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心酸!别让父母对我们越来越小心翼翼

夕阳红 2023-07-03 08:58:05

说一不二,这大概是所有小孩对父母的印象。不过,当我们渐渐长大,父母逐渐老去之时,我们变得不在乎他们的情绪,他们也变得越来越依赖我们,开始对我们察言观色。

故事一

“你现在有空吗?”

老妈是个“谍战剧迷”,为了她方便看剧,我用平板电脑缓存了好几套剧。当我唾沫横飞地向她介绍这个离线缓存的好处后,老妈连连点头,表示以后出去再也不用担心没有无线网络啦,可以随时处处看剧啦。

“不过,这个步骤是怎样的?”老妈说,“你现在有空吗?教下我吧。”

“刷刷”几下我完成了所有步骤。

过一会儿,老妈来问,“你现在有空吗?刚才步骤又忘了。”

“你把电脑拿过来。”我坐在沙发上,她就站在边上,俯下身,手里端着电脑递到我面前。

“这下应该记住了吧。”“嗯嗯,记住了。”有点像老师对小学生的教诲。

晚饭后,我在一边看手机,老妈抹桌子,擦擦停停,朝我看了又看,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了,“你现在有空吗?一会儿没看,忘记刚看到哪儿了。”她声音很轻,几乎是含在嘴里说的。

我不情愿地放下手机,显然,老妈是感受到我的不耐烦了,她接过电脑,一句话也没讲。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妈再没来问过我。饭后,闲暇时,她戴着老花镜,捧着电脑追剧。

有一次,老妈在看剧,我跟她说个事,屏幕上飞速飘过的弹幕,简直能“刺瞎”我的眼睛。“弹幕开着怎么看啊。”我马上点击关闭。

“哎呀,现在顺眼多了,我以为就是这样,也不敢问你。”

她满足的样子深深刺到了我,原来,这段时间老妈一直是看着这眼花缭乱的弹幕过来的。

故事二

“爸妈对我越来越小心翼翼了。”

小施,我的高中兼大学同学,和父母住在一起。前段时间,小施带我去他家小坐,想来已经8年多没去他家了。以前小施母亲总会坐下来与我们一道聊聊,但是这次却没有,招呼过我后,就径直回卧室了。

我感觉有丝不对劲,问小施个中缘由。只见小施微微叹了口气,轻声说道:“是我不对,我感觉我爸妈在我面前越来越小心翼翼了,特别是外人在的时候。”

父母的这份“小心翼翼”,来源于小施多次的抱怨和发脾气。去年一次和父母的争吵,彻底让父母改变了态度。

“去年五一节时,同事来家里聚餐,我爸妈一向很热情的,问东问西的,我就觉得他们把我当小孩子看,没有给我们过多的私人空间。”小施说,更加尴尬的是,他们聊一些年轻人的话题,父母又不了解当下的时兴事情,摆了好几个大乌龙,真的洋相出尽。

等同事走后,他立马甩脸子给父母看,“我和我爸妈说,以后不懂的事,少发表意见的好。”

直到今年初,小施父母换手机一事,让小施感觉到很内疚。

“我给我爸妈买了智能手机,他们很开心,但关于如何使用手机微信、客户端等软件,他们从没问过我。起先我没在意,后来发现他们居然都会用了,我刚开始以为他们自己搞懂的。”小施说。

后来发现并非如此,有一次小施在客厅看电视,听到母亲在卧室打电话给他的堂妹,询问如何用微信传照片。“我就问我妈为什么不直接问我,她说怕打扰我。作为儿子的我,把爸妈逼成这样,真的很惭愧。”

父母对曾经的我们来说那么强大,当韶华逝去的他们,在我们面前表现出种种克制时,作为儿女是该反思的。

我们总说自己爱父母,父亲节、母亲节少不了一束花,还一定得发张照片到朋友圈。没错,给父母换大房子,逢年过节包红包,这些都是爱。不过,能保护他们年轻时对我们的“强势”,应该是我们对父母最好的爱。

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父母老了,在子女面前连说话都变得小心翼翼,不想给儿女增加负担,这是父母最大的无奈和悲哀!儿女都长大了,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对于很多年老的父母来说,自己的儿女都已经结婚,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只有自己孤苦无依。从儿子这一方面来说,婆媳关系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稍有点不对,婆媳矛盾就会加剧。再从女婿这里来说,女儿嫁过去以后,男方那里还有人家的爸妈,所以孝顺双方父母这肯定会加重负担,时间久了女儿,女婿肯定会有矛盾,会有分歧。考虑到这两点,很多父母肯定也得小心翼翼,能不给孩子添麻烦就不给添麻烦。这就是为啥有很多父母宁愿自己一个人待在老家,也不愿意进城里生活的原因!

“父母最大的悲哀: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你怎么看?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父母在我的面前真的就有一种小心翼翼的感觉。有一次我记得要去送爸爸妈妈去火车站。当时跟爸爸妈妈定好了是晚上五点从家里出发。当时我工作忙,而且又去赶了一个饭局,所以说走的晚了一些,等5点20的时候我到了父母家。我父亲母亲两个老人竟然在路边等了我很久。我跟父亲母亲说你们都出来这么长时间了,已经是深冬的季节,天气这么寒冷干嘛不在屋里等着我呢?父亲母亲小心翼翼地说这不是怕你工作忙嘛,所以就在路边等你,你也没有打电话。听了父母的话,我心里有阵阵的酸楚,感觉跟父母的距离好像远了一些,是的小的时候不起床,父母就轻轻的打我的屁股,小的时候顽皮捣蛋惹了祸父母就打我一顿。但是现在的父母跟我真的是相敬如宾,跟我就像对待一个外人一样,我心里想说的就是爸爸妈妈,我虽然长大成人了,但我仍然是你们的孩子,仍然是那个小时候的我。所以说没有必要心中有一种怕麻烦孩子怕打扰孩子的心理。

不光是小心翼翼,而且还是在看我脸色。这真是个悲伤的话题,但确实是很多父母老了后,都会这样子。

前段时间在父母那里,母亲拿出来他们新种的芸豆,大颗粒饱满,光亮亮的,显然是去粗成精的挑拣过了。

说今年收了三十多斤的豆了,邻居都送过了,剩下十斤,给我和我弟各五斤。我和我弟瞄了两眼,我发话了:“老娘,这玩意都要花时间煮吧?你看我们上班,时间都那么匆忙,哪有时间去煮这玩意呀。再说了,要煮肯定也不会煮一点点,没人吃呀!我不要,你吃不了,就送人吧!”

我老娘显然有点挂不住了,说:“这千辛万苦种出来的,拿去尝尝嘛!”。弟弟也坚持不要。我猛然间看见我爹在给我使眼色,突然间明白了什么。赶紧说,要不然我拿点吧,早上煮粥放一点。

听我这么一说,她似乎好受了一点。随后又搬出了地里种出来的各种蔬果,把我们的后备箱塞得满满的。

为了种地的事儿,我和我弟没和父母少吵,七十多岁了,还天天去伺候那些地,挑水施肥的,家里条件也不用他们再这么辛苦了,但他俩只当耳边风。

只到手里捧着一袋子芸豆的时候,我突然间才明白:他们去种地,是为了证明他们仍然是有用的人,而不是在家坐吃等老的人。这是在证明他们的价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已经不能再像年轻时一样,逼着我听他们的话,做我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了,就连对我的好,都变得小心翼翼了,生怕惹得我不开心。

年轻的时候的父母,他们是我的依靠。年纪大了,出门去个医院、乘个地铁,都会提前打电话和我商量:“这两天有没有时间?你妈要去看个心电图,去大医院,听说要预约,你能不能帮忙弄一下?”但也只此一次,后来发现父母去医院,再也不打电话我了。

私下问我弟,他说:“咱爸逼着我教他用手机挂号,练了两次就学会了,现在都是他去弄的了。姐,你要是有空带咱爸妈去多乘乘地铁,多去坐两回高铁吧,不然下次都不会坐!”

因为这些,我老爹,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而我老娘,至今不会。出门在外,要不然是我爸一起,要不然就是我们姐弟带着出门。出去的时候,她特别小心,亦步亦趋的跟着我,就象小时候我跟她出门,紧紧地牵着她的衣角,不敢放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时候的超人父母,不再是无所不能了,开始依赖我,变得小心翼翼了,害怕我不开心。

父母65岁的时候,坚持要和弟弟他们分开来住,我弟生了很久的气:“这房子又不是不够你们住,为啥要分开来住?你们就我这一个儿子,这街坊邻居会怎么看我?”

父母却执意要分开住。我去做思想工作,我老爹讲:“我们是老年人的作息,晚上八点睡觉,早上四点起床。他们年轻人,都是十一二点睡觉,早上七八点起床,相互受影响的。再说饮食,我们饭菜都是要吃软的,他们吃不惯啊。还有,我们有我们的生活习惯,农村里养成的什么东西都丢不得丢的习惯,必然家里会比较乱,他们会嫌弃的。”

我把话传给我弟,他反思了好久,长叹一声,说:“姐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时常会冲口而出说一些嫌弃的话,但我仗着是儿子,是自家人,讲话过头一点,他们是不会和我计较的,原来还是伤了他们了。”

“教了你那么多遍你怎么还不会啊!”

“怎么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

“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不知道去改啊?”

这些话,可有也是小时候父母会和我们讲的,但到了他们这个年龄,仿佛所有的一切都还回去了。

俩个人选择独住,大概他们也是要一个小圈子,能自在的呼吸属于他们的空气。

他们老了,但他们从来没有忘记爱我们。

如果有一天发现他们开始小心翼翼看子女脸色了,说话时也会看揣摩子女的神态了,对他们发脾气的时候,他们变得沉默了,那么,请一定要对他们好一点。

耐心一点,多一些关心,给他们一些依赖和帮助,就象对你的孩子一样。

我们要陪父母终老。

PS:写完这几个细节,泪流满面。

前一阵要去苏州陪孩子比赛,想着父母还没去过苏州,而这次自己又是一个人,(孩子会由大赛组委会负责生活起居)比较自由,于是给父母打了电话,问他们要不要去玩一趟。

母亲接了电话,听到带他们去玩还是挺高兴的。于是我说给他们买好车票,由弟弟送他们去火车站,我去苏州火车站接。

母亲一听就慌了。说那不行,还是给我买到北京的票,然后我们跟你从北京出发。我惊问为什么?父母住在南方,直接去苏州方便一些。没必要从南跑到北,再返回去,路上时间太多了。

母亲诺诺了半天,说他们自己坐火车摸不着头绪,心是慌的,会害怕。去北京的车上有熟人在当列车长,她比较有安全感。

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曾几何时,当年顶天立地无所不能的父母如今竟然变得如此“小心翼翼”?

回想起来,这种情况其实已经早见端倪。

每年我都会抽空带父母至少出去 旅游 一趟。每次的旅行途中,父母总是小心翼翼的跟着我走,母亲说如果不是我带着,她绝对不敢自己出门玩。她说坐车住酒店路线等等,她根本搞不清。

记得有一次在山东我们从酒店出来去景点,我叫了个网约车,母亲看着很惊奇,说这也不是出租车,怎么会来接我们?是我的朋友?

哈哈哈,好笑却又有点心酸。他们退休后离 社会 越来越远了,很多新生事物都不知道了。或者仅仅只是知道,根本不会用。

父亲前一阵身体不好,去医院也都是同住一个城市的弟弟带他去。挂号、去诊室、缴费、取药......曾经在家在单位都很牛的父亲如今看病也需要弟弟带着了。

其实他们是寂寞的。子女们忙工作,忙各自的家庭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很短。而 社会 的发展又是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太多,发展速度太快。

所以,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吧。曾经他们是我们的天地,现在我们是他们的支柱。

父母最大的悲哀: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对于这句话,我是表示支持和赞赏的,也就是说这句话说的很正确,没有错。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父母在子女面前会有这种表现和举动

1.人老了以后,父母多半就会觉得自己没有用了

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可能跨越这道鸿沟和障碍,那么我们的父母在老了以后,多半就会感觉自己腿脚不灵便了,什么都干不了了等等,从而就会有自卑感。

尤其是对于那些一辈子要强的人来说,就会越发的强烈,所以老人在面对子女的时候,多半就会没有底气,觉得自己是个无用的人,从而在和子女接触的时候,就会小心翼翼的。

2.人老了以后,父母觉得自己要靠子女养老

人都有老的时候,那么很多老人在老了以后,就觉得自己以后老了,就要靠子女养老,所以自己现在就是“寄人篱下”,自然就要少说话,而更多的就是要巴结自己的子女,不害怕别的,就害怕自己惹子女不高兴了,子女以后就不给自己养老了,所以在子女面前变的小心翼翼。

3.人老了以后,父母不想和子女计较太多的东西

很多时候,每个父母都是爱着自己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脾气和秉性就会越来越趋于平和的状态,用大白话说就是没有那么多的脾气了,尤其是年龄越大,这种感觉越发的强烈。

所以在子女面前,老人都会迁就于子女,更多的就是不想和子女计较过多的东西,自然就会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

其实大部分的情况下,老人在子女面前出现小心翼翼的状态,并不止这3种情况,这几种情况都是我们常见的,人常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也许是别的原因,老人也会有这种情况。

但是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我觉得我们作为父母来说,都不应该有这种状态和举动,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做父母的辛苦一辈子,可以说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我们的子女,甚至于我们一辈子都是在为子女活着,很少为我们自己活着

因此我们做父母的要有一个意识,我们在子女面前是一个功臣,而不是累赘,子女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欠着我们父母的恩情,而不是说我们做父母的会欠着子女。

同时作为我们子女来说,要时刻牢记一点,父母的恩情大于山,对于父母来说,我们有的只是回报,而不是嫌弃。

我们做子女的,也会有老的一天,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以后的明天,所以说这个时候的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父母关爱有加,细心照例,要让他们感到充分感受到尊重和重视

因此,老年人晚年想要幸福,除了自身要有足够的清醒和认识以外,子女的理解和积极参与,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二者充分的力量的融合,老人的晚年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父母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这句话没什么大问题,至于前半句,您的理解稍有偏差。 这不是父母最大的悲哀,而是一种最大的智慧。

弟弟结婚后,妈妈在儿媳面前的表现正如您所说,事事谨慎,说话小心翼翼。有冲突的时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妈妈向来不跟她发生正面冲突。

不过在弟弟面前,妈妈要轻松很多,有什么话,只要儿媳不在场,都会直来直去、一五一十的说出来。自己儿子,彼此性格都知根知底,不用掖着藏着。

因此,父母表现的谨慎是分场合的。毕竟,“祸从口出”,如果当着儿媳、女婿或两者都在场的面,想要维护家庭和谐,说话就要注意点。有时候,一场纠纷就是来自于不经意的一句话。

从这个层面分析的话,这是为人父母的睿智和大气度。他们不仅谨慎,还会见机行事,维护好大家庭的和谐场面。

还有一种情况,父母表现出来的小心翼翼则是一种“不自信”,或者说的直接一点,就是父母年轻时没有拼尽全力去帮助子女。

尤其是懒惰的父母,当别人都在努力为子女创造优渥生活时,你选择得过且过,吃、喝、睡,到头来,自己倒是不知道如何去做“伸手党”了。

其实,不管结果怎样,只要是尽最大努力为孩子着想,他们都会记在心底的。因此,为人父母,不求具备多大价值,起码要让自己一生无憾吧!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为什么在子女面前诚惶诚恐呢?主要还是在身体方面、在经济方面没有底气,对自己的余生没有把握。

所以我一直强调,一个老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存点小钱。现在的 社会 只要勤劳肯干,除了生活之外总有一点积蓄,存两个小钱是非常容易的,只是有些老人看到子女们压力很大,需要用钱的时候,经不起忽悠,把几个辛苦钱就拱手相让了。

其实这几个钱不能给子女的,要紧紧的握在手上,给了子女,他们大手大脚一下就花完了,你再找他们要的时候,他们的生存压力大,手里又没什么钱,心情烦躁,脾气又大,好像他们才是“父母”一样。

第二,要有自己的一个小“窝”,这个小“窝”不一定要很大,方便就行了,有单独的厕所厨房,有一个房间,有一张床即可。

在子女面前,无论你怎样小心翼翼都会有矛盾的,和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绝对是行不通的,暂短的生活一段时间,然后回到自己的小窝,快哉!快哉!

第三,要有个“小伴”。最好是自己的原配老伴,如果原配老伴先走一个,就慢慢物色,找一个伴儿。

年纪大了,需要找个人互相照料,“四条腿”走路,快乐和平安才有着落。

这几点一个人做到了,心里肯定就不慌张。在子女面前不居高临下,也不要小心翼翼。懂道理的儿女,你怎么对他,他都知道孝顺父母;不孝子孙,你就是跪着求他,他也不会给你一分钱。

“父母最大的悲哀: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你怎么看?

朋友们好,我是 晓晴说爱 。

人们的 情感 轨迹就是如此,当看明白结果是什么的时候,才更懂得珍惜过程。人老了,手都达到棺材沿上了,所有的事情也才真正的看明白了。子女是自己永远的宝,倍感珍惜,才显得小心翼翼。

你没老过,你也根本不懂得自己老了以后会想些什么。你没老过,你也根本不知道自己老了以后,这个世界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子。你没老过,不知道一个人已经能看见另一个世界的时候,又会有怎样的感慨。你没老过,不会去思考尽己所能,多留一些美好给这个世界。

是的,我也没老过。

我读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走进过老渔夫桑提亚哥的精神世界。年迈的老渔夫在海上捕鱼,84天了,都一无所获。在第85天,他冒险去从未去过的深海打鱼的时候,他发现了一条大马林鱼……由此开始了他的生命历险。在和大自然进行殊死搏斗的过程中,老人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自然法则是人不可抗拒的力量。

也许,人不活到“黄土埋了大半截”的时候,是很难想明白一些人生道理的。那种手搭着棺材沿的思考,可能更为深刻,也可能更为善良。

桑提亚哥老人,绝对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人,只是到了尾声的时候,才真正懂了自己的渺小。

是的,人到老年,首先懂得的是自己的渺小。人生如过眼烟云,一晃,几十年的岁月就都过去了。往事如烟,似有似无,最真切的感受是比不了年轻时候了。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老人们总愿意将自己比作“将死之人”,实际上表达的是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和留恋。

表面上看到的,也许是他们在子女面前的小心翼翼,其背后传达的是他们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人生思考。

不仅仅是对子女,对周围所有的一切,他们都会抱以最大的宽容以及最大的善良。

这不是做父母的悲哀,更不是一个老人的悲哀,这只是一个老人与海的故事,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恩。

仅此而已。

如果说父母在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不管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 ,这样的父母总归还有自知之明:自己到了用人的时候了。

其实我见过一种父母,他们从内心并不存在这种小心翼翼。即使到了风烛残年,即使已经不能自理,依然态度强硬。我生了你、养了你,你只能无条件的对我好 。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父母的架子 。他们从小灌输给子女的唯一理念就是,我生了你,你必须得孝顺我 。并不断的向子女索取,以求得回报。

无论什么关系,人的感情是相互的。如果用理性的观念强制感性,温暖度恐怕会降低很多。

这种以索取为目的的父母,如果遇到的是孝顺的子女,也会被善待,但在孝顺的同时,只会让子女的心一天天凉透。这种父母的子女无疑是悲哀的。如果遇到的是不孝子孙,后果可能不敢设想。

有自知之明的、小心翼翼的父母也会因自己子女的品性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常言说的好:亲慈子孝。还是让亲情把父母和子女联系起来吧。愿天下所有的子女都被善待,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老有所依。

让亲情充溢在每个父母和子女相伴的空间。子女不必让父母因年老而变得小心翼翼,而父母也不必用小心翼翼来换取子女孝顺。

我家楼上有个邻居,男主人姓马,退休前是 汽车 司机。我们都称他马师傅。马师傅有个儿子,我们叫他小马就住在我们对面的一栋楼上。

马师傅的孙子是他们老两口带大的。只要小马媳妇一管教孩子,孙子就到爷爷这里来告状。于是半夜我们常常听到马师傅站在自家阳台上朝着儿子的窗口开骂:“你们两口子真不要脸……”。儿子媳妇不敢吭气。

只要听到小马的儿子哭着上楼,没几分钟,马师傅的骂声便划破夜空。

有一次我在楼道里看见两个人搀扶着哭哭啼啼的马师傅的老伴。后来才知道是老婆婆打了儿媳妇,结果自己气得不行,被人送回来了。

这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马师傅60多岁。

上个月马师傅让儿子给他取退休金。卡里面有一万多块钱。他让儿子取五千。小马去自动取款机上取,结果卡被吞了。小马联系银行,银行工作人员让他过几日去取。小马拿到卡后,取了五千元,结果卡上只剩下几元钱。

马师傅觉得不对,取了五千,还应该剩五千多才对呀。他不敢问儿子,找老朋友一起去银行问。他们到银行问,人家还要当事人一起来,他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地给儿子说了这件事。后来还是小马和老马一起去银行,问题解决了。

以前动辄骂儿子的马师傅,如今在儿子面前小心翼翼。为什么呢?老了,凡事要靠儿子,只能看儿子的脸色。这就是老年人的悲哀。

这个,我深有体会!

我母亲以前是个教师,无论在哪里,在哪面,都十分强势!

我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六十年代,那时家家户户都稀罕儿子,我比弟弟大五岁,他基本上是在我背上长大的!这似乎无可厚非!

但我姐姐从来不需要做什么家务事,她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上学、读书!受我强势的妈,独宠!全家人的家务事几乎就落在我一个人身上!我不仅要承担家务,还要常常挨打、挨骂,以至于挨饿!我虽然也接受正常教育毕业18岁参加了工作,二十岁结婚、生女,不到二十二岁离婚,去外地打工!但我遇到了我生命中的最好的好人~我的丈夫。他把我宠成了皇后,让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我提起我不幸的童年,真不愿意再对我母亲好下去!但我老公常常开导我:“人,最宝贵的是什么?是生命!她既然给了你最宝贵的生命,她就是最伟大的人!我们就应该尊敬她!”所以,我们虽然和母亲分居两地,但时时回去看望她,给她买她最喜欢的东西,给她拿她最喜欢的~钱!

而我的姐姐,她独宠的女儿,一生未婚。年轻时,年年出国游,快退休时,还是在我和母亲的督促、资助下,在成都一个小县城边,买了套二多平米的房子立足。把钱几乎用尽!脾气非常暴躁,动辄对她发脾气,她从不敢反驳,只有给我诉苦!弟弟一生离婚、再离婚、复婚几次,生活一直处在不顺中,也时常给她发脾气,让她伤心不已!

我那从来脾气非常好、任由她百般刁难的父亲,十多年前,又突发疾病,撒手人寰!

现在,我的母亲,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在人人面前,都变得谨小慎微、小心翼翼!她每天似乎都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

父母为什么会变得小心翼翼了?

小时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什么事情,都会先跟爸爸妈妈说,在要钱上面也是从父母那里拿,他们是不能缺少的重要成员,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是孩子的大靠山。

等孩子长大,父母老了之后,这种场景就好像变了,父母不再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唯一,对于有些孩子来说,父母反而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可对于父母而言,则是把孩子当成最大的宝贝。

不知道从哪天起,很多的孩子发现父母不敢大声说话了,日常的沟通也变少了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父母认为孩子长大后变了: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在孩子小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孩子,把他们抚养长大。等到孩子会赚钱之后,父母觉得不用依靠自己了。

在做某家事情上,多数都不会询问父母的意见,当父母发表意见时,孩子还不愿意听,一脸嫌弃的表情。让父母认为孩子长大后就变了,变得不熟悉,也就不敢跟孩子有过多的交流了。

孩子嫌弃父母没有能力,不能给自己更好的生活:

孩子小时候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依靠父母,听父母的话。可当他们长大之后,什么都懂得了,在社会上需要立足,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跟别人相比较,人家父母的生活很富裕,有房子有车。

而自己的父母什么都没有,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老百姓,这样的攀比经常跟父母说。父母这把年纪了,无法更好的奋斗,只能维持现在的生活。

对于孩子看待的这点,父母也不敢多说了,只会让自己心里心酸。

父母不想给孩子添麻烦:

很多父母都会为孩子着想,看着孩子每天早出晚归,就为了养家糊口,以后能有更好地生活,父母也不会让自己成为累赘,只想为孩子减轻一点负担。

但有的孩子可能不在意,想着以后自己没钱了还可以啃老,认为父母永远是自己的依靠,可以毫无理由地对他们发脾气。

确实,父母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亲人,他们可以无条件地原谅我们。

这也并不能说明我们就可以对他们不好,虽然他们平时会唠叨,经常教导我们说很多的大道理,但这些也都是为了我们好。如果你还在气他们,觉得他们很烦,等到父母真的离世了,那么你就只有后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648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