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多多少少心理问题,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必要太紧张了,但也不应不管不问,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1、情感疏导。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他们不愿意让父母知道也不愿意让父母插手,使之出现无形的隔膜,父母在日常生活起居中应知道孩子的这些变化,假如不去沟通,不就此建立真挚的友谊,势必造成孩子那“朽木不可雕也”。
2、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培养尤为重要。父母要对孩子观其颜、察其色,采取有效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疏导疗法,首先要关心孩子的心理表现和心理变化,通过谈心、做朋友形成更密切关系,从解决矛盾着手,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其次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家长可以通过媒体有益的故事、电影、电视的某些片段,分析情节中蕴含的道理,使他们能看到现实社会真实的一面,提高他们能经受困难和挫折的准备,发展心理平衡感,增强心理承受力。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要及时加以解决,把心理问题造成的危害扼杀在摇篮里。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有必要多学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以便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加以合理的疏导。
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志有以下几条:
1、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
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7、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健康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和谐统一。对外部刺激反应适度,表现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并具有一定应变、应对能力。
8、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具有与其实际年龄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并形成与年龄阶段相适应的心理、行为模式。如果心理、行为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段特征,可能存在心理发育问题。表现为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对许多家长来说,他们通常都会在自己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去关注孩子自己的健康发展。因为这样的话,所以对于孩子有一个促进的作用,不至于让孩子走上一个企图,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非常不可取的一种行为。有一些家长,他们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都会特别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这样的话也会让孩子他们在处于一些事情的时候有一个充分的认知,不会让自己面临一系列的危险。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会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安全成长,也是对于自己心里面的一个莫大的安慰。那么作为一个家长来说,他应该怎么样去关心孩子的一些心理健康发展的?
首先他要对孩子有一个充分尊重,他心里有一些家长,他们虽然说非常的关心孩子,但是他们对于孩子十分的不尊重。这样的话就会让孩子心里产生一种非常缺失的,这样的想法,对于孩子们来说,如果家长们对他们的说生活不尊重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非常严重影响。面临着一些这样的问题的话,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非常充分的尊重。这样的话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心理健康是被尊重的,而且会让他处于一个非常安全的发展态势当中,对于他自己来说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还有就是一定不要去过多地推窥探孩子的隐私,因为这样的话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不好的。有一些家长他们总是希望去看孩子的一些隐私,因为他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对于自己的孩子有一个非常帮扶的作用。但是这样只会让一些孩子他们处于一个非常叛逆的心理,而且对于孩子来说,他是有自己的隐私空间的。如果家长们总是进行过多的干预的话,很有可能会让他们面临着这样一些问题的时候十分的反感。
所以一定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而且不要去过多的窥探孩子的隐私,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们在面临家长的一些问题的时候,让家长感觉到十分的难为情。这样的话也会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非常恶劣的作用,有些孩子就是因为自己家长对自己表现出来一种窥探的信心,所以他们也去窥探别人的生活。这样会对别人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让他们在别人的生活中扮演一个非常不好的角色。
家长给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而言有多重要?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实际上,除了身体上的健康状态,心灵上的健康也很重要。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哟。
随着身体的逐渐成长,孩子的心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步建立自己的人格。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轻松长大,心理问题可能出现在儿童青少年成长的每一阶段。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一般有哪些表现呢?
1、对抗倾向,比如发脾气摔东西,大喊大叫,爱抬扛,无礼辩三分。
2、拔毛发。有些孩子在紧张时,特别是遇到难以解答的题时,常会抓头苦思冥想,渐渐形成每做题就抓头,以至把头发拔下来的习惯。不仅是头发,有的孩子还会拔睫毛、眉毛、鼻毛等,有些孩子甚至会将拔下的头发吃进肚子。
那么,影响孩子健康心理建立的因素有哪些呢?
1、家长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2、家长总是忙着否定孩子的行为,从情感上根本的孤立了孩子。这是导致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的重要因素。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如果家长轻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当下,孩子的未来也将会受到难以预估的影响。
1、自伤自残,伤害自己,严重的甚至会自杀。自杀者绝大多数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人。
2、人际关系糟糕:心理不健康者人际关系一般都非常糟糕。不但老师讨厌,同学也讨厌。
孩子的心理问题成因复杂,我们很难给出一个具体建议,但可以运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正确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身心良好健康发展呢?
1、每天让孩子多运动运动,比如晚上拿出10分钟和孩子散散步;跟孩子一起跳绳,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等,如果条件允许,家长甚至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外出,通过接触开阔的大自然,让孩子舒缓心情,达到释放压力的效果。
2、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家长越是责备孩子,孩子就会越觉得自己没人爱,越反抗,越会利用自伤自残的行为抒发焦虑的情绪。
3、告诉孩子你爱他本身,不是爱他带回家的成绩。告诉孩子你每天都爱他,在他以后漫长的生命旅程中会有更多的人爱他。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身体会在短时间之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他们的心理也是会不断成长的。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更好的健康成长,那么就一定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重视,从孩子自身、家庭教育、学校师生关系、居家环境等方面系统调整。
孩子也是人,是一个社会的人。他们也有心理活动,而且他们的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丰富、复杂。因此,他们除了有物质方面的需求外,还有心理上的需要和愿望。他们需要家长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给以情感上的支持和行为上的帮助。他们有自尊,需要理解。如果家长不能满足孩子们心理上的需要,对他们心理上的需要漠不关心,那么即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他们也会感到不满、苦恼,甚至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正如他们的环境和营养中缺少某些物质时会产生身体上的疾病一样。
孩子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心理有发展的过程、规律和特点。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存在差异,有不同的问题需要解决,有不同的需要应该满足。他们的心理更与成人不同。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的特点,把对成人的要求强加给他们,或用对其他年龄阶段的要求来对待他们,没有为他们提供解决这个年龄阶段的主要问题的条件,就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问题,产生不信任感、内疚性、自卑感等等,并影响以后的发展。当外界的要求和孩子们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相距太远时,这种要求非但不能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而且会使他们的发展产生偏离。
每个孩子都还是一个具体的人。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复杂影响,每个孩子都还具有他个人的特点,表现上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家长如果对儿童的个性特点敏感,采取适合于某个儿童特点的教养方式和态度,这个儿童的心理就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反之,如果家长按照统一的模式,采取不适合儿童的态度和方式,或根据自己的好恶对待儿童,家长和孩子之间就会产生不协调,甚至产生冲突,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孩子的特点使他们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孩子,家长更应该精心对待,防止他们的问题产生。
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发展形成的过程,在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她不一定都以明显的形式表现出来,家长最好能在孩子们刚开始产生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时,就及时发现并采取多种方法帮助他们解决。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我们不要忽视平时不引人注目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包括那些大家都认为是“好学生”、“乖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些孩子,看起来很正常,没有什么心理上的问题,但实际上在他们身上存在着潜在的不健康因素。只是由于他们的性格特点,或由于没有突出的事件引发他们的心理问题,因而他们的问题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对于这些孩子,家长往往放松了关心和教育。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的问题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以致达到了严重的程度。不少事例都说明了这种情况,我们要引以为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67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觉得自己有心理疾病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