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3个因素教你判断心理健康问题(怎么判断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

夕阳红 2023-07-03 17:19:06

很多人在经历重大的变故或者一些重大的事件后,短期内都会出现一些情绪的波动,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我们该如何判断我们是属于正常的情绪波动还是我们的心理健康已经出现了问题呢?今天就介绍几个判断的因素供大家参考参考。

1、人际适应问题,包括工作关系、学习关系、家庭关系、友情关系及熟人关系的适应等

工作关系中,需要适应的包括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和师生关系等,有些人一想到所承担的义务就心情不好,也常常出差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际关系出了问题。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手足关系以及各种亲戚关系等,这些关系处理不好,人的生活质量会受到重大影响,心情自然就会受到负面情绪的腐蚀。

友情的重要性人所共知,友情是人的社会资源之一。友情关系出了问题,人就会感觉苦恼、不安、担心等,时间久了,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问题。

熟人关系包括同学、同事、同屋以及邻里关系等。熟人关系看起来是一个人际关系中最松散,也最不重要的一部分,但往往也是最容易困扰人们情绪的一种人际关系。因为这种关系的发生频率最高,而你既不可能像与上级或者与学生一样保持距离,也不可能像与亲友一样亲密无间,因此免不了摩擦,又往往在不经意间就有可能造成误解,,咖之缺乏类似亲友间的沟通渠道和方法,因而常常影响人的心情。

2、环境适应问题,指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适应

结婚,生子,孩子长大离家,搬迁,亲友适应的人,很快就能在新环境中有新发展;而不善于适应的人,则有可能在新环境中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而无法自拔。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以为搬进大房子、结婚生子等这样的好事不存在适应问题。其实不然,所有环境变迁都存在适应问题。以婚姻为例,通常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因为不仅要适应彼此,更要适应彼此的家庭习俗等。一些新婚夫妇不了解这点,在出现适应问题后就失去耐心,轻易做出彼此不适应的结论;还有些新婚夫妇因为不了解这一些,在彼此关系未调节好时就要孩子,结果为日后的适应埋下隐患。

3、自我适应的问题

自我适应包括:对自己身心发育的适应,如从小到大再到老:对自己社会角色的适应,如角色从子女到配偶到父母再到祖父母等;还有如在不断的自我发现中的适应,如对自己局限性和优势潜能的新发现;以及对自己不断增长的愿望的适应,等等。

一个不懂得适应自己的人,是很难与环境和平共处的。每一个重大的人生发展阶段,都是人自我适应的关键期,如青春期和中年期再到老年期。在这些关键的人生发展阶段,很多困扰都是由于人的自我适应没有调节好而引发的,很多问题的产生,其根源都在于此。

除如上所列的各种适应问题外,人生需面对的种种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置,也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怎么判断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

1986年郭念峰在《临床心理学概论》中提出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

1、心理活动强度。

2、心理活动耐受力。

3、周期节律性。

4、意识水平。

5、暗示性。

6、康复能力。

7、心理自控力。

8、自信心。

9、社会交往。

10、环境适应能力。

可以根据此十大标准进行一一的自我对照,然后分析自己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优劣势!


扩展资料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情况?

内心冲突、心里受挫、遗传原因、身体不适、生理周期都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情况。

1、内心冲突:

在社会生活当中我们很多时候会面临着很多抉择的情况,在做这些选择的时候就是人们在内心冲突的过程。人们会犹豫不决因为一个选择可能会改变人的一生,在这种时候纠结的过程就会使得身心受到了伤害,至少会表现出茶不思饭不想的状态。?

2、心理受挫:

在某件事情失败或者失利之后内心感觉到的失望或者挫败感。人生在世不如意事情十有八九,如意事情只有一二。比如说工作不能晋升,没有如意的工作,收入不高等,生活中没房、没车、没老婆;或者亲人去世或者生病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这样就会内心受挫,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3、遗传原因:

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虽然主要是由后天环境影响和主导但是和遗传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许多精神疾病和血缘有着很大关系。遗传往往会影响到人的性格,随着年纪的增加性格和身体都会表现出不同影响着人体的心理活动。



4、身体不适:

当人们身体出现不舒服的时候,人会表现出沮丧,不安,头昏,提不起精神会处于压抑的状态这个时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

5、生理周期:

这里单指女性同志在生理周期来临时,会心烦意乱,焦躁身体体温升高,这个时候应该适当的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来转移一下生理周期而带来的焦躁情绪,避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怎样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

下面是一些健康特征:你可以参考一下

健康特征一:暗示

我们的心理,多是受周围的环境影响而影响的。所以,一个人的心理是不是健康的,就要看他受自身周围的环境暗示影响大不大。所谓波澜不惊,就是指一个人受外界的环境影响不大,可以自如控制周围发生的一切的能力。有些人的情绪易被引起例如恐慌,害怕,恐惧等症状,也是自然的。但是,过分地表现强烈,就成为了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健康特征二:控制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并且更易于下面的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的。因此,当你的心理活动非常的自然而自如的话,那证明你的心理是健康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表现得能表达出恰如其分的情感,能让周围的人也觉得如沐春风。这个时候,你的外表也会随你的心而阳光灿烂。所以,懂得控制情绪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健康特征三:交往

一个有健康心理的人,在社会或者是人际交往上是不会有困难的,即使偶尔遇到令人厌烦的人也会很快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实际上,我们看一个人,就要看他与他人的交往程度上,这点能反映出他的精神状态。当一个人不愿意和他人进行交往的时候,喜欢自闭的时候,就证明心理不健康了。而一个人过分地热衷于某种社会交往活动,则证明他有躁狂状态,也是不适易的。所以,正常的社会交往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健康特征四:自信

自信心,是这个社会每一个都值得拥有的,对于我们在这个社会打拼来讲,自信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你只要给别人自信的感觉,别人就会觉得你这个人上进,阳光,有前途。而且,自信也是自我认知,自我肯定的一种方式,更是你思维表达方式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因素。这种自信的能力,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后天要提高的,这是健康心理的一大最优势表现。

健康特征五:意识

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你的思想的高度和水平,例如,我们在工作,或者是情感上,有高度的注意力,而且专注,专心,那么对于事情的解决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例如,易分散精力,或者是注意力易被其他所吸引的话,那么证明这个人心理上一定存在问题的。只有高度的意识水平,才是心理健康的一种积极表现。

健康特征六:抵抗

这个社会,有很大的压力,我们的压力越大,心理承受的担子就越重,可是面对如此大的压力的时候,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抵抗能力,用顽强的心理精神能力去面对这些本身不应该属于我们的痛苦。所以,高度的抵抗能力,会让我们的精神和心理能力更加坚强,而且也会保护我们的身体和意识不受到伤害伤害,是心理健康的坚韧表现。

健康特征七:适应与康复

任何一个人,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或者是突发事件下,都会有一定的心理疾病的产生,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有积极的适应能力,也得有完善的康复能力。因为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生活经验,所以,适应与康复的周期和能力都不一样。但,用最短的时间达到适应与康复,是心理健康的标准的又一个检测方向和方面。

健康特征八:周期

这个不得不说,任何一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是有一个周期的。这个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形式还有效率上。比如,我们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精神和心理都很集中,而且做工作,处理事情的效率也很高,而又在另一个周期里,我们的心理却变得脆弱,或者是处理事情不是很容易,这都没有什么。就如,白天我们精神好,晚上我们精神坏是一样的道理。若是,你的周期正好反过来了,那么证明你至少在心理活动上是异常的。这点,需要加以重新调整,回到轨道。

心理健康的判别标准是什么?

首先,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不像生理疾病经过各种检查,如体温、脉搏、血压、肝功能等指标,综合结果即可知道。心理健康与否的差别常常不确定的,显示出的是程度不同,没有明确的数值。其次,对心理健康与否的判别还受社会环境、主观经验、文化风俗、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或种族信仰下的人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可能会大不相同。再次,受个人的思想方式及看问题的不同角度的影响,判别者会对心理健康标准作不同的解释,这点我们从对心理健康定义和人体心理健康理论的讨论中已明显看出。 在心理卫生工作的实践中人们常综合专家们的究成果,并综合运用以下判别尺度,来评定心理健康与否。 1 、统计学方法 根据统计学的常态分布曲线,可以为处于总体平均标准范围内者为心理正常,偏离这一范围者就是异常。正常与不正常为一连续的曲线,其广大的中间地带是正常的,两端则是偏离的。大部分人都集中在中间区域,具有一般的正常的心理健康水平,少部分人高于或低于一般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极少的人属于极端健康或有精神病。各心理水平之间并不是截然断开的,每种水平之间相互联系。 这种统计学上的常模比较,也被直接用到心理测量上来叛定某一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明尼苏达多项价格测验、艾森克个性测验,都是以心理健康的常态分布为统计依据,制定出某种特定人群的心理健康总体平均标准(常模)。然后根据不同个体的测定结果,对照体标准的差异,判断某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种方法比较客观,但必须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测验人员来实施。另外,由于这种方法求的是平均值,就会把“卓绝”、“超常”者也列入异常之列。 2、适应判定法(1)会适应判定社会适应判定法是以个人的社会适应为出发点,以社会道德规范为准则,衡量个体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如果某个人的行为不为社会认可,他就会被视为异常。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对异常的鉴别,而且有比较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70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