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别人自身要足够坚强
每当所爱的人遭遇痛苦,34岁的薇安都会手足无措。她说:“我不知道如何安慰他们,也不懂得如何告诉对方我对他们的悲伤感同身受。有一天,妹妹因为一件事伤心落泪。我很想抱抱她说我爱她……但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只是叫儿子去拥抱了她。”
马铮也只有30多岁,他碰到这种情况时,总是用幽默来做回应:“当女朋友失去父亲的时候,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于是在她面前扮小丑,讲了一个笑话……结果她觉得我是个冷血动物,像个魔鬼。可是我又能怎么办呢?我当时被这个消息惊得大脑中一片空白。”
这就是矛盾所在——深刻的同情往往被表面的冷漠所掩盖。
隐藏的同情心
别人的痛苦之所以令我们心慌意乱、局促不安,是因为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痛苦。安慰人需要我们自身足够坚强,也需要与别人以及自己的情绪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治疗师帕特丽西娅·夏隆(Patricia Chalon)解释说:“很多时候,那些看似缺乏同情心的人其实反而因同情心太强而痛苦,他们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疏导自己的情绪。表面的疏远甚至轻蔑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方式有利于保护自己不受同情心的控制。”
天生就不具备?
接受别人痛苦的能力也取决于教育和文化环境,精神分析师奈丽·若利维(Nelly Jolivet)肯定地说:“如果父母善于安慰他人或相互安慰,如果温情在生活环境中占主导地位而且经常表现出来,人们就非常容易养成富有同情心的行为方式。对于那些在儿时表达出了自己的悲伤、愤怒或喜悦的人来说,‘说什么’和‘如何表达情绪’的问题根本不会存在,他们自然而然就知道应该怎么做。”
其他人则正好相反。他们在长大的过程中一直确信自己没有权利在别人面前表露自己的感情,他人的忧伤自然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夏隆接着说:“这些人通常遭遇过至少一两次挫折,他们肯定都曾笨拙地尝试去安慰别人,但别人不但不领情,甚至还产生误解,于是他们相信自己天生就没有安慰人的能力。”
渴望有根魔术棒
夏隆说:“面对忍受折磨的心爱之人,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治愈对方的痛苦,希望自己有一根魔术棒,一下子就能让对方开心起来。”但很显然,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有些人在丝毫无法宽慰别人的时候会感到非常沮丧,这是若利维观察到的一个普遍现象。她认为这一苦涩的发现会唤醒人们对儿时遭到象征性阉割的伤痛记忆:“小时候,我们自以为拥有神奇的魔力,比如可以轻易消除母亲所有的悲伤。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无法让母亲感到完全的幸福时,有些人会自以为有缺陷,于是渴望消除别人的任何苦楚,以至于在听到别人表达痛苦时会产生愤怒和怨恨,好像没有帮到别人就等于自己一事无成一样。”
某些行为和举动比宽慰人更能平息对方的情绪
见证
■ “我学会了倾听那些努力抑制的情绪”春春,33岁
有很多次,别人觉得我缺乏同情心。而我认为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可以避免过度地干预别人的生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哥哥去世之后。有那么几个星期,我完全被忧伤和愤怒所吞噬。在医生的建议下,我接触了格式塔心理疗法。很快,我学会了倾听自己努力抑制的那些情绪,而且我明白了自己之所以对别人的痛苦冷漠,是因为我难以面对自己的情绪。
■ “我意识到安慰是种分享”万磊,40岁
我以前以为同情是一种我不具备的“能力”,大概是因为在我们家里,抱怨是不应该做的事情,只能表现出坚强,永远都不能显示自己的苦痛……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多,我意识到安慰其实是种分享,只需要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存在和伴随,而且敢于说出自己面对别人痛苦时的感受。
心理专家的建议
那些忍受痛苦的人更需要得到倾听,而不需要你为他/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其用诸如“如果我是你……”这样的话强迫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或用一些笨拙的建议让对方不知所从,还不如充当一双耐心的耳朵。建议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会有助于对方自己把事情弄清楚,有助于分担对方的痛苦,甚至使对方在你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帕特丽西娅·夏隆
某些行为和举动比宽慰人更能平息对方的情绪。看着对方的眼睛,静静地向对方微笑,送上一份礼物……或陪对方四处奔走,帮助对方打听消息……目的是让对方明白,尽管你什么也没有说,但完全可以指望你。——奈丽·若利维
步骤/方法
用心聆听 学会停顿
如果说倾诉会缓解焦虑,而聆听是决定疗效的关键。
聆听,不是保持沉默,而是用心仔细听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真正的涵义。聆听不是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出主意,或者发问。通常我们会急于分享自己的故事,或者询问对方问题,获得事情的真相,以为这样就是聆听该有的姿态。然而,聆听应该是用我们的眼、耳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而不要急于了解真相,立刻对事件下结论。这样会造成误会和伤害,好心办坏事。
正确的方法是找个相对隐蔽放松的空间,准备一些缓解压力的饮料,有些动人但不吵人的音乐很不错。你们坐得很舒服,开始谈话的氛围是轻松的,私密的。
在对话时,有时说,有时听,当听到自己内心响起“我不懂……”时,就是应该停顿下来问对方:我是否错过什细节了?这个问题是不是这样子?我们必须提醒自己,放慢不自觉产生的机械式反应,例如,想快速解决对方的不安,因而没有正面思考问题,便直接跳到采取行动的阶段——说些或者做些我们认为对对方有益的事。
从容不迫地停顿与思考,可让我们停止下判断、停止反应,并产生好奇心。停顿就像开车时,变换排档时,所需使用的离合器:先减速到某种程度,扣上齿轮之后,才能进行有效加速。安慰的艺术,在于“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要避免在一时冲动下,说出不该说的话。
是朋友 不是救世主
帮别人度过难关,不等于将他们从痛苦处境中“拯救”出来。你不是他的英雄,他也不是你的奴隶。人们有权利和责任,去承受他们行为的后果及其所带来的困境。我们认同他们的痛苦,让他们去感觉痛苦,并且不试着快速驱散痛苦。我们试着提供让他们越过“恐惧之河”的桥梁。当别人身陷苦痛时,支援他们最基本的法则是:允许对方哭泣。哭泣是人体尝试将情绪毒素排出体外的一种方式,而哭泣是疗伤的过程。所以,别急着拿面纸给对方,只要让他知道你支持他的心意就好。
给予安慰 提供实际帮助
给予安慰不是告诉别人:“你应该觉得……”或是“你不应该觉得……”。人们有权利保有其真正的感受。安慰是指:不要对他们下判断,不要想他们正在受苦,需要接受帮忙;安慰是指:给予他们空间去恢复那种做自己、认同自己的感觉。我们不需要透过“同意或反对”他们的选择处理困境的方法,来表达关心。
不需要帮别人找到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即便是亲人也一样。我们可以尽力提供可用资源——别的朋友、专家、朋友的朋友,一切有效方式,来帮助他们找到答案,可以帮人打电话,找到专家,也可以找些书籍,或者干脆提供一个躲避的空间,让他们平静,自己去寻找答案。
感同身受 但不等于他人
面对别人的苦痛,我们时常会想起自己的一些类似的经历,应该找到合适的时机表达——让他觉得这个痛苦,并不只“青睐”他,曾经也让你痛苦。也许说出你的那段往事,会给他一些解决的提示。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我们不仅分担对方的痛苦,也需要忍受自身的煎熬。不论面临的处境如何,善意的现阿你也可以采取写字条,发短信来表达,有时候,书写的感觉,可以让人更重视。“疗效对话”尚有许多不同的形式,让对方温暖不失面子的做法最可取。
长期守候 充当“共鸣箱”
改变会带来许多混乱,没有人可以快速地改变、整顿混乱。对方在巨变时期,需要有人和他讨论“该怎么办?选择了这个,会有什么有的结果?”。做为朋友,我们试着更多地关心对方,增加见面、吃饭的机会,充当对方的“共鸣箱”,且能不厌其烦地供其反复使用。
勇敢地挺身而出
不论身处任何状况,对自己不知该说什么而感到困窘,这是正常的。让我们想帮助的人知道我们的感觉,也是一种好的方法。甚至可以老实地说:“我不知道你的感觉,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但是我真的很关心你。”即使自己对这样的表达觉得可笑,还是可以让对方觉得温暖,而且让对方更快地调整好和别人沟通的状态。
你也可以采取写字条,发短信来表达,有时候,书写的感觉,可以让人更重视。“疗效对话”尚有许多不同的形式,让对方温暖不失面子的做法最可取。
在朋友伤心的时候,懂得安慰能够让朋友早点走出伤心,那么我们该怎么安慰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关于安慰人的十五个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第1个安慰的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在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过好自己的生活最重要,不攀不比。
第2个安慰的方法:不做欲望的奴隶
人们总叹息“飞蛾扑火”,人们总讥讽“鱼儿上钩”,人们总是笑话“自陷泥潭”。但是如果自己仔细想一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这种欲望的悲剧还少吗?人心不足蛇吞象。放纵自已灵魂的人,最终会失去真正的自由!必须时刻警惕不良欲望。善去不良欲望,不可放纵自己。
第3个安慰的方法:要活得轻松和快乐
不与别人盲目攀比,自己就会悠然自得;不把人生目标定得太高,自己就会欢乐常在;不刻意追求完美,自己就会远离痛苦;不是时时苛求自己,自己就会活在自在;不每每吹毛求疵,自己就会轻轻松松。活得太累就会痛苦不堪,知足常乐。
第4个安慰的方法: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若连自己都不爱,还能爱别人吗?喜欢自己吧。
第5个安慰的方法:多用善眼看世界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处处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那么人人都变成“坏人”,也就无法和平相处。以“恶”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无处不是破残的;以“善”眼光看世界,世界总有可爱处。自己多看别人的长处,就会越瞧越可爱。圣人都要“一日三省”,要相互宽容。
第6个安慰的方法: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得到了媚俗,失去了真实,要坚定信心,拥有自我。
第7个安慰的方法: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者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走极端总是惨遭失败,寻找人生的智慧。
第8个安慰的方法:不要过于计较别人的评价
没有一副画是不被别人评价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被别人议论的。自己要是沉默寡言,有人会指责“城府很深”;自己要是善于健谈,有人又会指责“夸夸其谈”;自己要是赞美别人,有人会指责“别有用心”;自己要是善意批评,有人更会暴跳如雷,认为“多管闲事”。光看别人的脸色,自己还活不活,拥有自我,又不囿于自我。
第9个安慰的方法:恶念越多痛苦越深
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地生活?关键是没有及时驱赶心中的恶魔。因为心存邪恶的念头,就不会理智地克制自己,经常会做出悔恨的蠢事。因为没有及时清扫心灵的灰尘,意志薄弱者就会不时掉进深潭。因为时常鬼迷心窍,就会让愚蠢蒙蔽双眼,进入错误的岔道还不知道。心中有恶,就会心神不宁,去恶念。
第10个安慰的方法:注意不要活得太累
常有人感叹,活得真累。累,是精神上的压力大;累,是心理上的负担重。累与不累总是相对的,要想不累,就要学会放松;生活贵在有张有弛。心累,使人长期陷于亚健康状态;心累,会使自己精神不振。心别太累,学会解脱自己。
第11个安慰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何必为痛苦的悔恨而丧失现在的心情,何必为莫名的忧虑而惶惶不可终日。过去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怎么悔恨也是无济于事。未来的还是可望而不可及,再怎么忧虑也是会空悲伤的。今天心、今日事和现在人,却是实实在在的,也是感觉美好的。当然,过去的经验要总结,未来的风险要预防,这才是智慧的。昨天已经过去,而明天还没有来到。今天是真实的。
第12个安慰的方法:自己的心痛只能自己疗
何必为痛苦的悔恨而丧失现在的心情。偶尔的`抱怨发泄一下,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无休止的抱怨只会增添烦恼,只能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无能。抱怨是一种致命的消极心态,一旦自己的抱怨成为恶习,那么人生就会暗无天日,不仅自己好心境全无,而且别人跟着也倒霉。抱怨没有好处,乐观才最重要。
第13个安慰的方法: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第14个安慰的方法: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第15个安慰的方法: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拓展】安慰别人的方法
安慰别人的方法一、要倾听对方的苦恼
由于生活体验、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等不同,形成了每个人对于苦恼的不同理解。因此,当试图去安慰一个人时,首先要理解他的苦恼。
安慰人,听比说重要。一颗沮丧的心需要的是温柔聆听的耳朵,而非逻辑敏锐、条理分明的脑袋。聆听是用我们的耳朵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不要追问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要急于做判断,要给对方空间,让他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聆听时,要感同身受,对方会察觉到我们内心的波动。如果我们对他的遭遇能够“悲伤着他的悲伤,幸福着他的幸福”,对被安慰者而言,这就是给予他的最好的帮助。
安慰别人的方法二、要接纳对方的世界
安慰人最大的障碍,常常在于安慰者无法理解、体会、认同当事人所认为的苦恼。人们容易将苦恼的定义局限在自我所能理解的范围中,一旦超过了这个范围,就是“苦”得没有道理了。由于对他人所讲的“苦”不以为然,因此,安慰者容易在倾听的过程中产生抗拒,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安慰者需要放弃自己根深蒂固的观念,承认自己的偏见,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他所面临的问题。
心理专家说的“放下自己的世界,去接受别人的世界”,就是这个道理。最好的安慰者,是暂时放下自己,走入对方的内心世界,用他的眼光去看他的遭遇,而不妄加评断。
安慰别人的方法三、要探索对方走过的路
安慰者常常会感,到自己有义务为对方提出解决办法。殊不知,每个被苦恼折磨的人,在寻求安慰之前,几乎都有过一连串不断尝试、不断失败的探寻经历。所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探索对方走过的路,了解其抗争的经历,让他被听、被懂、被认可,并告诉他已经做得够多、够好了,这就是一种安慰。
需要大家注意的就是,安慰其他人并不是等同于治疗。在安慰人的时候,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一些方法反而会让其更加失望,更苦恼。这时候就应该多多请听而不是去劝阻对方,让他把心中的忧愁全部发泄出来,那么这也是安慰他人的一大原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83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