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精神暴力纳入反家暴法,精神暴力有哪些行为(家庭暴力的规定内容是怎样的)

佚名 2023-07-03 15:46:51

今年8月的一审稿中,家庭暴力定义为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的侵害行为。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地方和部门提出,除身体暴力外,精神暴力行为也应适用反家暴法。

二审稿中,家庭暴力的定义增加了“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精神等侵害行为”的表述。意味着反家暴法不止管身体暴力,也管精神暴力。

一审稿中,采用去性别化的用词“家庭成员”,来定义家庭暴力行为的受害者。也有人认为,“家庭成员”这个限定仍然过于狭窄了,同居者也应当包括进来。

二审稿中对暴力行为的受害者范围也做了相应调整,增加了一条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延伸阅读:精神暴力有哪些行为

1、一方对另一方经常性的威胁、恫吓、辱骂造成对方精神疾患的。

2、以伤害相威胁,以损害家具、伤害动物、打骂孩子相恫吓造成对方精神恐惧、安全受到威胁的。

3、为达到精神控制的目的对配偶经常性的当众或私下恶意贬低、羞辱、挖苦、奚落、嘲笑、谩骂致对方不堪忍受的。

4、经常刁难、干涉、猜疑、阻止限制对方行动自由,影响对方正当工作生活的。

如何测试受到精神暴力

1、你是否感觉无法与对方讨论自己的烦心事?

2、对方是否经常指责你、侮辱你或破坏你的自信心?

3、对方是否在你想表达自己的时候嘲笑你?

4、对方是否将你从朋友、家庭和集体中孤立出来?

5、对方是否对你的工作、钱物以及其他物质资源进行限制?

6、对方是否偷过你的东西?

7、对方是否自己欠债而留给你去还?

8、你们的关系是否摇摆不定,时而疏远、时而亲密?

9、在你不愿意或不舒服的时候,你是否有过被迫的性行为?

10、你是否有时感觉被这种关系所束缚?

11、对方是否曾经扔掉属于你的东西,破坏物品或恐吓宠物?

12、面对对方,你是否感到紧张甚至害怕?

这12个问题,如果有半数以上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无疑已经是家庭精神暴力的受害者。有调查表明,家庭精神暴力多发生在高级知识分子和夫妻地位相差悬殊的家庭。被动接受和麻木不仁是受暴者的典型特征。遭受家庭精神暴力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开始时,他们感到吃惊,竭力躲避;然后感到恐惧,努力讨好对方;最后感到抑郁,躲到一边自责。一旦家庭精神暴力成为习惯,最后的结果是受害一方彻底丧失反抗的勇气。

家庭暴力的规定内容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第二百六十条之一 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 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精神家暴算家暴吗

精神暴力也属于家暴。经常性谩骂、恐吓等精神侵害行为,属于法律规定的家庭暴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将家庭暴力界定为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反家庭暴力法的内容有哪些?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第三条 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
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
02
最新反家庭暴力法全文
家庭暴力一直以来都是让夫妻之间感情破裂的重要因素,而往往也会造成家庭成员的人身伤害。为了保护家庭的和谐稳定、加强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人身保护,我国最近制定了《反家庭暴力法》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
03
反家庭暴力法的内容
反家庭暴力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第三条 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
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
04
反家庭暴力法的主体
如今家庭暴力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不少人受害者都能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反家庭暴力法的主体有哪些,受害人该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家庭成员:
1、配偶或前配偶。
2、现有或曾有同居关系、家长家属或家属间关系者。
......
05
反家庭暴力法适用范围
随着我国法律的日趋完善,对妇女儿童的保护也更加完善。对于殴打妻子、虐待老人、暴力管教孩子等等这些已经不单单是触犯道德底线,很可能会触碰到法律禁区,那么反家庭暴力法适用范围有哪些呢?
反家暴法,顾名思义肯定适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现有法律对家庭成员的界定是基于血亲、姻亲和收养关系形成的法律关系。除此之外,该法附则中明确表示“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也应该就意味着监护、寄养和同居等关系的人之间发生的暴力也被纳入到家庭暴力中,受到法律约束。
反家暴法是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暴力。
06
反家庭暴力法保护对象
从去年3月1日起,我国正式开始实施反家庭暴力法,其中对一些存在家庭关系的人作出了保护。那么具体说来,反家庭暴力法保护对象有哪些人呢?
《反家暴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66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