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下班沉默症,影响家庭关系(下班沉默症的详情)

中医世家 2023-07-03 11:20:16

人们的心理是非常奇特的,很多不良的因素都会对人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不良的影响。下班沉默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人们在上班的时候非常的兴奋,和同事客户沟通频繁,但是下班的时候却不愿意和家人进行沟通。一些严重的患者甚至躲避正常的感情交流,和家人严重生疏。

人们需要了解下班沉默症出现的主要原因,避免自己患上下班沉默症。工作压力是导致下班沉默症的最主要因素,工作的时候负担非常的大,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应付工作了,导致很多人下班之后形成了习惯性的沉默。工作环境过于嘈杂,人们希望能够在下班的时候拥有安静的空间,不愿进行交流。

下班沉默症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只是暂时性的症状还好,如果下班的时候长期不和他人进行交流,不但会影响患者和家人的关系,甚至会导致患者患上一些心理疾病。 患者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多和家人进行交流,及时工作再疲惫,也不要忽略家人的想法,远离下班沉默症造成的交际怪圈。

下班沉默症患者的家人也应该积极主动的改变这种无沟通的状态,家人应该在患者下班得到一定的休息,心理状态缓和之后与其进行交流。而且要给予工作劳累患者更多的关怀,倾听患者的想法,体会对方的感受,不要一味的进行斥责。这样会导致家庭关系变得僵硬。

患上下班沉默症不是一种好的现象,下班后认为劳累不想和他人交流的人们要提高警惕,很有可能是患上了下班沉默症,要及时采取措施。还有用人单位也要人性化管理,促进员工以及其亲友的感情交流,让员工能够有效的摆脱下班沉默症的困扰。

下班沉默症的详情

2012年8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中国雅虎,对275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其中,34.7%的人认为自己有“下班沉默症”,48.4%的人认为自己“有一些”。受访者中,80后占50.1%,70后占30.9%;45.5%的人居住在大城市,28.9%的人住在中等城市。
75.4%受访者直言身边存在患有“下班沉默症”的人
调查中,75.4%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存在患有“下班沉默症”的人,其中41.2%的人认为这样的人“非常多”或“比较多”。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王芳介绍,据她了解,十几年前,容易“下班沉默”的人多从事“助人工作”,比如,老师、医生、警察。但现在,从事技术性工作,如IT行业的人,也容易有类似表现,其严重程度与从事“助人工作”的人不相上下。“下班沉默症”已经跨越职业界限而存在了。
为什么一些人会“下班沉默”
调查中,59.6%的人认为原因是工作压力让人身心疲惫,难以兴奋;52.7%的人认为长时间疲劳,使一些人形成了排斥情感交流的惯性;40.5%的人认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对陌生人客气,忽略亲友感受;37.0%的人认为工作和交通环境太嘈杂,导致人们迫切寻求安静空间。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董海军认为,在工作、应酬和家庭中,人们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角色转换时,人们往往会忽略家庭角色对人的期望,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休息方式,没有很好地考虑家人的感受。此外,每个人精力都有限,工作繁重或急切希望有所成就的人,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充足精力去关注家庭生活。对安静环境的需要可能导致他们对亲友表现出沉默、冷漠的状态。
59.6%的人认为“下班沉默”会让人缺乏情感交流并引发心理疾病
调查显示,63.4%的人担心“下班沉默”会让人无心关注生活细节,对生活失去热情;59.6%的人认为“下班沉默”会让人缺乏情感交流,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58.5%的人认为“下班沉默”会让亲友间产生隔阂和矛盾;58.3%的人认为“下班沉默”会让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受到伤害。
王芳介绍,虽然有些人下班后通过沉默的方式补充自己的情感资源,但这种自我保护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长期“下班沉默”可能形成逃避情感交流的惯性,破坏必要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导致抑郁症等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引发身体疾病。
如何改善“下班沉默”影响正常社会交际的状况?60.7%的受访者建议容易“下班沉默”的人努力关注生活细节,寻找生活乐趣;53.3%的人建议他们多与亲友沟通,有助于降压;44.7%的人建议他们主动跳出交际怪圈,重视情感交流;另有44.8%的人建议用人单位进行人性化管理,多让员工和家人在一起;44.2%的人建议亲友给重压下的人更多理解和关怀。
“对工作压力的有效管理能减轻情绪负担。”王芳说,人们首先需要明白自己的压力来源是什么,是工作量太大、职业不合适,还是人际关系太复杂。然后,人们应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选择对自己真正有效的解压方法,而不要总是通过独处或喝闷酒等方式排解压力,“其实,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恰恰是补充情感资源最有效的方法。”
王芳建议,对于工作劳累而“下班沉默”的人,亲友应在适当的时间适当介入,不要在其烦躁或疲劳时强制交流。面对有类似症状的人,亲友要更重视日常的关怀,学会倾听,认真体会对方感受。如此一来,“下班沉默症患者”会更愿意向亲友敞开心扉。
董海军认为,作为单位员工,即使工作繁忙,也应给予工作和生活同样的重视。用人单位应提高对人性化管理的重视,给员工更多的休息放松时间,或者向西方很多国家那样,组织一些让员工及其亲友共同参与的活动或聚会,促进情感交流。

下班沉默症的改善方法

1、有下班沉默症状的人,应努力关注生活细节,寻找生活乐趣;重视情感交流,主动与亲友沟通,跳出交际怪圈;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选择对自己真正有效的解压方法,而不要总是通过独处或喝闷酒等方式排解压力。
2、对于工作劳累而“下班沉默”的人,亲友应在适当的时间适当介入,不要在其烦躁或疲劳时强制交流。同时,亲友要重视日常的关怀,学会倾听,认真体会对方感受,给重压下的对方更多理解和关怀。
3、用人单位应提高对人性化管理的重视,对单位员工给予工作和生活同样的重视。给员工更多的休息放松时间,或者向西方很多国家那样,组织一些让员工及其亲友共同参与的活动或聚会,促进情感交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54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