岁,进入幼儿园,从熟悉的小家庭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大集体中,有的孩子会感到不知所措。如何与这么多的小朋友相处玩耍?如何能够遵守幼儿园这个集体的规则和要求?如何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都是孩子们的第一课。家长最好要在孩子上幼儿园以前,就教育孩子集体的概念,让孩子明白自己到大集体中的目的,要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共同游戏,能正确对待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让孩子在进入集体之前,就能认识到集体生活的温暖,对集体生活和人际相处充满了乐观的期望,这是孩子人际关系启蒙的第一步。
其次,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在给孩子做好第一步的心理建设之后,就需要对孩子灌输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规则。比如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谦让,但如果同学之间发生在争吵、打架、摩擦也是常有的事,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回避此类事件的发生,毕竟孩子在面对这类突发状况的同时也是一种交往的锻炼。家长应该将各种人际交往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一同告知孩子,让孩子逐渐学会处理和适应各种可能会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家长要鼓励孩子与人相处,在团队中学习成长。
再次,培养孩子的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儿童心理学专家表示,3岁是孩子的第一个成长叛逆期,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因此有些三岁左右的小朋友总是喜欢表现出一副“老大”的派头,以此来排斥别人。或者常常也会有不自觉地影响或者干预别的孩子的行为,特别是身体的动作上很有代表性。比如把不喜欢的人从自己的椅子上强行拉下来,或对别人大喊:“不许动我的东西!走开!”当然,偶尔也会表现得很友善,比如:“走,我们去那边玩!”
所以在孩子3岁左右,家长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教育孩子要与人友善,学会包容和体谅,合作与分享,让孩子在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意识,这样既能让孩子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避免冲突,规避被“孤立”,同时也能让孩子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
下面为您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来说发现孩子不会处人际关系。父母培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首先可以学会与同伴交往。每天放学的时候,妈妈可以多在幼儿园,或者幼儿园门外呆一会儿,让宝宝和其他宝宝玩一玩。如果宝宝有抵触心理,妈妈就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放轻松,比如问他:“哪个小朋友是你们班的?那个淘气的小男孩叫什么名字?你看他们在玩游戏,你也去玩吧!”有了妈妈带领,宝宝会放松并且不再害怕。
其次是组织多彩活动,创设交往氛围家长要注意让孩子扩大交往范围。当他们能够接受别人与他交往时,要给予强化鼓励,并帮助他们主动与别人交往,从与亲戚交往,扩大到与亲戚的朋友交往;从与一个同学交往,到与这个同学的朋友交往,逐渐扩大交往范围,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
还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往,并为他们创造在公开场合发言的机会。组织活动是最好的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模式,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让孩子学会合作、学会交往,获得参与、获得发展。及时鼓励孩子的交往行为幼儿都喜欢被表扬。家长对于不合群的幼儿偶然表现出的良好交往行为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肯定,并经常与幼儿交流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使幼儿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树立交往的信心。
最后是可以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 一般来说,幼儿都有与人交往的愿望,但往往由于交往的方式方法不当,使交往无法继续,甚至出现争吵打架等不良行为,因此交往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要教幼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其次教幼儿学会等待、轮流、分享,在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遇到困难、矛盾试着自己解决等,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1、家长切忌过度保护。
经常见一些家长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进行过度保护,一见到孩子提水瓶就说“不要动,你提不动”,一拿碗就说“快放下,小心摔碎了扎手”等等一系列的话语,孩子是需要在实践中成长的,没了实践,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做好什么,也就变得什么都不敢尝试,连和陌生小朋友说话的勇气都没了。
2、让孩子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
与同学相处的时候,难免出现小矛盾小误会,这个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一下,想想该如何处理,尤其是要鼓励孩子,开动脑筋,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引导孩子独立思考,让孩子知道这其实没什么的,他自己是有能力自己解决的。
3、培养孩子的承受力和忍耐力。
平时家长没必要过于保护孩子。当孩子摔了一跤之后,让孩子自己去承受摔跤的痛苦,当孩子被老师批评之后,家长没必要紧张地安慰孩子;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难过时,家长也不必过分地安慰孩子。
这些做法可以让孩子知道痛苦是自己造成的,应该自己去承受,去忍耐,否则孩子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4、不要一味地回避孩子之间的冲突。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好好处理人际关系,希望孩子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冲突是孩子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机。我们不要把冲突看成完全消极的现象,一出现问题就带着孩子回避现场。
实际上,孩子在冲突中会发现,原来别的小朋友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一样,但他还特别希望别人与自己一致,因此是自己适应别人,还是让别人适应自己,用什么办法达到相互适应,这些问题激活了孩子主动与人交往的思维与技能。
他所尝试的方法必然有不成熟之处,而这正是需要家长介入和帮助的时候。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带领孩子正视冲突,并积极地想办法分析和解决冲突,是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的关键。
孩子的交往能力需要锻炼,在幼儿园要鼓励孩子多和小朋友游戏,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在家里要教会孩子如何交往,如何和小朋友相处:
(1)父母自己要做好榜样。如果父母在与人交往时尚不能平等待人、诚信对人,又怎么能教育孩子做到呢?
(2)给孩子讲述关于宽容、平等、诚信、互助等好品质的故事,教孩子做人的道理。
(3)在孩子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对其加以引导,教会孩子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4)发现孩子在人际交往时表现出的坏毛病,如不诚信等,要及时予以批评指正,绝不能姑息放纵。
(5)对于孩子表现出的好品质要真诚地表扬,让孩子知道他的好品质是会得到别人肯定的,自然会促使他继续保持。
专家提示: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的3种方式
(1)通过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的沟通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自信。
(2)向孩子传授与别人沟通的基本技巧,如掌握说话的时机、考虑说话的场合、选用适当的沟通方式、合理配合身体语言、把自己的意思说明白等(3)鼓励孩子多到外面与别人沟通,多为孩子创造与人沟通的条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93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