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编者从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截至2016年底,全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40万例,管理率达88.7%。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数约占在册患者总数的3/4。中国以抑郁障碍为主的心境障碍患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心境障碍患病率为4.06%,其中抑郁障碍3.59%,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调查结果。
精神健康疾病数量增加 就医意识薄弱
当人们面对压力的时候,总会产生一些焦虑的问题,但是这些焦虑的问题如果不缓解,人们常常也意识不到它,可能会滑向焦虑障碍这样一个疾病的状态中去,所以常常被忽视。很多疾病都是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有句话叫“万病从心起”,这个“心”指的就是人的情智、情绪、心态,这种不平衡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
北京西鹤年堂中医医院院长汪卫东
编者采访到北京西鹤年堂中医医院院长汪卫东,针对中医心理学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汪卫东教授拥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其表示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承受着压力,只不过压力程度不同而已。公众心理压力普遍增加同时,导致了患病风险也相应增加。
汪卫东教授称,尽管我国居民的健康意识提高了,但仍然普遍缺乏精神障碍的防治知识,更缺乏主动就医意识。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失眠患者,焦虑症状的一些患者,症状容易被忽略。曾经也碰到过因胃长期不舒服,从消化科转到这里的事情,后经发现,患者得了抑郁症,要进行规范化治疗。
专业人才培养 科室数量增加
国内目前针对精神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也在日渐完善,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主办的“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举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强调,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院相关科室建设和人才培养。
中医心理学不单是养生 更是正规化的治疗
汪卫东教授称,目前很多人对中医心理学还很陌生,觉得心理学更像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而事实不是这样。调适、调理人的情绪,是中医很重要的养生保健方法。中医关于心理健康的观念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哲学思想及中医基本学术思想等精华和理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医心理学也和西医有着很多的区别。
北京西鹤年堂中医医院
北京西鹤年堂中医医院以“心身一体化”调节为主:“调元气”、“养太和”,除了生理之“和”以外,更强调精神与心理的平和,通过“以心调身”,调动自身的“元气”或能量来战胜病魔!
汪卫东教授从临床心理治疗实践获得实证研究数据,并形成关于人格发展7要素(胆气、自我、意志、人际关系、思维方式、性情、世界观),倡导心理健康对人的重要性,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营造积极心态。
对于真正的治疗精神健康类疾病,汪卫东教授表示,切莫把它严重化、神秘化,面对精神健康疾病一定要合理看待。只要在正规医生指导下坚持规范治疗,一定能战胜病痛。
中医心理学雏形的标志如下:
中医心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汲取现代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知识,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并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中医治疗心理疾病历史悠久,其治法包括中医情志疗法、中医认知疗法、中医行为疗法和中医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等。
1985年在成都召开了首届中医心理学学术会议,中医心理学从中医学中“分娩”出来 ,成为一门新兴学科。2005年5月10日,广安门医院副院长汪卫东教授向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秘书处李振吉副主席兼秘书长呈交了建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级学会的申请。
2006年 4月18日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复。2006年6月23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国际中医心理学学术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中医心理学为上世纪后期在中医学与心理学交叉发展中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思想源远流长,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突出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基本特点。
中医心理学的特点:
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的重要特点在于“整体观念”。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注解附:1古籍中的中医心理学 1拼音 zhōng yī xīn lǐ xué
2英文参考 Psychology of TCM
3注解
中医心理学是以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对人的心理现象的研究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向来作为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心理活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诊断、治疗、预防过程中的表现、作用及其规律的研究,领域广泛,内容深刻,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在中医学现代研究中,正分化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中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临床应用两方面。理论研究主要涉及普通心理和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形神相即论、心主神明论、五脏情志论、阴阳睡梦论、人格体质论等理论;临床研究主要涉及病理心理方面的内容,包括心理病因、心理病机、心理证候、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及心理养生等。中医心理学的内容渗透在整个中医学说中,在临床上有效地发挥着其实践作用,成为中医学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医心理学的一大特色。当西方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时,中医心理学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古籍中的中医心理学 《医学衷中参西录》:[四、医话]2.诊余随笔 肠,能助小肠消化食物。此理《内经》未尝言之,似为中医疏忽之处,不知后世名医曾言之矣。吴鞠通《医医病书...
《对山医话》:卷三 中医用药,惟凭气味以扶偏制胜,乃今药肆所售,竟有形似而实非者,倘非常品,必亲尝而后用之。盖投药如遣将...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58.论脑充血之原因及治法 脑充血病之说倡自西人,而浅见者流恒讥中医不知此病,其人盖生平未见《内经》者也。尝读《内经》至调经论,...
《孙文垣医案》:[卷四新都治验]仲气虚中满(有发明) 仲侄孙,赴府考试,过食牛面且劳苦,因而发疟。城中医疟半月,形神俱瘦,疟愈而腹大如箕矣。健所黄夫人,仲...
《辨证录》:[卷之十四]痘疮门(十五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90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