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发育迟滞有哪些典型症状
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者智商为50~69岁之间,约占MR的80%,早期不易被发现,在婴幼儿期可能有语言和运动功能发育较迟,其躯体和神经系统发育无明显异常迹象。在学龄期可发现逐渐出现学习困难,语言发育虽稍落后,但社交用语尚可,个人生活尚能自理,可从事简单的劳动和技术性操作。计算、读写、应用抽象思维有困难,缺乏灵活性和依赖别人。躯体方面一般不存在异常,平均寿命接近正常人。
2、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者智商为35~49岁之间,约占MR的12%,通常在3~5岁时被发现。患者早年各方面的发育均较普通儿童迟缓,尤其是语音理解与使用能力的发育迟缓,虽然可学会说话,但吐词不清,词汇与概念缺乏,言语简单,常词不达意,也缺乏抽象的概念,对周围环境的辨别能力、认识事物趋于表面与片段。患者成年后,可在监护下从事简单刻板或机械的体例劳动,智力水平相当于6~9岁的正常儿童。患者的躯体发育较差,多数可发现器质性病因,但一般可活至成年。
3、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者智商在20~34岁之间,约占MR的8%,通常在20岁之前被发现。患者常有躯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或伴有畸形,并出现癫痫、脑瘫等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在出生后不久即被发现有明显的精神和运动发育落后,语言发育水平低,发音含糊不清,有的甚至不能讲话。患者掌握的词汇量少,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对数字的概念模糊,不能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情感反应不协调,易冲动。患者成年后,可从事极为简单的体力劳动。
4、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者智商在0~20岁之间,占MR的1%~2%。患者存在明显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和躯体畸形,智力水平极低,没有言语功能,大多数既不会讲话,也听不懂别人的话,仅以尖叫、哭闹来表示需求,感知觉明显减退,不能辨别亲疏,毫无防御和自卫能力,不知躲避危险。日常生活全需他人照料。经特殊训练,患者仅可获得极其有限的自助能力。大多数患者因病或生存能力差而早年夭折。
二、精神发育迟滞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智力水平
测智力水平要进行智力测验。目前流行的智力测验有两种,一种是韦氏智力量表,一种是比奈智力量表。在我国有通用的修订本,以智商100上下一个标准差作为正常水平,即大致是85~115,智商70~85者称为临界值,69以下则属于MR;智商的高低,方可确定其MR的程度。
2、适应行为水平
医生还要了解患者的适应行为水平。目前应用美国智力缺陷协会(AAMD)制定的适应行为量表(ABS,1975)或Vineland适应行为为量表(Sparrow,1984)。我国亦制定有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可测出适应行为商(ADQ)在69以下为异常。
3、精神发育程度
儿童精神科专业医生一般对正常儿童各年龄阶段的精神发育程度都有一定认识,在诊断时不一定都做智力检查,即可判别。如果智力在临界水平,又缺乏可协助确定诊断的病史和体征,最后办法就是智力测验了。
对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还需要做常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生长发育状况,如身高、体重、头围、头形、有无畸形、视力、听力以及皮肤、毛发有无异常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脑电图、头颅影像学检查、脑诱发电位、生化检验和遗传细胞学检查等。
三、西医治疗精神发育迟滞的常规方法
1、病因治疗
只有少数病因所致的精神发育迟滞可以进行病因治疗,如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上述疾病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则可防止或减轻对患儿智力的损害。
2、对症治疗
对于精神发育迟滞共患的各种精神障碍,如活动过度、注意障碍、行为异常、情绪障碍等,或伴有癫痫等躯体疾病的患儿,可用相应的精神药物进行治疗。此外,还可用多种促进和改善脑细胞功能的药物促进患者的智力发展,如吡拉西坦、脑氨肽、氨酪酸及一些益智中药等。这些药物可提高脑内部分酶的活性,促进脑内葡萄糖及氨基酸的代谢,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对于伴有感觉和运动障碍的患儿,应加强康复训练以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3、教育培训
由于精神发育迟滞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因此,非医学措施显得更为重要。非医学措施主要包括特殊教育训练以及其他康复措施。无论何种类型、何种程度或何种年龄的患者均可施行。当然重点应是儿童,并且年龄越小,开始训练越早,效果越好。教育训练内容包括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两大方面。按照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育训练目标。教育训练是促进患儿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重要方法。教育训练的目标应随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轻度患儿,儿童阶段重点在于学会一定的读、写、计算,并学会生活自理、日常家务、乘车、购物、社会规则等;青少年期则重点在于职业培训,以使患儿学会一定的非技术性或半技术性职业技能,以达到成年后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目的。对于中度患儿,重点应在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以使患儿学会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并能在他人指导照顾下进行简单劳动。对于重度、极重度患儿,虽然患儿难以接受教育训练,但仍应进行长期训练,以使患儿学会自行进食和简单卫生习惯。
四、精神发育迟滞的预防和饮食
精神发育迟滞病人的饮食宜忌
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注意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适时添加辅食,对某些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可通过严格饮食控制防止或减轻症状。如苯丙酮酸尿症的患儿采用低苯丙氨酸饮食(如大米、玉米、淀粉、蔬菜、水果等),限制含丰富苯丙氨酸饮食摄入(如小麦、蛋类、肉、鱼、虾、乳品等)早期进行合理饮食治疗,可使患儿生长发育较正常,并可使已有的病理变化消失。
精神发育迟滞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精神发育迟滞主要是消除病因,要开展遗传咨询,避免近亲结婚,加强孕期保健妊娠期间注意营养,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戒烟、戒酒,绝对禁止摄入毒品,避免服用可能致畸药品,避免接触放射线;预防病毒及原虫感染;做好产前检查,预防妊娠并发症,完善产科技术,避免病理分娩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实行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尤其是神经系统感染,注意营养和卫生,防止中毒,避免脑外伤宣传育儿知识,提高父母文化水平
首先感谢你提出这个问题,因为随着 社会 压力增大,各种外界因素的原因,自闭症的儿童发病率已经比十年前高了好几倍,造成儿童心理医生奇缺,我来科普一下这个问题,来为年轻的父母解答一下疑惑, 毕竟自闭症在三岁前起病,如果在三岁前能够及早识别,那么及早投入康复训练,对孩子大有好处的 。
1 .先来说说精神发育迟滞呢, 它是一种18岁以前因为先天或者后天的各种不利因素导致大脑发育受阻,造成智力低下和 社会 适应能力不强,就是我们常说的“傻子”,那他表现是智力低下,不能适应 社会 ,或是有一些精神症状。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他虽然学习能力上面会出现一些低下,但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都能够应对日常的生活交谈,并且能够应付一些简单的工作。
他入学以后成绩比较差,可能在班上会处在倒数的情况,是老师口中的“老留级生”,但是通过专门或者特殊的教育,他的缺陷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智力能达到三到四年级的水平,甚至可以胜任保安、门卫、清洁工等这些简单的工作。
如果在不发达的 社会 文化环境中比如农村等地方对人的智力要求不高,它的生存一般不存在明显的问题,平均寿命接近于正常人群。
那么自闭症呢,其实是我们就是现在说的儿童孤独症,那么它的起病是在婴幼儿时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 社会 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的行为,多数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治疗效果比较差,只能通过一些训练改善患者的社交和语言能力。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75~%80%的孤独症患者,他是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患者,它的操作智商高于言语智商,有一些患者能够熟练的记一些日历呀,火车啊情况,而智力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孤独症,我们叫高功能的孤独症。
其实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自闭症的一些儿童,比如说是《雨人》这部电影,他哥哥就是一个有着超强记忆力的,对数字特别敏感的孤独症的患者,他一直住在一个孤独症的一个疗养院里面。
还是有谢晋导演的电影《星星的眼泪》,都是描写孤独症的儿童的故事,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舟舟也是一个孤独症的儿童,国外还有将孤独症儿童培养上大学读博士的例子,当然这都是孤独症里面智商并不低的孩子。
那么我们说孤独症和精神发育迟滞,他到底应该怎么鉴别呢?因为两者的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一个智力低下,所以临床上很容易误诊。
那其实我们的鉴别要点是,孤独症的患者,他的语言能力和 社会 交往能力,明显要落后于患者的智力水平。
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他的语言能力和 社会 交往能力是跟他的智力水平有关的,也就是说:他的智力水平,接近于正常或者临界的时候,他的 社会 交往能力和 情感 能力,也是接近于正常的。只有它的智力水平非常低下的时候,那么它的这个 社会 交往能力和语言能力才是弱的。
换句话说,当精神发育迟滞智力非常低下的时候,跟孤独症确实很难鉴别,需要非常有经验的医生才能做出判断。
;
自闭症和精神发育迟缓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么说吧,有一个亲戚的孩子已经快四岁了,但是还是不太会说话,只会叫爸爸,其他的就不会说了,但是如果他有什么想吃的或者想玩的就会指给大人看,而且他自己可以一个人开心的在旁边玩。我想他这应该是一定的发育迟缓才会迟迟不会用语言表达,但是自闭症却不一样。
自闭症的孩子不喜欢与人交流,在更多的情况下喜欢一个人默默待在一个角落,即使有人主动去交流他也不愿搭理甚至不想看别人,但是发育迟缓的孩子不一样,他们愿意交流,但是由于发育迟缓的原因,暂时还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大多数情况是很想参与到别人的 游戏 当中去的。
不管是自闭症还是精神迟缓的孩子,希望都能引起重视,因为孩子的 健康 关系孩子的一生。
目光所及皆是祝福——大乐上师之终极智慧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症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 社会 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病
10%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表现有自闭症状,多数自闭症儿童也表现出发育迟滞,可以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设计障碍、行为以及部分特别认知能力加以鉴别
自闭症具体的说来也是一种疾病,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精神疾病,当然自闭症和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病也还是有很多的区别的,下面具体来看容易和自闭症混淆的疾病有哪些
2、儿童精神发育迟滞:10%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可以表现有自闭样症状,多数自闭症儿童也表现精神发育迟滞。可以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 、行为牲以及部分特别认知能力加以鉴别。
3、儿童精神分裂症:自闭症儿童多数在2-3岁出现行为症状,而精神分裂症5岁少见。有人甚至指出,5岁前不存在精神分裂症。
您好,精神发育迟缓的症状主要有: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者智商为50~69岁之间,约占MR的80%,早期不易被发现,在婴幼儿期可能有语言和运动功能发育较迟,其躯体和神经系统发育无明显异常迹象。在学龄期可发现逐渐出现学习困难,语言发育虽稍落后,但社交用语尚可,个人生活尚能自理,可从事简单的劳动和技术性操作。计算、读写、应用抽象思维有困难,缺乏灵活性和依赖别人。躯体方面一般不存在异常,平均寿命接近正常人。
2.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者智商为35~49岁之间,约占MR的12%,通常在3~5岁时被发现。患者早年各方面的发育均较普通儿童迟缓,尤其是语音理解与使用能力的发育迟缓,虽然可学会说话,但吐词不清,词汇与概念缺乏,言语简单,常词不达意,也缺乏抽象的概念,对周围环境的辨别能力、认识事物趋于表面与片段。患者成年后,可在监护下从事简单刻板或机械的体例劳动,智力水平相当于6~9岁的正常儿童。患者的躯体发育较差,多数可发现器质性病因,但一般可活至成年。
3.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者智商在20~34岁之间,约占MR的8%,通常在20岁之前被发现。患者常有躯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或伴有畸形,并出现癫痫、脑瘫等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在出生后不久即被发现有明显的精神和运动发育落后,语言发育水平低,发音含糊不清,有的甚至不能讲话。患者掌握的词汇量少,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对数字的概念模糊,不能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情感反应不协调,易冲动。患者成年后,可在照管从事极为简单的体力劳动。
4.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患者智商在0~20岁之间,占MR的1%~2%。患者存在明显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和躯体畸形,智力水平极低,没有言语功能,大多数既不会讲话也听不懂别人的话,仅以尖叫、哭闹来表示需求,感知觉明显减退,不能辨别亲疏,毫无防御和自卫能力,不知躲避危险。日常生活全需他人照料。经特殊训练,患者仅可获得极其有限的自助能力。大多数患者因病或生存能力差而早年夭折。
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繁多,至今尚有不少病因不详,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但由于生物医学、遗传学及康复医学的发展,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善,多数精神发育迟滞者由社会的负担变成社会的生产力量,改变了对他们发展潜力估计过低的倾向及悲观的态度。
该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应运用教育训练、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促进患儿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另外研究表明,MR儿童对家庭是一种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康复期长,预后欠佳,易形成患儿母亲的长期心理应激和心理负担;MR儿童的康复训练,需要母亲付出较大的精力、体力和时间;康复治疗和照顾MR儿童影响家庭经济收入及母亲自身事业发展;MR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差距及社会对患儿的偏见,甚至歧视;这些都会给母亲造成巨大的生活、经济和心理压力。因此,应同时关注MR母亲的心理健康。
病因治疗
只有少数病因所致的精神发育迟滞可以进行病因治疗,如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上述疾病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则可防止或减轻对患儿智力的损害。
对于精神发育迟滞共患的各种精神障碍,如活动过度、注意障碍、行为异常、情绪障碍等,或伴有癫痫等躯体疾病的患儿,可用相应的精神药物进行治疗。此外,还可用多种促进和改善脑细胞功能的药物促进患者的智力发展,如:吡拉西坦、脑氨肽、氨酪酸及一些益智中药等。这些药物可提高脑内部分酶的活性,促进脑内葡萄糖及氨基酸的代谢,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对于伴有感觉和运动障碍的患儿,应加强康复训练以促进其功能的恢复。教育培训由于精神发育迟滞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因此,非医学措施显得更为重要。非医学措施主要包括特殊教育训练以及其他康复措施。无论何种类型、何种程度或何种年龄的患者均可施行。当然重点应是儿童,并且年龄越小,开始训练越早,效果越好。教育训练内容包括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两大方面。按照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育训练目标。教育训练是促进患儿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重要方法。教育训练的目标应随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轻度患儿,儿童阶段重点在于学会一定的读、写、计算,并学会生活自理、日常家务、乘车、购物、社会规则等;青少年期则重点在于职业培训,以使患儿学会一定的非技术性或半技术性职业技能,以达到成年后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目的。对于中度患儿,重点应在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以使患儿学会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并能在他人指导照顾下进行简单劳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xinli/653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