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谎言,那么怎样才能辨别真伪,让自己不至于蒙在鼓里,教你怎样一眼看穿对方说谎,男女说谎后的各种表现,一起来看看吧...
就算是说谎说得再多,也会暴露一些细节。想要让自己不受骗,就得从这几方面察觉:
1. 说谎时不使用我
美国赫特福德郡大学的心理学家韦斯曼认为,人们在说谎时会本能地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比如,朋友告诉你,他的车子抛锚所以失约,他往往会说“车坏了”,而不是“我的车坏了”。
2. 皮笑肉不笑
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教授杰夫里·考恩发现,真正的微笑是均匀的,在面部两侧是对称的。它来得快,消失得慢。伪装的笑容来得慢,而且面部两侧不均衡。同时,说谎者的眼睛是毫无笑意的。
3. 眼神闪烁
说谎者从不看你的眼睛,但高明的说谎者却会盯着你的眼睛。有心理学家发现,大部分人在撒谎时,眼球会看向右上方。
4. 回避问题
连续问说谎者同一个问题,他很可能会恼羞成怒:“我不是已经和你说过了吗?”然后勃然大怒。他也可能对你坦白:“事情是这样的,我还是对你直说了吧。”
5. 声音大
说谎时音调升高,往往是为了掩饰心虚。
6. 记住所有细节
很少有人能记住所有细节,比如问家人昨晚睡觉前都做了什么,他们难免记错一些细节。但说谎者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他们已经在头脑中把假定的情景都想好了。
1.在其回答疑问句时,眼睛不自觉的想左上方瞟,说明他在编造所说的事物.(与之相反向右下角瞟说明其在回忆所说事物).
2.在其陈述事物时,对细节的描述不是那么清楚,列如:问题是:"你今天下午去那里了!?"回答:"我去陪一个朋友喝酒了."就说明他可能在说谎.如果回答:"我下午4点跟张总去喝酒了,是他付的帐啊."诸如此类有细节的回答,就说明说谎的可能性不大.
3.陈述时,语气过分平和,缓慢,很少有语法上的差错.说明,所陈述的事物是事先准备过了的.
4.在被打断后很难接上自己主动要陈述的事物,要提醒才能继续说的时候,一般是说谎或者是自己未经历从别处听说的.
5.故意强调自己说的是对的,或着对别人正确的猜测产生抵触情绪的时候.
6.目光交流时,有不自觉的目光回避或者主动过分的的应和对方的目光时
有谁从小到大没有说过谎,哪怕只是善意的谎言。有的人更是说谎成了习惯,满嘴的假话,张嘴就来。虽然都知道说一个谎,要靠一百个谎来圆,但是有些时候还是没有办法避免。所以谎言的雪球只能越滚越大,最后想要解释却已经无力回天。
说谎的人都是做贼心虚的。说谎的人无论表现的再镇定自若欲盖弥彰,还是会被一眼看出来。因为他们的眼神是游离不定的,目光是闪烁的,心里多少会有些不安。虽然极力掩饰,可是话语里面的紧张,还是能够感觉出来。只是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被戳破而已。
假的就是假的,你再怎么掩饰都不会变成真的。一个人只要说了谎,心里就像是埋了一个不安定的种子。所以他的面部表情和动作都会非常的反常,因为他需要极力的掩饰,但是越掩饰越害怕别人看出来。所以最后反而适得其反,让别人一眼看透。
没有人希望别人对自己说谎,尤其是自己最在乎的人。有些人因为在心里有很深的位置,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会了若指掌,所以他说的真话还是假话一眼就能看的出来。就好像我家的那个,平时一回来就要坐沙发上看一会儿报纸,吃饭的时候喜欢喝两杯,晚上还会陪孩子玩一会,然后睡觉前去锻炼一下。如果有一天他说了一些违心的话,做了不靠谱的事,那这些习惯性的动作都会反常,那么我就可以判断出肯定有事,心里自然会很不舒服。
所以说谎多累啊,所以除非是万不得已,我们还是不要说谎吧!
感谢阅读,希望您能满意我的回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79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