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7日 讯】近日,济南一名中年男子突然跳入长途汽车站旁的西工商河,路过的一名小伙子小闫见状,想到自己会游泳,便果断跳河救人。然而,中年男子拒绝救援,拒绝上岸,情绪非常激动。一度激烈反抗,后来竟把救人小伙往水里按。最后下午六点多,折腾得差不多了,救援人员强制将该男子弄上岸。
据说该名男子跳河的原因是妻子不见了,他是从贵州那边来找老婆的,找不到老婆就哭哭啼啼的,随后扑通一声径直跳入河中。找不到老婆,是人都会难过,这个可以理解,可是跳河有用吗?跳河就能找到老婆了吗?还是跳河就会有个老婆出现?
男子跳河的原因的确让人哭笑不得,老婆不见了就应该去找啊,或者报警寻求帮助等,这才是比较实际的做法。然而,该名男子选择了跳河,还拒绝上岸,难道死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了吗?说到底这还是心理问题在作怪。
想要让人不跳河,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人跳河的原因。其实,没有多少人是无缘无故跳河的,只不过有些原因甚是荒谬,或者说是想不开,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些人的精神有毛病。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冷静思考,理智行事,轻生更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不要总是压抑着自己,有事情可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敞开心扉,相信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会有很多。尽量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这样才不会只知道傻傻地跳河。
男子跳河拒不上岸,对于救他的人不但不知道感恩,还把人往水里按,这真是让人捏了一把冷汗!好在人家小伙子不以为意,后来救援人员也把该名男子救上岸了。如今社会上轻生的人太多了,想让人不跳河,还是要解决人的心理问题,身体健康很重要,心理健康同样不可忽视。其实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都不应该去跳河,跳河也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摆正心态比什么都管用。
个人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种选择。
1、从救援成功率的角度选择
谁距离岸边近,获救的成功率就相对高一些。
所以,不会考虑到底谁是跳河自杀,谁是失足落水。唯一需要考虑的是二人距离岸边的远近,先救距离岸边近的那个人,成功率高,将其活着救上岸的概率更大一些。
这是最理性、最高效的一种选择,而且,没有人会产生非议。毕竟,施救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这个人脱离危险。
2、从感性的角度选择
跳河自杀的那个人本身就不想活了,而失足落水的那个人本身并不想死,希望有人能够挽救他的生命。
所以,肯定是先救失足落水的那个人,先将他救上岸,也就挽救了他的生命。既符合施救者的目的,也满足了落水者的意愿,皆大欢喜。
为什么不先救跳河自杀的那个人呢,因为它本身就是奔着求死去的,自己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即便先把他救上来,也很难保证他不会再去跳河自尽,或者选择其他的自尽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要救这种人,并不仅仅是将其从河水中拉上岸那么简单,而是要解救他的思想、心理和心态,让他放弃轻生的念头。否则,就得了他一次,救不了他一世,迟早他会结束掉自己的生命。
3、从理性的角度选择
当面对一个跳河自杀者和一个失足落水者时,首先要考虑自己会不会游泳。
如果自己不会游泳,那么,在下水之后,不仅挽救不了二人中的任何一个人,还会使自己的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
而且,原本只有两个人落水,自己下水后变成了三个落水者。别人在施救时还需要多救一个人,无心中给他人的施救工作增加了难度。这不是在帮忙救人,而是在添乱。
所以,如果自己不会游泳,就不会选择亲自下水去救那两个人。而是应该寻求其他会游泳者的帮助,同时,报警求援。
水中救援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游泳技术一般的人也不一定能够顺利完成水中救援工作,弄不好自己也会被落水者拉沉到水底。所以,不可贸然行事。
小结:
总的来讲,面对一个跳河自杀者和一个失足落水者时,到底谁救谁,有多种选择。同时,还需要考虑自己是否具备施救的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53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