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研究结果发现道德感与食欲相关

佚名 2023-07-04 00:57:59

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人们感觉到自己的道德观念被冒犯,可能会吃得更少。这是首次发现道德和食欲之间存在关联。

“那种感到自己道德观被冒犯的情绪能深刻地影响我们的行为,导致我们吃得更少。这也强调了一个心理学上的事实,即在某个意义上,道德厌恶也会在嘴里留下恶劣的味道,让我们恶心反感。”领导该研究的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助理教授辛迪陈说道。

该研究系列一共由三个试验组成,旨在观察道德厌恶的影响。参与者分别被安排观看一部描写乱伦的电影,听一则关于欺诈的新闻,以及写一个关于欺骗或者盗窃的故事。在做这些的同时,他们需要喝巧克力牛奶等饮料。结果发现,参与者的胃口变得很差,喝的饮料量明显下降。

陈教授指出,生理厌恶是由可能的污染物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和行为反应,包括恶心、厌恶感,以及食欲下降等。而道德厌恶是建立在核心厌恶上的情绪,是对一些违背道德和规范的行为引发的反感。“违背道德的行为会激发道德厌恶,导致我们失去胃口,因为它的功能就是保护我们不吃一些可能有害的食物。”

这一研究可能对品牌商有着重要作用,他们在宣传自己的品牌时可多加强调其道德意义,或者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充满良好道德感的环境。陈教授举例说道:“当人们在咖啡馆看报纸时读到了一则关于公司欺诈的新闻,他们喝的咖啡可能就很少。另外,如果电影院放的是一部关于腐败和贪婪的电影,观众也可能进食更少的爆米花和可乐。”

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的《消费者心理学》期刊上。

《蒙索的女面包师》个体的道德标准到底是什么?

在准备看侯麦的《六个道德故事》的时候,下意识地想要将这几个短片和基耶夫洛夫斯基的《十诫》做对比。但看过第一个故事《面包店的女孩》,我又觉得没有必要刻意做对比了。在用影像关注人的情感和伦理方面,两位牛导做的同样出色。但若非要去做分析对比就显得纠缠而做作了。
《面包店的女孩》,23分钟,第一人称很快讲完一个故事,非常强烈的文学味道。我感觉写成短篇应该也很不错——好像事实上侯麦确实写过吧,不大确定。
六张碟买了快一个月,始终没去看,有点担心遇上沉闷的镜头和生硬的说教,那会让我八小时疲惫工作后的心情变得更累。看完第一个故事,彻底放心了。节奏轻快,故事明了,黑白画面质量也不错,女主角还很漂亮。正如侯麦自己的评价:"用电影来讨论观念很难做好,但《六个道德故事》做的很自然。"
下面说说看《面包店的女孩》的感受。法律系大学生爱上路遇的女孩,终日徘徊等候她的出现。苦等之中,又勾引面包店的女孩。约上了面包店女孩的那天,却再次偶遇苦等的女孩,便立即放弃了面包店女孩。他给自己的理由是,始终如一才是道德的。大学生的心中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道德标准,这标准每每在他做出决定行动的时候出来跳出来,对其行为给于合理的解释。等待之中,他转向追求面包店女孩,给自己的道德理由是,总得对那始终不出现的人给与惩罚。事实上,他与那女孩不过有过一次事先预谋的邂逅而已,交情都谈不上,何来感情惩罚?
从社会道德角度来看,那些所有出没在个体心中的标准只是在把自己无理的欲望情感合理化,这种相对的道德标准本身就是没有道德的。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认为这种不道德的个体相对标准有何不妥。社会道德对个体情感的约束本是无理的,这种合理化个体行为的相对标准就像是一种面对强大势力的心理防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91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