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自卑的克服方法,家长如何预防孩子的自卑心理(面对孩子自卑怎么办)

佚名 2023-07-03 13:45:58

一、自卑患者的心理特点

1. 敏感性。自卑者把自己看得过低,对外界评价敏感。常把别人无意的言行视为对自己的轻视,甚至别人不经意的一句的话就会深深地伤及他们的心灵。

2. 闭锁性。自卑也常常伴随孤独的体验。由于害怕被别人排斥,因而他们常常把自己禁锢起来,以逃避的方式来自我防卫,极易养成孤独、自卑的闭锁性格。

3. 泛化性。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自卑情绪容易泛化到其他方面上去。一位女生,因身材较胖引起自卑,并认为别人看不起她而感到自己的言谈举止及社交能力均不如别人,这就是不合理的泛化。

4. 虚荣性和掩饰性。自卑的人常常具有一定程度的虚荣,他们好从别人的言行中“寻找、发现”于己有利的评价;由于担心被别人知道,对自己的缺陷常常加以掩饰或否认,或者抬高自己,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内心越自卑的人,自尊的需求也越强,让人以为他很傲气。而内心骄傲的人,反倒喜欢表现得谦和与忍让,被人认为有君子风度。

5. 攻击性。个别自卑感强的人由于畸型的自尊心,对于别人的评价和承认要求很强烈,一旦被阻抑会表现出强烈的愤怒,甚至引起攻击性或逃避性的行为。

二、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结构缺陷、家庭功能不完善,家境贫困、童年生活的不幸、父母长辈及老师的不当言行,特别是对孩子的不当斥责和嘲笑、生活中的某些挫折经历、恶劣的生活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自卑心理的形成。

2.生理因素的影响

相貌、体型、体力、身体或生理等方面的缺陷常常导致某些人见不得人,低人一等,对自我评价过低而产生自卑。

3.自我意识的影响。

自卑心理的形成首先源于性格内向、不善交际、自认为能力差等自卑情结的形成。其次是目标不切实际,自我期望水平偏高,缺乏成功的经验,往往经过努力后仍无法达到目标, 就容易急躁、失去自信, 从而产生否定自我的心理。再次是非理性和狭隘的思维方式,潜在的自负与自我中心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四、对自卑心理的调适

著名的心理家艾尔弗烈·阿德勒(AlfredAdler)说:“人们所有的成长动力与行为目标旨在于追求安全和克服自卑感”,解释了自卑的人为何更易于趋向成功。人的成就恰好是自卑的作用,人寻求卓越恰好是对自卑的一种补偿行为。因此,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上产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只要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发现它、承认它、设法弥补它,反而会促进自己各方面的成长和进步。要克服战胜自卑心理, 必须要从思想上端正对待自卑的态度。

三、自卑的克服方法

一、认知调整

认知心理学中的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其评价引起的。也就是人们头脑中的信念是产生某种情绪的根本原因。自卑的人往往对事件的解释存在不合理信念,改变了这种不合理信念有助于自卑的消除。从认知上来说,首先,要肯定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我存在固我有价值!”自己身上的特点,没有好坏之分,因为每一种性格都有好和坏两个方面,每一种特质都是你自己独有的。

二、自我强化

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而造成的。有此心理学同学,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一举成功后便会有一份喜悦,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自信心的强化。而自信心的恢复需要有一个过程,切不可着急。应从一连串小小的成功开始,通过为断的成功来表现自己和确立自信,来消除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表现自己时,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用自信心取代自卑感。有自卑感受的人多为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因此,表现自己还得从锻炼自己的性格入手。有自卑感受的大学生应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坚韧性、果断性、勇于进取等优秀品质,确立自信,以逐步克服自卑心理。

三、行动起来

自卑是可以用实际行动来克服的,建立自信,征服畏惧,战胜自卑,不能夸夸其谈,止于幻想,而必须付诸实践,见于行动。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就是通过全面、客观的认识,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分析出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四、正确认识自卑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优势的潜力,善于发掘自己的心理特长,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这些优势和潜力,人人都会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在这方面,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整自己的主观需要,充分认识自己。

五、心理支持

自卑的人往往缺乏人际交往、缺乏情感交流、缺乏社会支持。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得他们在面临困难或挫折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从而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家长如何预防孩子的自卑心理

1、对孩子过分苛求

很多父母总是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便指责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会让孩子难以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自卑的心理。

2、过分攀比

父母盲目的拿别人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这是不公平的。有些父母甚至常常责骂训斥,讽刺挖苦自己的孩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很容易越来越多自卑。

3、大棒政策

有些父母性格暴躁,态度专横,孩子稍有不对,就大骂孩子,实行“大棒政策”,老一辈会觉得棍棒之下出孝子,其实“大棒政策”不禁不能从正面教育孩子,还会使他们咋直觉上感觉自己的力量弱小,久而久之就从形成自卑心理。

4、包办代替

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差,因此很多时候需要父母的照顾。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吃喝拉撒,以至于玩玩具、交朋友等细枝末节都面面俱到,甚至包办代替,不给孩子自己留任何发挥才干的机会,这就会使孩子极少体验到自己的决定、行为所带来的成功感,在无形中产生自卑的心理。

面对孩子自卑怎么办

面对孩子自卑怎么办

面对孩子自卑怎么办,孩子的教育问题应当受到重视,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主动解决问题,在面对这个问题家长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孩子会让孩子在未来成长得更好。下面跟大家分享面对孩子自卑怎么办。

面对孩子自卑怎么办1 一、查明原因,对症下药

一般说来,孩子的自卑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大人们教育不得法造成的,如果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能力估计不恰当,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还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对孩子的行为横挑鼻子竖挑眼,并且唠叨起来没完,这种不公正的评价也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还有的因学习成绩不好或身体不好。都会产生白卑感,假如你的孩子有自卑感,一定要首先分析清是哪种原因造成的。

二、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宜,评价要合理

家长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时,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恰当的要求,给予合理的评价,比如,有的孩子考试门门都不及格,那么,第一步,家长可以要求孩子争取几门及格,如果孩子达到了要求,家长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再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怕孩子有反复,不要操之过急,要肯定孩子的努力精神,耐心分析孩子反复的原因,鼓励孩子赶上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经过努力取得的成绩,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

三、要帮助孩子开阔眼界

年龄相仿的孩子聚在一起,有的谈天说地,讲得绘声绘色,有的却一无所知,听得目瞪口呆。一无知识的孩子和别人一比,很自然地感到自卑。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大其眼界,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为此。家长可以指导孩子阅读,带孩子参观游览等,使孩子感到自己有知识,有能力,不比别人差,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消除自卑感。

四、要讲究方法,给予鼓励

家长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最重要的是,尊重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比如,孩子没考好,只要有了认识,不是满不在乎,家长就应体谅孩子的心情,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而不能感情用事,一味讽刺、挖苦、指责、埋怨。

五、坚持不懈,不能操之过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自卑感不是一天形成的,克服它,也要有个过程,当家长的不能操之过急,要允许孩子有反复,要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坚持不懈地教育和帮助孩子,孩子的自卑感就一定能克服。

面对孩子自卑怎么办2 九个方法帮孩子走出自卑阴影

一、正确归纳失败原因

告诉孩子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事物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任何结果都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失败也不例外,可能是客观存在的因素,可能是人为因素,不一定是自身能力不足引起的。

二、正确认识自己、辩证看待自己和评价自己

就像这世上没哟大善大恶之人一样,一个人有优秀的方面也有不足的地方,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这是造成自卑的根源;也不能过分放大自己的长处,那又是另一个极端,阻止你前进的脚步。

三、选好对比的对象

有的人天生含着“金汤匙”出生,有的人生来就得为温饱奔波,所以说人比人气死人,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选择对比的对象时,不应选择悬殊太大的人,而是要各方面条件都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或事,这才有可比性。如果总与自己不同世界的人相比较,或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这种参照只会让你坠落自卑谷底。

四、感受成功的喜悦

回忆是美好的,是因为回忆里的事情是正面的,有时是喜欢的人,有时是通过自己努力实现了某个梦想,所以不妨多回忆或想象自己取得的成功,来提高自信心。

五、自我激励、加油打气

所谓知足常乐,自卑的人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否则敏感脆弱的你更容易抽到挫折的'打击。适当的目标是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没实现一个层级的目标就为自己加油打气,那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帮助你取得更多成功。

六、宽容对待自己,给自己补偿

勤能补拙,如果你因为外貌自卑,那就从内在升华,就像其貌不扬的苏格拉底一样,没有靓丽的外貌同样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哲学大师。所以不要为自己不足的地方背负沉重的包袱,而要扬长避短,自我调节,挖掘自己的长处,让你的光芒压住你的缺陷。

七、为自己建立兴奋点

自卑的人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时,可以将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情上,比如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令人高兴的事情,让内心无暇顾及自卑发酵,缓解自己的压力,改变不愉快的心情,走出自卑心理的阴影。

八、乐观向上的自我暗示法

诸如“别人做得到的,我也可以”、“我能行”、“我可以”等,都是自我暗示、自我加油的很好语言。自卑的人如果对某件事信心不足时,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提高自信心,这也是我在中考时,老师教我们的方法,满满的正能量就马上靠近你。

九、勇气和自信心

自卑的人在实施某一件事之前,要做好准接受困难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这样如果因为困难而失败了,也不会对心理造成太大的伤害,有助于调节心理状态。

如何克服孩子的自卑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能够成才。但是有些家庭的孩子却出现了自卑的问题,使得其自身发展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包括父母对孩子的轻视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导致孩子的自卑,以及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会使孩子出现自卑的情绪这三方面情况。1,父母对孩子的轻视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作为孩子来说,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支持,这样会让孩子获得充分的自信。……但是有些父母因为种种原因而对自己的孩子很轻视,这就让孩子感到自己无足轻重,进而产生出自卑的心理。……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发展进步受限。2,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会导致孩子自卑。有些孩子的自卑心理是因为父母过分严格的要求而产生的。……这些父母的初衷是希望严格要求孩子,使他们更快进步,但实际情况却是孩子因为达不到父母过分严格的要求标准而认为自己能力差,进而产生出自卑的心理状态。……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发挥出自身的能力和优势,从而使其难以进步和提升。3,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的情绪。还有一些孩子会因为父母的期望值太高而产生自卑的情绪。……父母对孩子有更高的期望本来是好事,但是如果期望过度的话,孩子就会感到难以企及,进而认为自己很没用,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出自卑的情绪。……这种情况会使父母的期望落空,对孩子的发展进步极为不利。

如何避免孩子有自卑的心理

一对一的陪伴他们应对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1、即使是非常自信的人,一生也必定会经历多次自卑的时期。想想上一次对自己感到沮丧的时候,是想向最好的朋友发泄一番?还是想和自己的伴侣一起度过?
2、你在自卑的时候,是不是希望有一个特别懂你且永远支持你的人能听你说出你的问题,并帮助你分析克服困难。那么同样的,如果孩子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此刻最需要的是父母强有力的支持和理解。与孩子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告诉他,你是他最强有力的后盾,引导他说出他现在担忧的是什么,并和他一起分析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一定要注意的是,给他一定的缓冲时间去面对这个问题。
3、一旦他们学会了放开顾虑并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将更容易帮助他们克服导致自卑的情绪,父母可以做个定期的一对一沟通计划来持续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发觉小孩有自卑心理,家长该如何帮他克服呢?

如果说我们发现了孩子有一定的自卑心理,那么小编也是建议各位家长应该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对待孩子。要帮助孩子进行克服,这样的话,孩子也就能够变得更加的活泼开朗了。如果说我们没有办法去帮助孩子进行克服的话,孩子可能就会变得越来越自卑,而且孩子也很有可能因为自己的这种自卑的心理导致被击垮。

一、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卑的心理?

小编建议大家可以选择去用正确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克服,如果说孩子非常自卑的话,我们就要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然后用这些优点来激励孩子,让孩子知道他们身上也是有闪光点的。让孩子知道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也是能够被人发现的,这样的话,孩子也是能够更加的开心。家长如果能够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那么就能够帮助孩子去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也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的自信。

二、如何去教育孩子?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的身上都是有一定缺点的,我们不要总是把自己的缺点看的太过于重要,要让孩子知道该如何去帮助克服这些缺点,要让孩子知道这些缺点,该如何才能够变得更小?要让孩子去改变他们的一些缺点,这样的话就能够避免出现这种自卑的现象了。我们也要告诉孩子,当你总是把自己的缺点看的特别重要的时候,就会把你的缺点暴露的越大,在这个时候也是会导致你受到越来越严重的伤害。

三、总结。

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也是能够让孩子收获到更多的知识,而且也是能够让孩子感到更加的开心。小编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一下这个情况,能够去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的活泼开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61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